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教育考試 閱讀(2.23W)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1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訓練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訓練。美國一位聞名心理學家為了討論母親對人的一生的影響,在全美選出50位勝利人士,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聞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到: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觀察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非常喜愛,特別想要。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怪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要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特別愉快而興奮,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嘉獎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今,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i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聞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角逐,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三人角逐除草,結果,我贏了那個最大的蘋果。我特別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潔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需努力爭第一。她始終都是這樣訓練我們,也在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裡,你想要什麼好東西要通過角逐來贏得,這很公正,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需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推動世界的手就是推動搖籃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懇的永久努力爭第一的人。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2

北京海淀區法院少年法庭庭長尚秀雲共親自審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發覺,"問題少年'往往是"問題父母'的產2 / 5物,每7個編造謊言犯詐騙罪的少年中,有6個的家長不誠懇;每14個偷拿他人財物犯盜竊罪的少年中,有13個的家長崇尚金錢、貪小廉價;每15個持械鬥毆犯有意損害罪的少年中,有12個的家長性格粗暴、愛與人爭鬥、動輒打罵孩子。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訓練來自家庭,來自父母對孩子的早期訓練。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謊言,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懇的人。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個自私的人,也可以教他做一個和善無私的人。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裡播下暴力的種子,也可以在他的心裡撒上愛的種子。一位早期訓練專家認為,一個人6歲之前所受到的訓練會影響他的一生。當孩子帶著一顆單純得透亮的心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們對這個世界佈滿了奇怪、佈滿了求知的渴望,他們對父母有著一種自然的完全的信任,父母說那是花鳥、樹木,他們就會認為那就是花鳥、樹木,父母說天是藍的、水是綠的,他們就會認為天是藍的、水是綠的。假如父母將黑的說成白的,將紅的說成綠的,他們也會毫不懷疑地認為那黑的是白的,那紅的是綠的。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父母說什麼他們會信什麼,在這個階段,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他們對父母所賜予的資訊是反映式的`,父母的生活態度和言行舉止,父母的心理和人格,就是孩子向這個社會學習的最好教材,就是孩子熟悉社會、熟悉人生的一面鏡子。

父母以人格育人格。品德不良的父母很簡單培育出品德不良的孩子,心理扭曲的父母,很簡單使孩子失去辨別美與醜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在孩子的幼年給孩子奠定什麼樣的生命品質,將打算著這個孩子的一生是否過得美而好和幸福。

在人生的岔路口,影響和打算孩子一生的,除了父母,還有老師。當孩子背起書包走進學校,開頭漫長的學習生活時,老師便成為他們人生途中重要的領路人,老師的品質和人格將會深刻地影響到他們,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個動作,或許會成為推動他們腳步的一種力氣,假如是愛的力氣,會將他們送進天堂,假如是邪惡的力氣,或許會將他們推動前進地獄。

一個被老師唾棄的孩子,學校就是他的地獄。一個被父母、老師同時唾棄的孩子,這個世界就是他的地獄。那些"問題少年',那些身陷囹圄的罪犯,很多人曾經都有過這樣的岔路口,是發生在人生岔路口的一件小事轉變了他們的一生。

筆者讀到了一份對115名死刑犯犯罪緣由追溯的調查報告。調查表明,這些罪犯從善到惡,從人到鬼決不是偶然的。他們的犯罪大都可以追溯到他們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造成了傑出青年與死刑犯之分,更造成了健康青年與病態青年之分。他們中有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時犯有前科,幾乎人人都有過劣跡。

柏拉圖說:"人是習慣的奴隸。'英國詩人德萊敦說:"首先我們養出了習慣,隨後習慣養出了我們。'

當時播下什麼樣的種子,今日就會收穫到什麼樣的果實。是人的行為、習慣、品質直至人格形成人的最終命運。一位學者說:造就一個人,或者毀掉一個人,就看你是如何被訓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