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春節議論文

節日慶典 閱讀(3.1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議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議論文

春節議論文1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但我還是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而且風俗習慣也特別的多,比如:放煙花炮竹,舞龍,吃年糕,給壓歲錢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放煙花炮竹。

記得去年我們是在湖南老家過的年,一回到老家就見到了爺爺和奶奶,爺爺奶奶見到我們可高興了,就迫不及待地從口袋裡掏出了幾百元叫我和姐姐去隔壁的小賣鋪裡買菸花鞭炮玩,我和姐姐興高采烈的來小賣鋪買了許許多多的煙花鞭炮,有摔炮禮、炮、地紅、擦炮、電焊條、竄天猴等等,還買了一盒火柴點火。

接著我和姐姐就來到了我家的院子裡放起了煙花鞭炮,姐姐說我們來玩摔炮大戰吧!我說可以呀!預備,開始!我們各自移動著身體,突然,姐姐從我背後扔了一個摔炮,我被嚇了一跳,我也抓起一把摔炮向姐姐扔去,姐姐卻靈活的躲開了,就這樣你扔我,我扔你,摔炮漸漸地被我們扔完了。接下來我們又拿起電焊條用火柴把它點燃,電焊條冒了一會煙,快看,電焊條散發出了五顏六色的光芒,漂亮極了,我們一手拿一個不停的圈圈,哇!

這時我感覺我們好像走進了仙境一般,真是令人著迷啊!就這樣我們玩啊玩啊,不知過了多久,就被奶奶叫回家吃飯了。

啊!春節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啊!

春節議論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我想到這首詩的時候,眼前就浮現了過年時熱鬧非凡的情景。轉眼又到過年的時候了,我的心中興奮無比。

我的家鄉在蕭山,從農曆臘月,蕭山人就忙活起來:浸米舂年糕、裹棕子、晒魚乾、做臘雞臘鴨等臘貨、撣塵、殺雞、宰鵝、買魚、買肉,買乾貨等,紛紛為祝福、祭祖及過年做準備。年關臨近,大街小巷充滿著節日的氣氛,超市和街邊的店面放起了歡快的音樂“春節到,家家樂,男女老少齊歡笑,齊歡笑……”過春節,到處歡歡樂樂,過春節,家家戶戶男女老少歡聚一堂熱熱鬧鬧,過春節,到處都透著一股濃濃的“春”的氣息,過春節,到處都透著絲絲的“春”的情誼。

蕭山人過年從農曆十二月二十日起就漸漸進入“過年”了,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爸爸媽媽過春節處處“忙”:忙工作、忙購物、忙衛生,再忙也沒忘了給我買一堆好吃的;老人們過春節處處“盼”:盼祝福、盼平安、盼親情,再盼也不會忘記給孫兒們準備過年的壓歲錢;我們小孩子過春節想著就是能天天有好吃好玩的,不過看書學習也不能忘。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這一天家裡最忙的就是奶奶了,奶奶在貼著灶神像的廚房灶頭上,擺好魚、肉、酒、荸薺、水果等,點上香燭,嘴裡邊唸叨邊虔誠的拜著,奶奶說灶神上天是要向玉帝彙報一年中人間的好壞、人之過失,為避免他言之過分,原來“送灶”時人們還供上用飴糖所做的糖—等,說是為讓他吃了粘上牙齒,說話不清,以至可少說、不說人間壞話,這就是蕭山人的送灶神。二十三要謝灶,而年三十夜要接灶,就是把灶神迎進家,接得越早灶司越好。

接著是撣塵,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我們家也在這一天忙著過年前的大掃除了,媽媽說:“過年前的大掃除很重要,一定把每個角落都打掃乾淨了。”她帶領著我們把家裡每個角落都打掃得一塵不染,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的到來。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忙活起來了。忙活什麼呢?貼對聯!爸爸拿出對聯和福字站在梯子上,用膠帶貼在門上,貼完總要念一念。貼對聯代表著人們對來年的希望和祝福,貼好對聯,一股濃濃的年味襲面而來。

