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端午節記敘文精選15篇

節日慶典 閱讀(9.07K)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特別是其中的記敘文,更是常見,記敘文是把一個事實、事件的發展過程原原本本地敘述出來,讓讀者清楚瞭解到這個事實或事件的文章。如何寫記敘文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記敘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記敘文精選15篇

端午節記敘文1

難忘的端午節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參加了“陶然亭端午節紀念屈原活動。”

早上的空氣是那麼的清新,同學們身穿校服,排著整齊的隊伍,精神抖擻地向陶然公園走去……

我們首先來到了“華夏明亭園”。這裡的景色十分優美,園中到處盛開著五顏六色、香氣撲鼻的花朵,一座屈原塑像巍然聳立其中,還有仿造的汨羅江,江中的龍船栩栩如生。這一切彷彿把我們帶回了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同學們在此紛紛朗誦童謠,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園中的遊人也不禁被我們感染,停下腳步聚攏過來。

我也上臺激情飽滿地朗誦了我編寫的童謠《五月五》:

楚國屈原大詩人,

忠誠報國反被讒。

秦滅楚後投汨羅,

後人紛紛把他贊。

五月初五端午到,

灑掃庭院掛香艾。

吃過粽子龍舟賽,

雄黃酒飲除病害。

毫無疑問,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地鼓舞著我們,教導著我們。隨後,我們參觀了李大釗生前工作過的辦公室,以及一對革命烈士夫婦的公墓,並瞭解了他們的生平事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

我們戀戀不捨地走出陶然亭公園,但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我不禁感嘆:今年的端午節過得可是分外有意義啊!

端午節記敘文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有許多風俗習慣,分別是吃粽子、寫“王”字、插艾葉、在手上繫上長命縷、在脖子上戴上香囊。在頭上寫“王”字可以驅邪;插艾葉、戴香囊,可以防止蚊蟲叮咬。

端午節臨近,一天我放學以後,一進家門就感覺有一陣清香撲鼻而來!而這個香氣瀰漫著整個屋子,什麼也看不見,我忽然摸到了一個人,接著向前走,一看,原來是奶奶,然後就看見桌上擺著好多包粽子的材料。看著奶奶在包粽子,看了沒幾分鐘,奶奶第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便要求奶奶讓我試試,奶奶答應了!於是,我開始自作主張,先把三片蘆葦葉用左手捏一頭,用右手捏另一頭,輕輕一卷,捲成了圓錐形,然後在圓錐形的粽葉裡放上糯米和大棗,接著蓋上蘆葦葉,我發現蓋的時候有些糯米從蘆葦葉裡自動蹦出來,好像孩子們在蹦跳,後來我又把那些多出來的糯米去掉壓平。不一會,我的第一個粽子就誕生了!

奶奶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裡煮!等粽香四溢的時候,就說明粽子熟啦!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吃了起來,剛吃了一個肚子就很飽了,還想吃第二個。但是一看肚子圓的就像西瓜一樣,於是我放棄了。

我很喜歡端午節,愛它的粽子香,更愛它的風俗!

端午節記敘文3

節日有味道嗎?當然有!

一片芳香的粽葉,包起一個屬於我的,甜蜜蜜的端午。

“唔——”我揉揉眼睛,正犯著小迷糊,忽然聞到一股甜絲絲的香味。“啊!今天是端午,怪不得那麼香!”我的眼前彷彿看到了一個個大大的肉粽和我最愛的蜜棗粽,正熱乎乎的,冒著白白的熱氣,向我招手。“粽子,粽子,我來啦!”

推開房門,果然,桌子上擺滿了大碗小碗,糯米,紅豆,蜜棗……一應俱全。“哎呦,你這個小懶蟲終於起床啦?來來來,掛個小香囊,咱們一起包粽子!”奶奶回過頭來,抖落滿手的糯米,遞給我一個精美的小香囊,上面繡著一朵開得正旺的荷花,被一大片荷葉簇擁著,湊上去聞一聞,一股淡淡的艾香,沁人心脾!

