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精選春節的場景的作文4篇

節日慶典 閱讀(2.58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的場景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春節的場景的作文4篇

春節的場景的作文 篇1

春節放假,我和爸爸媽媽又回到老家過年。

學校還沒有放假,我的心就早已飛到老家。出發的頭一天晚上,我興奮得睡不著覺。在火車上我卻睡著。一覺醒來,車已經到站。

我們先回到爸爸的“老窩子”,也就是爺爺家裡。剛有進屋,我就抓起火鉗在火塘裡玩起火來。我最喜歡在火塘裡面玩火。因為我們家裡用的是天然氣爐灶,而爺爺家裡就是這個火塘,需要往裡面不斷地添柴禾。我最喜歡往火塘裡面加柴禾。

我和小夥伴們一塊兒玩吹氣球也挺有趣的。我們憋足一口氣,對著氣球使勁吹。不一會兒,就吹出許許多多花花綠綠,大小不一的氣球,然後我們把氣球屁股朝天一鬆手,氣球就會發出“吱吱--”的聲音,在空中打轉,氣放完,就掉落到地上。我們還把許多的氣球紮成幾串,掛在牆上或者天花板上,增添節日的氣氛。

最讓我高興的事情是大年三十晚上放煙花。我們把煙花杆安放在石頭旁邊,用打火機點燃引線後就立即跑開。過幾秒鐘,一顆顆小小的發亮的小圓球,從裡面噴射出來,拋向夜空,就像一顆顆訊號彈,又像是一顆顆流星。當那個小圓球在空中突然爆炸的時候,丟擲很多亮點兒,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繽紛。

七年級那天,我們又到媽媽的“老窩子”也就是外婆家。那裡有更多好玩的東西。

首先,到家的時候,我就和原來的那隻大黑貓玩。我拿著裝滿水的玩具水槍跟它搞惡作劇。我趁它專心吃飯時,把水槍對準它的鼻子開一槍,噴它一臉的水。它連忙使勁搖頭,抖掉鼻子上的水,猛叫一聲,“喵!”還伸出爪子來抓我,嚇得我撒腿就跑。

在外婆家對面的山坡上,我和小夥伴們準備在那裡修建一座小房子。我們用鐮刀砍一些木頭,再準備一些石塊,石板和一些葛藤。準備好材料後,我們就開始修房子。首先打四根木樁作為柱子。然後用石板圍著四周砌一道高牆作為房子的牆壁,只在南面留一個門。接著,用幾小段葛藤縱橫綁在房頂上,再把許多柏樹枝蓋在房頂的空隙處,這個就是天花板。最後用石板鋪地,在屋子中間砌一個火塘。房子就算修好。我們的這個房子漂亮,現代又時尚。我為我們的傑作而感到驕傲。我自己也好象成為一名工程師。

春節期間,我還和小夥伴們打乒乓球,玩蹺蹺板,還跟著爺爺到東山上去尋找木蘭花,很有意思。

我沒年回老家都有新的好玩的東西,所以我每年過年都喜歡回老家。

春節的場景的作文 篇2

老規矩,每逢過年,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吃!當家者要想好吃什麼;城裡人想好到哪裡去吃;朋友之間會考慮請哪些人來吃;老奶奶早就想好了怎麼樣做好的給兒孫們吃,等等不一而足。年節高興,都希望在吃上體味出心裡的高興勁頭。人都一日三餐,吃的水平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吃是一種享受,做吃是一門藝術。吃的內容和花樣,多姿多彩的美食佳餚,折射出各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在美國過年,不會有國內那種熱鬧。美國社會沒有中國的春節概念。就連他們的年節,也沒咱國人那種熱鬧。然而異域他鄉的華人,總忘不了中國過年。今年春節正巧碰上是週末,我們以吃為主“歡度春節”!

受朋友之約去他們家度除夕。開車半個多小時到得他家,進門一看好傢伙,到了差不多百來人!一問才知他們家搬了一座大房子,邀請大家來慶“僑遷之喜”。客廳裡擺上大條桌,主人做的各式各樣菜餚擺滿幾排。按照這邊不成文的慣例,來聚會的人家都會做份自家拿手菜帶來。十幾家帶來的菜一加上,平面不夠只好“立體”擺放,簡直就成了一箇中國食品大展臺:北方餃子好多種,南方湘菜、川菜、粵菜更多;麵條米粉南北各式;雞、鴨、魚、肉分炒、燉、薰、蒸五花八門。酒水飲料成堆,自助餐具任你選用。邊吃邊聊邊看春晚,濃濃的中國情早忘了身在美國這異域他鄉!

