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高一年曆史學科期會考試卷

教育考試 閱讀(1.96W)

第I卷(選擇題)

高一年曆史學科期會考試卷

一、單選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最佳選項。)

1.歷史學家蔣廷黻先生曾經寫到:“中西關係是特別的。在xx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文中“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主要是指( )

A.外來商品受到自然經濟的頑強抵制 B.西方各國要求自由平等通商被拒絕

C.清王朝恪守朝貢貿易體制 D.清政府厲行閉關鎖國的“海禁”政策

2.漢代晁錯《論貴粟疏》:“勤苦如此,尚覆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者、鬻子孫以償責(債)者。”材料反映出小農經濟的特點是

( )

A.男耕女織 B.自給自足 C.脆弱性 D.連續性

3.《說文解字》關於家的解釋:“從宀,豭(jiā)省聲。周伯溫曰:豕居之圈曰家,故從宀從豕。”材料反映出我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特點是( )

A.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 B.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

C.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 D.以農業為主,畜牧業為輔

4.《韓非子》說車匠希望人富貴,棺匠希望人死亡;又說工匠造惡劣器械,騙農民的錢。荀子想禁止工匠在家制造器具。這說明了( )

A.工匠可以出賣製造品 B.春秋戰國時期手工業非常發達

C.市場假貨氾濫 D.韓非子和荀子主張手工業收歸官辦

5.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黃金時代”的標題下寫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洲大陸有重大意義。下列屬於這場“商業革命”史實的是( )

A.出現獨立經營的商人 B.流通領域出現紙幣

C.大量的商業市鎮興起 D.生產領域出現工場手工業

6.《清明上河圖》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有人說,該畫折射出了“時代的風采”。“時代的風采”是指( )

A.手工工場興起B.城市商品經濟繁榮

C.地域性的商人集團形成 D.貨幣經濟佔據主要地位

7.明清時期出現了一些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下面關於徽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徽商的興起是明清時期商業蘩榮的反映

B.徽商的活動區域僅限於今天皖南徽州地區

C.徽商的興起與“重農抑商”政策背道而馳

D.徽商的興起有利於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8.後世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稱為“商人”,這一稱呼源於( )

A.商朝人善於經商B.春秋時范蠡經商

C.商鞅變法的規定D.徽商和晉商的出現

9.有一碑文記載:“(清前期)蘇城機戶類多僱人工織。機戶山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原屬相需,各無異議。”這種情況說明了( )

A.蘇州失業人數較多B.清朝對人身的控制較為嚴格

C.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 D.江南地區手工業發展速度下降

10.明代張居正說:“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故商農之勢,常若

權衡。”這種農商並重的言論( )

A.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展B.表現了重農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視商業D.代表了士大夫對商業的態度

11.清朝雍正皇帝曾經設立農官,獎勵務農有成的老農,並從江南請來經驗豐富的老農到北方傳授農業技

術,重視並扶植農業發展。其原因不包括( )

A.農民是國家賦稅和兵役、徭役的主要來源

B.小農經濟的興衰關係到國家外貿的收入

C.小農經濟的興衰關係到封建政權的穩定

D.小農經濟的穩定關係到封建經濟的繁榮

12.某史學家說,新航路開闢以來,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體系,既促進全球的聯絡,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這裡“全球分裂”是指(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爭奪殖民霸權 B.歐洲形成了兩個政治軍事集團

C.美蘇爭奪世界霸權格局形成 D.歐美與亞非拉國家之間的鴻溝擴大

13.白海軍在《2049,相信中國》中指出:“如果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來看,1492年應該可以看做是近現

代全方位交流意義的全球化的開始。”這裡“全球化的開始”的真正含義是( )

A.從封閉走向開放 B.國際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C.從分散走向整體 D.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

14.稱號是一個國家特色和實力的體現,17世紀的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伕”,19世紀的英國被稱為“世

界擺渡人”。這些稱號反映出英荷兩國成為當時世界的( )

A.工業中心 B.貿易中心C.金融中心 D.科技中心

15.新航路開闢以後,西歐強國紛紛走上海外殖民擴張之路,世界貿易也日益發展。下列是西歐國家船隻

A.葡萄牙B.荷蘭 C.英國 D.法國

16.有人根據英國海關記錄整理出下表,從表中資訊可知英國( )

18世紀主要年份英國離港商船的噸位情況表

A.海上貿易突飛猛進 B.成為“世界工廠”

C.已經掌控世界市場 D.自由經濟政策盛行

17.卓別林大師的《摩登時代》生動刻畫了工廠制度下機器生產對人的控制導致人類行為的失態、錯亂。

關於工廠的敘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產生於手工工場時期B.產生於工業革命後

C.工廠制度是工業化時代最普遍的生產組織形式 D.工廠制度適應了機器大生產的要求

18.英國的“工廠最初是沿著河岸增加的,以後在人口稠密的內地城鎮,工廠也增多了”。出現這一

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紡織業實現機械 B.工廠制度的誕生

C.改良蒸汽機的普遍應用D.交通運輸業的革命

19.1760年,英國5—10萬人的城市只有一個,1851年達到十三個。1851年,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的

