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實用9篇]

熱點 閱讀(3.0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後進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實用9篇]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1

高丙榮,男,15歲,在讀於榆林市第六中學八年級四班,是班內的學習委員和英語學科代表。

前年他的爺爺患了一種很嚴重的病,去醫院檢查後,竟然發現大腦的一小部分幾乎壞死了。得知這個訊息後,他非常傷心。每次一有時間回老家,他便拒絕玩伴陪伴而陪在爺爺身邊。

夏天,天氣悶熱,爺爺因怕熱而睡不好午覺。他則在一旁為爺爺扇扇子。感覺一隻手困了,便換另一隻手扇。直至下午,天氣涼爽下來,而此時的.他則是滿身大汗。

他們老家有田,執拗的爺爺非要種田。而他又怕爺爺累著,便一個人偷偷拿著鋤頭,到田裡去鋤草,鬆土。一下午下來,手掌起了幾個大泡,生疼生疼的,且渾身痠痛無比。直到晚上,看著爺爺睡著了,他才會安心的睡覺。儘管如此,他卻沒有一絲怨意,因為這是“孝”,是當子孫應該做的。

幾年前,父親的腿部粉碎性骨折,小腿骨斷裂的最厲害,甚至可以看到一根骨頭刺出面板。當時他的心也被“刺”的生疼。父親手術做完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儘管有著母親的照顧,但依舊感到忙不過來。因此,他一放學便快速跑到醫院照顧,他會幫助清理排洩物、擦洗身子、洗衣服、餵飯……

當時就有人問他嫌不嫌髒。他的回答是:“愛,可以遮蔽一切不良因素。更何況我小時候,父親又何曾嫌棄過我呢?”還有一次,他給母親洗腳。因為母親在廚房幹活,所以腳上有許多汙垢,他稍用了一些力量。剛才還有說有笑的母親突然停止了,雖嘴角依舊上揚,但眉頭卻緊鎖不舒。這時候他才意識到,母親因長久站立,而且久受烤炙,腳已經皸裂了,加上他的力道,裂紋中便流出了血液。他後悔莫及,便慢慢通過撫摸來清洗。慢慢的,她享受地睡著了。他從她疲憊的表情看到了母親多年來受的苦,無聲的淚水擊打著他的心扉。母親您辛苦了!

他一輩子都記住了一句話,那便是“百善孝為先”。因此,他正在努力拼搏,向那個目標邁進!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2

20xx年,李佳的母親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20xx年,隨著病情加重,醫生建議儘快做骨髓移植,並提示供受兩者之間,體重最好接近。由於母女體重相差20多斤,於是李佳開始接觸從來不吃的肥肉,並且定下了“長到120斤”的增重目標。經過半年多的努力,14歲的小姑娘也“吃胖”了二十斤,趕上了母親半年前的體重。

今年5月,李佳和媽媽的.配型結果出來了,兩人“半相合”,可以進行移植。可是媽媽因為病痛的折磨,體重降到103斤,想要手術,,還要等女兒再減到跟媽媽一樣的體重才能進行。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3

苟朋麗,女,聽力一級損傷,今年16歲,共青團員,家住寶雞市陳倉區賈村鎮北灣村三組,就讀於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虹語(聽障)六年級。苟朋麗生長於一個六口之家,家裡有年邁的爺爺奶奶,聾啞的媽媽,由於長時間工作導致視力受損的爸爸,還有一個上國小二年級的弟弟。家裡的開支基本上靠在福利廠打工的媽媽,一家人生活拮据,但是從不抱怨,一如既往積極樂觀地生活,用勤勞的雙手收穫著屬於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這樣融洽的家庭環境造就了苟朋麗活潑開朗,堅強不屈的性格,直到現在我還能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見到她的場景,在寒冬中出現的那張燦爛的笑臉。 20xx年12月16日早上,我在四年級教室裡等待還未來報名的學生,猜測著還會不會有人來,這時依稀聽到了腳步聲,我抬頭向外張望,一個笑容燦爛的女孩子向我走來,用那並不清楚且有些沙啞的語調向我說著什麼,手裡還牽著爸爸的手,當時我並沒有想太多,依照慣例讓家長填寫學生基本資訊。這時苟朋麗的爸爸說,他看不見讓孩子自己寫。聽到這句話,我有些觸動,也有些疑惑,女兒聽不到,爸爸看不到,這樣的父女倆平常怎樣溝通交流呢?心裡頓時有些心疼這個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也更加關注她,而她的表現讓我慢慢地認識到這個女孩是如此的與眾不同。

