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清明節長白山滑雪合適嗎

節日慶典 閱讀(2.05W)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很多人會考慮在這天去旅遊,要注意季節哪些地方合不合適。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清明節可不可以去長白山滑雪,希望大家希望!

清明節長白山滑雪合適嗎

  清明節長白山能滑雪嗎

4月份的長白山已經滑不了雪!開始化了!

清明長白山旅遊景點推薦

高山草甸

每年的7月是鮮花盛開的時候,西坡有無數觀花點,據說鮮花盛開時的景色美麗得無以倫比。

錦江大峽谷

是由於長白山火山噴發時地震引起的山體分裂,峽谷中有溪流及火山灰形成的各種形狀的岩石。體力好的人可沿小路下到谷底,但路不是很好走。錦江大峽谷值得一遊,在看到峽谷以前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景色也不錯,裡面還有紅色的毒蘑菇。

長白山滑雪場

長白山西坡滑雪場是中國唯一的一個開放式天然滑雪場。這裡沒有上山的索道、纜車,滑雪者返回山頂需要乘坐山地越野車。遊人可以按照自己滑雪的喜好和級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滑道。旅遊滑雪區配備了雪圈、雪地摩托、雪爬犁等多種雪上專案,沒有滑雪技巧的普通遊客也可在自然原生態的滑雪公園中馳騁。

高山花園

高山苔原帶又叫高山凍原帶,海拔在2000米以上。常年降水量達11 00-1400毫米,氣候惡劣、寒冷,幾乎全年都是颳大風的日子。這裡矮小的地毯式的苔原植被,構成了長白山特殊的.景觀型別。在每年的6、7月,苔原上百花爭豔,宛如美麗的天然花園,是旅遊者觀賞高山花園的最佳時期。

長白山是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東北第一山,因其主峰長白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積雪為年鬆,直上人間第一峰”的美譽,是首批國家5A級風景區。

走進長白山,就是走進雄渾和博大。以長白山天池為代表,集瀑布、溫泉、峽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園、地下河、原始森林、雲霧、冰雪等旅遊景觀為一體,構成了一道亮麗迷人的風景線。大自然賦予了它無比豐富獨特的資源,使之成為集生態遊、風光遊、邊境遊、民俗遊四位一體的旅遊勝地。

  清明前一天是什麼節

清明前一天是寒食節。

寒食節的具體日期,古俗講究在冬至節後的一百零五天。現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北方民俗,包括三日:清明,清明前一天叫大寒食,大寒食前一天叫小寒食,也叫一百五。依照陽曆,年年清明,只差一日,不是四月四就是四月五。所謂一百五,是指陰曆從冬至當天算起,積到清明前二日,共一百零五天(郭麟說是一百零四天,也有的說是一百零六天)。寒食,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此日吃飯不舉火,起源於紀念義士介之推。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在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寒食節是山西民間春季一個重要節日,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儀式活動。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古代清明節有怎樣的風俗習慣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民間不分貧富,帶上祭品,焚化紙錢,禮拜祖先,同時剷除荊草,加蓋墳土並封土於墓。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

吃菁餃、菁餅

在中國古代,每逢寒食節,人們便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品。台州有清明節吃菁餃、菁餅的習俗,用清明前後才有的一種艾草的汁拌進按比例配好的糯米/粘米/麵粉裡,手工揉勻,再根據各人喜好包裹進不同的餡料蒸制而成,食用起來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

插柳

民間認為,柳有靈性,可以避邪驅鬼,婦孺爭相戴柳。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清明節插柳。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