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春秋公羊傳國學

生活經驗 閱讀(1.39W)

《春秋公羊傳, 儒家經典之一。上起 魯隱公元年,止於 魯哀公十四年,與《 春秋》起訖時間相同。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春秋公羊傳國學,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春秋公羊傳國學

  《春秋公羊傳》內容提要

《春秋公羊傳》乃儒家經典之一,上起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起訖時間相同。相傳其作者為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齊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說流傳,西漢景帝時,傳至玄孫公羊壽,由公羊壽與胡毋生一起將《春秋公羊傳》著於竹帛。

《春秋公羊傳》重在闡發《春秋》經中之微言大義,而略於敘事,可謂訓釋之傳。漢儒總結其有“三科九旨”之說,謂春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者,一曰時,二曰月,三曰日;王法者,一曰譏,二曰貶,三曰絕;人情者,一曰尊,二曰親,三曰賢。《公羊傳》訓釋《春秋》,頗多牽強附會之處,當代學者楊伯峻甚至稱它“不是空話,便是怪話”。不過由於《公羊傳》中所表述的“大同一統”思想,迎合了封建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故公羊學屢興不絕。西漢乃公羊學極盛之期,董仲舒即為公羊學大師;東漢何休著《春秋公羊傳解詁》,是關於《公羊傳》的權威之作;唐代徐彥又著《春秋公羊傳註疏》,則意在為何休的《解詁》作注;晚清公羊學復盛,自莊述祖、劉逢祿發其端,由龔自珍、魏源承其緒,至康有為而臻於高峰,他借孔子改制之說,構建起嶄新的“公羊三世”觀,即“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成為戊戌變法運動的基礎。

通行本有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影印,1980年第1版。

  《春秋公羊傳》簡介

《公羊傳》亦稱《 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 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訖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

《公羊傳》的作者舊題是戰國時齊人 公羊高,他受學於 孔子弟子 子夏,後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公羊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即註釋《 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稱為“ 春秋三傳”。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漢書·藝文志》,《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將春秋三傳的淵源說得很詳細。晉 範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 《 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

《尚書》和《春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為《 尚書》,事為《 春秋》。”這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 甲骨文)最早的兩部書。

《 春秋》是記事的,後多散佚,僅留下經 孔子整理的魯國的《春秋》, 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谷(榖)樑傳》、《 左傳》。現僅存 左丘明編寫的《左傳》。《春秋》和《左傳》是編年體史書。

春秋經文,言簡義深,如無註釋,則無法瞭解。註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谷(榖)樑三家,稱為春秋三傳。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所以自漢至今,學者只藉三傳研讀春秋。

《公羊春秋》作為家學,最初只是口耳相傳,至 公羊高的玄孫 公羊壽(漢景帝時人)方與齊人 胡毋生(《漢書》作 胡母生,複姓胡毋,名子都,生是“先生”的意思)合作,將《 春秋公羊傳》定稿“ 著於竹帛”。所以《公羊傳》的作者, 班固《漢書·藝文志》籠統地稱之為“公羊子”, 顏師古說是公羊高,《 四庫全書總目》則署作漢公羊壽,說法不一。但比較起來把定稿人題為作者更合理一些。

《公羊傳》的 體裁特點,是經傳合併,傳文逐句傳述《春秋》經文的大義,與《左傳》以記載 史實為主不同。《公羊傳》是 今文經學的重要經籍,歷代今文經學家時常用它作為議論政治的工具。同時它還是研究 先秦至漢間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後世註釋《公羊傳》的書籍主要有東漢 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詁》、唐朝 徐彥作《公羊傳疏》、清朝 陳立撰《 公羊義疏》。

  《春秋公羊傳》本書目錄

隱公(元年~十一年)

桓公(元年~十八年)

莊公(元年~三十二年)

閔公(元年~二年)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文公(元年~十八年)

宣公(元年~十八年)

成公(元年~十八年)

襄公(元年~三十一年)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

定公(元年~十五年)

哀公(元年~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