20xx年,原本在工廠上班視力健全的爸爸由於長時間從事精細的工作,致使眼睛受損,視力急劇下降,這給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更大的困難,苟朋麗的爸爸知道自己的眼睛沒有多大的恢復希望,因此說什麼也不願意花費無謂的資金,讓家裡人因此再繼續受罪,任由病情繼續惡化。媽媽先天性聾啞,爸爸後天性失去視力,弟弟年幼,還有年邁的老人,我們都難以想象到在這樣一個家庭中,成員之間是怎樣溝通、生活的,但是這個家庭卻做到了,因為家裡的粘合劑—苟朋麗。

20xx年暑假,苟朋麗的奶奶因病住院,媽媽在上班,爸爸眼睛不好並且還要出去學習按摩,爺爺在醫院照顧生病的奶奶,弟弟還小,家裡只剩下苟朋麗,懂事的她在奶奶生病期間,用那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裡的重擔。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很快喂家裡養的雞,然後去廚房做飯,開始的幾天,不會做飯的她總是在廚房忙活大半天,再加上本就炎熱的天氣,弄得她滿頭大汗。終於勉強做好了飯,時間已不早,囑咐弟弟飯後帶爸爸去學習按摩,她心裡惦記著還未吃飯的爺爺奶奶,匆匆吃兩口就提著飯盒跑去醫院送飯。在醫院裡,她也沒有閒著,總是貼心地幫爺爺奶奶按摩,捶背,被問到吃飯沒有,總是回答吃的特別好。就這樣來回奔波了十幾天,奶奶終於出院了,但是苟朋麗還是堅持自己做飯,讓年邁的老人多休息。看著孫女如此懂事,老人心裡又欣慰又心疼,如此年紀,就要承受這樣多舛的家庭,對孫女更加的疼愛。媽媽在福利廠上班,下了班後總是特別的疲憊,懂事的苟朋麗只要在家總是想著法子逗媽媽開心,牽著爸爸的手去外面散步,即使這樣也不可避免家中的小摩擦。有很多次媽媽想跟爸爸說說話,但是一個聾啞,說不出話,一個視力有問題,看不到手語,這樣的交流總是把性格有些急的媽媽氣的沒有辦法,爸爸也因此感到特別的愧疚。這個時候苟朋麗總是在安撫完媽媽的情緒之後,拉著爸爸坐在一邊,用手在爸爸的手心上一遍一遍地書寫著媽媽說的話,直到爸爸明白為止。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其實很複雜。爸爸文化程度不高,稍微複雜一些的字不認識也感知不到,因此苟朋麗還要在保留媽媽想要傳達的`意思的基礎上,想出相近意義且比較簡單的詞。就這樣每次的“翻譯”工作總會用去很長的時間,但是苟朋麗卻一直樂於此時,非常的有耐心,她特別希望爸爸和媽媽能像其他的父母那樣交流,即使這樣的交流非常的困難,她也想讓它繼續保持下去。由於學校連上十天才可以休息,她心裡一直希望父母可以多“說說話”,因此,每次來學校的時候,她總是囑咐弟弟,儘量幫著父母“翻譯”,讓爸爸和媽媽多“說話”。

