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4篇

節日慶典 閱讀(2.2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徵文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那麼,怎麼去寫徵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4篇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葉飄香,端午節吃粽子,是最具節日氣氛的傳統習俗。

我們家包的粽子,極有講究。先說粽葉,媽媽總是不辭親苦地爬進深山,採摘山上天生青翠繁茂的箬葉,半潤肥大,香味清純且濃郁,它是包粽子最正宗的極品了,包裹的粽子帶著山野飴人的撲鼻清香。再說包法:將糯米洗淨,泡三四個小時;新鮮粽葉、粽繩用溫水浸泡、洗淨、瀝乾;根據需要加入各種配料,可包成單純的紅豆粽子、綠豆粽子、紅棗粽子、板栗粽子、火腿粽子……也可包成有碎蘿蔔乾、香菇丁、栗子、鹹蛋黃、肉等配方的葷或素的八寶粽子。媽媽說包、煮粽子的人一定要性情溫和,不能急躁,否則包不出好吃的粽子。是啊,只有像媽媽那樣,做活總是細緻、從容,將粽葉兩片重疊,捲成尖筒狀,放入兩大匙糯米等,用筷子將其細細搗壓。媽媽特別強調米鬆了,進水失粘,不好吃。媽媽再把粽子包成四角狀,捆緊。做好後放入鍋中,冷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兩小時。這兩小時是最讓我們孩子“煎熬”的時刻,隨著四溢的香味越來越濃,我們嘴巴喳吧喳吧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待粽子煮熟後,一個個呈青黃狀,一種濃郁悠久的美味蕩氣迴腸。

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今年,媽媽得了嚴重的脊椎病,已經害病大半年,都不能幹什麼活了,只能在家臥床靜養。我們都以為不能吃到媽媽親手包的粽子了。沒想到在過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揹著我們去了一趟農貿市場,在那精挑細選了很久,買了一疊箬葉回來。可憐的媽媽走這一段路就已累得氣喘吁吁。走到家裡時,幾乎一步一挨,嘴裡還喃喃地念道:“這箬葉也不好,沒有我自己上山採的好。”我們都勸媽媽不要包了,要吃就買幾個吃吧,媽媽搖了搖頭說:“沒什麼,包幾個粽子算啥呀!”第二天一早,媽媽就一瘸一拐地忙活開了。洗粽葉,淘糯米……豆大的汗珠掛在了她的額頭上。我們知道,那不是天氣熱的緣故,那是媽媽病著。我們都心疼媽媽,但又知道媽媽那犟脾氣,只好想方設法地在一旁幫助她。由於年紀小,其實也沒幫上什麼忙。媽媽咬牙包了整整一百個粽子,待到粽子快煮好時,媽媽實在撐不住了,已躺在床上休息了,可口裡還一直囑咐:“給鄰居們送些去,平時沒少麻煩人家。”我們按照媽媽一貫的做法,有好東西一定要與鄰居分享,自家留了三十個,其餘的都分送給鄰居了。

這一次的粽子,雖然沒有以往的好看、好吃,但是我認為這是平生吃到的最美味的粽子。因為這是媽媽用心做出來的,也是我用心品嚐出來的。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2

端午節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民俗節日,距今已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主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相傳是專門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皇上聽信了奸臣所言,把屈原投到了汨羅江裡。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會划著龍舟往江裡仍粽子,意在:讓江裡的魚蝦吃粽子,而不要傷害屈原。

在北方,端午節還有綁花繩、戴香包的習俗呢!瞧!媽媽把幾根彩顯捻在一起,就出現了彩虹的顏色,然後,把這些繩輕輕地、鬆鬆地綁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腳腕上,這些喜慶的繩立刻給我增添了幾分神氣和英俊,就像三頭六臂的小哪吒。