到了晚上,爺爺和爸爸擺好貢品,斟酒三次,燒上香,祭拜祖宗。在廚房裡忙了一天的奶奶和媽媽端出一盤盤美味佳餚,閤家團聚的受歲開始了。俗稱“年三十夜吃一餐,正月七年級穿一身”,受歲的菜餚最為豐盛,蕭山人的餐桌上也總有幾道經典菜,奶奶做的三鮮湯有魚圓、肉圓、蛋皮、河蝦、豬肚、花菜、香菇、黑木耳等,絕對是我從頭吃到尾的菜;媽媽燒的紅燒蹄膀,筷子一劃,香噴噴的肉冒著熱氣;乾菜扣肉表皮炸得酥脆,魚乾、醬鴨都是奶奶自己做的,還有甲魚、螃蟹、牛肉、羊肉、糖醋排骨、江鰻、雞、魚……滿滿一大桌。吃年夜飯時,其它菜餚可盡情享用,惟有魚要留著,寓意“年年有餘”。吃完年夜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拿出紅包給我壓歲錢,大家有說有笑的看著春晚。除夕夜裡燈火輝煌,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更是不斷,這響徹天空的鞭炮聲既是對雞年的告別,又是對狗年的歡慶。

大年七年級我開始跟著爸爸、媽媽走親戚看朋友,大家相互拜年,道賀祝福。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佈滿了大街小巷,這是一個快樂而印象深刻的春節!

春節議論文3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春節需要創新而不是保衛

①近年來,“洋節日”受到愈來愈多年輕人的崇尚,過洋節也從最初的商家炒作慢慢變成國人的一種習慣。然而正當人們對有一個聖誕節的到來滿懷企盼時,我國著名民俗學家高有朋卻撰寫了一份《保衛春節宣言》,向社會呼籲要對傳統節日多一些關心,對“洋節日”少一點盲目的熱情。

②有些人說,進入12月以來,人們就能感受到聖誕節的氣息,大街小巷店面櫥窗到處擺放著聖誕樹、聖誕老人,商家藉著聖誕節搞起形式各樣的促銷活動。春節時候你到街上看看,基本上是冷冷清清,要想熱鬧也要到元宵節。如此鮮明的對比怎麼不叫作為民俗學家的高教授有些擔心。

③不過,我不擔心。需要保衛的往往是弱勢,甚至可能是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東西,有時候該淘汰的就應該讓它淘汰,不要霸蠻去“保衛”。春節不需要擔心,它不是弱勢,不但不弱勢,而且很強勢,你看看飛機火車和汽車上回家過年的人,這簡直是世界上最強勢的一道風景,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節日,是這樣使人們牽腸掛肚呢?聖誕節固然可以使街頭熱鬧,但春節就有本事使街頭冷清。連商人都不做生意了,因為他們也要回家過年,這種本事,哪一個節日能夠這樣?如果這樣的節日還要保衛,那就是另一種保衛,是因為怕出安全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春節的保衛不是民俗專家的事,而是公安部門的事。

④說春節不需要保衛,並不是說春節就沒有被邊緣化的危險。現在有一部分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而不喜歡春節,恐怕還是有些原因的,洋節往往比較輕鬆,是一些朋友在一起過的,代表著友誼,甚至還有些“印象派”的愛情,年輕人當然喜歡過。而春節好像是一件比較嚴肅的事,是一份責任,代表著親情,還有很多禮節。與洋節相比,似乎少了一份輕鬆少了一份娛樂,少了一些友情和愛情。這樣一來,年輕人不太喜歡,恐怕也是有些道理。教授們擔心恐怕不是沒有道理。

⑤不過,這些問題並不是春節需要保衛的原因,我覺得倒是很有必要有些創新。誠如高教授所說,中國傳統節日之所以能流傳千百年,是因為每個節日背後都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們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而這種記憶太多,禮節太多,也就使春節變得神聖,變得沉重,變得不受人們歡迎,這恰恰是春節給人感覺很麻煩的地方,親戚是要走的,領導不能不去看看,有時候過節簡直是受罪。對這些東西,我們需要用“創新的毀壞”來改變,嫁接一些洋節好的東西,改掉一些傳統節日的陋習,或許,這才是關鍵所在。

(選自《新西部》)

1、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答題。

(1)高教授提出“保衛春節”的說法作者並不贊同,他的理由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於一些年輕人喜歡過洋節而忽視傳統節日的現象,你有什麼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春節需要創新。