苟朋麗就是這樣一個懂事,讓人心疼的孩子。16歲,一個女孩已到了愛美的年紀,但是她知道家裡情況不好,不允許有多餘的錢用來買漂亮的新衣服、好看的飾品什麼的,因此從沒有對爸爸媽媽提出過這方面的要求,家裡有什麼她就穿什麼。在學校,基本上沒有見到她穿特別新、漂亮的衣服,但是她總是把穿在身上的衣服洗得乾乾淨淨,雖然很舊,但是讓人看不出髒和不精神的感覺。校園中的她,總是那麼的開朗,臉上時刻露出燦爛且堅定的笑容。很多學生家離學校比較遠,因此基本上都是家長接送,但是苟朋麗害怕爸爸把她送來之後,一個人在路上有危險,堅決不讓爸爸再接送自己,每次都是自己獨自從家裡來,放假之後再獨自回去,為了不讓家裡人擔心,她從不在路上耽誤時間。擅長舞蹈的她,跳起舞來愈發的吸引人的視線,讓人不禁讚歎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美麗。

這就是苟朋麗,一出生就身有殘疾,但是卻堅強,樂觀,富有孝心的小天使。走近她,你會發現她身上的閃光點遠不止這些,她的美好品質,定格在每一個熟知她的人心中。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4

徐xx,女,今年17歲,共青團員。家住新縣新集鎮艾窪居委會,就讀於新縣高中本部高三(2)班。該同學學習刻苦認真,思想品德端正,孝老愛親事蹟典型。

小時候的徐力維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有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有對自己關懷備至的爸爸媽媽,有聰明活潑的弟弟,一家人雖不富裕,但其樂融融。

20xx年秋天,徐力維同學的爸爸徐斌突患腦溢血,當時她僅僅是八年級學生,弟弟才上六年級,爺爺奶奶年近80,都有老年痴呆症。爸爸一病,媽媽要去醫院照顧病人,就把整個家丟下了。沒辦法,徐力維只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她既要在學校搞好學習,還要回家照顧爺爺洗臉,穿衣吃飯,幫助奶奶做飯、掃地、做家務等等,不幸的遭遇讓她過早體味了生活的貧困與艱辛,但她總是說:“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不能讓媽媽擔心。”這一挑就是123天。直到幾個月後父親從醫院回家。

徐力維母親李本麗身體也很不好,前幾年肝臟做過切除手術,不能做太多的事情,所以在父親回家後的大部分家務仍是要她做:洗衣做飯,加上爸爸的尿布,還要幫媽媽給爸爸做康復運動。那時她爸爸被確診為植物人,整天臥床不起。即使這麼辛苦,徐力維仍毫無怨言。爸爸病後,家裡生活相當困難,她正值青春年少,沒有去與人家比吃比穿的,穿的都是好心人給的舊衣服,吃的是最便宜的飯菜。其他同學一星期要花費100元錢,而他們兄妹倆每月一共才用100元錢,媽媽有時對她說:“孩子啊!真是苦了你了!現在你是家裡的頂樑柱了。”望著媽媽憔悴的面孔和頭上出現的銀絲,徐力維含著淚點點頭,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媽媽照顧好家人。

從此,不管春夏秋冬,徐力維每天早上五點就準時起床了,她總要先幫爸爸洗臉刷牙,穿好衣服,再趁媽媽做飯的時候讀讀書,自己有時候都顧不得吃上一口就得背上書包飛快地趕到學校上課,放學鈴聲一響又飛快的跑回家幫媽媽做午飯。除了學習,做家務、照顧爸爸的飲食起居,成了徐力維每天必須做的事,她的少年便是在這樣的忙碌辛勞中一天天度過的。

臨近會考,她的學習任務也變得繁重起來,但她依然堅持每天臨上學前把吃的喝的給爸爸準備好放在床邊,中午回家給爸爸餵飯、擦洗身子,晚上回家後給爸爸洗臉、洗腳、做身體按摩,給爸爸講自己一天的收穫,看到爸爸笑,徐力維的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周圍好心的大叔大嬸們有時候也會過來看看她們一家,問她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的,但徐力維都會婉言謝絕,因為她覺得,這麼多年來大家對她們的幫助已經夠多了,現在她長大了,就要憑自己的能力撐起這個家了。

這麼艱苦的家庭條件,她沒有放棄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在升高中時,她原本打算放棄縣高去職高的,因為職高學生有補助,可以減輕家庭負擔,可以讓弟弟更好的學習。她的`這一舉動感動了好心人,有社會愛心人士資助她上高中,她知道求學的不易,珍惜上學的機會,克服了一切困難,努力學習,成績始終優秀。

