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春秋左傳優秀讀後感想心得作文

校園 閱讀(9.92K)

提到我國古代的歷史書,《春秋》和《左傳》是絕對不能不說的。讀完這些書,你都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春秋左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春秋左傳優秀讀後感想心得作文

  春秋左傳讀後感篇一

春秋佳作,道破諸侯爭霸,寫盡滄桑歷史,推究天地之本。入德之門,透橋風雲戰事,彰顯聖人之禮,探求民生之基。此書妙也,凝聚諸子風流,體悟世事變幻,有言道,“左氏敘事,紛者整之,孤者輔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運化之力,斯為大備”。果真如此。

《春秋左傳》這本書記敘了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各重要歷史事件,從東周遷移到三家分晉,春秋時期雖然互相爭戰,但不失禮信德行,這是我對春秋時期感興趣的原因。各諸侯互相爭戰,才成為霸主,但他們時刻不忘修身,修行,修德,這是難能可貴的。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落難時受到楚國的優待,當上君主也不忘諾言,避三舍,晉文公就做到了守信。

《春秋左傳》中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道理。在為人處事時這些道理就會發揮用處,像“晏嬰叔向論齊晉季世”這篇文章,通過齊國疋相晏子與大夫叔向的交談來反應春秋末期的社會現象。晏子說:“山上的木材運到市場,價錢不比山上高;魚鹽蜃蛤運至市場,價錢不比海邊高,百姓的人才財一分為三,兩分歸於公室,只用一分維持生計。”而叔向也嘆息“我們公室也是末代了。戰馬不駕戰車,卿不統領軍隊,公室的戰車沒有御手和車右,步兵沒有得力的長官,而王室愈加奢侈,百姓睏倦疲病,昔日能隨便發出萬餘的百金,王室卻還用著千金、萬金之類的額票。”作者通過幾句話便寫出了不用賢者的後果,實為妙筆,也讓世人知道一心貪圖享受,即使再多的財力也早晚會枯竭的。

《春秋左傳》,實為絕筆,不得不看。

  春秋左傳讀後感篇二

“春秋”本來是春秋時代各國史書的通稱,那時不少諸侯國都有自己按年代記錄下的國史。到戰國末年,各國史書先後失傳,只有魯國的《春秋》傳了下來。它雖然用了魯國的紀年,卻是記錄了當時社會的'一部通史。但《春秋》記事是非常簡略,而且遺漏很多的 ,這使其史學價值大打折扣。

《春秋》的“《春秋》筆法”所造成的問題似乎很快就被人發現了,《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太史公說:“是以孔子明王道,幹七十餘君,莫能用,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於魯而次春秋,上記隱,下至哀之獲麟,約其辭文,去其煩重,以制義法 ,王道備,人事浹。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指,為有所刺譏褒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 。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這就是說左丘明怕孔子的《春秋》被人歪曲誤解,專門為之作傳加以解釋,是為《左傳》。《左傳》是作為《春秋》的解釋性書籍出現的,這個應該沒有疑問。《左 傳》上很多記載寫明瞭是與《春秋》做對照的,而且對《春秋》的“微言大義”做了多 處解釋,還有就是在記載一些《春秋》上沒有記載的史實時專門註明“為某某諱”或者說“不書,不入告也” 。

流傳到現在的《春秋》有三種,即《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漢代學者認為它們都是講解《春秋》的著作。這三傳的內容大體相同,最主要的差異是《左傳》用秦以前的古文寫成;《公羊傳》和《穀梁傳》則用漢代的今文寫成,《公羊傳》和《穀梁傳》兩傳記事只到魯哀公十四年,《左傳》則到魯哀公十六年;《公羊傳》和〈穀梁傳〉在魯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記了“孔子 生”,而《左傳》中卻沒有。

在“講解”《春秋》的三傳中,《左傳》被認為較重要,也有學者認為它是一部與《春秋》有關的、相對獨立的史書。《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左傳》全書約十八萬字,按照魯國從隱公到哀公一共十二個國君的順序,記載了春秋時代二百五十四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實,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曆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內容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晉範寧評《春秋》三傳的特色說:“《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指多敘鬼神之事)。《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

作者在記述史實的同時,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觀點。理想和情感態度,記事寫人具有相當的藝術性,運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學手法,長於記述戰爭,故有人稱之為“相砍書”;又善於刻畫人物,重視記錄辭令。這些成為全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因此,《左傳》不僅是一部傑出的編年史著作,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著作。

  春秋左傳讀後感篇三

兩千多年前,吳國公子季札來到魯國訪問,請求觀賞周朝的音樂舞蹈,魯國人做了精彩的演出,魯國的史官紀錄下來,這就是那篇文章《季札觀樂》的由來,筆者最近讀來,亦覺別有風味,感觸頗多,現說出來以饗讀者。

一、演出的盛況。

演出約二十首歌曲,都是《詩經》中的詩歌,分別是十五國風,小雅,大雅,頌。還有六種舞蹈。歌曲聽的季札是讚不絕口,先是說:“美哉,淵乎”“美哉,泱泱”後又說:“美哉,蕩乎”“美哉,碸碸”。還有“思深哉,廣哉,至矣哉”等。樂舞看的季札是目瞪口呆,特別是對周武王,商湯,夏禹,虞舜等朝代的樂舞感興趣,誇讚之詞更是多多,這裡不在贅述,請觀原文。

二、季札觀樂時的評論。

隨著歌舞的美妙演出,季札即興發表了對歌舞的評論,其要點是:

1、對周朝各諸侯國音樂的表揚多於批評,特別是對一些大國充分肯定。

2、對(小雅),(大雅),(頌)評價極好,說:“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3、對樂舞的看法是越年代久遠的舞蹈越好,說:“樂舞反映了各朝代的德政”。

三、史書對季札觀樂的評價。

史稱季札竟能“盡知其意”,邊觀邊評,妙語珠連,議論風生,乃至轟動了周文化中心,使魯人敬焉。他精於音律,不直聽聲而已。就是說季札能辨樂聲之正邪興衰,從音樂中聽出國家的興衰的徵兆來。

四、我的感想。

1、筆者認為,季札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場演出,他把歌舞看作是和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大事,音樂舞蹈在他眼裡是禮教盛衰的反映,也是國家政治盛衰的反映。他從歌曲裡能聽出百姓的辛苦和怨恨,統治者的恐懼。他在舞蹈裡看見了朝代的興盛和先聖的偉大和德行。他是思想界的先行者。

2、季札是一個懂音樂的奇才,他對音樂和舞蹈的理解之深,在當時乃至現代也不多見,說明其有高深的文化素養,其音樂知識的淵博無人能及。十五國的音樂他都懂,不然怎麼能作出精闢的評論,相信他不是忽悠大師。

3、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特別是關於音樂的古文字就不多,值得一看。語句優美,詞彙豐富是該文的特點,對提高學習古文能力有所幫助。筆者曾在聊天暱稱和部落格日誌裡,多次引用該文章的原句,感覺良好。

4、季札在春秋時期也比較有名,他的淵博學識,特別是幾次放棄王位繼承權,專注於學術研究,曾被孔子贊為“至德之人”。試想,若沒有高尚的道德,焉能對樂舞作出這樣精闢的詮釋。為此,我勸大家一讀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