另外,端午節還有一個插艾的習俗,這個習俗來原於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唐朝末期,黃巢帶領著起義大軍,浩浩蕩蕩、南征北戰,一路上殺富濟貧,可是,由於當時通訊條件落後,,農民根本無法和黃巢、起義軍取得聯絡,最後,黃巢想出了一個辦法,在起義那天,讓農民家家戶戶以艾為訊號,插在門上。後來慢慢地,插艾就有了“驅魔辟邪”的說法。

其實,經過千百年的演變,這些風俗雖然流傳了下來,但與它本來的意思已有了出入:粽子變成了人間的一道美食;賽龍舟變成了娛樂活動,它既鍛鍊了人的身體,陶冶人的情操,又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交流;你看!高高插在家家戶戶的門沒處的艾,不正告訴我們,家家友愛、處處有愛。讓我們一下子想到:愛國、愛家、愛護、愛心、關愛、友愛、喜愛、鍾愛等等這些美好的詞語。

端午節是一個愛(艾)的節日!讓我們生活在愛(艾)的氣氛中,讓世界充滿愛(艾)吧!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3

傍晚時分,去書報亭買雜誌,一轉身看見路邊一中年村婦推著自行車,車頭上掛滿了顏色造型各異的香包,看了一眼,淚水已湧出,心裡想念了一個人———奶奶。

奶奶已經去世120天,好像是昨天的事情,又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去世前一個月才過完89歲生日,每年的端午節前,奶奶都會做很多很多香包送給她的`兒女、孫子們等等,不會落下一個人,包括去年我的還未結婚的老公,奶奶是個腦筋極為睿智清晰的老人,大事小節從不會忘記關照想起任何人,在世時,我週末回家,會和父親一起回去看看她,她總是一個人盤腿坐在炕上,要麼在剪窗花,要麼獨自玩花牌,或者就伸長了脖子往外看,門口路過的人她都看得清也時不時問候和人家搭句話,又或者自言自語。總之她的孤單寂寞你是看不出來的。見我們回來了,高興的說東說西,因為耳朵背,總是聽錯話會錯意,搞得我們都哈哈大笑,自己也笑了,笑的很好看,很可愛,妹妹總說我奶奶長著兩個梅花酒窩,笑起來酒窩突顯。

人生無奈無常,儘管父親是醫生,也還是竭盡全力終未能挽留住我親愛的奶奶,父親應該是奶奶最愛的一個兒子吧,在病危彌留之際,奶奶知道自己不就要離開,但是人的求生慾望依然強烈,叫父親到病床前,“說她有錢,讓父親給他轉院,你是個醫生怎麼也不著急?”我可想而知父親的內心是怎樣的痛苦與無奈,自己的母親在眼前向自己發出求救,可是臟器已全部衰竭,一切都無濟於事。病床上奶奶的樣子猶在眼前,我恨不能變成孫悟空,吹一口氣,奶奶就會好起來。然後將時間永遠定格,我不要再長大,奶奶也不會老去。

現實到來了。新年悄悄地快要到來臨時,奶奶走了!天寒地凍,我們為奶奶送行。

直到現在,我時常週末回家不由自主地就提醒父親,“我們回老家看看奶奶吧!”話音未落,父親的表情已有變化,我才清醒的意識到,奶奶,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再見到了,奶奶去了天堂,一定和爺爺在一起吧!奶奶嫁給木匠爺爺,生養11個子女,很漫長的一生在爺爺走後30年去了爺爺去的地方團聚了。我們應該感到欣慰,可是我的淚為什麼總也不能停止呢?

端午節不遠了,街上賣香包的人越來越多,麝香的香味瀰漫在整個城市,濃濃的、香香的、我感到親切。

天天,每每黃昏時,我就來到街邊,尋找賣香包的人和香包。遠遠地看見了掛在車頭上的許多香包,彷彿看見了在天堂的奶奶,微笑著,依然是梅花酒窩。

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徵文4

我知道很多關於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儘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於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係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遊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後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裡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