開始包粽子了,檢出一片大大的,散發著淡淡清香的粽葉,將它的一角折成三角形,再放上一半糯米……看奶奶包得得心應手,我卻怎麼也包不好。頑皮的粽葉把自己鼓得硬硬的,輕輕一彎就咔咔直響,好像隨時都會折成兩截。好不容易將它彆扭地“捏”在一起,一把糯米下去,“嗶——”小三角的各個縫隙都開始漏米,白白的糯米如瀑布般瀉下,還好奶奶及時出手相救,不然,我這番“裝了漏,漏了裝”,十足的“狗熊掰玉米”!

接下來要放蜜棗了,我特地從碗底下挑出一顆最大的,“唔,好香!”我舔舔嘴,小心地將它埋進糯米中,一邊的奶奶好像看透了我的心似的,找了一顆小的蜜棗,塞進我的嘴裡,濃濃的甜味遍佈我的味蕾,甜絲絲的,融化在心頭。

最讓我頭疼的還是綁粽子。奶奶拉著繩子纏纏繞繞,再輕輕一拉,就是一個漂亮的結,一個可愛的粽子隨之誕生了。而我,拉拉扯扯,扯扯拉拉,不是勒疼了手,就是粽子散了架!好不容易那可憐的粽子被我“五花大綁”打好了結,最後勉為其難,套著“不倫不類”的外套下了鍋。

咬一個自己包的粽子,滿嘴的甜,有那蜜棗的甜、糯米的甜,還有心裡的甜!

端午節記敘文4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這裡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

端午節的習俗可不只有吃粽子喲!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佩香囊,有驅趕瘟疫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那一天,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用以驅瘴。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聽老師忿忿地說,韓國要將端午節申遺了。作為炎黃子孫。真有點坐不住了。從我做起吧!今年端午節,要讓它過得更有中國味。耐心等到五月初五吧。

端午節記敘文5

隨著一陣風,一陣清香在我的鼻尖迴盪,我知道這是我熟悉的味道——粽子香。

每到端午節前夕,奶奶就會做起那一個個可愛的小粽子,他們先是拿兩片粽葉包起來然後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再放上一點你喜歡吃的東西來做粽子“肉”然後把粽子包好,可要記住千萬不要包漏了要不然味道就不鮮了,最後把包好的粽子放進蒸籠。等你能聞到那粽葉香就可以吃了,看著奶奶在做,我和妹妹也想做但是奶奶不讓我們只好用路邊的泥巴過過做粽子癮。“梅梅!快來吃粽子了!”

奶奶在呼喚著沉迷於做粽子的我,可是我哪會聽呢,還是埋著頭做粽子。奶奶只好帶著粽子來到我的身邊一口一口的餵我吃粽子。

由於我們是大家庭,奶奶包好的粽子一下就吃完了。每到天黑了奶奶還在包著粽子,看著年邁的奶奶大汗淋漓的,我的鼻子突然酸了,淚珠不停在眼眶中打轉,可是還是不由自主的掉下來了……

又是一年端午節,又是一天粽子香,到這時我總會想起奶奶的呼喚……

端午節記敘文6

你見過這樣的端午節嗎?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遊不同的習俗。聽——“正月要把龍燈耍,二月要把風箏扎……”琅琅上口的童謠時候讓你穿行在每月的習俗中去呢?現在就跟我穿行到端午節的習俗中去吧!

