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除夕的風俗有哪些

節日慶典 閱讀(1.45W)
除夕的風俗有哪些1

除夕有哪些習俗

除夕的風俗有哪些

吃年夜飯: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在南北朝的時候我國就已經有了吃年夜飯的習俗。北方人的年夜飯中,最常見的就是魚和年糕了,這兩道菜都有著非常好的寓意,魚意味著年年有餘,而年糕意味著年年高。

祭祖: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祭祖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這代表著我們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

給壓歲錢:這是除夕的時候,小孩子最喜歡的一個習俗了。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都是直接將錢裝進紅包裡,然後再分給小孩子,取一個好兆頭。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明朝的時候,民間才有了除夕貼春聯的習俗。

燃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是一種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的活動,但是在放爆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守歲: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在守歲的晚上,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只可以說一些吉祥的話,不能說髒話。

除夕夜什麼時候放鞭炮最吉利

放鞭炮的時間

午夜12點開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飯時結束,因為午夜12點是新一年的開始,放鞭炮是為了嘣走黴運,迎接好運,新的開始。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凶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裡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所以新年大家都要放鞭炮,因為午夜12點是新一年的開始,放鞭炮是為了辭舊迎新,新的開始。

放鞭炮的由來

怪獸“夕”的出現

相傳上古時期,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裡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後來老百姓忍無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搬救兵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知道自己不是夕的對手,於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迴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救兵。可是玉皇大帝不願意管這件事,旁邊的神仙也都犯懶。灶王爺就設法討好玉帝,因為身上也沒帶禮物,只有隨身帶的幾個糖瓜(我們都知道灶王爺最愛吃糖瓜),就拿出來給玉帝吃,說是人間特產。你別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這麼原生態民俗的小吃他還真沒吃過,結果一吃就把牙給粘住了。玉皇這個急呀,想著趕緊吧牙上的糖瓜弄下來嚥下去。灶王爺趁這個時候跟玉帝說搬救兵的事,玉帝這時候哪有心情管這個事呀,也不管灶王說什麼,一概點頭。你想他牙被粘住說不出來話呀。他點頭那意思就是你說什麼都好,趕緊把這玩意給我弄下來是真的.。灶王爺一看玉帝點頭了,趕緊給玉帝端了杯熱茶,趁機問:“您既然答應派兵了,那您看派誰去呀?”玉帝喝了熱茶,把糖瓜泡軟了,總算張開了嘴,一張嘴頭一句話就是說:“黏呀!好黏呀!”旁邊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點自己出這趟差呢,一聽這句話,又拿犯壞的,就趁機抓住話頭說:“玉帝有旨,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年”除“夕”

灶王爺一看,“年”神農的小兒子,還是個小娃娃(也就是年娃娃)小孩不高興了,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著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候和託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裡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除夕的風俗有哪些2

一除夕的風俗有哪些

吃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在南北朝的時候我國就已經有了吃年夜飯的習俗。北方人的年夜飯中,最常見的就是魚和年糕了,這兩道菜都有著非常好的寓意,魚意味著年年有餘,而年糕意味著年年高。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祭祖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這代表著我們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

給壓歲錢

這是除夕的時候,小孩子最喜歡的一個習俗了。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 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都是直接將錢裝進紅包裡,然後再分給小孩子,取一個好兆頭。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 “春貼” “對聯” “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明朝的時候,民間才有了除夕貼春聯的習俗。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是一種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的活動,但是在放爆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在守歲的晚上,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只可以說一些吉祥的話,不能說髒話。

二除夕是什麼意思

除夕是指農曆年最後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節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大年三十。除夕這一天對全球華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當晚往往通宵不眠,稱之為守歲。有關守歲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 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

三除夕的由來

除夕起源於中國先秦時代的一種“逐除”活動。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凶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 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