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關於除夕守歲作文合集五篇

節日慶典 閱讀(2.2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夕守歲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除夕守歲作文合集五篇

除夕守歲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過年的習俗有貼春聯、掃灰塵、拜年、吃餃子、放炮、守歲等。其中守歲,就是在舊年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叫“年”。它的形象猙獰,生性凶殘,一天換一種口味,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天黑以後,等到雞鴨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人們算準了“年”活動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少圍在一起用餐表現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祚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哦,原來過年還要做這些事,不怪詩裡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同學們你們過年有沒有守歲呀?

除夕守歲作文 篇2

大年三十,人們都要守歲,今年,我親身體驗了一次除夕守歲。

那天晚上,我們剛吃完年夜飯,妹妹就迫不及待地拉著我去放煙花,放完煙花已經是八點半了,現在幹什麼呢?大人們打撲克牌,我們就來玩遊戲吧。十點半了,再過一個半小時,新的一年就要來了!這時,奶奶端來了棗、柿餅、杏仁、長生果、年糕,於是,我說道:“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妹妹也不甘示弱,說: “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年年長高。”奶奶也說。吃完東西,我又和妹妹提著小燈籠四處走,祝碰見的熟人有個吉祥年。此時此刻的我,十分激動,再過半小時我就十二歲了,舊的一年馬上要過去了,新的一年馬上要來臨了!回到家裡,我就和家人們一起,開始新年倒計時,農曆x年12月30日23時59分55秒,56秒、57秒、58秒、59秒!農曆x年正月七年級0時0分0秒!時間好像在這一剎那間凝固了,我們都沉浸在這歡慶的情濃時刻!

朋友們,為新的一年的到來,做好自我準備吧!願同學們的'學習成績更上一層樓,叔叔阿姨的工作旺上加旺!

除夕守歲作文 篇3

今天晚上是大年夜,是一個讓人高興的夜。因為晚上是一個告別舊年,迎接新年的夜晚,所以我決定守歲。

在爺爺奶奶家吃了年夜飯後,對了我給你們說說我吃的東西吧,什麼烤雞,烤鴨等等,反正是許多平時難得吃上的東西,哎呀,太多了!我也說不清。可說得上是山珍海味啊!回到家,我就開始守歲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春節聯歡會>>,裡邊表演的小品讓我樂翻了天,什麼馬大姐外傳,打工幼兒園等等,都讓我開懷大笑一場。最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馬大姐外傳>>,說的是一個男的找物件,一會兒要馬大姐說合,一會兒又要馬大姐說散,弄得馬大姐團團轉,真是太好笑了。就這樣,我吃著零食,同大人一起看著電視,隨著節目慢慢度過著大年的夜晚。

不知不覺就到了十一點半了,我那不爭氣的眼睛就開始打架了。媽媽笑著對我說:"不行就去睡吧!別硬撐著!",爸爸在一邊直看著我樂,我本想再堅持一下,可是太困了,只好乖乖上床睡覺去了。

這就是我的守歲之夜,他是我記憶中的幸福時光,我會永遠記著它。

除夕守歲作文 篇4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閒聊,辭舊迎新,這是咱們除夕守歲的習俗。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作為一種民俗,除夕守歲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隋唐時期,守歲之風極為盛行,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蘇東坡也有詩云:“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一個“強”字,把孩童對守歲的企盼與迷戀表現得淋漓盡致。

守歲,與其說是一種風俗、一種傳統,不如說是一種文化。除夕守歲的熱鬧景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浪漫的文字、亮麗的“風俗圖”。樑代徐君倩在《共內人夜坐守歲》中寫道:“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簾風開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杜甫在《杜位宅守歲》中,則把親人團聚的場面描繪成:“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意思是說親人團聚,熱鬧非凡,讓在槽邊吃草的馬都受驚了;徹夜通紅的燭光,嚇飛了林中的烏鴉。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更是家喻戶曉。

守歲對於團圓的人們來說,固然是一種歡樂,是一種美好。而對於遊子,守歲會生出憂傷、孤獨之情。正因為如此,白居易《客中守歲》中就有感而發:“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其實,守歲是一種回憶,是對逝去一年時光的總結,是對人生的一次“盤點”。有的人以守歲為契機,反省過去,或因虛擲年華而慚愧,或因“精彩回放”而自喜。據《唐才子傳》記載,賈島就有這樣一個好的習慣,他在每年除夕守歲之時,“必取一歲之作置几上細心閱覽,去粗存精,年復一年,歲歲如此。”

守歲是人生的一個驛站,前方可能有無限風光,有花開花落,有風風雨雨,有坎坎坷坷;守歲是對生命的深刻領悟,席振起在《守歲》一詩中就說:“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守歲,更是對新一年的憧憬和嚮往……隨著世事的變遷,現在的守歲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變化。不過,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和期盼卻是亙古不變的。

除夕守歲作文 篇5

除夕的夜玩,我們全家團聚,吃年夜飯,這是我們普遍存在除夕守歲的習俗。

除夕指的是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七年級前夜,因通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漢族民間最為重視。

這除夕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圓飯表現出了家庭成員互敬互愛的美德,這種互敬互愛的美德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家人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得到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這是何等的幸福。

春節吃年夜飯,是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一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通常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頭,蘿蔔頭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

在這一天當中,人們除了要吃團圓飯,還要做很多事,如:貼春聯、燃爆竹、年祭祖等。

其實我們中國的的春節還有著許許多多的風俗,值得我們去了解,去傳承它,不要讓它變成一個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