2、運用了對比論證。把洋節和傳統春節進行對比,說明了年輕人喜歡洋節和傳統春節需要創新的原因,為下文中心論點的提出做鋪墊。

3、(1)春節不需要擔心,它不是弱勢,不但不弱勢,而且很強勢。

(2)①喜歡過洋節也沒錯,可以促進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

②忽視傳統春節是不應該的,我們要多宣傳傳統文化,加強熱愛本民族文化的思想。

春節議論文4

1、春節對中國人之血緣性親緣生命的意義

人生於父母的血緣關係之中,而父母自身的生成養長又可無限上延至複雜的血緣關係和社會關係裡。正因有此血緣親緣生命的傳承,家族血脈的延續,才是大大降低人的漂泊感,孤獨感。人活一世,並非孤單單一人,也並非只為自己而活,而是家族血脈之開顯、社會關係的延續。春節通過對家庭之“根”的確立,為無數在外的遊子,提供了溫暖的精神家園。在傳統家族文化濃厚的農業社會裡,人們通過春節隆重繁雜的習俗禮儀,強調著一個大家族的團圓、興旺與親緣血脈的傳承,強化著大家庭中每個人的家庭歸屬感、責任感。如今,商品經濟社會中,家族文化被淡化,取而代之的小家庭模式,迫切需要一套家族式的情感整合儀式。春節,即提供了完美的家族情感整合場所,它以其特殊的家族團圓姿態,讓中國人在情感上,有了落腳處、有了歸屬地。

2、春節對中國人之人際性社會生命的意義

現代化程序無可避免地加劇了各個小家庭在價值觀上、物質水平上的差距,人們更執著於個體生命的“異”,刻意於世間的“分”,苛求於自我的“多”,甚至侵犯他人和社會也在所不惜,此種生命觀的泛化,無形中造成了人際間的緊張、攀比、計較。人在社會生活中,與社會其他人和組織結成複雜的關係,其生命也必然打上社會的烙印,這便是“人際性社會生命”。在如此龐大的社會群體中生存,有時候,人們需要被製造某些特殊的場合和機會(如春節),以幫助個體之間尋求一些共同的情感需要,形成某種共通的感受,以努力從個體生命之異中,體會到流年似水、生老病死、歡喜苦懼,皆為人生常態的相同生命本質,保持以更平和、平靜的心態對待現實生活。人們在春節相互問候、相互關心的溝通情境中,也是在尋求著人性的共同點,感受著生命本源的同一性,形成著強烈的生命共同體意識——生命個體屬於家,家屬於國,人們同在一個正在飛速發展的國家體制裡共存共榮,由此產生了相互的認同感、生命的共通感。此種與他人融為一體的“生命共同體”意識,更是人際性社會生命的需要。

3、春節對中國人之精神性超越生命的意義

對家族而言,傳統春節通過一整套對天、地、君、親、師的祭祀禮儀,使個人“小我”之精神生命與祖先、聖賢、天地精神相溝通,從而獲得“大我”式的存在。對社會而言,年文化的傳承,實質上是中國人代代精神生命的延續,是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的延續。一年年春節,中國人延承著此飽含著團圓、和睦、天下一家的“大同”思想,使中華文化最深刻的民族生命力一次次得以凝聚與深華。年文化既是對家庭情感的整合,更是對整個社會情感的整合。將每個小家庭成員的血緣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融入整個民族的生命力中,則中國這個大家族的精神生命才能得以豐盛與彰顯。丟棄了傳統民族文化的物質興盛,對一個民族而言是空洞而貧乏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文精神的根基與靈魂,對春節等傳統節日價值的理性呼喚,也是人之親緣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的感性需要。只有深刻感受年文化對國人生命涵養的意義所在,理解年文化的民族精神內涵,才能從心底感恩傳統文化傳承的精神力量,並將此極具代表意義的中華年文化民俗代代紅火相傳。

春節議論文5

新年邁著輕盈的腳步降臨了人間……今天是三十,也是七年級的前一個晚上,大街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時不時還有準備放煙花嚴陣以待的人,每逢新春佳節,全家人都要團聚,包餃子,歡聚一堂,既體現了中國的風俗,又表達了全家團圓,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三十的時候和家人團聚,歡樂地過春節。

