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

工作計劃 閱讀(7.99K)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該寫為自己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一個教學計劃了,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1

九年級的歷史面臨會考,可以說九年級歷史是整個國中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期學校安排我繼續任教九年級年級6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打好九年級歷史會考這場攻堅戰,爭取在會考時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從現在開始就要積極備戰歷史會考。為了能給今年的歷史會考打好基礎,特制定九年級歷史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1、深度挖掘教材

九年級是新課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識的處理上,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備課,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度挖掘教材,鑽研教材,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適應會考的靈活多變性。

2、認真、全面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尤其是九年級的歷史。面對國中日益靈活的歷史會考,備課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靈活傳授教材,對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精打細算,認真設計好課堂的沒一個環節。備好教材的同時,還一定要備好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這個時期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3、狠抓課堂效率,注重知識的落實

九年級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課餘不可能有時間背歷史,這就要求上課時保證課堂效率,當堂的知識爭取當堂掌握。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們力爭:講課內容少而精,線索簡單而清晰,課堂給同學一定的時間當堂消化本節課的知識

4、充分利用課外輔導,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國中生對於知識多數是死記硬背,不求甚解,這就更要求我們要不斷的在他們面前提醒,重複,也就是說我們要加大檢查力度,使學生的腦子裡始終都裝著歷史。將各班分成興趣小組,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提問,教師利用自習時間進行抽查。。

5、加強與同一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聯絡

九年級的學生由於學習壓力較大,情緒比較容易波動。對此,我們應和其他任課教師聯絡,時刻掌握著每個學生的狀況,並且及時的對症下藥,爭取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6、教學進度

2—3月講授世界歷史下冊

4月複習中國歷史1———3冊

5月複習中國歷史4冊、世界歷史上、下冊

6月總複習及迎接畢業回考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2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 高一歷史

2)教材使用情況:新教材人民版

3)任課班級: 高133、134、135、136

4)本學期周課時:3(含補課)

5)計劃教學時數: 50

二、教學目標及任務:

1)課程教學主要目的要求:

1、按《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貫徹實施歷史教學, 通過對必修Ⅱ的學習,瞭解中外經濟的發展演變歷史,加深對現今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認識和理解.

2.緊扣會考考綱,做好會考複習,使學生能順利通過會考.

3.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用歷史的眼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從中國國情出發,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做對國家有用的人,高一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教學工作計劃《高一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

2)教學重點、難點: (略)

三、教學內容及計劃安排:

教材體系及教學進度計劃教學內容調整說明

第一週專題一

第二週專題一

第三週專題二

第四周專題二

第五週專題三

第六週專題三

第七週專題三

第八週期會考

第九周試卷講評

第十週專題四

第十一週專題四

第十二週專題四

第十三週專題五

第十四周專題五

第十五週專題六

第十六週專題六

第十七週專題七

第十八週複習

第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考試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3

  一、學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四個班歷史教學,在他們當中,有的同學學習歷史的興趣很濃,有的同學根本沒什麼興趣。上學期歷史的平均成績在79分左右,整體成績比較理想,這個學期要想辦法使學生的成績有較大的提高。我應該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入手,來改善一向把歷史視為副科,不好好學習、認真對待的學生心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歷史課的學習上,力爭培養一批熱愛歷史學科的愛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據七年級歷史課程標準,整合人民版、人教版歷史教材,在改革中創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漸建構帶有自己特色的歷史教學模式,爭取各個班的每個同學的歷史成績都有所提高。

  二、教學目標

1、要在上冊歷史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5、從嚴治教,提高成績。

  四、具體措施

(1)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3)爭取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並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

  五、進度安排

本學期總課時為38課時,每週2課時。

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10課時

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

8課時

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10課時

總複習

附錄

6課時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複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絡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組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絡,怎樣整合選修模組與必修模組之間的聯絡;要研究採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幹歷史知識紮紮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資訊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採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複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係,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2)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為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研究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測試等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內容化、方法化、經常化,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4)研究採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資訊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資訊;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的訓練。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裡,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

2、教材分析:

歷史必修一呈現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內容包括中國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歷史時期。

本書內容可分為四個方面:(1)中國和外國政治制度及發展特點;(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發展過程中湧現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歷史現象。

通過了解這些歷史內容,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歷史上出現的重大政治鬥爭,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對歷史的回顧,還能更清醒的把握當今中國和世界政治特點及未來走向。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1、知識和能力: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重大歷史問題;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處、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學會與他人尤其是不同見解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

三、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初高中的銜接:新課程的編寫採用了所謂專題的形式。這應建立在學生掌握通史的基礎之上。但國中歷史教育的現狀決定了眾多學生既對國中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不理想,無法成為學習高中歷史課程的必要的知識基礎;又缺乏必要的'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因此,在進行高中課程教學的時候必須考慮通史知識回憶和能力、方法養成。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決貫徹課改精神,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注重提高學生的學史興趣,使歷史知識趣味化。突出學生學習歷史方法的培養,使歷史知識問題化。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5

一、基本情況:

通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識圖以及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讀圖、識圖的能力欠缺,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著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學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裡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五步四環節”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教學目標:

教完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瞭解。使學生知道世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絡,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四、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五章,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本章主要內容是瞭解亞洲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學習並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日本、東南亞、印度、俄羅斯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本章主要是學習並掌握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亞等國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美國和巴西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第十章極地地區,本章主要是學習並掌握極地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等。

五、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繪圖,從客觀上了解地理單元的知識。充分利用地圖冊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資料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培養學生關注自然,關心社會,關心時事的自覺性。收看《新聞聯播》,

