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端午節日記模板合集10篇

節日慶典 閱讀(1.93W)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可是怎樣寫日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日記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日記模板合集10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著鼓聲緩促為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著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眾,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介紹我們鄖縣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們的端午日也告訴了吧,就這麼定了,OK!

端午節日記 篇2

眼下,又到了五月粽子上市的季節,在離辦公室不遠的地方便有一個賣粽子的小攤,幾乎是每天上午我都要去買著吃。看著那黃燦燦、又光又亮的竹葉粽葉,吃著那涼絲絲、甜蜜蜜、粘揪揪的粽子,不禁想到了家鄉的粽子,想到了家鄉“端午節”的風俗來。

家鄉的粽葉不是上街上買的,而是在家門前的大竹園裡採摘的。家鄉包粽子的程式其實很簡單,因為家鄉粽子是素的,粽葉捆粘米夾紅棗而已。每到新竹葉落的時候,家長就會讓孩子們去拾些竹葉拿回來,挑選、洗淨、晒乾、疊好後便儲存起來,到五月端陽節來時便拿出來用。小時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裡做的。

我家包粽子的不是母親,而是父親,母親說因為父親包的粽子放米適度,煮熟後特別好吃。大約在端陽節前三五天,我們姊妹四人便會纏著讓父母包粽子。第二天上午母親會在嗔怒中把一把把幹粽葉放進大大桶裡,用石頭壓實泡上大半天再撈出來到河裡一片片漂洗。有時候,我也會被命令漂洗粽葉,那葉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緞子上,舒服極了。午飯後再洗淨準備的紅棗,掏上兩升糯米,把糯米用水浸泡一段時間的。一切準備好後,父親便開始包粽子了。至今父親包粽子的情形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父親那雙粗大的雙手竟能包出那麼精巧的粽子。父親往往先選粽葉,大葉片一片包一個粽子,小葉片兩片包一個粽子。父親先把那葉片捲成一個漏斗狀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裡旋轉著把米倒進“漏斗”裡,一半時在中間放上兩個紅棗,然後再在紅棗上面放些糯米,再把上面的葉片翻過來,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葉捏一個小稜,把葉片頭紮好最後還要捆粽子,捆的“繩子”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家用的是藨草,父親是把粽葉撕成一綹綹當“繩子”,說是免得有異味。捆包粽子可是門技術,記憶中,父親兩手齊上還不夠,最後還要用牙齒幫忙。有時候鄰居們會湊在一起包粽子。小時候頑皮像男孩兒的我也會上去湊湊熱鬧,包、捆,可總是出不了“產品”,或者所出“產品”怪模怪樣。

端午節這天早飯前,母親先讓我們要先飲一杯雄黃酒,飲黃酒據說可以殺蟲害,避百邪。然後再吃粽子。母親給我們一人剝幾個粽子,吃後再上早學。小時候家裡常常缺少糧食,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對粽子很喜歡吃。早上放學回來,母親便會讓我們給同村的`親戚鄰居送去自家包的粽子,然後再讓我們品嚐親戚鄰居送來的粽子。

後來到了離家十幾裡的鄉里去上中學,每到“端午節”,母親便會送來粽子和雞蛋。後來又考上了師範,三年畢業後,在離家鄉一百多裡的縣城工作、成家。每到“端午節”,母親便會捎來糯米和粽葉讓我自己學著包粽子,可是我包的粽子根本吃不出小時候那種味道來。於是還得上街去買粽子吃,賣的粽子米粒裡夾著肥肉、蛋黃、火腿,油油的,又是鹹味,又是甜味,還很膩,吃不慣。越是這樣,越發想吃家鄉的粽子,特別是父親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年端午節,父親都和鄉鄰們一樣,忙著在門口插在山邊割來的艾蒿,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插在門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驅蟲避邪,保以安康。艾葉還可以治病,農村缺醫少藥,一直以來偏方盛行,收藏好的枯艾葉常常可以派上用場。譬如受了風寒引起頭痛腦熱,用艾葉煮水喝下來,悶頭睡上一覺,出身臭汗就會好;譬如眼睛紅腫,用艾葉煮雞蛋,把雞蛋剝了皮,用細布裹上,在眼睛上滾上幾滾,包準見效;天熱的時候,洗上一次艾葉所煮的熱水澡,疔癤會生得少……。

端午節這天,無論你做錯了什麼事,父母都不會批評的。

家鄉的端午節,給我們農村孩子的童年留下了多少幸福、美好的回憶啊!現在,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鄉的端午節過得更是隆重、喜慶了!

端午節日記 篇3

今天是端午節了,已經習慣了在早上看新聞的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啟電視,今天新聞節目上的互動話題就是端午節,主持人也是微笑著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里過端午節時候的事情.

說到端午節,其實自己並不怎麼熟悉,而且我總覺得北方對這種節日好象並不象中秋節那樣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較重視一些,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麼說來,這個節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懷舊的色彩,這麼多的傳統節日中,好象端午節是唯一的一個紀念古人的節日?看來,中國人確實是對古人很是尊重,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吧.