晚飯吃餃子,餃子,就是把蔬菜和肉和好的餡包進一片小小的—裡,捏緊邊緣,再用開水煮10————20分鐘就可以吃了。原來餃子這麼好吃,我也急不可待地想去嘗試一下。見奶奶在包餃子,我就專心致志地和奶奶學了起來。奶奶先放一個湯勺三分之一的肉餡,再把擀好的面片拿過來,然後再中間的位置放上餡。奶奶又用手在面片上按上佛珠大的荷葉尾簾形。就這樣,奶奶的第一個餃子包好了。看完奶奶的示範,我也裝模作樣地包起來。我拿出一個—,在裡面放入了五分之三的餡,用手使勁一按,出來一個四不像的餃子,我再從中間對摺一下,一個精品大餡的餛飩出來了。奶奶在忙她的,我也沒時間去看了,俗話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我只管一心一意地包我的“餃子”吧。

所有的餃子已經全部投入鍋中了,就等煮好了準備戰鬥。這時,奶奶說:“我包了海蔘餡的餃子,誰吃到了會有特別的驚喜。”大家都吃起那熱騰騰的餃子,都希望找到那份特別的驚喜。不一會兒,爸爸吃到了,又一會兒,爺爺又吃到了,然後,姐姐又吃到了,每一個人都收穫了那份特別的驚喜。祝爺爺身體健康,爸爸財源滾滾,我學習進步……奶奶雖然沒有吃到,但也要送上一份家人最真摯的祝福,祝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馬年吉祥。

吃過晚飯,我們去放鞭炮,爺爺手裡拿著一掛鞭,點完了立刻跑回來,鞭炮頓時在天地間一湧而至的綻放出來,這也預示著新年已經來到了人間,飽含著幸福美滿。爺爺拿出了珍藏已久的“沖天炮”,點燃了可以炸到拉斯維加斯旋轉賭城那麼高,與一百個綻放的孔明燈一樣亮。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見識一下衝天炮的威力了,爺爺在一旁觀看,爸爸鼓足了勁兒,滿懷著壯志豪情點燃了舉世聞名的沖天炮,頓時,天旋地轉,火花四濺,隨著一聲巨響,第一顆衝破籠罩的沖天炮直奔雲霄。它是那樣閃耀,那樣絢麗,那樣璀璨,接連而至的是三五成群的沖天炮……

當最後一顆沖天炮墜入雲霄時,也就預示著迎接新年的儀式結束了,但新的一年才剛剛開始。它告誡人們不要虛度光陰,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也要永遠銘記這偉大的一刻。

春節議論文6

大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都來慶賀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會選取同一種祝福方式——我老媽十幾分鍾就收到許多條資訊,其中有一條資訊我很喜歡,開頭是這樣的:“昨日拜年早了點兒;明日拜年擠了點兒;後日拜年遲了點兒;此刻拜年正是點兒!”

這日還是去探親拜年的好日子,於是我和老爸老媽一齊去我姥姥家。當然,去那裡的人不光只有我們三個人,還有我的舅舅、舅媽、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兩個姐姐。吃完那頓豐盛的年夜飯,大院裡頓時熱鬧起來,大家開始放煙花了。我們穿好外衣,拿著兩大包的煙花爆竹向中心廣場走去……

“當,當……”12點的鐘聲剛剛敲響,無數的禮花騰空而起,又帶著滿身的光焰灑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奪目。啊!煙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鬥豔,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了漂亮的大花園!人們抑制不住激動的情緒,縱情地歡笑、歌唱。變幻無窮的焰火映照著人們興奮的笑臉。這邊的“閃光雷”剛剛炸開;“躥天猴”又鳴叫著飛上高空;那邊緊追著“金龍狂舞”;這時一朵煙花又炸開了,裡面噴射出火花,越噴越高,越閃越大,慢慢呈現出一棵樹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從“樹”上搖落下來。“噢,發財了!”人們望著“搖錢樹”歡呼雀躍起來。

啊!新年是多麼完美!

