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井岡山的民俗文化介紹

節日慶典 閱讀(4.65K)

井岡山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歷史厚重,民風純樸。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井岡山的民俗文化,希望大家希望!

井岡山的民俗文化介紹
  井岡山的民俗文化

挖冬筍

描述:挖冬筍,是黃坳、茨坪、長坪、下七一帶客籍山區農民所喜愛的一項採集活動。農曆十一月以後,冬筍即開始生長,客籍人們便身背揹簍,手握鋤頭進山挖筍。

紅薯絲飯

描述:紅薯絲飯是從前井岡山區的傳統主食,解放前,當地就流傳著一首民謠:“薯絲飯,木炭火,除了神仙就是我。”這首民謠反映了當年井岡山區的清貧生活和山區居民追求起碼的溫飽生活的意願。

勺子碓舂米

描述:勺子碓,是井岡山客籍人用來舂米的工具。舊時人們用石頭作臼,用木棒做杵搗米。常用的有手碓、腳踏碓。山裡人在腳踏碓的基礎上,利用山泉的落差,裝成不用人力的“自動”雅,一天能舂一擔谷,比腳碓省時省力,獨家獨戶使用,非常方便。

米湯漿被子

描述:土籍人洗被子時,都喜歡用米湯漿被子。米湯漿被子就是把被子在清水河、塘裡洗乾淨,擰乾,置於盆中,倒進米湯,反覆搓揉,使被子裡每個地方都沾上米湯,再擰乾,即可涼晒。

狩獵

描述:客籍人狩獵活動多利用冬、春季節的農閒時間進行。出獵人數5--10人,多至數十人,進入目的地後,一般都人分兩路行動:一為“蹲口”,把守野獸出入要道;二為“抄山”,指揮獵犬翻山越嶺趕出獵物。

建房

描述:井岡山土籍居民建新房的禮儀有進桌、圓屋、上樑、過火等習俗。

祭窯

描述:土籍人燒磚瓦窯時,窯匠師傅造窯,點火頗為講究,有一套世代相傳的習俗,稱“祭窯”。一般的.“祭窯”,實際上是祭祀火神。

出嫁當天不吃飯

在井岡山客籍民間居民中流傳著這麼一個風俗習慣:姑娘出嫁的當天隨身帶好在家煮熟的雞蛋、豬肉之類的食品,到婆家後躲在新房裡不出門,當日也不吃婆家的一回飯。無論家人怎麼誠心相請,哪怕是把飯菜送進新房,也不會吃上一回,而是吃著自己帶來的食物。以示節省公公婆婆的美味佳餚敬孝給公公婆婆食,換得公公婆婆的愛戴,換來長年全家和睦過日子。這一風俗習慣直至今天,新娘出嫁到婆家,還是一直堅持吃完自己帶來的食品為止。

  井岡山的含義是什麼

井岡山:地處湘東-贛西邊界,萬洋山(為羅霄山脈中段)的北支,據傳在東漢年間就已經有人在井岡山居住了。秦朝設郡縣制時,井岡山為九江郡廬陵縣屬地。

井岡山距井岡山市新城區(紅星街道)35公里,距吉安市吉州區約130公里處。

森林覆蓋率為81.2%,年平均氣溫14.2度,至今仍保留眾多人跡未至的大片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代表性的植物有紅豆杉、銀杏、半楓荷、白豆杉、伯株樹等上千種。井岡山瓷土礦、稀土礦儲量豐富,為兩大優勢礦種。

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的歷史

井岡山在東漢年間已開始有人居住。

秦朝設郡縣制時,為九江郡廬陵縣的屬地。

公元280年西晉太康年間,為廬陵郡西昌、遂興兩縣分治。

唐朝顯慶年間(658年),改為江南西道吉州府屬地。

明、清以來,隸屬於江西行省吉安府永新、龍泉(現遂川)兩縣分治。

1927年10月-1939年2月間,湘贛邊界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的態勢,井岡山境內曾設“(永)新遂(川)邊陲特別區”,直屬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領導

1950年,成立“井岡山特別區”。

1959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井岡山管理局”,屬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

1965年7月1日我國發行《井岡山》特種郵票一套

1966年——1976年,“井岡山革命委員會”屬吉安地區管轄。

1977年,恢復省轄的“井岡山管理局”。

1981年11月,改為“井岡山縣”,由吉安地區管轄。

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為“井岡山市”,景區劃歸井岡山市管轄。

2015年7月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井岡山-北武夷山(武夷山拓展專案)正式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

2016年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旅遊局聯合釋出的《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2016—2025年)》,井岡山被列入全國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