大年七年級正好星期天,我們自家去到中餐館吃一頓慶新年,特意選了《大上海》餐廳。因為平常多去湘味、川味菜館吃膩了,這次換換上海口味嚐嚐。到那裡一看,兩個餐廳全坐滿。華人最多,美國白人來吃的也不少。沒辦法,只好由服務生安排我們先坐下來等待。前後花了兩個來小時吃了這一餐,依然感到不虛此行。中國菜餚有一種魅力,叫你吃後嘴上有餘香,心裡更思念。邊吃邊聊中國菜,每人都回憶吃過的一長串......

妻說年三十晚桌上的魚是不能吃完的,一定要“餘”下來,表示“年年有餘”;兒說記得小時後過年最愛吃外婆做的油炸餅,那種味道真難忘。那時天真地想:能天天過年就好了!兒媳說最愛家鄉的水蒸肉餅,不膩不肥正合口;小孫子講得更滑稽:能一天給我換個口味我就不會吃膩啦!

餐館吃客真多,服務生忙得頭都暈啦。為我們送菜的是位上海老大姐,她轉了幾圈把我們訂的一盤魚送到別桌去了。最後問她怎麼還沒上,她幌然大悟連忙“檢討”。最後硬是給我們加送一籠水餃,說是“做賠”,我們當然惋謝了。

最近這裡的中文報上最多的廣告是餐館。中餐館逢年過節特火爆。在美國,世界各族裔的人都有。外來各族裔菜餚影響力,還是中國飲食最受人們喜愛。前不久去到一個美國大商貿中心“貿(Mall)”。那裡除了日用商品也少不了餐館。美國“貿”裡餐館最多的是美國飲料和“麥當勞”,唯一一家外裔飲食店,就是“ChineseandJapaneseRestaurant”即中、日餐館。

在職時我曾去過國外一些地方,包括澳大利亞、日本、泰國、北歐以及南美的波利維亞等等。因習慣難改,每到得一處就找中餐館,因為吃“洋餐”總感覺吃不飽。所到之處無不都能找到中餐,就連很少華人的玻利維亞。那大約是1998年去南美洲考察,不但找到了很好的中餐館,還與一位在玻國首都辦中餐館的女老闆從北京同坐著同一架飛機。交談之中,她熱情地約定我們到了拉巴斯(玻國首都)一定要去她的餐館吃飯,還不無驕傲地對我們說:要吃中餐很容易,就是走遍全世界,你都能找到中餐館!

每個民族都會有其獨特的飲食文化。就全世界而言,能如此普遍地推廣傳播飲食文化的,唯中國莫屬!

別小看這一日三餐,飲食裡頭,的確包含了深沉的文化內涵,傳遞著一種無形的資訊,那是這個民族走過的遠古歷史,和她具有的深層文化魅力!

春節的場景的作文 篇3

離過年還有十天的時間,但是大家的臉上都紛紛露出歡喜的笑容。商場、超市都擠滿人。有給爸爸媽媽買禮物的,有給孩子買新衣的,還有給自己買東西的,真是好不熱鬧。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貼上春聯掛上燈籠。

終於到大年三十兒。剛起床就弄聽見“隆隆隆”的響聲,開啟窗戶感受著新年迎來的新氣息。我們一大早就去姥姥家,路上我看到許多孩子在放炮仗,看見許多叔叔、阿姨手裡拿著大包、小包急急忙忙地趕路。看見許多老爺爺、老奶奶在自己的門前張望。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到姥姥家,姥姥家裡好不熱鬧,擺滿整整一桌子的吃的,有:瓜子,開心果,栗子,巧克力,糖……為準備年夜飯,爸爸在廚房裡面已經忙的不可開交,兩個鍋,四個兩個爐灶,媽媽在旁邊給爸爸打下手,忙得不亦樂乎。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一轉眼就到晚上,舅舅他們全都來,我們舉杯慶祝,吃著豐盛的晚餐,我站起來舉起杯子對大家說:“祝大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著一年的喜、怒、哀、樂。我看眼姥姥、姥爺,他們已經樂得合不攏嘴。

