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有關除夕守歲作文彙總五篇

節日慶典 閱讀(3.2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除夕守歲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除夕守歲作文彙總五篇

除夕守歲作文 篇1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除夕守歲作文 篇2

大年三十終於來臨了,我和爸爸媽媽去飯店吃年夜飯。到了飯店,門口掛著大紅燈籠,服務員姐姐、哥哥們都穿著代表喜慶的紅衣裳,站在門口喜迎顧客。飯店裡面坐滿了人,大家興高采烈的吃著年夜飯,喝著酒,有的唱歌、有的跳舞……一派紅紅火火的景象。吃完了年夜飯,我們邊欣賞節日的夜景,邊步行回家看春晚。

這個春晚我已經期待了很久,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節目很精彩:有動人的歌聲、幽默的小品、絢麗的舞姿……讓我眼花繚亂!到零點的時候,電視節目越來越精彩,鞭炮聲也越來越激烈。真是煙花四射,火光沖天。

煙花有的像仙女一樣,展開絢麗的舞姿;有的像天女散花,五光十色,絢麗多彩;有的像飛馬、有的像菊花……離十二點快十秒了,我和爸爸一起去放炮。爸爸小心翼翼,點一下就跑了,結果沒有點燃,又點了一下,還是沒有點燃,往返了三四次,花炮終於點燃了,膽小的我從單元門裡探出一顆小腦袋,看到花炮點燃,我終於長舒一口氣。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我和爸爸又放了很多的花炮,我們膽子越來越大。

就在這時,媽媽說午夜的鐘聲該響了,我和爸爸急急忙忙跑上樓,和電視裡面的人一起,倒數著數,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夜永遠是幸福、快樂的!

除夕守歲作文 篇3

春節習俗有很多除夕守歲就是春節習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就是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除夕守歲作文 篇4

盼星星,盼月亮,我終於把今天盼來了。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除夕。

啊!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一年的願望已經要實現了,你們想知道那個願望是什麼嗎?哦!那就是守歲!

晚上,我們家吃好了年夜飯,就早早地坐在電視機前,等著央視春晚的開始。電視機裡的喜訊像一顆顆種子塞滿了我的心房。等啊等,今年的春晚似乎比往年更晚拉開序幕。待我等到那春晚開始時,眼皮沉重得很,泡上一杯紅茶才足以清醒。

春晚的精彩令我的.心情十分激動,這下我的睡意像小昆蟲一樣被我揮揮手趕走了。不知不覺,時間又瞬間變快了似的,一溜煙,時針跑到11格了。我的眼皮上彷彿有一股沉重而又強大的力量壓在上面。我的頭不停地點著,眼皮一點一點地沉了下去。這時,一個魔術吸引了我的眼球:

只見魔術師帶來幾條金魚放進水池中,吹了一下哨子,叫它們左轉、右轉、列隊、前進、交叉,那些金魚卻神奇般地接受指揮。他又拿來一幅畫,把畫中的金魚奇蹟般地變到了魚缸中,接著又把金魚變回畫面去。突然魚缸中冒出了大大小小的魚,可好看了。

看好了春晚,也開始了新的一年,我在鞭炮聲中沉沉睡去。

除夕守歲作文 篇5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閒聊,辭舊迎新,這是咱們除夕守歲的習俗。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作為一種民俗,除夕守歲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隋唐時期,守歲之風極為盛行,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蘇東坡也有詩云:“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一個“強”字,把孩童對守歲的企盼與迷戀表現得淋漓盡致。

守歲,與其說是一種風俗、一種傳統,不如說是一種文化。除夕守歲的熱鬧景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浪漫的文字、亮麗的“風俗圖”。樑代徐君倩在《共內人夜坐守歲》中寫道:“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簾風開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杜甫在《杜位宅守歲》中,則把親人團聚的場面描繪成:“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意思是說親人團聚,熱鬧非凡,讓在槽邊吃草的馬都受驚了;徹夜通紅的燭光,嚇飛了林中的烏鴉。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更是家喻戶曉。

守歲對於團圓的人們來說,固然是一種歡樂,是一種美好。而對於遊子,守歲會生出憂傷、孤獨之情。正因為如此,白居易《客中守歲》中就有感而發:“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其實,守歲是一種回憶,是對逝去一年時光的總結,是對人生的一次“盤點”。有的人以守歲為契機,反省過去,或因虛擲年華而慚愧,或因“精彩回放”而自喜。據《唐才子傳》記載,賈島就有這樣一個好的習慣,他在每年除夕守歲之時,“必取一歲之作置几上細心閱覽,去粗存精,年復一年,歲歲如此。”

守歲是人生的一個驛站,前方可能有無限風光,有花開花落,有風風雨雨,有坎坎坷坷;守歲是對生命的深刻領悟,席振起在《守歲》一詩中就說:“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守歲,更是對新一年的憧憬和嚮往……隨著世事的變遷,現在的守歲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變化。不過,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和期盼卻是亙古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