端午節到了,黃老師真可謂是”異想天開”,竟然把學校門口包粽子的馬婆婆請到教室裡來教我們包粽子!馬婆婆先把中葉折成一個漏斗形,俗話說得好”看著容易做起來難”,看馬婆婆寶中之的速度那麼快,他可是在江湖上”混”過十多年來的,那手藝叫做熟能生巧,而我們呢,就像是一隻只無頭蒼蠅,抓住這邊的角又漏掉那邊的角。沒辦法只好讓馬婆婆親自出馬,一眨眼我們的中葉就被馬婆婆那一雙令人敬佩的首要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漏斗,我們不甘示弱,開始了漏斗大戰,結果楊洋的漏斗被紅了個底朝天,做完這步後,馬婆有讓我們把江米倒進漏斗裡,沒想到我的粽子真的成了漏斗,裡面包住的江米就像沒有下巴的嘴巴一樣”巴扎巴扎”地漏個不停,我連忙拉起了線,把粽子的上口給縫了起來,可江米還是想斷了線的珍珠一樣不停地揉,我沒辦法,只好讓這個粽子光榮犧牲了。

粽子包好以後,我們就開始煮,煮好以後,就開始吃了,瞧,小云陽那個饞貓,粽子還沒有看看我們的教室,就頓時灰飛煙滅了,黎宣誠呢?小心翼翼在粽子上舔舔這兒,舔舔哪兒,害得粽子上滿是口水味,最搞怪的非張力f莫屬,看!他吃得滿嘴是油,手呢?也是油,就算米掉到地上,他也把自己的嘴巴當成吸塵器使……

行走在節日的習俗中,聽者琅琅上口的詩,我們真是悠哉美哉!

端午節記敘文7

今天是端午節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後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後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裡。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後又熟練地摺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紮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裡,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裡,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待著粽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於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裡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鬍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

媽媽說:“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敘文8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早早的叫我們起床,要帶我們去市場,我問媽媽:“我們幹什麼去呢?”媽媽說:“今天是端午,正好是集市,帶你去趕集。”趕集可是件新鮮事,據說在集市上人山人海,什麼叫賣聲都有,人多的就像所有的商品都是免費的一樣,我真想見識一下這樣的場面,於是我們立即出發了。

真是名不虛傳,叫什麼的都有“好吃的西瓜,八毛錢一斤,不甜不要錢啊!”、“快來看,快來買,廠家大直銷”……真的是人聲鼎沸,商品也是玲琅滿目。因為今天是端午賣粽子的也不少,所以市場上到處散發著噴香的粽子味,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我和媽媽在一個攤位前停下來,我們買了2個粽子,坐下來就開始吃。粽子外皮包裹著綠綠的粽竹葉,看上去形狀就像一座金字塔,開啟竹葉一看,青青的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大棗,好誘人啊!我咬了一口,嗯,真是人間的大美味啊!逛完市場,我看到了幾個夥伴,我們又在一起捉迷藏,我選了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找到我。我偷偷探出頭,用眼一瞄,看見其他人都被一網打盡了。我仍然默不作聲,他們著急了,發動所有的夥伴把整個停車場搜了一遍,最後我被抓住了。

這個端午我不僅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還和小夥伴們玩的這麼盡興,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記敘文9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裡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5、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端午快樂

端午是我國傳統節日,農曆五月初五。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的吃粽子、龍舟竟渡等風俗。

但是,現在的社會端午節不在是吃粽子這個傳統風俗了,發簡訊祝福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你聽,媽媽的手機響了,哦,原來是有人發簡訊了。

我迫不及待衝上前去,開啟手機看到的內容是:

“送你熱騰騰的粽子:我以溫柔的叮嚀做餡,寬厚的包容當葉,調以真誠的祝福,再用祈禱煮水,吃出一年好運氣,提前祝你一生好福氣!端午節快樂!”

看了以後覺得這個簡訊不僅有趣還很溫馨,讓人讀了心裡暖融融的。隨即媽媽也發了一條過去“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看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祝你端午節快樂!”哈哈,這簡訊是我幫媽媽發的,這個簡訊很富有詩意。

現在發簡訊以經成為一種時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簡訊都很有趣,而且能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是很好嗎聽,鈴聲又響了,準是又來簡訊了。趕緊去看哦!要說我端午之所以這麼快樂,都要感謝這些簡訊啊。

呵呵,最後我也送大家一條簡訊:“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鈔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全歸你,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6、端午節隨想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說說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也有一些人認為是為了紀念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的伍子胥。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權威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它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重慶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早已踮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在網上查了查,知道了我們中國的民族傳統節日還有春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清明節等,並且知道了這些節日的來歷和紀念方式。我為我們悠久的中華文化而自豪!

