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7年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技巧「最新

教育考試 閱讀(2.65W)

在大學聯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如果我們掌握了一定的填報技巧,可以大大增加我們被第一志願錄取的機率。那麼關於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2017年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技巧「最新

  大學聯考志願填報技巧

  一:準確給自己定位

填報志願前,最主要的是要給自己準確定位。

大學聯考志願填報專家熊丙奇說,今年大學聯考雖然將一本和二本批次相融合,但是錄取大框架其實沒有發生多大變化。考前填志願如何給自己準確定位非常重要。

“每所高中每年的錄取情況基本都差不多。因此,考生了解學校往年的文理科一本率、二本率,然後對照自己在學校的排位,來對自己合理定位。”

上海財經大學招生辦主任彭曦專門撰文,考生應從模擬考試的成績、從在區內、校內的排名,估算出超常發揮、正常發揮、失常發揮的3個成績,以此作為填報志願的基本依據。超常發揮可以作為第一志願填報依據,失常發揮則作為第十志願填報依據。估分時也需考慮自身特點:穩定型的,分差可以控制在10-40分之間;波動型的,分差可以控制在50-80分之間。

  二:衝穩守志願均衡分配

本科普通批次的10個志願要把握好“衝、穩、守”的關係。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衝穩守可以各3到4志願,均衡分配。

前幾個“衝一衝”的志願可以高於自己的正常實力,中間幾個“穩一穩”的志願屬於自己的正常發揮,而後面幾個“守一守”的志願主要是考慮自己發揮失常的去處。

其實衝穩守沒有嚴格界限,把自己正常發揮能夠錄取的院校志願放在中間位置,上下做延展為妥。平時發揮比較穩定的考生,延展的幅度可以略小一點。平時發揮不太穩定的考生,向下延展的幅度應當寬一點。

  三:“衝志願”判斷要理性

“衝”的志願最高衝到什麼位置,可以是考生理性判斷自己發揮最佳能夠夠到的.學校與專業。

  四:志願要符合興趣愛好

無論如何,考生填報的10個志願,以及10個志願中的專業選擇,都應當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於不符自己興趣愛好的院校,不應因為不想浪費分數而去填報。

  五:把10個志願當9個志願看

任何一名考生都要考慮極端情況,“守”在最後的志願要“守”到最大限度。

考試院專家指出,大學聯考填志願最重要的是確保志願填報的成功性。具體說來,就是考生要能使得自己在10個志願當中能夠正常錄取某一個,只有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反映在10個志願的範疇中,這樣的填報才是真實有效的。

然而,每年都有考生將志願填高了,這主要是因為對自己的預計過高,實際表現沒有那麼理想的緣故。

他特別提醒考生:往年如果考生成績在一本線上,即使一本志願沒有填好,還有一本線徵求志願託一下。即使考生不參加一本徵求志願,還能在二本批次錄取到一所比較好的學校。但是,今年一本二本批次合併以後,考生一旦脫檔,會直接落到本科線上,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此,考生和家長千萬不要把志願填高。

他所有考生都要把自己的10個志願,當做9個志願來看待。無論考生成績多麼好,都要把最後一個志願放在自己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最最底線的學校,以防止自己萬一考試發揮失常,至少還有一個學校託底。

  六:順序填報,留好間距

對於如何填好本科批次志願,彭曦認為,今年填報10個志願,志願數量增多,可以擴大“衝、穩、保”學校的數量,他可以採取“衝三、穩六、保十”的策略,即前三志願“衝一衝”,四至六志願“穩一穩”,最後四個志願“保一保”。

他表示,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使得高校錄取分數位序較為穩定,歷年的高校錄取分數位序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考生可將歷年各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分文理從高到低排序,在確定首選院校後,後面志願按順序從高到低填報。

