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關於除夕守歲作文集合八篇

節日慶典 閱讀(1.13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除夕守歲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除夕守歲作文集合八篇

除夕守歲作文 篇1

我盼望已久的除夕夜終於又來了。很多的人,在除夕是不睡的,一般稱作“年三十守歲”我決定今年和大家一樣也要“年三十守歲”等待這天亮—新的一年悄悄來臨。

年三十守歲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幾種,一種是興高采烈的年輕人清談細語,在那茫茫的長夜裡等待、迎接新的光明;一種是照樣的忙碌大概是大人們吧,這一夜,卻加緊地準備新年來到的祝賀菜餚和食品。而和我一樣的孩子們卻因為新年可以生活的比平時優裕,穿新衣,撈壓歲錢,束縛減少,遊戲的機會加多,也是整也嬉戲等待這天色由暗而明。

此時我換上新衣服,坐在電視機旁,等待著除夕夜的到來;大人們在廚房裡演奏著鍋玩瓢盆交響曲——準備著年夜飯。

“吃飯了!”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呼喚著我們,我蹦跳著來到大家中間給他們拜年,說聲“新年好”,在奶奶的帶領下叔叔姑姑們必定是笑嘻嘻的從口袋裡掏出預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我代並祝我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進步、身體健康!一家人坐在飯桌旁看著吃著豐盛的年夜飯高興極了,我舉起杯祝奶奶健康長壽;祝爸爸媽媽姑姑叔叔工作順利,晚餐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忽然,除夕夜的鐘聲打斷了我們的歡笑聲,過了一會兒我們又開始了歡聲笑語。飯後我們家更是熱鬧打牌的打牌彈琴的彈琴我坐在電視機旁看著多姿多彩內容豐富的春節晚會一會兒被小品逗得前仰後合,一會兒又被相聲逗的捧腹大笑。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天空由黑藍色變成了淺灰色又漸漸變成了淺白色—淺紅色—紅色,這紅光越來越多,頃刻間,一輪紅日升了起來整個世界一下子明亮起來。

我站起身來,打起精神,順利地完成“年三十守歲”的任務。

除夕守歲作文 篇2

除夕的夜玩,我們全家團聚,吃年夜飯,這是我們普遍存在除夕守歲的習俗。

除夕指的是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七年級前夜,因通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漢族民間最為重視。

這除夕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一年一度的團圓飯表現出了家庭成員互敬互愛的美德,這種互敬互愛的美德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家人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得到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這是何等的幸福。

春節吃年夜飯,是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一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通常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頭,蘿蔔頭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

在這一天當中,人們除了要吃團圓飯,還要做很多事,如:貼春聯、燃爆竹、年祭祖等。

其實我們中國的的春節還有著許許多多的風俗,值得我們去了解,去傳承它,不要讓它變成一個回憶。

除夕守歲作文 篇3

如果說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那對我而言,一年中最有趣的節日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們不僅要吃團圓飯,還要守歲。

記得在那天吃好團圓飯後,大人們開始打牌、聊天、打麻將,我們小孩子呢,就開始玩起了有趣的鞭炮,有各種各樣的品種,有“雷王”、“飛毛腿”、“三角雷”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我還時不時跑到屋裡去看看電視中“春晚”表演的好笑的相聲和小品,我和我的小夥伴都笑的前仰後合,看到魔術表演中那些大魔術師們表演的神奇的魔術節目,我們都驚歎不已。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就到11:45分了,突然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響亮的爆竹聲,我們也興奮地加入其中,剛開啟門,只見五顏六色的煙花正在為漆黑的天空伴舞呢。

在11:50分,我們迫不及待的把剛包好的餃子倒入煮沸的開水中,爸爸媽媽把鍋蓋蓋上,煮了一會兒,12點整,終於開鍋了,爺爺奶奶把餃子一個個盛出來,我從老遠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直奔廚房,當嚐到那幾個色香味俱全的餃子,心裡樂開了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當過了除夕,意味著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也開始了!!!

除夕守歲作文 篇4

大年三十,人們都要守歲,今年,我親身體驗了一次除夕守歲。

那天晚上,我們剛吃完年夜飯,哥哥就迫不及待地拉著我去放鞭炮,放完鞭炮已經是八點半了,現在幹什麼呢?大人們搓麻將,我們就打牌吧。十點半了,還有一個半小時,新的一年就要來了!這時,奶奶端來了棗、柿餅、杏仁、長生果、年糕,於是,哥哥說道:“吃棗,春來早。”我也不甘示弱:“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奶奶也說道。吃完東西,我又和哥哥提著燈籠四處走,祝賀碰見的熟人有個吉祥年。此時此刻的我,感到十分激動,再過半小時我就十三歲了,舊的`一年要過去了,新的一年要來臨了!回到家裡,我和家人們就開始倒計時,20xx年十二月三十23時59分55秒、56、57、58、59,20xx年正月七年級0點0分0秒!時間好像凝固住了,我們都沉浸在這歡慶的情濃時刻!

朋友們,為新一年的到來,做好自我準備吧!願大家學習、工作旺上加旺!

