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精選】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彙總7篇

教育考試 閱讀(6.27K)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裡,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彙總7篇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1

看到一篇家教文章《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故事裡說母親問5歲的兒子:“如果媽媽和你一起出去玩,我們渴了,又沒帶水,而你的小書包裡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麼做呢?”母親原以為兒子會說我們可以一人一個,沒想到孩子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這位母親有多麼失望。

她本想訓斥孩子的自私,不孝順,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的時候,她改變了主意,她溫柔的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嗎?”兒子眨眨小眼睛,一臉的童真:“因為我想把最甜的那個給媽媽!“瞬間,母親的眼裡充滿了淚花。

我為那位母親慶幸,因為他對兒子的寬容和信任,因為她退後的等一等,使她感受到了兒子的愛。我也為這位男孩慶幸,他純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為母親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學會傾聽是一種愛的能力,即使是最愛的家人之間也會有誤解,給他人說明、解釋的機會可以讓愛更清楚明白的傳遞。

溝通也要學會等待,這需要足夠的人生智慧,但你發現孩子的迴應不如所願時,家長要能夠不露聲色,思考溝通方式等待交流時機,抓住適當機會來教育孩子。然而大多數家長性子急不能等,一遇到問題,要麼大發雷霆,要麼嘮叨沒完,本來正確的事情很容易變成孩子牴觸的說教。

溝通也是需要藝術的,第一,聽孩子把話說完,在聽孩子表述的過程中,要表現出我們最大的耐心,我們不僅聽,我們還要微笑還要點頭,甚至於我們還要有詫異的表情,比如說是嗎,真的是這樣嗎。太棒了這麼好玩,這麼有趣,你們班孩子怎麼這樣,太有意思了。我要是你們班孩子會感到很開心很幸福。這樣講了以後,讓孩子就能融進這個集體,它能熱愛這個集體,聽點頭微笑讚許,這是我們與孩子交流時需要做的第一個原則。

第二個原則學會反問,比如說孩子講完了,你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是什麼?他會有很多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他會講出很多看法,你真的是這樣想的嗎,你還有沒有其他想法,如果發生在你身上你怎樣處理會更好,激發他思考。而不是說你說完了,思考完了,該答案了,作為我們每一個朋友都有想法,都應該得到一個基本的答案,那就是孩子內心的想法是什麼,其實我們與孩子交流就是想知道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在人際交往學上說,溝通的最好的效果是取得積極的的良好的迴應,我們絕大多數朋友在與孩子交流方面誰說的多,我們說的多,我們是一言堂,孩子的一句話,我們就能講一大堆,所以第二個要會問。

第三個是原則是給孩子提建議,孩子講完了,我們可以做這樣的表述,爸爸想法和你的想法有點不一樣,你可不可以聽一聽。在前邊兩個過程中,他會聽我們答案嗎,他會聽的,或者說我的想法和你有點不同,你可不可以聽一聽,好了,當他想聽當他願意聽,我們就說。

有了這些藝術,相信等待、傾聽、溝通將變得更加完善,和孩子的關係將變得更加融洽。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就是獨生子女,就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潛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現,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展中存在著認知潛力和行為潛力不和諧性、不一樣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構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如果任由這一狀況發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3~4歲就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就是幼兒構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就是一朝一夕就能構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說,習慣就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班就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許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具有更重要好處。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星期六,一年級舉行了“xxx”家教交流活動,主要講了關於“識字”“親子閱讀”“健康快樂堅強的學習生活”三方面內容。聽了三位優秀的家長講述了自己的育兒故事後,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覺得對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重視與關愛遠遠不夠。她們每個人的一席話,讓我對家庭教育有了重新的定位,也明白了做為家長應擔負的責任。

白xx媽媽講的親子閱讀讓我感觸頗深。她講了親子閱讀的三個方面:選書,講故事和從心開始。她說到給孩子講故事不但要左手拿書右手指字,而且要有感情,有技巧。講到閱讀要從心開始的時候,我臉紅了。兒子幾乎每天睡覺前都要我給他讀一個故事,我都是應付差事,自己拿書讓孩子躺在被窩裡聽著,不帶任何感情快速的把它讀完,讓孩子趕快睡覺,自己好看電視,玩電腦。聽完白xx媽媽分享的故事,才覺得自己以前做的太差了。如果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自己不能投入地享受這個親子時光的話,孩子對故事功能的領受,就會大打折扣了!她還推薦了給孩子講故事的幾種技巧,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運用正確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還能促進親子交流。好的故事還能幫助孩子明辨是非,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品德。

總之,對孩子的教育,家長應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她們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他們一定能茁壯成長。每個家長的育兒故事都是一本說不完的書,讓我們共同努力,互相學習,快樂分享。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4

說到陪孩子讀書,又要有很多一年級家長出來反對了,很多人認為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小時候也沒有要誰來陪才讀書,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而且這個毛病會越慣越大,最後發展到沒有家長陪孩子就不寫作業的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有的家長不陪,一天都不陪!