進入高中之後,學習任務更繁重了,但臥病在床的爸爸依然是徐力維最大的牽掛,她甚至想到過放棄學業回家一心一意幫媽媽照顧爸爸,可每次都會被媽媽罵:“孩子啊,這麼多年的艱辛我們都走過來了,爸爸有我照顧,你要好好學,再堅持三年,你考上大學就好了”。聽了媽媽的話,徐力維飽含著淚水,繼續回到學校努力讀書,她在心裡激勵自己:“我要堅強,我不能向生活低頭”。幾年來,徐力維精心照顧爸爸的孝心感動了周圍的許多人,大家都對這個善良質樸的女孩豎起了大拇指。

走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徐力維沒有享受快樂幸福的少年時光,她勇敢地幫媽媽承擔起贍養老人,照顧爸爸的義務,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未來的路依然漫長,但徐力維卻毫不畏懼,她在日記中寫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要與那雛鷹一樣,用大自然生存的殘酷歷練心智,以鳳凰涅槃的精神堅定信仰。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笑對生活,殘缺的家庭也會充滿愛的溫暖,也能收穫美好的明天!”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5

馬祿恩,男,現就讀於榆林市實驗國小五年級五班。老師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薰陶,在他的心靈中種下了一顆顆健康向上的種子,使他一天天茁壯成長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國小生。在家裡,他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一個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位勤奮學習,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的優秀少先隊員;在社會中,他是誠實守信,遵守公德,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

他原本有一個不算富裕但也安定快樂的家庭,父母都是下崗工人,為了撫養一雙兒女,開了一家小吃店,起早貪黑的忙碌著,日子過得雖然辛苦但也其樂融融。然而,就在開店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馬祿恩的爸爸不幸患上了重病,生活的重擔全落在媽媽身上,姐姐又去外地上學,這無疑給這個家庭、給幼小的馬祿恩心裡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但小小的馬祿恩沒有退卻,和媽媽一起頂天立地。每天放學獨自照顧爸爸,買藥,看液體,樣樣都行,有時還給爸爸按摩,小手在爸爸的背上,腿上、胳膊上,撫摸著,壓按著。七歲的他不時的抬頭問:“爸爸,你看我像不像專業按摩師?超舒服嗯。”看到兒子這麼懂事孝順,爸爸用枯瘦的手摸摸他的頭:“舒服,我兒子是最專業啦。”偷偷背過身,淚水溢滿雙眼。等媽媽一回來,他就很乖巧的趴在爸爸的床邊寫作業

馬祿恩漸漸長大了,可爸爸的病更嚴重了。星期天,當同齡的孩子拿著新買的玩具跟小夥伴玩耍的時候,他一早便到飯店給媽媽當小幫手;當同學吃過午飯叫他出去玩的時候,他已回到家給爸爸做飯餵飯,給爸爸煎藥吃藥,給爸爸洗臉洗手,給爸爸講笑話。有時爸爸叫他出去玩會兒,他都不去,歪著頭對爸爸說:“爸爸,我最喜歡和你玩,你笑的時候,最帥氣。”聽著兒子的話,爸爸一把攬過兒子緊緊抱在懷裡,話到口邊強嚥下:孩子,你正是貪玩的年齡啊。爸爸是多麼對不起你,又是多麼捨不得你,多麼捨不得這個家呀。

在爸爸最後的時光裡,爸爸經常是吃了就吐,他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直到爸爸吃飽了他才捧著已經變涼的飯自己吃。病魔折磨的爸爸臉上很少有笑容,他就變著法兒哄爸爸開心,還把在學校得的獎狀都貼在爸爸的床頭上。

就在爸爸患病的幾年裡,媽媽帶著爸爸四處求醫,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還欠下了不少外債,一家人的唯一經濟來源“小吃店”有時也無暇顧及,只能由親戚幫忙照看,生意更是每況愈下!無情的病魔還是在馬祿恩九歲那年,奪走了他最敬愛的爸爸的生命!