春節議論文7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裡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風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我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於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這日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方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但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之後,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明白後,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期望您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光,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狀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後,明白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明白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此刻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之後,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之後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此刻我們過年也有一些風俗,如倒貼“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春節議論文8

春節踏著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日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日,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日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裡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此刻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完美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日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禮貌、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我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節議論文9

春節是我們我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我國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風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老媽。

我看見老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明白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風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風俗和規矩啊?”老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先,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風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此刻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日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日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這日我的收穫太大了,明白了很多過年風俗的知識,但是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風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議論文10

要說到春節的風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親訪友啦,貼春聯啦,吃餃子啦,簡直是多的數不勝數。但是對於我這個美食愛好者來說,最最期盼和喜愛的,當然還是吃湯圓咯!

湯圓味兒好,做法很重要!這不,今年的春節,我們家又要準備吃湯圓了,我也不時會在廚房中打打下手。

其實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這第一步,當然就是和麵了。面和好以後,就能夠取下一塊,或大或小都能夠,然後將它捏成一個厚度中等的小餅子,再將原有的湯圓餡兒放一些在小餅子的中央,之後將小餅子慢慢地團起來,先團成碗狀,最後團成球狀。而第二步,就能夠將這些做好的湯圓放在有著開水的鍋中煮,直到煮熟為止。

湯圓一出鍋,頓時就香氣四溢,讓人聞了就垂涎三尺。

最後能夠吃湯圓啦!此時的我,情緒可真的是興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這日的湯圓。過了一會兒,餐桌旁的人都到齊了,湯圓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來。我手裡拿著筷子,看著碗裡那又鼓又熱的湯圓,心裡總是熱乎乎的。——實在等不下去了,於是我從碗中夾起一隻湯圓,然後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這味道簡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軟軟的麵皮,還有那又香又甜的餡兒,直朝我的喉嚨奔去。這滋味,可真是給人一種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湯圓,在某些地方又叫糰子,讓人有一種在新的一年中能夠團團圓圓的完美期盼。

怎樣樣?聽了我的介紹,您是不是也對我喜歡的這個春節風俗有種一種期盼的感覺呢?心動不如行動,此刻就開始做湯圓吧!期望今年的春節,您也能吃到美味的湯圓。在新的一年中,您也能和您的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春節議論文11

在大年三十這一天,一種喜慶與熱鬧交織著的味道,便越來越濃了。整個城市已經渲染上了紅紅火火的顏色。

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

隨著金雞打鳴,房間裡早已空無一人,我和我爸爸媽媽起了個大早,就已經到街上去買了菜餚和裝飾,便分工合作了起來。媽媽和奶奶在廚房裡洗著菜,而我和爸爸則去貼對聯和燈籠,爸爸爬上梯子,我連忙幫他扶住,爸爸貼著對著,我像一個小指揮家似的“上面一點,左邊一點,對對……”終於,經過我們的一番努力,把他們都給弄好了。看著我們的勞動成果,我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模仿著古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念起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我讀的同時,不知哪裡傳來一聲聲動聽的聲音在低唱水調歌頭,此時此刻,可真是別有一番古風古韻。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下午,一回到家,一股肉的香味便朝著我撲鼻而來,我徑直跑向廚房,口水都要滴下來了,我對自己說:“不行要做好,不然紅包就沒了。”

天色漸暗,一道道色,香,味都極佳的佳餚陸續端上了餐桌,那香味可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終於,開飯了。我努力剋制住狼吞虎嚥地—,將菜夾給了長輩。大家都誇我“新的一年,長大懂事了。”我心裡美滋滋的,大家在餐桌上有說有笑的,這一天,大家每個之間都沒有任何的不愉快,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年夜飯吃完了,媽媽把菜盤端走了,準備擦桌子,我連忙說:“我來擦。”於是,我認認真真地把餐桌擦得一塵不染。擦完餐桌,我又非常積極,主動地把水果端到茶几上,給每個人品嚐。我看了看,嗯——時機不錯。

我厚著臉皮,大聲地說:“祝大家恭喜發財——。”我還沒說出後半句,大家都早已心領神會,紛紛笑嘻嘻地將紅包遞給了我。我小心翼翼地拿著這一大堆的紅包,跑進臥室,將他們藏了起來,心中不禁暗暗竊喜。