過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粽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粽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粽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

是做成四稜形。我太婆說過,做成四稜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裡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鹹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粽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乾淨,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說,過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因為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過端午節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賽龍舟可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除了20人左右的槳手和一個舵手外,我們老家龍舟的船頭上還要放一面大鼓,船尾放一面大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鼓聲,鑼聲“嘭”落槳。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可稱得上熱鬧非凡。

端午節日記 篇4

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裡,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裡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裡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日記 篇5

端午節快到了,我們班在週五進行了鬥蛋比賽。

首先是坐我邊上的王柯和徐煬比賽,同學們紛紛開始猜誰會勝利。我發現徐煬的雞蛋比較大,就以為他會贏,可比賽剛一開始,大的雞蛋“咔嚓”一聲就碎了,徐煬輸了。

經過幾輪激烈的淘汰賽,季軍已經產生。現在是冠亞軍的決賽,比賽的雙方分別是童安寧和樓曉靜。大家都圍在邊上議論紛紛,都在猜誰能贏。果然是冠亞軍的比賽,雙方的雞蛋僵持的時間比前面的比賽更長。最後又是“咔嚓”一聲,樓曉靜的雞蛋破了,童安寧是冠軍了。

這時,姚老師問我們大家:“為什麼童安寧會贏?”,我們都不知道。姚老師又說:“因為他的雞蛋個小,所以會贏。”

明年端午節我要找一個最小的雞蛋來參加比賽!

端午節日記 篇6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裡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意義。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可以。”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粽葉拿在手裡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粽葉裡,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五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粽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為的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裡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粽葉的香味,今年的粽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粽子,但是我幫奶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粽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著粽葉香氣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為這一個粽子裡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一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驗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有趣端午節”。

端午節日記 篇7

每年一次的端午節快到了。端午節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開始包粽子。

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見奶奶和爺爺已經把香噴噴的粽子和熱乎乎的雞蛋擺放在桌子上了。我趕緊洗了把臉,就叫爸爸、媽媽一起起床吃粽子。爸爸媽媽很快來到桌子旁,我們一家一邊吃,一邊談論粽子。我對爸爸說:“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那是什麼形狀呢?”爸爸沒有回答,隨口說起了粽子的來歷:“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投到江裡,就是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

爸爸說完了。我說:“屈原好樣的!奶奶,粽子怎麼包呢?”奶奶說:“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的糯米和鮮紅和大棗,如果不包大棗,也可以包肉啊、紅豆啊、蜜棗啊等。”

啊!端午節不僅讓人忘不了,還吃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端午節日記 篇8

過端午了我們好高興啊,我們全家都去了滿天星吃飯。

端午節為每年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共人民怯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 秋之前又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的形式來祭祀部落圖騰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就變成了漢族人民祭奠屈原的傳統節日。就這樣端午節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啊,原來過端午節是這麼一回事啊。

端午節日記 篇9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地起來了,拿出鴨蛋和粽子,放在鍋裡煮。我站在灶臺邊上,看著鍋裡的鴨蛋,有青綠色的、玉白色的,煞是可愛。不一會,我聞到一陣粽葉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問:“煮好了嗎?”媽媽回答:“好了,好了!”於是,媽媽取出一個煮熟的粽子,幫我剝去粽葉,菱角形、白胖胖、軟粘粘的粽子好吃極了。

吃完粽子後,我和媽媽一起去夫子廟買香囊和五彩繩。玲瓏小巧的香囊又香又美,我好喜歡。我讓媽媽把漂亮的五彩繩系在我手上和腳上。媽媽告訴我,小孩子戴上香囊和五彩繩可以祛疾病,保安康。

回家的路上,我讓媽媽買了一些艾草。到家後,我們把艾草插在家門的兩邊。艾草的清香可以驅趕蚊蟲呢!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日記 篇10

端午節就要到了,小姨帶回來了好多糯米和紅棗,媽媽說既然有這麼多材料,咱們一起包粽子吃吧,大家一致贊成。

說幹就幹,糯米泡起來,我們又去超市買了一些粽子葉,甜甜的葡萄乾,花生米,紅豆。第二天正好是端午節,糯米泡好了,我們三個動手開始包了。只見媽媽把長長的粽葉先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漏斗形狀,然後依次往這個漏斗裡放各種材料,再用手壓一壓這些材料,用多出來的粽葉把剩餘的部分包嚴實,最後用繩子把它捆起來,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做好了。看著媽媽做的這麼簡單,我也躍躍欲試了,拿起粽葉,我就犯難了,漏斗做不好,糯米放不進去,這邊裝著,那邊就漏出來了,看來真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最後還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勉強做好了三個。

媽媽把做好的粽子下鍋煮熟,我們迫不及待地吃起來,自己做的粽子真是好吃極了,我一定要趕緊練習,爭取明年的端午能夠自己包出漂亮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