從此後,債臺高築的媽媽既要承受這天塌地陷般的無情打擊,又要勇敢而堅強地挑起撫養老人和兩個孩子的重擔,在丈夫去世的一個星期後,她強忍悲痛與淚水,重新挺起脊樑,親自打理自己的小吃店。為了節省開支,也為了還清欠下的所有債務,她毅然辭去店裡僱傭的唯一員工。這一切,都被馬祿恩看在眼裡,九歲的他,一夜之間彷彿自己長大了十歲,覺得自己不應該整天沉浸在思念爸爸的淚水中,而是該為媽媽、為這個家分擔責任,更多的是擔當!於是,九歲的孩子不再享受每天有人叫醒、接送上學的生活了。一年四季,無論嚴寒酷暑,媽媽每天天不亮就去小吃店了,而他總是自己定好鬧鈴,自己起床,自己洗臉,自己做早點,自己去上學……放學後匆匆趕到店裡,幫媽媽擦桌子、洗碗、掃地,招待客人,常常要等顧客走完,才想起沒喝一口水,沒吃一口飯,媽媽看著本該無憂無慮的兒子,現在過早的承擔起父親般的'責任,只得忍著淚水和兒子一起忙碌。店裡沒有上下水,用水要到一公里外的家裡騎著三輪車去拉水。在家與小吃店的路上,經常有一個瘦弱、幼小而又堅強的身影,蹬著三輪車,載著媽媽和幾隻大水桶來回穿梭,久而久之,人們漸漸熟悉了這對母子,紛紛翹起了大拇指。

儘管付出了這麼多,在經濟大潮的影響下,小吃店的生意還是一天不如一天,吃飯的客人越來越少,加上馬祿恩的媽媽積勞成疾,他姐姐還在外地讀書,這一切對這個已經傷痕累累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媽媽常常揹著馬祿恩暗自流淚,但這個細心孝道的孩子什麼都懂:“媽媽,不怕,有我呢!媽媽,我長大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他除了上學以外,總是不離不棄地陪在媽媽身邊,即使姐姐打來電話詢問家裡的情況,他總是樂觀的對姐姐說:“放心吧,我和媽媽都很好,生意也不錯,你安心學習,家裡有我呢!”到了晚上小吃店將近關門的時候,他默默地坐在角落裡獨自完成功課,等待著媽媽收拾完,蹬著三輪車,載著勞累了一天的媽媽踏著夜色回家,這時馬祿恩和媽媽有說不完的話:“媽媽,你累不累?我給你講講我們學校的事吧?”“媽媽,我給你唱首歌,媽媽,我給你講講今天新學的課文。”他是那麼愛媽媽啊,他想要媽媽快樂。看著兒子,疲勞的媽媽欣慰的笑了:“說吧說吧,媽媽最愛聽兒子講故事了。”

路燈下,一對相依為命、相攜相伴的母子的身影一遍又一遍地走過,走過春夏,走過秋冬!

這就是他,一個全面發展,孝敬長輩,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樂觀向上的孩子。漫長的、充滿艱辛的成長之路,讓他更堅強更懂事,雖沒有其他孩子玩耍時的快樂幸福,但收穫著孝順、收穫著成熟,勇敢地和媽媽承擔起了一個家庭的責任,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未來的路依然漫長,但他卻毫不畏懼!相信他們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艱難痛苦都會給孝心讓路,孝心不言放棄,孝心會感動一切,孝心會讓家庭充滿陽光,孝心會收穫美好的明天。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6

李xx,男,13歲,家住武安市南通樂村,目前就讀於武安市第九中學1312班。生活賦予了這位13歲少年堅毅的品質,樸實的性格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所有的13歲少年一樣,李陽光、自信。在武安市第九中學評選最美孝心少年的活動中,如果不是同學的舉薦,我們也許就很難讀懂這位樸實少年背後生活的艱辛和對家庭的擔當。

兩年多以前在李家中,父親的勤勞,母親的質樸,兄妹間的互愛,給這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總是帶來歡聲笑語,和諧溫馨。然而當父母拿出所有積蓄修葺新屋的時候,父親病倒了。修房加上父親的治療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父親病倒了,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為了生計母親必須外出打工,當時11歲的李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裡的生活重擔。

