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關於泰國免費平板電腦電力瑕疵不斷

生活經驗 閱讀(2.78W)

泰國免費平板電腦電力瑕疵不斷

關於泰國免費平板電腦電力瑕疵不斷

出國 2012年10月05日 12時訊 使用免費平板電腦的泰國師生表示,維持開機狀態是種掙扎。已取得平板電腦的一年級生都在抱怨,他們的學習已被短壽命的電池擾亂了。這省的兩所學校教師及校長在曼谷郵報訪問過程中發表了以上的言論。

「老師!我的平板顯示一個橙色標誌」一位就讀Wat Donthong國小一年級的學生舉手表示。其教師Thipparat Polsen告訴她的40名學生,要隨時注意平板電腦螢幕右下角的電池電量標示。當該圖示變橙色,意味著僅剩約10%的電量。然後,學生們要關閉平板電腦並與身旁仍具電力的同學一同使用。Thipparat教師表示,雖然說明書上說明,電池應該可使用至少6個小時,但往往持續不超過3個小時。

在學校,平板電腦課程被設定為一個額外的工具,以協助學生學習5個核心科目:社會、數學、泰語、英語及自然科學。Wat Donthong校學一年級有10班,約400名一年級生。其中80名仍等著接收中國製的裝置。

Thipparat老師表示,她不能同時為平板電腦充電,因為學校沒有足夠的電源插座。每個平板電腦需要充電長達5個小時,才能充足電量。

她表示,「對教師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負擔,為了充電,我們必須留學校的時間更晚了,因為我們不能讓國小生自己操作。」她亦表示,使用平板電腦對孩子的學習有其利弊。最大的好處是,學生在課堂上更集中,有一些學生要求更多能曾加平板電腦的學習時間。過去,一位學生被家長帶到學校後常常哭,但平板電腦使他天天期待上課。

Wat Nakhon Nueang Khet學校位於同一個省亦面臨電池壽命有限的問題。學校有49名一年級生??已經取得平板電腦。該校教導一年級學生的教師Pattaya Laipradit表示,「他們僅能使用幾個小時,而需要花五個小時才能完全充足電量。」因此,使用平板電腦教學,已被限制為每日一個小時。

自收到平板電腦,學校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這種裝置有沒有一種機制在充完電後,自動切斷電源。Chachoengsao教育局意識到這個問題,並計畫投資於一套電池充電器,包括斷路器及定時器。教育局官員Narong Junjaroenvongsa表示,如果充電時間過長,而沒有電源自動切斷系統,平板將變得非常熱。這可能會縮短其工作壽命。購買電池充電器後,教師可以設定充電時間,並將自動切斷電源,並確保安全。

泰國免費平板電腦電力瑕疵不斷

教育局主任Kawinkiat Nonthapala表示,這想法可以成為其他學校的範例。該辦公室也擬自行設計有關東盟及該省的.課程,如教導有關歷史上著名的Sothorn佛圖及Bang Prokong河。

他又表示「平板電腦係用納稅人的錢購買,所以學生應最有效地使用。平板電腦計畫應運做至少3個月後再行評估。」

Chachoengsao府有大約5千名一年級學生,已核發予40所教育部基礎教育署所署的學校,也就是1,959個平板電腦給學生。

臺灣與祖國大陸一樣,有著濃厚的重視興學辦教的傳統。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就在臺灣開始興辦教育事業。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學校。陳永華不僅自己鼓勵鄉社辦國小,還重視高山族的教育,鼓勵高山族送子弟入學。清政府治理臺灣後,更重視臺灣的教育事業,在臺灣逐步建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臺長官都兼任臺灣的學政(教育長官)。福建巡撫沈葆楨入臺主持防務後,為發展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指示舉辦“番學”,從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發展。臺灣逐漸建立起包括“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初步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於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

臺灣建省後,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後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於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臺灣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幹治士(出國)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並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聖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於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泰國免費平板電腦電力瑕疵不斷

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聖經與羅馬文字。後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