其實我看不然,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很多事情都不太懂,比如填空是什麼意思?劃線怎麼劃?都要家長的幫助,還有現在一個6、7歲的孩子並不太願意一個人坐在房間裡做作業,家長不在,就會這裡看看、那裡摸摸,玩玩橡皮削削鉛筆,反正就是不做作業,邊做邊玩不專心的壞習慣也就此養成;如果有家長在旁邊陪著,孩子有了約束力就好多了,就可以安心的做作業,家長也可以在旁邊做一些必要的輔導,比如劃線應該用直尺,用橡皮時不要把其他好的字也擦掉了等等,久而久之,不僅孩子掌握了正確使用文具、做作業的一些必要的知識,做作業時專業致志的好習慣也養成了,再大一些,習慣成自然,自己也就有約束力了,我家星現在就說:“嗯,星真是個好人,可以自己管得住自己!”

人們都說國小一、二年級時看不出孩子間的差異,到了三年級,問題就突顯了,哪個是那發亮的金子這時候就顯示出來了,其實,這時除了智力方面的些許差異,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習慣的差異,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所以,在一、二年級這個培養習慣的關鍵時候你陪孩子一段,後面的十幾年根本就不用你太操心了,這也是我訪問了好幾個名牌大學學生的家長時她們說得很重要的.一個關鍵。當然,在陪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干預太多,讓孩子養成獨立(善於)思考、獨立收拾書包、書桌等好習慣,否則,一切都白費。如果你覺得乾坐著很浪費時間,就在孩子邊上看看書吧,這樣也可以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5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相信每位家長都積累了一些經驗,把孩子教育好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在此很願意把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心得和體會與大家交流和分享,拋磚引玉,以便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個孩子都會有他的長處。我的孩子胡其驍在學校近兩年的教育中,學科成績優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此感謝老師的辛勤培育,感謝同學們對他的幫助、和良好的影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們認為,給孩子鼓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

  1、給孩子鼓勵,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同時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時會聽他說:這麼難、我學不會、我不參加、我做不好、別人會笑話我等消極的語言。我們給他講了很多名人成長的故事,問他長大想做什麼,他說:當考古學家、探險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國的迪斯尼樂園,我們告訴他考古學家、探險家是需要很多知識的,語文、數學都是基礎,去國外語言不通,怎麼辦呢?於是他覺得必須學習才能實現願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儘量把學習的內容應用到生活和遊戲中,讓他感到了很多的樂趣。他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表揚他:表現不錯!很有進步!這個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了!等等,讓他很高興,覺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夠好的,我會鼓勵他說:相信下次會做得更好。

尊重和引導孩子的興趣,不斷鼓勵孩子,孩子有了興趣,有了信心,學什麼都會變得容易起來。

  2、積極配合學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按照學校的有關要求,配合學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體等方面的教育。學校要求家長每天簽字是很有道理的,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聯絡學校與家庭的一個互動的平臺,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學校的安排、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因此我們除了工作很忙和偶爾出差,都會嚴格監督和協助孩子完成作業,並仔細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幫助他查缺補漏,對不懂的給他講解,對出錯的讓他強化改正。與孩子一起分享老師的表揚,告訴他要再接再厲;與孩子一起分析表現不好的地方,告訴他為什麼那樣做不好,以後該怎麼做。

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督促,需要引導,讓孩子養成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上課專心聽講,課後複習,認真完成作業,獨立思考,勤學好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3、堅持課餘學習,不斷擴大知識面

除學校的作業外,我們為孩子制訂了學習、鍛鍊的計劃,如背詩詞、描紅、閱讀、奧數、英語、舉亞鈴、游泳、跑步等內容,按學期、週末交替進行。孩子的記憶力強,背詩詞很有優勢,在背的過程中給他講解意思,背了會忘,需要不斷複習,現在我的孩子能背二百多首古詩詞了,平時他偶爾也會引用一下,並且很得當,我們也感到很欣慰。奧數不僅僅是鍛鍊孩子的運算能力,更多的是思維邏輯能力,有些題型他花好長時間才搞明白,覺得難度有些大。在背詩詞和做奧數方面是他父親給他施加了壓力的,有時難免會吃鞭子,當然我並不主張打孩子。

孩子喜歡聽故事,我們要求他自己去看書,我在圖書館給他借了一些讀物,有的他一天就看完,說很有趣,還給我們講故事情節,我們表現得很感興趣,告訴他看了其它的再講給我們聽,有的書他一頁也沒看完,我也不強迫他,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可以提高他對閱讀的興趣。假期有時帶他去圖書館,我發現他很喜歡,拿這本書看看那本書翻翻,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是很有益處的,能增長不少知識。

知識是需要不斷積累的,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4、家庭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工作過程也需要不斷學習,我們在家都喜歡學習並能長期堅持,不管書本知識還是網路知識,我們有意識地在家中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這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愛上了學習。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自我提高的過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為了教育好後代,我們努力校正自己的行為,不斷完善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無意中會引導孩子對其注意,進而模仿、嘗試。所以家長要率先垂範,從自身做起,平時做人做事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使孩子的品德與智力良性發展。

