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

熱點 閱讀(2.42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

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這點你們做到了嗎?

《弟子規》中“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這幾句說的是做事要認真,不能馬虎,但是我總是匆匆忙忙地做事,改不掉這個壞毛病。

有一次,從補習班回來,我想看電視,於是就飛快地寫,英語字母寫的也不好,以為都寫完了,就開始看電視,到了補習班,老師檢查作業,突然大吼起來:“仝悅,你的作業怎麼回事,英語字母寫的不好,還少寫了一項作業,並且家長還沒簽名!”我不敢說話,低著頭,心想,下次可得仔細點,真丟人呀!

以後,我再也不敢這樣寫作業了,作業做得一塌糊塗,還得挨批!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2

《弟子規》中“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中知道了:父母親教育我們時,我們要畢恭畢敬地聽,父母親責備我們是,我們不能跟父母頂嘴。

再聯絡生活中,媽媽說這一點我做的很不好,在一次考試中,我成績很好,奶奶獎勵給了我50元錢,說讓我買書用,可是,我口饞,用10元買了一個饃和一包糖,回家後,爸爸檢查我的零花錢,發現我花了10元錢後,就說:“剛開始是1元、2元,後來5元、現在10元,你是越來越敢自己拿錢花了,以後是不是50、100你都敢拿,在你拿錢的時候,要先給你媽媽說一聲,你知道嗎?”

我一直不說話,以後我一定會勤儉節約,要先給媽媽說,然後再花錢。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3

今天我閱讀了《弟子規》。

故事的名字是《代父從軍》,裡面講述了花木蘭是位女子,一天,匈奴又要進攻中國,皇帝就頒佈詔書,去中國各地釋出訊息讓以前的老兵上戰場打仗,花木蘭爸爸的腿受了重傷不可以打仗,但是,時間緊迫所以花木蘭只好女扮男裝混進軍營,他在這支隊伍裡戰了二十三年,都沒有一個人發現他是一名女子。花木蘭面對名利從容淡泊,她只想回家照顧父母。她是一個勇敢、淳樸、有孝心的女子。

讀了這篇故事我懂得了要謙讓女孩子,也不能欺負女孩子,但是,女孩子也要勇敢,不可因為一點小事而退縮。

第二篇故事是《杜林與古文經學》,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勤奮好學的小朋友,他叫杜林,他家很窮,但是有許多從別人家借來的書,還拜訪張竦為師,當時的人稱他為“通儒”他知識淵博,去全國各地拜訪,他回來時發現有兩個人在自家院子裡,其實他倆是來拜訪杜林為師,杜林怕那兩個人把他的祕籍寶典燒掉,就讓他倆每年來一次。

這個故事告訴我了一個道理,要勤奮好學,愛護書籍,愛讀書,長大才可以做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4

同學們,誠實是最重要的,你們都做到了嗎?

今天,分享的是“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從中知道了,事情雖小,但我們不能藏,這樣,父母會傷心的。

還記得那時,我喜歡看書,有一次,我向一位同學借了一本《查理九世》,那位同學也沒說什麼時候還給他,過了一兩個月,我在一次整理書桌時,發現了這本書,我也看完了,可是,我不想還給他,媽媽走進屋,看我在發呆,就問我怎麼了,我告訴了媽媽,媽媽立刻讓我把書還給他,說不還人家書這是不誠實。第二天,我就把書還給了同學。

誠實的孩子人人愛!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5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他的名字叫《弟子規》。這本書講的是做人的基礎,要孝敬父母和尊敬長輩。要認真學習,誠實做人。要熱愛勞動,整潔衛生。

孝順篇:是講要孝順父母和長輩,還要愛護幫助比你小的人。

尊長篇:就是講的要尊敬長輩,比如說,在坐下或走的時候要讓長輩先,自己後。大人叫你的時候是應該及時回答的,不能慢慢吞吞,或不回答。

慎行篇:穿衣服的時候,要穿的整齊,在小時候是不能喝酒的,早上起來的時候,應該疊好被子,才能下床。下床之後,還要刷牙和洗臉等。

交往篇:做人是不能胡說八道的,而要誠實,也不能撒謊說謊話,做事的時候不要急。

學習篇:在學習的時候,是要一心一意的,而不能三心二意。在看書的時候要安靜,而不能吵鬧。在寫字的時候要寫得漂亮,而不能寫的很醜陋。借來的書,看完的時候,如果還想看的話必須先還回去,再借來看。

這本書是教我們怎麼做人的。希望同學們都認真的讀,認真的做,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6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7

接受近二十年的國家教育

成績名列前茅

重點大學碩士學位

在全國最好的科研單位實習

······

對於一個整天研究外文文獻,接受西方科技教育,崇拜美國自由的人而言,國學意味著八股文、之乎者也這些令人費解的文章,各種不人道的條條框框、心理折磨,是古代統治者用來馴服民眾的工具。是的,在未了解之前,它已經被我貼上了“腐朽”、“霸道”、“落後”的標籤,真是應了那句“主觀臆斷、妄下定論”,現在想來有些無知。

20xx年6月,從南京風塵僕僕的返回石家莊,想在石家莊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打造屬於自己的世界。也是那個時候,在正奧醫藥接觸到了弟子規,每天晨讀,語速超快,第一次都跟不下來,由此可想,正奧員工對弟子規的熟悉程度。通過了解,正奧的董事長秦總對國學甚是痴迷,不惜拿出重金鼓勵員工背誦弟子規,只是因為自己受益匪淺,通過背誦將大家領入門,每日踐行,有機會接受中國國學帶來的好處。