由於生病,父親四肢無力,走路太久都會摔倒,因此除了要照顧弟妹衣食起居,李還必須承擔起家裡的所有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凳、洗碗、做飯,洗衣服、幹農活等。為了不耽誤學習,李總是白天干活,晚上學習同時還要輔導弟弟妹妹的作業,相比其他孩子來說他失去了太多玩的時間。

今年上國中以後,李就必須住校了,對他來說能見到媽媽就成為了奢侈。因為媽媽只有在每月開支以後才會帶著微薄的薪水送到家中,然後匆匆離開,用他的話來說,媽媽離他實在太遠了。住校後的另一個不便就是家裡的家務活就必須積攢了。週末放假後也許別的.孩子都在享受媽媽帶來的美食,在家裡上上網或許找同學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李永寬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週甚至兩週家裡積攢下來衣物,中午時洗菜、做飯,為家裡烹製一頓他們認為不錯的午飯,然後先盛滿一碗飯,雙手送到父親面前。每每提到此事,父親的眼裡總有淚水打轉。提到肉食,那就只有姑姑來看望父親時才能實現。

父親喪失了勞動能力,母親又常年在外,家裡的農活只能落在小身上。對他來說鋤地、拔苗、播種、割棒子樣樣是好手。為了不給別人造成負擔,他一個人曾割完地裡所有的棒子。如果有機會你能拉起小手,觸控手掌上的老繭時,你就會懂得生活過早得給予了這個13歲少年堅毅的品性。

是啊,13歲正是一個天真燦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然而自從父親病倒後,小卻先後利用兩個暑假上山捉蠍子。別的孩子可能為了好玩,或者作為一種生活體驗,而卻是為家裡增加收入。他的目的很簡單,“父親每次買藥要花好幾百塊錢,這樣父親就可以多買幾次藥”。捉蠍子難免被蠍子蟄。一個暑假下來,小被蟄20多次,甚至一天被蠍子蟄到過4次。就是這樣也並沒有阻擋為父親買藥的決心,最終兩個暑假小掙到了700多塊錢。當拿著所有的錢交給父親時,知道這件事的所有人被感動了,於是村裡人把小當做教育孩子的典範。

幸福也許是心裡的感動,幸福也許是內心最簡單的一種需求。當問及捉蠍子這件事時,小總是一臉幸福地說:當賺到18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個西瓜;當賺到270塊錢時,父親給我們買了1斤排骨。對別的孩子來說這是多小的事情,小到也許都沒有記憶,但對來說卻是一種滿足,一種幸福。“爸爸的病一天沒有好,我就會一直捉下去!”小一臉嚴肅的告訴我們。

知道生活的不易,懂得掙錢的艱難,小額外珍惜每分錢的支出。每週父親都會給他二十塊錢的生活費,但小卻只拿5塊錢。因為他覺得更多的錢應該留給父親治病,留給弟弟上學。5塊錢,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也許維持一天的生活開銷都不夠,更別說一個星期。但是小去總是能擠出兩塊錢給4歲的小妹妹買兩根火腿或者買包糖。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生病了,小卻毫不猶豫地把身上僅有的2塊6毛錢給了生病的同學,幫他拿藥。那一次,妹妹沒有再吃到糖。

學校放假的時候,也是最想念媽媽的時候。看著別的同學或者座車或者爸媽接送,他多想媽媽此時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哪怕就是用手輕撫一下自己的頭。但是他又知道媽媽是在為這個家奔波,是為自己將來能夠有出息。最終自己選擇步行,用他的話說這樣就省出了路費,同時也節約了“開支”。

雖然很忙碌,雖然很清貧,小卻從沒有丟下學習。在課任老師的眼中是個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在同學眼中是個熱心、講信用、勤快的人;班主任眼中更是一個自尊、自立的人。國家每年都會有貧困生補助,卻沒有去申請,“我不想得到別人可憐,再說也沒什麼好可憐的,有爸爸,有媽媽我其實很幸福!”。