  5、感到棘手的問題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習和考試,如何使孩子身心健康地走向未來,這才是很關鍵的,現在獨生子女問題、孩子看電視、玩遊戲、上網安全問題,孩子的任性、自私、性教育等問題,都有待老師、家長共同去尋找好的解決途徑。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6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愛因斯坦

孩子的想象力有時候是足以讓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成人感到驚歎的。

曾經有一位六歲的小姑娘因為作出一幅暢想來到月亮上盪鞦韆的美術作品而榮獲了聯合國舉辦的世界兒童繪畫比賽一等獎。

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十三歲的時候對光速問題十分著迷。有一次,他躺在山上,眯著眼睛向上看。這時,有千萬道細細的陽光穿過了他的睫毛,射進了他的眼睛。

愛因斯坦好奇地想,如果能乘一條光線去旅行,那將是什麼樣子呢?

他想象自己在做一次宇宙旅行。想象力把他帶進了一個神奇的場所,這個場所無法用經典的物理學觀點來解釋。

回到家裡,愛因斯坦對舅舅說:“我努力想象自己在追趕一道光線,如果真能追上,我想看看這種情況是什麼樣子的。”

舅舅沒有對他的奇思妙想感到驚訝,卻對他的想法大加讚賞,並順勢鼓勵他自己去學習,研究探索自己感到好奇的一切科學現象。

在這種想象的指引下,愛因斯坦發現了接近光速運動的物體在空間上縮短在時間上變慢的效應,並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以解釋他的想象。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廣義相對論。

幻想是創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它往往脫離現實,能跨越時空創造出未來事物的新形象。幻想越大膽,可能出現的錯誤也越多,但是其創新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其實。幻想是十分可貴的。正如郭沫若在《科學的春天》一文中指出的:“科學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

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進行幻想,哪怕有時候孩子的幻想具有常識性的錯誤。例如,孩子想讓魚在天空飛翔,讓人在海底生活等,父母沒有必要非要去糾正孩子,凶為,孩子正是缺少常識的限制才可以想出一些成人想不出來的事情來,這正是他們想象力豐富的開始,每個父母都要利用這些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7

一個孩子從母體中分離出來,到成為獨當一面的國家棟梁。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上輩的指點和教誨。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一生下來,他的心靈是純潔的,看到的天空是湛藍的,周圍的空氣是清新的。但為什麼在以後的成長的歷程中,以至於有人工作突出受到領導的表揚,有人犯罪受到社會的譴責呢?歸根結底是後天教育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人為和環境造成的。

孩子一睜眼看到的是自己的親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現在的社會,一家三代守著一個孩子的大有人在,哪個父母不是把孩子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口裡怕化了,更何況還有爺爺、奶奶寵著,很容易讓孩子從小成為“養尊處優”只會發號命令的“指揮家”。我家鄰居就有這麼一小孩,今年都快兩歲了,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忙,是爺爺奶奶從小帶著的,只要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管它是不是屬於自己的,都想據為己有,稍有不從便連蹦帶跳、大聲哭鬧,爺爺奶奶要麼惟命是從幫其佔有,要麼連哄帶騙如:這東西有毒、哪個叔叔會抱你走,你會找不到自己的媽媽……讓孩子的幼小心靈從小就生活在被矇騙的氛圍中。所以要想讓孩子的人生有一個好的開始,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首先要擔負起“教師”這個稱呼,不要讓孩子在你的教條下養成“好壞不分”“是非不辨”的性格,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好的性格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孩子一生是否能健康的成長,也取決與環境的影響,父母不和、天天爭吵或者是父母都忙於自己的工作照顧不到自己的孩子,沒有給孩子製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孩子所處的環境孩子覺得不安全、不溫暖、不健康,同樣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每當看到有的父母對孩子聽之任之,由著他們的小脾氣來而不去加以引導和糾正,我真的替孩子們鳴不平,有的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不起任何作用的時候,喜歡用“樹大自直”來安慰自己,以求的心靈暫時的平靜,我就教過這麼一個孩子,從小父母嬌生慣養,想怎樣就怎樣,到後來對於父母的話不聽不信,總是與父母對著幹,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養成自由散漫的性格,以致造成上課做小動作、不聽老師話的壞毛病,每次為此事與家長想溝通的時候,家長總是說“樹大自直”,面對家長的無知真替孩子惋惜。孩子就同小樹,該修剪就修剪,對於3---5歲的孩子,正處於模仿和學著分辨是非的時候,作為家長你如果發現問題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是在往小路上領孩子,等到你控制不了他的時候,你想拉都拉不回,到那時你真是悔之晚矣。

所以,現在的家長,你必須認清形勢,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會他為人、做事的的道理,所謂“三歲看大”就是這個理幼兒教育,幫助孩子從小找準前進的方向,在前進的道路上大步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