出身傳統家庭的我,從小至今,出門前總會告訴家裡人,“我上學去了”或者“我去***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媽,我回來了”,這似乎是一個規矩一樣,也許這就是家庭教育。現在我在《弟子規》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這句話,才知道原來這條規矩出自此處,原來我一直在踐行《弟子規》,只是由於無知而未知。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8

讀《弟子規》有感讀完《弟子規》,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是:“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記得有一次我喝水的時侯,由於杯子沒有拿穩,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當時我想:“這回可慘了!爸爸回來一定會狠狠地訓我一頓的。”等爸爸下班回來,我一直躲著凶,沒有告訴他杯子摔碎的事。爸爸知道後,並沒有象我想象的那樣,而是跟我說:“一個人一生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一些無心之錯,只要認識到錯了,以後引起注意就可以了。你摔碎杯子不敢告訴我,說明你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我就不會再批評你了,怕的是犯了錯誤而自己認識不到。”

通過這件事情,使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一個人不經意間做錯了事,而自己又認識到並加以改正,是可以原諒的;而存心去做錯事或做錯事不去改正,就等於是錯上加錯,是不可以原諒的。”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9

這個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了《弟子規》這本書,讀後使我感觸很深。

書中提到《弟子規》原名為《訓蒙文》,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的。它具體列述了兒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行為規範,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之一。

在閱讀的時候,有很多字詞很難理解,爸爸媽媽就聯絡實際耐心的給我講解,使我更加明白了內容的意思和內涵。書中的“故事連結”欄目我很喜歡看,因為更容易看懂,對我閱讀理解《弟子規》提供了很好的幫助,使我從日常生活中的孝敬父母、做人做事等方面都學到了很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

我很喜歡這本書,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多讀多看這本書,並做到言行一致。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0

同學們,守信很重要,你們做到了嗎?

《弟子規》中“凡出言信為告炸與妄奚可焉”中明白,說出的話,要努力做到,不能反悔,我做到了。

一次,一位朋友借了我一本《童話故事》,那位朋友說:“下一星期還書(當時星期五)。”我說:“可以。”可是,由於那本書的故事多,他很不可思議地說:“你確定。”我說:“我確定。”他才把書給我,到星期一,我把書還給他,他高興地說:“你這麼守信,以後,我會經常借給你書的。”我笑了一下,走了。

同學們,守信對人很重要,我們一定記住呀!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1

在末學看來,婚姻跟愛情不一樣。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卻是兩個家庭的事。古代人都講“門當戶對”,這是有根據的。一定要隨緣,要找志同道合的伴侶。愛情會隨著時間慢慢變成一種習慣,習慣又會慢慢變成一種親情,而隨之,年輕時的激情會慢慢消退。

為什麼現在的離婚率逐年攀升,就是因為太兒戲,不夠重視。“閃婚”“試婚”等這樣的新詞出來,真的讓人很心酸。想想傳統的婚姻,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現在呢?像玩過家家一樣。因為男女關係的混亂,而造成現在男女生理問題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受到傷害的孩子也越來越低齡化。作為90後的我,也更感責任之重大。末學也是剛從中倖免逃脫出來的一員,也更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受益,能覺醒。

真正的愛情是成全別人,是希望對方幸福快樂,而不是佔有跟慾望。現在的青少年都想擁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就像言情小說,像偶像劇裡一樣。那隻能是幻想。真正的愛情就是相濡以沫的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雞毛小事,它是一種很平和很微妙的感覺,就是用心去感受。所以,對於愛情,一定要理性,而非感性,“衝動是魔鬼啊”。

愛的語言是正直的,那些只會花言巧語的人就像是披著羊皮的狼,就像老師說的:“因為誤解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開”。對愛不瞭解,很可能拿著愛到處控制別人。愛的行為是成全對方的善良,成全對方對的行為。女德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助夫成德啊!在末學心中最完美的婚姻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坐著搖椅慢慢聊”。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2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弟子規》作為國學經典,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規範、道理;做人應知的規範,應知的道理。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使我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啟發。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首先闡述瞭如何盡孝。在“入則孝”這一節中,我最有感觸的一句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依稀記得曾經的我因為心裡的小小叛逆,卻美其名曰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選擇遠離父母,同時也摒棄了他們給我規劃的人生道路。

我常常覺得和他們有隔閡、有代溝。對於他們的話,總是默默地聽著心裡卻不以為然。然而,當我步入了社會,孤身在外,尤其是遇到困難、挫折時,才開始為當初想要掙脫父母的`懷抱,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想法而後悔。曾經在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時,也後悔當初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選擇一條能夠預見未來的路,總好過現在的不知所措。當我慢慢的發現,僅僅是陪伴父母這件小事想要做到卻並不容易時,我開始害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許會成為我多年後的遺憾和無奈。

很多人都注重以大行而實孝,卻不曾注重細小,而“入則孝”恰恰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並非一時之念想。所以以後我們要心懷對父母的感恩,將孝心落實到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上,這樣就不會再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為難和悔不當初的感嘆。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3

最近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很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我讀完後的感受吧!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相處,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裡為我們高興,我們也會更快樂。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要計較小事,這樣人會變得快樂。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4

《弟子規》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

我在學習了弟子規後,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的感受越來越深。

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立人之本,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富強。

《弟子規》學生讀書筆記15

李毓秀的《弟子規》是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範,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係?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託,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麼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係,那麼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於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為服務視窗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並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對和諧家庭也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證社會機體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親圖”在感化人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親人,也讓我們思考在當今社會怎樣去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個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對別人以禮相待?這樣的人能否讓人信服與尊重?

《弟子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中,才能體現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