《世界之窗》等節目,並讓時事走進課堂,以增進學生對世界瞭解。

5、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中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讚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從幫助落腳,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6

20xx年會考即將來臨,今年會考複習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如何有效地進行復習提高成績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為了取得更好的會考成績,特制定以下複習計劃。

一、研學

研學即研究學情,要了解分析學生學習的基礎,制訂相應的複習計劃。

二、研教

1、複習教學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

教學觀念上,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體現新課程提倡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教師的導一是導學: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識記、理解,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縱向橫向聯絡二是導練:課堂結構上講練結合,搞邊講邊練,真正落實學生的練。練的方式要多樣、要有層次。要以材料訓練為拓展。材料在命題中無處不在,那麼我們就必須重視材料的訓練,每堂課皆須滲透材料教學,沒有材料教學的課是一堂不合格的課。

2、複習模式:基礎知識透解,重點難點突破,模擬訓練提高

⑴基礎知識透解即夯實知識,實行知識結構透解。這要求全面複習和牢記考標所要求的知識,對知識的掌握又應建立在結構的掌握上,實行知識結構透解。這樣才能做到巨集觀把握,微觀落實。

⑵重點難點突破。每一堂課,要抓住重點難點。以主題探究的方式進行突破。以非選擇題的訓練進行鞏固提高。

⑶模擬訓練,加強應考能力指導。能力培養中,還須加強應考能力的培養。這要求一是善於設計模擬卷,模擬學業考試命題去訓練學生;二是善於利用市編模擬卷,去考練學生。並且在考試的講評中,能講好審題的方法,解題的方法和答題的規範。這樣,我們的應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3、複習方法:堅持基礎性,強調能力性,突出開放性

以教材落實為基礎。複習要遵循考標的知識範圍和“複習指導”部分的解讀,但還須結合教材去細化,瞭解教材是怎樣的具體史實和表述,會考題對教材是考得較細的,老師教學,完全不要學生看教材,這是要不得的。

教學方式上,提倡活動式、體驗式、啟發式、問題解決式、討論式、開放式的教學。特別是討論式和開放式。凡是有思維密度的地方應以問題甩給學生,讓學生去討論,老師重在學生思維的歸納和思維方法的點拔。對於學生的作答,凡是沒有政治和道德錯誤而能言之成理的,皆須肯定,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個性思維。

三、研考

1、認真研究考試說明

⑴考試範圍

在複習中,一定要嚴格依據課標,對於知識哪些當教,哪些不需教;能力包含哪些,應怎樣培養,要有一個很好的把握。

⑵複習指導叢書上的考試說明

⑶考試目標要求

2、研究會考命題的原則

⑴基礎性與能力性並重。考標規定70%容易題,15%中檔題,15%較難題。所謂70%容易題,主要是考基礎知識識記。所謂30%考中檔題和較難題,就是考能力,主要考知識和材料資訊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並嘗試考一些歷史理論和方法。

⑵追求熱點性、生活性、材料性、情景性、思維性、活動性、開放性命題。

命題方式為:以知識為落點,追求熱點性、生活性切入,重視材料的引入、情景化設計,關注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注意實踐活動的開展,鼓勵開放性作答(只要沒有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的問題,敢於立論,言之成理,論之有據,我們都要肯定和鼓勵)。

3、研究近年來的會考題,把握今年會考的考試動向以及出題意圖。可以用表格的方式把近4年的會考題進行梳理、比較,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膽的預測。

4、收集會考資訊,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去把握今年會考的動向。

總之,只要我們堅定信念,紮紮實實的落實好每一堂課,就一定能夠創造輝煌的會考成績。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動腦筋”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學措施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巨集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週:思想教育

第二週:第一課

第三週:第二課

第四周:第三課、第四課

第五週:五課 第六週:複習迎接月考

第七週:月考

第八週:第六課、七課

第九周:八、九課

第十週:十、十一課 第十一週:期會考試

第十二週:十二、十三課

第十三週:十四、十五課

第十四周:十六、十七

第十五週:十八、十九

第十六週:月考

第十七週:二十、二十一

第十八週:二十二、二十三

第十九周至二十一週:考前複習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8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指導思想:

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教材分析: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暢想天地”等欄目,旨在啟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本學年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1、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教師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作為課堂訓練,從而改進評估教學;3、組織學習某一歷史人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價,培養學生從正反兩方面來看問題的能力;4、教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點。切忌死記硬背;5、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感受和體驗。

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充套件,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巨集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周 次

具 體 計 劃

第1周(2.14-2.19)

期末試卷講評.第1課繁盛一時的隋朝

第2周(2.2-2.26)

第2課“貞觀之治”;第3課“開元盛世”

第3周(2.27-3.5)

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第5課“各同為一家”

第4周(3.6-3.12)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第7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5周(3.13-3.19)

第8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一單元測驗

第6周(3.2-3.26)

第一單元講評;第9課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第7周(3.27-4.2)

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第8周(4.3-4.9)

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複習1-4課

第9周(4.1-4.16)

複習5-8課

第10周(4.17-4.23)

複習9-12課

第11周(4.24-4.3)

期會考試

第12周(5.1-5.7)

期中試卷講評;第13課燦爛的宋元文化(一)

第13周(5.8-5.14)

第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單元測驗

第14周(5.15-5.21)

試卷講評;第15課明朝君權的加強

第15周(5.22-5.28)

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衝突;第17課君主集權的強化

第16周(5.29-6.4)

第18課抗擊沙俄;第19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第17周(6.5-6.11)

第20課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第18周(6.12-6.18)

第21、22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

第19周(6.19-6.25)

期末複習

第20周(6.26-7.2)

期末複習,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