前後兩個志願之間也需留好分差,兩個志願的分數差異可以控制在3-5分。並根據對自己屬“穩定型”還是“波動型”的判斷,檢視第一志願與第十志願的分差是否合理。

  七:志願之間梯度有講究

熊丙奇:本科普通批次的10個志願要把握好“衝、爭、穩、守、保”的關係。

下面策略僅供參考:

ab志願:衝一衝,梯度可以保持在7、8分

cd志願:爭一爭,梯度可以保持在5、6分

ef志願:穩一穩,梯度可以保持在4、5分

gh志願:守一守

ij志願:保一保

  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注意事項

走馬觀花,不細看招生章程

不仔細閱讀招生章程,考生不能及時瞭解院校當年的招生情況,很有可能在填報的時候填寫了不在本省招生的大學或專業,填報的院校可能進行了升級或者更名等。走馬觀花地閱讀招生章程,也極易看錯招生院校的所在地,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如華北電力大學便有保定校區和北京校區、東南大學還有醫學院和成賢學院等;甚至有時候填報了學費高昂的專業而不自知,最終錄取時才後悔不已。

  自視甚高,一門心思奔名校

部分“學霸”“考霸”對自己的成績非常自信,在志願填報時只在本科一批報考一兩所心儀的“名校”,將後續志願盡數放棄。這種填報志願方式極欠考慮,風險很大,如果考生分數不夠,沒有被報考院校錄取,同時也沒有退路保障,只能遺憾地參加徵集志願、甚至是後一批次的志願填報,造成分數的極大浪費。高分低錄、甚至高分不錄,這是對考生的極大打擊。

不可否認,“211”和“985”高校在硬體、軟體上都較優越,能考上名牌大學固然是好事,但完全從“名牌”出發選高校,不考慮其他因素,特別是專業因素,則是不明智的。更何況,“名牌”大學並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普通高校一些專業也有特色,具有很強的實力。因此,填報志願時,考生萬萬不要只考慮“名校”,犯了非“名校”不報的執念。

  死不妥協,專業緊俏不調劑

對於實行平行志願的省(市、區)來說,考生在某一批次可同時填報幾個院校志願,擴大了選擇面,降低了考生志願填報的風險。但並不意味著,不服從專業調劑也可以安枕無憂。雖然教育考試部門從減少投檔而被退檔的矛盾出發把投檔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後可能會被退檔。退檔的考生,即便是A志願退檔,也將直接進入徵求志願。這是平行志願填報最大的風險。

在考生家長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報考平行志願的幾所院校時,前面的院校可以不服從調劑,保底的院校服從專業調劑。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平行志願只有一次投檔機會,如果考生被學校提檔又被退檔了,也不能參加平行志願中下一所學校的檢索,也就意味著失去了這一批次的錄取機會。

  院校扎堆,志願沒拉開梯度

同一批次中填報的志願若都是錄取分相同或相近的院校,這種志願時非常危險的。若是當年錄取分高了,稍有差池,一個沒達到所有志願都達不到,便錯過了該批次的招生;若是當年錄取分低了,這對考生來說是非常吃虧的。

  望文生義,只憑名稱定終身

志願填報還有一個大忌便是隻根據校名選院校,其結果往往南轅北轍。

在國內眾多高校中,部分院校名稱如師範類大學、政法類大學、財經類大學、農業類大學等從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學校的辦學特色,但大部分院校已不能從其校名中看出其辦學實力、學校特色及辦學地點。近年來,在高校合併、升格、更名時,有的學校由專科升格為本科院校,有的校名由某某學院直接改為某某大學,而更多的是與時俱進、改頭換面,將原校名中體現行業特色的字眼去掉,趨向通用型、科技型、綜合型,把原校名中的“煤炭”、“礦業”、“糧食”、“化工”、“氣象”等冠以“科技”、“理工”、“財經“等吸引人眼球的熱門字眼;本來坐落在一小地方,卻偏偏冠個省會名。

進行志願填報時,一定不要盲目崇拜大學的名頭,而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瞭解高校的前世今生,即高校的歷史沿革或來龍去脈,把握高校的強勢學科、特色專業,最後再比較高校分出高低,篩選出一批在自己大學聯考分數段內“價效比高”的大學。

同樣在專業的選擇上,也存在著這種誤區:僅憑著專業的名稱來選擇專業,而對專業內涵不瞭解。

  刻舟求劍,照搬往年錄取分

大部分考生對志願填報和高校的招生情況都不瞭解,以為參照每年所發的《報考指南》填報志願就能手到擒來,以為高校錄取分數線一成不變,照搬往年的錄取分數來報志願,其結果往往不如人意。

實際上,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無法準確知道。另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