除夕守歲作文 篇5

盼啊盼,終於盼到了除夕。全家人忙活了一天,一桌豐盛的除夕大餐,吃得我們個個肚皮圓鼓鼓。我們吃完了年夜飯,我們一起就去陽臺上看煙花。

我們站在陽臺的玻璃窗前,被外面的景色吸引了。只見一個個小火球“砰”的一聲飛上了天,在聲聲巨響中,小小的火球在天空中組成朵朵煙花,變幻著色彩和形狀。我想那煙花肯定在向人們祝福,一年裡快快樂樂,平平安安。

關於年,其實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呢!傳說遠古之時有一隻巨大的年獸,一到大年三十,就出來幹壞事,搞破壞,人們都痛恨它。後來老百姓發現年獸害怕紅色的東西和巨大的響聲,於是一到大年三十,人們就在外面放煙花,窗上貼紅色的東西,年獸只能不去老百姓家幹壞事了。以後這個習俗就流傳下來。

除夕有好多習俗,吃餃子、年糕,貼春聯、年畫、掛燈籠,放煙花、炮竹。大家張燈結綵,除舊迎新,閤家團圓,其樂融融。

今年過年我又有不少收穫。在這裡,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天天有好事發生!

除夕守歲作文 篇6

除夕,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晚上,夜空中的星星隨著爆竹的響聲一閃一閃,月亮一會兒躲進這朵雲彩裡,一會兒又躲進那朵雲彩裡,好像在跟我們捉迷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來到爺爺奶奶家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的時候,我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壽比南山,越來越年輕,爺爺奶奶很高興,給我一個紅包,說是“壓歲錢”,爺爺說:“祝菲菲身體好好的,學習棒棒的!”然後我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爸爸媽媽也給我一個紅包,祝我學習進步,越來越漂亮。吃完年夜飯後,我們一家人一邊看春節晚會的節目,一邊包餃子。今年的春節晚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趙本山和宋丹丹演的小品:奧運火炬手。

今年8月即將舉辦的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已經深入人心,看看,連老爺爺老奶奶都爭先恐後的來爭當火炬手呢!聽著不斷響起的爆竹聲,奶奶說“今天是除夕,按照老北京的習俗,除夕晚上要‘守歲’,只要過十二點就可以了。”我聽了以後,也要和大人們一起守歲熬夜。時針快到十二點的時候,奶奶說:“馬上十二點了,該去煮餃子了”媽媽站起身走進了廚房,我和爸爸下樓去放鞭炮。在鐘聲敲響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樂呵呵的圍在一起吃著熱騰騰的餃子,度過了除夕之夜。

除夕守歲作文 篇7

今天晚上是大年夜,是一個讓人高興的夜。因為晚上是一個告別舊年,迎接新年的夜晚,所以我決定守歲。

在爺爺奶奶家吃了年夜飯後,對了我給你們說說我吃的東西吧,什麼烤雞,烤鴨等等,反正是許多平時難得吃上的東西,哎呀,太多了!我也說不清。可說得上是山珍海味啊!回到家,我就開始守歲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春節聯歡會》,裡邊表演的小品讓我樂翻了天,什麼馬大姐外傳,打工幼兒園等等,都讓我開懷大笑一場。最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馬大姐外傳》,說的是一個男的找物件,一會兒要馬大姐說合,一會兒又要馬大姐說散,弄得馬大姐團團轉,真是太好笑了。就這樣,我吃著零食,同大人一起看著電視,隨著節目慢慢度過著大年的夜晚。

不知不覺就到了十一點半了,我那不爭氣的眼睛就開始打架了。媽媽笑著對我說:"不行就去睡吧!別硬撐著!",爸爸在一邊直看著我樂,我本想再堅持一下,可是太困了,只好乖乖上床睡覺去了。

這就是我的守歲之夜,他是我記憶中的幸福時光,我會永遠記著它。

除夕守歲作文 篇8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閒聊,辭舊迎新,這是咱們除夕守歲的習俗。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作為一種民俗,除夕守歲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隋唐時期,守歲之風極為盛行,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蘇東坡也有詩云:“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一個“強”字,把孩童對守歲的企盼與迷戀表現得淋漓盡致。

守歲,與其說是一種風俗、一種傳統,不如說是一種文化。除夕守歲的熱鬧景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浪漫的文字、亮麗的“風俗圖”。樑代徐君倩在《共內人夜坐守歲》中寫道:“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簾風開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杜甫在《杜位宅守歲》中,則把親人團聚的場面描繪成:“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意思是說親人團聚,熱鬧非凡,讓在槽邊吃草的馬都受驚了;徹夜通紅的燭光,嚇飛了林中的烏鴉。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更是家喻戶曉。

守歲對於團圓的人們來說,固然是一種歡樂,是一種美好。而對於遊子,守歲會生出憂傷、孤獨之情。正因為如此,白居易《客中守歲》中就有感而發:“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其實,守歲是一種回憶,是對逝去一年時光的總結,是對人生的一次“盤點”。有的人以守歲為契機,反省過去,或因虛擲年華而慚愧,或因“精彩回放”而自喜。據《唐才子傳》記載,賈島就有這樣一個好的習慣,他在每年除夕守歲之時,“必取一歲之作置几上細心閱覽,去粗存精,年復一年,歲歲如此。”

守歲是人生的一個驛站,前方可能有無限風光,有花開花落,有風風雨雨,有坎坎坷坷;守歲是對生命的深刻領悟,席振起在《守歲》一詩中就說:“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守歲,更是對新一年的憧憬和嚮往……隨著世事的變遷,現在的守歲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變化。不過,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和期盼卻是亙古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