7、粽子裡的願望

端午節邁著輕快的步子來到我們家。記得前幾天,媽媽就說過端午節時,我們一起吃粽子,說時,那粽子的香味就迎面撲向我來。

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著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的乾乾淨淨,讓我們迎接著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著一些粽葉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著粽葉,一手把綠豆、豬肉……放進裡面。突然,她微笑著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粽子。然後,往一條粽子裡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粽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願望。”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的說:“這一條甜粽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會兒,一條條粽子做好了。粽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似的湧上了桌子。然後,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隻,又用手摸了摸這隻。

我呢用手撓著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著桌上的粽子,最後,拿了一隻最大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裡。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後,舉起手來開始許願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爸爸為我們全家許下了一個願望。這個願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以後,我一定會為爸爸給我們的願望而奮鬥。

8、五月初五話端午

轉眼間,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是我國把端午節首次例為國家法定假日,以此來發揚傳承此節日,端午節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通過通過包粽子,插艾葉來驅毒消災,現在商家也準備打一場“粽子戰”。

端午,一開始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時因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義卻遭排擠、流放,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擔憂,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擔,所以在江邊,憤然抱起大石頭跳江了,江邊的漁夫們看見了,立刻劃著船去打撈,為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將包著竹葉的米團拋入江中,所以演變到今天有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綁成一個近三角的形狀,餡有許多,如蜜棗、綠豆、紅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麼,都可以包,可以說“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當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時,你又沒有想到怎樣包粽子嗎,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幾個小時,用二張青綠的葉子疊加在一起折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裡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脹開,然後把上面的口用青葉合攏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有細繩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可現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節也沒有時間去包,還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這個節日,推出了許多品牌、品種的粽子,如現煮現買的粽,也有可以放著慢慢吃的冷凍粽,真是應有盡有,它們比味道、比品種、比價格,誰都想乘這個傳統節日賺一把。好了不說了,吃粽子去了。

端午節記敘文10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裡、溼溼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春雨的背景中,我也盼來了結束會考的姐姐.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著、下著,伴著我們舒緩閒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推開家門,一陣如風鈴般清脆的笑聲和著青青的粽草葉香味便向我襲,一定是姐姐和媽媽正在包粽子.我看狗夠黑豆也彷彿受到粽草葉清香的誘惑,興奮的在客廳裡亂竄,似要嗅上一口這個季節的味道。姐姐聽見開門聲響從廚房裡跑了出來。一見到我就撲過來抱我

..連連說我又長高了, 可是姐姐依舊沒變還是那麼樂觀依舊笑靨如花……

接著大家開始吃粽子,今年我們家的粽子形狀可謂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圓的還有像牛角一樣尖尖得。大概是姐姐的傑作。綠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裡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豔麗動人。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酒足飯飽後媽媽又泡上我最愛的薄荷葉茶,那清涼的味道,真是好極了!

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是個季節的符號。我固然不會忘記關於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

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著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裡看著祖母嫻熟的包粽子,認真的幫我做著香袋……

如今開啟我的衣櫃,還能看見一隻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繫著,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為我縫製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10餘個春秋 每到端午節,我把它從衣櫃裡拿出...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端午節記敘文1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讓我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廣泛流行於漢、壯、布依等民族地區。

據說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曾經有位詩人,名叫屈原。當自己的祖國被佔領時,他無比絕望,於這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楚國人民十分悲痛,用種種方式來追思他,我們吃粽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為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說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習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傳統形狀為三角形,也有長方形的。一般根據其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在粽子裡撒上白糖,吃起來味道好極了。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當屬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賽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蛟蝦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記得小時候,媽媽用具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聽說這叫長命縷,也許戴著便能“長命百歲”吧。不過,現在這個習俗已不常見了。另外,在一些較為傳統的家庭中,還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記敘文12

