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幸福感影響因素有哪些

熱點 閱讀(7.98K)

有許多幸福感影響因素,幸福感最主要影響因素是內心的強大與否,幸福感影響因素還有一些其他次要方面。

幸福感影響因素有哪些

讓你幸福感降低的4種心理

核心提示:幸福既然是一種滿足的狀態,而滿足就是建立於達成某個目標的基礎上。人在一生中總會追求許多東西,在那些追求的東西中,有些得到了之後,讓我們感到很滿足,很有成就感,但有些則讓我們發現原來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不是這個,從而感到後悔失落。

幸福是我們人生最求的目標之一,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足,自信,由衷地熱愛生活,就是幸福的狀態。而幸福從來都不是必然的,也不是某個人賜予你的,你的幸福只能靠自己去爭取,當感覺到心中越來越失落,感到自己好像毫無價值的時候,也許你該好好想想,是誰動了你的幸福,讓你的幸福感降低?要讓自己感到幸福,就不能不知道那些降低幸福感的心理。

降低幸福感的心理之一:缺乏信念

幸福既然是一種滿足的狀態,而滿足就是建立於達成某個目標的基礎上。人在一生中總會追求許多東西,在那些追求的東西中,有些得到了之後,讓我們感到很滿足,很有成就感,但有些則讓我們發現原來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不是這個,從而感到後悔失落。我們不是先知,無法預知明天的事情,但有一樣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信念。當你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時,你就離幸福越來越近。

降低幸福感的心理之二:吝嗇

吝嗇是一種固步自封的狀態,金錢物質的吝嗇會讓人感到你小氣,而情感、對他人的關心和奉獻,則會讓你離別人越來越遠。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曾顯示,在生活中多去幫助他人,能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但現代社會中,樂於無私奉獻的人越來越少,斤斤計較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你總算計著“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會生活的很累,沒有滿足感。

降低幸福感的心理之三:相互不信任

社會雖然通訊高度發達,但人們的心靈卻漸漸疏遠了。缺乏信任感,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多一些信任,是化解矛盾和爭端的魔法。

降低幸福感的心理之四:過於焦慮

購房、子女養育、家庭養老負擔等問題;因為職場晉升空間感到擔憂而產生的工作壓力;朋友同事之間人際關係的處理等都成為了中國人的“壓力源”。在大城市中,無論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多處於一種煩躁不安的焦慮狀態,這讓人們無法從心底感受到幸福。

影響因素

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複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絡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心理參照系

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儘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衝擊,開始了外在參照,此時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成就動機程度

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本體安全感

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併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關係,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狀況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卻不低,而有些百萬富翁卻整日憂心忡忡。

因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的幸福感在過去10年中先升後降,表現出與經濟發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過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隨著社會結構轉型加速,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日益全面觸及深層利益,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貧富差距凸顯;在社會心理方面,隨著生活條件逐漸改善,人們需求層次日益提升,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因此,需求能被滿足的標準相對提高了;而由於資源相對短缺和競爭加劇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各種壓力感大大增加,這一切都強有力地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一些調查結果表明,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心更傾向於與民生有關的領域,民生問題成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這種關注重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於社會發展態勢的判斷。而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體制改革與社會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產生最強有力的影響。這一切極其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本體安全感,即具體表現為對社會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強,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追求內心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