爸爸讓我坐會兒,而我早已按奈不住,拿著煙花就往樓頂跑,迫不及待地點燃了它,煙花在空中綻放著不同的花朵,絢爛無比。

放完煙花已經很晚了,肚子裡早已飢腸轆轆,奶奶招呼著我來吃湯圓,聽到湯圓,我立即狼吞虎嚥起來,奶奶慌忙地說:“小點心,小心硬幣”。

一聽到硬幣,我就一直吃,只想把硬幣吃出來。“噹”“耶”我歡呼起來,大家紛紛祝賀我前途無量。

過了一會兒,瞌睡蟲向我襲來,我不顧一切,倒頭就睡,不知東方已吐白,新的一年已經到來。

春節議論文12

過年了,過年了!隨著炮竹一聲響,全家齊聚把酒歡。老老少少福滿堂,辭舊迎新共暢懷。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們去老家放鞭炮,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歡歌笑語,完全融入在春節的喜慶氛圍之中,路邊的景色被節日襯托得格外的美麗。到了老家,我的叔叔早已給我們準備了各式各樣的鞭炮,真是數不勝數,我和弟弟望著那些形態各異的鞭炮,別提有多開心了。

剛開始,我還是有些膽怯,生怕放炮時會炸到我,只是先拿著一個小小的'摔炮扔到地上來嘗試炮的威力,往地上一摔,只聽到“啪”的一聲炮響,原來也沒那麼嚇人。後來,我慢慢適應了炮的響聲,膽子也就越來越大了,便和叔叔一起玩名叫炮中的“二天雷”。為了安全起見,我先觀察叔叔是如何點燃大雷炮,只見他左手拿著打火機,右手拿著炮,點燃後迅速將炮扔向遠方,只聽到“嘣”的一聲巨響,不愧是炮中,爆炸的巨響彷彿能夠穿破人的耳膜,和之前我點放的那些小炮相比,簡直就是不值一提。雖然它響聲震耳,可就是這聲巨響吸引住了我的好奇心,急切的想要試一試。我學著叔叔放炮的動作,點燃了一個,急忙地扔了出去,隨後也是一聲巨響,我成功了。之後,我和叔叔連續點放了好多的大炮,爆炸聲一次又一次在我們耳邊響起,弟弟妹妹們也都為之興奮不已。不一會兒,我就熟練了點放大炮的技巧,便和叔叔又“發明”出了大炮炸蓋子的新玩法,我先把炮點燃,放在地上,叔叔迅速拿起一個鐵蓋子,蓋在炮上,隨著一聲炮響,鐵蓋子迅速“飛”上天,直衝雲霄,這個玩法無比神奇,迎來了一次又有一次的歡笑聲,可是爸爸媽媽卻有些擔心,他們覺得這種方法有些危險,便讓我們停止了這種玩法。但是不管怎樣,我和弟弟妹妹們還是覺得放炮是件很開心的事。

點放煙花爆竹是我們國家過春節的傳統習俗,給家家戶戶過年增添了幾分年味。爸爸說我們的國家因為環保問題正在取消春節裡燃放煙花爆竹這個習俗,也許環境保護對於我們來說更加重要,畢竟,愛護地球、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我以後也要遵守這個規定。不過,點放煙花爆竹確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真是希望人們能發明出沒有汙染的煙花,那樣我們就能同時擁有快樂春節和綠色的生態環境了。

春節議論文13

中國歷史悠久,民族的特色也很多。就春節,各地的春節也不同,老舍筆下的北京春節是那樣多姿多彩,我家鄉的春節更是那樣熱鬧、精彩。

我的家鄉是坐落在深山裡的一個小村莊,小村被大山和河流圍繞著,居住面積也只有一個小區的一半大,剩下的只有田地和高大聳立的大山。

又到了臨近春節的時候了,我們的車在大山中繞著彷彿永遠也走不完的路,足足走了一個小時才走進小村。隨著一聲木門開啟的響動,春節終於開始了。

在春節期間,小村簡直成了孩子們的玩樂天地。廣闊的田野任我門奔跑玩耍。小點的孩子會玩捉迷藏;大一點的就玩爆竹;再大一點就玩一種叫“打仗”的遊戲,手拿著玩具槍分成兩隊作戰。我至今還記得以前我身穿棉襖,頭戴頭盔,手拿玩具槍去“打仗”的模樣,想起來還覺得頗為可笑。