一陣陣艾的奇異香味飄來,是那麼香,那麼誘人。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著艾,不知不覺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會給包粽子吃。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提前做準備,做我最愛吃的豆沙粽子。奶奶總是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做餡兒料,煮熟、過濾、翻炒。時間很漫長,但奶奶做這些的時候依然是那麼開心,而我則是在一旁手忙腳亂的給奶奶打下手。奶奶總是一邊給我講著端午節的來歷和故事,一邊包著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麼的聽話,而我包出的粽子卻總是張著大嘴巴,一個接著一個的嘲笑我,沒有任何一個能勉強的算上合格。直到這些粽子一個個的被奶奶請下鍋,我才開始了漫長的

等待。時間很漫長,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小時,粽子還是沒有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麵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聽到一聲,粽子出鍋了,話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中。隨後,奶奶不緊不慢的將粽子夾到碗裡。我並沒有像奶奶一樣不緊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結果,我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得了,差一點就腫了。看樣子,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粽子裡挑了一個夾到我碗裡,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裡不單單有著糯米和豆沙,還有著奶奶滿滿的愛。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裡買不到的,是獨一無二的。我愛過端午節,也愛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為我做出這麼好吃的粽子。

端午節記敘文13

這些習俗都有特殊的含義,讓我來介紹給你們聽吧: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和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艾蒿、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所以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自己的隊伍,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葦葉包米代替竹筒。包粽子的米當地人多用糯米,現在也有用江米的。餡料則多以小棗為主,當地人還經常用臘肉,現有地用八寶、肉、蜜棗等各種餡料。

端午節記敘文1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吃粽子,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讓我想到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當然要吃粽子啦!前一天晚上,媽媽就把粽葉煮好,糯米也放在水裡泡著,這樣煮出來的粽子才會更香更Q彈。第二天一大早,媽媽就包起了粽子。我很好奇,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我輕輕地拿起一片粽葉,把它折成圓錐形,然後把糯米放進圓錐形裡,接著把多出的粽葉折過來,蓋住糯米。看似簡單的動作,我做起來可困難啦!糯米總是不聽話地從各個方向跑出來,我用了好幾片粽葉,才好不容易把糯米裹嚴實。為了讓淘氣的小糯米老實點兒,我用棉線把粽子結結實實地纏了好多圈,最後還給它繫了一個蝴蝶結。我把親手包的粽子捧在手心裡仔細地欣賞著。呀,它就像一個“大肚子將軍”,因為渾身纏了好多線,彷彿被五花大綁似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就連平日裡一貫嚴肅的爸爸也笑得合不攏嘴。

開始煮粽子了……還沒出鍋,幽幽的清香就已經飄滿了整個屋子。我迫不及待地撈出一個,沾上白糖,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味道真是絕了!此時,我發現我包的“大肚子將軍”沒有人眷顧,那麼就由我親自出馬來“消滅”它吧!哈,味道同樣很棒!

端午節,真有趣!

端午節記敘文15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叫 又叫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雖然各地的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時值夏季,正式疾病開始流動的季節,因此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驅邪避惡,以求身心平安。後來加入愛國大詩人屈原傳說,更增添了端午節的重要性。

今天我早早的下來和奶奶包粽子,奶奶和顏悅色對我說“子揚包粽子呀,看起來簡單做著可難哦!首先要找出一片小粽葉和一片大粽葉,小粽葉在裡面大粽葉在外面,捲成甜筒狀,然後在裡面放上米,再放上蜜棗,將甜筒填滿後,用粽葉封口後,最後拿繩子綁上就行啦!

聽完奶奶的話,我就迫不及待的做,照奶奶說的做可做了幾次都失敗了。在奶奶指導下獲成功,做了一個粽子,可跟奶奶的比起來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通過這件事情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起來簡單事,做起來可難了,所以做事要從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