懷揣著一份堅毅,一種感恩,用責任和堅強擔起一個家庭的重擔,一個13歲的少年同樣用行動抒寫著青春最華美的篇章!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7

20xx年,文敏剛出生不到一個月,養父養母就收養了她,由於養父母不能生育,養父對文敏倍加疼愛。20xx年11月,文敏的養父患病去世,留下了一個貧困破敗的家和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養母。養母患有耳聾的`毛病、智力有障礙且精神有問題,基本的正常交流都很困難,每天都會出門到處遊走,文敏放學如果發現養母沒在家,就立馬到她常去的地方找,有時候還會找鄰居幫忙。為了照顧好養母,文敏放棄住校,每天都要往返學校4趟,每一趟需要半小時的時間。

遇到週末趕集日,她早上起來和養母吃完早餐,就燒水幫養母洗頭。她會買些養母愛吃的餅乾,還會挑一件小禮物送給養母。

就在養父病重期間,文敏的親生父母擔心孩子照顧不了養母,多次找上門來,要她回去居住,文敏都婉言拒絕了。“繼父不覺歸西去,養女思情淚傷悲;想父言淚如雨下,寨老情難與報恩。”這是養父去世後,文敏請寨鄰幫她寫的輓聯,如今,這兩幅對聯仍貼在文敏家的門上。

文敏家原本有6.7畝地,養父去世以後,在寨鄰的幫助下,她在家門口種起了蔬菜,今年還種了2畝玉米,這幾天放學以後,她還要忙著收玉米。

文敏在學校學習很努力,學習成績在班上排在前十名,她還喜歡參加各類活動,和同學們在一塊也很陽光。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8

邵帥今年16歲,20xx年正在北京打工的媽媽邵丹突發白血病,急需進行骨髓移植,否則性命堪憂。最終在醫生的共同勸說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兒子的骨髓。

12歲本該坐在教室裡讀書學習;12歲,還是依偎在媽媽身旁撒嬌的年齡,但徐州男孩邵帥卻在12歲的年紀勇敢挑起了保護身患白血病的媽媽的重任,為了挽救媽媽的生命,他捐獻了自己的骨髓。邵帥說,“我的生命是媽媽給的,我救媽媽天經地義!”

邵帥一歲時父母離異,跟隨媽媽邵丹生活,20xx年,邵帥的媽媽到北京打工,7歲的邵帥就在徐州跟著外公外婆生活。20xx年7月,邵帥和其他103名學生一樣,滿懷著希望與憧憬準備踏進中學的大門,努力學習。就在他躊躇滿志準備去實現自己美好願望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20xx年6月,北京一家權威醫院診斷出他的媽媽患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隨後病情惡化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進行骨髓移植,12歲的邵帥主動提出要給媽媽配型,並配型成功。為了挽救媽媽的生命,他毅然決定捐獻出自己的骨髓,為媽媽做骨髓移植!為此,邵帥放棄了讀書,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休學去北京照顧媽媽。

從20xx年6月到北京看望媽媽,邵帥一直陪伴在媽媽的身邊悉心照顧著。邵帥的媽媽邵丹回憶說:“嚴重時,我吃喝拉撒都在病床上,都是帥帥照顧我,端屎端尿。別人看了都感動得掉淚,直誇他懂事。”

“孩子最怕我死了,有一次我疼得在病床上打滾,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搶救過後,醫生都離開了,帥帥拉著我的.手,一個勁地給我說:媽媽,你不能死。求求你,你不能死。你要是死了,我就成孤兒了。”說到這裡,邵丹大聲地哭了:“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刻孩子的眼神,那眼神裡透著恐懼,還有急切以及無助。”

邵丹在無菌倉內,每天醫院安排兩次探視時間。每天探視前,邵帥會早早地在門外等候。護士看了也覺得不忍心,有時就提前讓他和媽媽通過視訊通話。“通過視訊給我說說這,說說那,探視時間結束了,他也捨不得放下話筒。孩子現在特別依戀我,就像相依為命的感覺。”