除夕前,我們不僅給親朋好友拜年,還會給逝去的長輩拜年。我們每人拿一袋東西跋山涉水,由入土的年份從晚到早。越到後面的陵墓,山越險,可毫不影響我們拜年的熱情和氣氛。我小的的時候只能看到幾個陵墓便不能隨著別人去往下一個陵墓,但我的身體不斷變高大,一年多看幾個,就在去年我剛剛看到最早的陵墓,它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哩。我們總在墓前倒杯酒,放支菸,還會放許多食物。這時小朋友也(老師建議:“也”調整為“早就”不鬧了,神情專注的望著這個陵墓。我彷彿看到了陵墓裡那些慈祥的老人,那些曾經為了建造這片家園而留下汗水和熱血的祖先。

除夕這一晚,活動最多,最熱鬧,也最精彩。在每個家中都要把桌子擺的密密麻麻,吃的喝的琳琅滿目。家中要派幾個代表去村子裡每個家中拜訪做客。村子裡洋溢著過年的快樂,但無論在大街上還是客廳裡都不見孩子們的身影,到底去哪了?嘿!原來都在廚房裡!家鄉有個特別的習俗,就是孩子做飯。小的孩子擇菜洗菜,大的孩子就負責切肉和炒菜,各個都做得像模像樣,滿頭白髮的老奶奶在門邊樂呵呵的笑著看著這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孩子們做的菜也真不賴,味道讓大人們讚不絕口。有的孩子還(老師建議:“有的孩子還”調整為“還有幾個插不上手的孩子”)會表演節目逗得家裡人開懷大笑。在午夜還會進行倒計時迎新年活動,只要和藹可敬老村長的一聲號響,百束煙花就一同在天空綻放,真是讓我們歎為觀止,小朋友都衝出去燃放—慶新年,熱鬧得很。就連小狗小雞也嘎然止聲欣賞新年的煙火。這種熱鬧一直持續到凌晨3點才慢慢消停下來。

雖然,每年的春節都是這樣,可我們百看不厭,每次過年的熱情不減。其它地方不也是這樣,正是因為這樣,中國的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和推廣,中華民族才能活出自己的特色與精彩。

春節議論文14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線戶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春佳節,比如舞龍獅、說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亦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專案,或自己動手或請代勞,把一年的收穫和來年的希望都寫在這小小的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古時後,人們把這叫做除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直到深夜。

欣賞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繞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聽著窗外一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激動的是長輩會發期待已久的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崇錢”因為歲與崇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崇,讓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大年。

過年了,肯定少不了走親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氣氛一直要持續到五月十五元宵節之後。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春節議論文15

壓歲錢是孩子們春節最喜歡的“禮物”了!有的人壓歲錢上交到爸爸媽媽手裡,有的人壓歲錢用來買一些自己紫環的東西,有的人壓歲錢都是亂花掉了,當然也有的人壓歲錢用到了學習中,但我想那畢竟是少數,那麼該不該給孩子壓歲錢就很值得討論了。像我家,春節開銷中都包含這“給孩子們的壓歲錢”這一項開支,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壓歲錢?怎樣用好壓歲錢。

不少家長認為,給孩子壓歲錢既是鼓勵,又是一種祝福,應該給,但是也有人認為“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好多孩子上網,拉幫結夥,鬥毆都是因為手裡的錢太多。還是希望家長少給孩子錢。我媽媽就左右為難,不給的話,別人都給,自己看著過不去,給的話,孩子還亂花,這不太好。

有很多的孩子想我一樣,賺了許多壓歲錢,父母擔心我們亂花錢,想幫我們保管,或直接沒收,但是我們會鬧情緒,說父母這不是那不是,還和別人攀比。

除了給不給的問題,還有給多少的問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變,家長給孩子的壓歲錢已經從以前的幾塊;幾十塊升到了幾百塊,而且逐年上升,令不少家長覺得壓力大,每年過年的壓歲錢的開銷就要佔很大一部分比例。

所以有了壓歲錢不要亂花,要花在正地方,買些對自己有益的物品,也可以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