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精選《過春節》的作文四篇

節日慶典 閱讀(2.11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過春節》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過春節》的作文四篇

《過春節》的作文 篇1

天氣漸漸變涼了,今天是農曆十二月二十,再過兩天就是“立春”了。不久就要過春節了,這讓我想到了我家過春節的情景。

過年那天,我們全家人把房間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然後換上喜慶的新衣服。我和爸爸去大門口貼上好看的春聯和紅色的“福”字。我想:這就是大人們常說的辭舊迎新吧!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夜飯了。從一大早開始,奶奶就會精心準備我們家的年夜飯。爺爺會將煮好的豬頭肉提前分給我和哥哥吃,那種叫“核桃肉”的食材真是美味啊!桌子上擺滿了奶奶做的五花八門的菜,全家人圍繞在圓桌旁,開開心心地吃著飯、聊著天、互相祝福,也許這才是吃團圓飯的真正含義。

吃完晚飯,全家跟往年一樣,守在電視前,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等待新年的到來,大人們說這叫“守歲”。晚上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會和鞭炮聲一起響起。

同學們,我家的春節是這樣過的,你們呢?

《過春節》的作文 篇2

我的春節這樣過

除夕,我,爸爸和媽媽去奶奶家過年,初四,爸爸帶著我和表姐去北京旅遊,我媽媽覺得很累,所以沒去。

今天,我想要說的是去北京旅遊了,不過不是介紹名勝古蹟,是一件買手鐲的事。

初五早上從賓館起來,乘了一個小時的大巴,來到了北京有名的小吃街,最有意思的事,還是挑手鐲了。

首先,我看中了一個黃色的手鐲,因為它的顏色十分淡,上面綴著綠色的花紋,兩種顏色相配,十分美麗。猶如這手鐲中躲藏著一名含羞的仙子。正當我打算用此手鐲去送給媽媽時,老爸走了過來,指了指另外一個藍色的手鐲對我說:“你媽戴黃色的不好看,還是還是戴藍色的更好看一些。”只見那藍色的手鐲綴著深藍色的花紋,晶瑩剔透,比起黃色那個,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可我既放不下黃色的,也放不下藍色的。此時,表姐走了過來,見我如此地猶豫不決,便裝出一副開心的樣子,對我說:“冰冰,黃色的給我,我要送給我媽媽,好嗎?”我心想:雖然黃色的十分好看,但藍色的戴在媽媽的手上才能顯出媽媽的`白,再說,現在被表姐拿去了一個,我也不用再猶豫了。於是,我對錶姐說:“嗯,好的,那黃色的給你吧!”只見表姐將手鐲輕輕地拿起來,望了一會兒,笑了,眼睛中流露出喜悅的神情。於是我們付了錢,便走了。

這就是我春節中記憶最深刻的事。

《過春節》的作文 篇3

我的春節這樣過

除夕的前一天晚上,我激動地睡不著覺,心想著:明天終於可以放鞭炮了。

除夕到了,我六點多就起床了,可是老爸老媽還在“做夢”呢!我閒來無事,就把《岳飛傳》又拿過來看了起來,我很佩服岳飛堅貞不屈的精神。沒過多久,爸爸媽媽也起床了,早上我們吃了湯圓,寓意著團團圓圓。接著,我和媽媽一起貼倒福和春聯。

中午,我們去外婆家吃中飯,還去買了鞭炮,吃完中飯,我們一起包水餃和春捲。

夜 幕漸漸織上天空,外婆和媽媽已經把年 夜 菜準備妥當,媽媽叫我把筷子和調羹放好。小外婆和小外公也來我們家吃年 夜 飯,大家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過了一會,天空突然綻放出一朵五顏六色、美麗的“花”,“放鞭炮啦,放鞭炮啦”我也按捺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拿出鞭炮,和長輩道別後,跟著爸爸一起回小區,公園裡已經有些小朋友在放了,他們手裡拿著一根根閃閃發亮的煙花,有些在玩摔炮,我也點著了一根萬花筒,裡面有四十發。這時,天空中接二連三地劃過一道道流星,定睛一看,原來是鄰家小弟弟在放流星雨煙花呢,有的鞭炮五彩繽紛,有的震耳欲聾,有的鞭炮就像奧運火炬,還有的像香菸一樣栩栩如生,好一派美麗景象。

八點鐘,我們準時收看了20xx春節聯歡晚會,聯歡晚會節目精彩紛呈,我最喜歡裡面的小品和魔術表演!

《過春節》的作文 篇4

不知為何,寒假裡的陽光特別燦爛,空氣特別清新,也許是苦悶的學習生涯讓墨香麻木了嗅覺,讓滿桌的書海遮住了視線,我還來不及看,還來不及聞。

呆在城裡呆慣了,媽媽突然說要回鄉下去和外婆一起過春節,雙腳似乎不想動了。外婆家在一個偏僻的鄉村裡,多年沒有回去,腦海裡的記憶一點點模糊,一點點淡去。

爸爸的車停要村外,村子裡的路很窄,車子沒有辦法開進去。腳下全是原始的石頭鋪成的路,凹凸不平比不上城裡的柏油路那麼平坦,偶爾會有斑駁的青苔從石縫裡冒出來,以最自然的方式生成,錯落地散佈在角角落落。想到城市裡墨守陳規地挖坑,循規蹈矩地栽上草,最後被車輪和人腳碾得奄奄一息,不堪一擊。突然間,我感覺一切都那麼新鮮。

我看見,一個垂暮老人佝僂著腰,在不遠的地方向我們招手——外婆。凌亂的白鬢突兀地闖進夕陽的餘暉中,彷彿從地平線那頭剛剛升起,交錯著愛的光芒,溫暖得讓視覺疲憊。

外婆住的屋子黑暗潮溼,昏黃的電燈懸在半空中,搖曳著閃爍微弱的光,燈壁上結著厚厚一層垢,將光線掩飾得更好。牆角上的木板還滴著水,古舊的木板開始發黴,由棕色變成黑色,我害怕會有一天木板腐蝕了,然後塌敗。這裡都是用柴生火的,外婆要到後山去砍一捆捆紮手、沉重的柴,放進底下灶爐裡,泛起點點火苗,然後愈燒愈烈,紅豔的火光肆虐地吞噬著無辜的柴火,木柴一點點化為灰燼,然後再放進新柴,直至烈火將飯煮熟,偶爾門縫裡會鑽進一兩絲風,將恍惚的火焰向上抬,此時,滿屋都會瀰漫著灰白的濃煙,也許是柴的靈魂,也許是在為死去的柴祭奠。最後,取代煙霧的是一陣陣米飯的清香,如此厚實淳樸的香。我對如此做飯的方式感到新鮮,然而外婆顯得不以為然,我不明白這是因為我的無知,還是因為外婆經歷得太多。今天是大年三十,外婆從市場上買了幾個滷菜,我沒有怎麼吃,因為平時都吃膩了,可是外婆卻吃了不少,也許這是她一年中吃得最好的一餐吧,我看著她像個孩子似的,嘴角沾滿了光亮的油,頭頂的燈忽明、忽暗;心頭卻忽熱、忽冷。

吃了飯,我來到田埂裡,是一塊塊賊嫩賊嫩的方形田地,種著大豆、菠菜、蔥等等,還有好多村民在地裡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