《京華時報》的記者彭科峰曾跟蹤報道過邵帥母子,說起邵帥,他滿是心疼:“這個才12歲的孩子,每天做好飯送到醫院來,從醫院回到住處,要乘1個多小時的公交,十幾站路。每次他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回去。照顧媽媽讓他顯得很疲憊,看著他幼小的身影走上公交車,我看著覺得特別心疼。”

與孩子接觸了不到7天,但邵帥已給彭科峰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特別執著,在他幼小的心靈裡,有一種信念,那就是救媽媽,他不能失去媽媽。而他這種信念,特別感染人。我每一次見到他,都覺得特別疼惜。”說起懂事的小邵帥,66歲的外婆泣不成聲:“孩子在這不願多花一毛錢,別的孩子總能吃零食,我外孫連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買,有時他還瞞著我不吃飯,為媽媽看病省下錢。”20xx年2月24日,北京道培醫院,骨髓移植手術順利進行了:上午9點半到11點,12歲的邵帥進入手術室,抽取骨髓;中午12點半到下午3點,邵帥的媽媽邵丹被送進手術室,輸入兒子的骨髓。2月26日上午8點40分,考慮到邵丹今後治療的需要,邵帥再次來到道培醫院血細胞分離室,開始第二次為母親採集外周血造血幹細胞。2月28日,邵帥經觀察情況穩定被批准出院。經媒體報道,邵帥捐髓救母的故事感動著每個人的心。在北京,知道邵帥母子故事的市民甚至企業紛紛解囊相助。而在家鄉徐州,人們更是對小邵帥時時牽掛,市慈善總工會受曹新平委託到北京看望邵帥母子、邵帥的母校礦大附小為邵帥進行了全校募捐、家鄉的媒體為小邵帥頒發了“彭城好人”的證書、一些關注邵帥母子的人自發為他們捐款……

邵帥故事帶給人們的震撼和感動在繼續著,小小年紀的邵帥不僅獲得了“彭城好人”的稱號,還被共青團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聯合授予“品德優良好少年”稱號,並作為徐州市代表參加了第六次全國少代會。此外,徐州市自今年五月底開始對全市少先隊員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爭當‘四好少年’———學習邵帥捐髓救母事蹟”主題教育活動。目前邵帥的媽媽病情已經穩定,邵帥也於8月10日入讀中央美院附中。但對於邵帥和媽媽來說,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邵帥說,每次自己感到害怕難過時,就會不停地念這首詩,這樣“我就覺得心中充滿了力量”。

最美孝心少年事蹟9

劉是路北區韓城鎮宋禾麻莊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今年10歲,她踏實沉穩,品學兼優,是一名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好學生。在學校,她是位勤奮學習,心繫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班幹部;在家裡,她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那年夏天,她媽媽遭遇了一場車禍,從那以後,她的生活就加上了一項自己要承擔的責任——照顧母親。車禍後,媽媽的腿腰部撞折了,不能下地活動,姐姐在外地上大學。家裡剛蓋了樓房,遇上這事後,生活也不富裕,父親是一名司機,長期在外地幹活,照顧媽媽的任務自然落在了上二年級的劉身上。慢慢地,她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飯菜,每天早晨要為生病的母親端屎端尿,晚上要為媽媽洗腳擦身。每當媽媽看見自己的小女兒為了自己幹這些本不應該她這麼小年紀承擔的事情的時候,總是淚花盈盈,而懂事的她,就會笑著說:“媽媽,我不累,我喜歡為您幹這些,如果您心疼我,您就快點好起來。”這時媽媽總會把她摟進懷裡……母親因為長期在炕上癱著,原本愛說的她難免心情煩躁。於是,劉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她一有空就去鄰居家找閒暇的.嬸嬸阿姨們到她家來做客,請她們陪媽媽說說話。鄰居們都誇她是個孝敬父母、懂事的好孩子。這樣一直過了兩年,媽媽的病慢慢好轉。

如今,媽媽的病好了,她參加了敬老院義務勞動。每個月她都會和媽媽一起去遷西敬老院義務幫忙,為老奶奶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掃地、洗腳、聊天等,給老人們送去了歡笑。她像一個小天使一樣享受著這份她認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