晚會開始,我們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歡笑聲和鼓掌聲從家裡傳出來,每個人的臉上不禁露出笑容。到晚上可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孩子們可以收壓歲錢。我也不例外,我找一塊毯子,準備給姥姥磕頭,爸爸則在旁邊拿著攝像機把這精彩的時刻記錄下來。磕完頭,

抬頭一看,已經是十二點。新年的鐘聲也敲響。哥哥大聲的的說:“快過來看。”我看見一個禮花炮打上天空,五顏六色的,有大有小的,聽!從遠處不時的傳來陣陣的炮聲,爸爸帶著我們下樓拿著幾掛鞭炮,爸爸讓我自己帶那一掛鞭炮,我戰戰兢兢、哆哆嗦嗦的拿起打火機,打著火,去打著捻,我點著捻,看著捻著就趕緊跑。果然,不一會兒鞭炮“噼裡啪啦”的響起來。

回到家,看見媽媽和姥姥已經包好餃子,我吃著餃子,心潮澎湃,我又漲一歲,媽媽又多幾根白髮。我發誓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要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

春節的場景的作文 篇4

七十年前,臨近那個特殊的日子了。一年中,惟有那天,她才可以聞到酒肉的香味。

她張著兩隻小紅手——染料來自紅色的花泥——爬到簡陋的板凳上,用稚嫩的手在門上認真地畫出了一個菱形,塗滿。接著,她接過兩個妹妹從底下拿的炭塊,慢慢地在菱形上畫了幾筆——那是一個歪歪扭扭的“福”。

“姐姐,為什麼是倒著的呀?”“因為這樣可以保證福到財到呀。”她敏捷地從板凳上跳下來,在圍裙上拍拍手上的花泥和炭灰。“對了,我們今天把‘福’寫了,阿爹就不用到集市上買了!”“那為什麼一定要到春節買‘福’呢?”“這個嘛……”

三十多年前,同樣是臨近那個特殊日子的時辰。一年中,惟有那幾天可以一睹老街的繁華。

並不寬敞的堂屋內,擺著她昨晚漿染好的紅棉紙。女兒早已備好了上好的筆墨硯。丈夫抬起筆,凝神屏息,大筆一揮,一個漂亮的“福”字躍然紙上!

“哇,好漂亮呀!”女兒驚歎著,一邊抹了把糨糊,一邊搶過了紅紙跑出門外。“等等!‘福’要倒著貼的!”她忙追出去,一面抓住女兒的小手在紙的背面抹,一邊輕輕地說:“這樣可以保證福到財到啊。”女兒望望手上的糨糊,不解地問:“媽媽,糨糊多麼貴,從鍋裡挖塊鍋巴不也可以嗎?”她笑了,搖晃著腦袋:“傻孩子,貼‘福’字那種事情,哪能馬虎?媽媽像你這麼大時,都寫得很認真的呢……”

就在今年,就在幾天之前,又臨近了中國人心中最特殊的日子。現在啊,一年中,惟有這些天,才能夠見到車站裡有如潮的人群。

她回到城裡的家,見女婿置辦了許許多多的“福”字。她笑笑,不吭聲。“媽,您來挑一個。”她定了定神,俯身探頸:有油麵紅紙配金字的,下面還畫了兩條閃光的錦鯉;有紅竹宣紙與金箔作底的,用黑色的閃粉寫字;有玻璃紙材質的,用紅色的油性筆端端正正地寫著;還有一堆堆的窗花和精美的鏤刻……

“好,就要這個。”她指了指最樸素的那個。小孫女急不可待地跑上來,拿起紙往玻璃門前跑去。“膠布忘拿了!”她三步並做一步疾走至工具箱前,卻回身看到閃亮的門上早已有了一個赫然的“福”字!她詫異地瞅了幾眼,小孫女清脆的聲音便在耳畔響起:“姥姥,這是免膠靜電貼紙,只要按上去,便再也不會掉。對了,姥姥,您知道嗎,‘福’要倒著貼,因為……”“這樣才能保證福到財到!”她展開笑顏,將我這個小孫女擁入懷中。

七十年風風雨雨走過,雖然“福”字的材質早已日新月異,但它的寓意、它所召喚的美好情感卻一絲都沒有改變。願“福”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願春節的盛況不會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改變,願春天的種子永遠萌動在人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