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展望未來城市公共交通

工作計劃 閱讀(6.15K)

我國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對城市交通的主體——公共客運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這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機遇。上世紀末90年代中期以來,在經歷了長期的停滯與萎縮以後,城市公共交通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公共汽電車、出租汽車的運力、客運量明顯增加,車輛和服務設施大大改善,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的速度也明顯加快。由於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的逐步推行和企業內部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公交企業的經營狀況已經開始進入了良性迴圈的軌道。

展望未來城市公共交通

為了在外部經營環境日趨嚴峻的條件下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勢頭,近年來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在應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行業發展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IC卡在這個行業的迅速推廣和應用就是一個例證。IC卡的應用在不少城市取得了成功.市民、政府和公交企業都滿意,但也和其它科技專案的推廣過程一樣,無例外地經歷過曲折和反覆。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值得汲取的教訓。

一、IC卡的推廣應用是公共交通經營方式和票制改革的必然趨勢

1.實踐表明:長期以來公交服務傳統的人工售票方式弊大於利。“售票員”這一職業崗位的存在有以下好處:為乘客提供面對面的車廂服務(含安全服務)、做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為社會提供了不小的就業機會。而弊端在於:勞動生產率的低下、在乘車條件總體水平很差的情況下,票款流失和乘務糾紛並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2.另一方面,獨具中國特色的公交月票因為有著明顯的福利色彩,發行失控、管理無力,一些城市假月票的泛濫已經發展到相當驚人的地步。毫不誇張地說:傳統的公交票務制度已經使公共交通企業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與城市的文明形象也極不適應。

3.開始於80年代中期的無人售票制度的推廣.對公共交通的票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lC卡的推廣使用做了必要的準備。無人售票既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運營成本,也為合理調整票價提供了機遇。十多年來的實踐同時也表明.憑藉投幣方式收取票款的辦法也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突出表現在偽幣、殘幣造成的巨大損失,整理散硬幣的大量人工投入以及“找贖”爭議、票款流失等等。一些公交企業由於長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不得不恢復了人工售票。

4.在乘車者對售檢票效率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人工售票辦法尤其不適於特大運量的公共交通設施如地鐵與輕軌系統、路面準快速公交系統等。

綜上所述,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的IC卡的推廣與應用,無疑是城市公共交通票制改革的最佳選擇。

二、公交IC卡的特點及推廣應用中的幾個問題

1.公共交通服務不同於其他某些公用事業如自來水、燃氣、供熱及供電等行業,不具所渭“自然壟斷性”。居民出行方式有多種選擇.可以乘坐地鐵、公共汽電車、輪渡或出租汽車,也可以不乘坐公共交通車船。公共交通的收費過程和使用頻率

也遠較水、氣、電等複雜得多。

我們建議城市主管部門在巨集觀決策時要充分考慮公共交通的特點。不要過分強調IC卡用於公用事業收費方面的通用性。香港的“八達通”也是在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得以實現的,而且也僅用於公共交通領域(包括地鐵、鐵路(KCRC)、公共汽車和輪渡)。經營八達通的股份公司由5個公司投資,9個公司組成服務商。結合我國目前的國情、市情、管理和技術水平,普遍推廣綜合性多功能智慧卡,我們認為為時尚早。

2.與上述情況相反,通過近年來的實踐證明,為了經過一個“試行階段”而

過分控制IC卡的適用線路.幾乎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的先例。

lC卡的起始發行量過小,執行成本將會很高,被嚴格控制使用範圍的公交IC卡很難得到市民的首肯,並將影響其總體形象。

3.公交企業對IC卡的選型,務必“三思而後行”,特別希望各級主管部門應儘量不做法定範圍以外的行政干預。我國一些較早使用Ic卡的公交企業,很多又在過早地搞“更新換代”,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選型不當,從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4.對於公交用IC卡的使用環境,希望製造廠商給以充分的注意。公共汽電車上的使用條件是相當嚴峻的:強電磁干擾、機械震動和突發事件,特別是其很高的

使用頻率和客流較大時的非正常操作。

有必要特別強調整個公交IC卡收費系統的安全效能問題,包括對系統內全部的內部操作和能否對外部消費進行全面,有效的監督。公交IC卡系統與金融單位的信用卡系統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別,我們贊成以下的觀點:對公交IC卡的安全效能既要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又要充分認況它的特點.不過分追求某種模式或級別,而只重實效。

.據分析,公共交通票制改革總的趨勢,將是分段計價逐步取代日前較為流行的一票制。在公共交通的運力矛盾大大緩解、擁擠現象有較大改善的條件下,分段計價對維護消費者利益、吸引短途乘客、合理利用運力資源和企業管理的好處是明顯的,上海地鐵以及日本各城市的公交車均採取分段汁價方式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IC卡能否為此留有升級空間?僅供使用者和廠家參考。

《展望未來城市公共交通》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