城市人口總和已經超過農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達到50.2%。對材料理解最準確的是( )

A.工業革命加快英國的城市化程序 B.圈地運動使農村人口急劇減少

C.農業快速發展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D.交通運輸的發展加快人口流動

20.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勢力的侵入,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這種“解體”是指( )

A.大批洋貨湧入中國

B.外國資本主義控制了中國市場

C.自然經濟被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取代

D.封建農業和家庭手工業逐漸分離並日益商品化

21上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是( )

A.列強加大了對中國商品輸出B.中國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中國民族工業身受多重壓制D.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水平不斷提高

22.1903年,清政府設立商部,並頒佈《獎勵公司章程》、《商標註冊試辦章程》等一系列商法,還以年利

率6%的低息借貸官款支援企業弓l進先進技術,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辦企業。這些舉措( )

A.開始改變近代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 B.加重了政府對民族資本主義的壓榨

C.阻止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反清的鬥爭 D.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23.1914—1920年,中國生產的植物油、麵粉等工業品的出口數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時期進口貨物的數量

卻大幅度減少。導致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運動B.中國民眾的抑制日貨運動

C.第一次世界大戰D.中國工人階級的罷工鬥爭

24.下圖是中國近現代四種經濟形式的發展走勢示意圖,其中3所代表的經濟形式是( )

A.洋務企業B.民族資本企業 C.外國資本企業 D.官僚資本企業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材料閱讀(本題共4小題。其中第25題14分,第26題13分,第27題14分,第28題10分,共計

52分。請根據要求作答,並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25.(14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劉邦)乃命賈人(商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孫(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為吏。

——《史記》卷30

材料二 今舉世舍農桑,趨商賈,牛馬車輿,填塞道路。遊手為功,充盈都邑。治本(務農)者少,遊食者眾。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人織,百人衣之。本末何足能相供,則民安得不飢寒?飢寒並,則安能不為非?

——王符《潛夫論》

材料三 清代沿襲明制設定的鈔關,大有增加,計設戶關26個,工關5個,清代稅關對商船戶繳稅亦極為苛重,全國又缺乏統一稅率,以至各關稅吏敢於巧立名目,動輒以商人違反規定為由,沒收財貨在這樣的苛稅下“商賈望見關津,如赴湯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編《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

材料四(乾隆時人說)近日富商巨賈,挾其重資,多買田地,或數十頃,或數百頃。

——摘自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一輯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指出西漢初年政府商業政策的主要內容。(4分)

(2)根據材料回答,漢朝的商業政策是出於什麼目的制定的?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封建政府是否能達到目的?為什麼(5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什麼社會現象?(4分)這種現象對新經濟因素髮展產生了什麼影響?(2分)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戰國至唐代,國家和政府設市於都邑之中,市處於城中特定位置,以牆垣圍住並與民居隔開。設有市師、肆師、質人等分掌市內各項事務。《唐六典》記載:“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

材料二 宋代的“市”:

“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是鋪席買賣。”

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夜深方歸也。——《東京夢華錄》

材料三 明清時期,在工商業發達地區和交通要衝,興起了一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中小工商業市鎮,尤以江南地區為盛。這些市鎮商業繁榮,人口密集,有的多達數萬人。

——范文瀾《中國通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戰國至隋唐時期“市”的特點。(4分)

(2)據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與前代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4分)

(3)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商業發展呈現出了哪些新特點。(5分)

27.(14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由傳統農業社會進入現代工業社會,人類歷史實現了從分散的地域性歷史向整體的世界歷史的重大跨越,人類社會開始了工業文明的全球擴張。

材料二 “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衣冠楚楚的紳士和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民眾同擠一列火車,還得處處給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讚:“我看到這列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請回答:

(1)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的原因是什麼?歸納工業革命的特點。(6分)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了哪些新興的工業部門?(4分)

(3)結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學知識,你認為兩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對社會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

28.(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國經濟學家史丹萊·傑溫斯描述英國19世紀中期成為“世界工廠”時寫道: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糧田;芝加哥和敖得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沿岸是我們的林木生產者;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放牧著我們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著我們的牛群;祕魯運給我們白銀,黃金則從南美和澳大利亞流到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替我們種植茶葉,在東西印度擴大了我們的咖啡園、甘蔗和香料園;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沿岸各國是我們的菜園主。我們的棉田,長期以來都是分佈在美國南方,而現在差不多擴充套件到地球上各個熱帶地區去了。——週一良、吳於廑《世界通史資料選輯》

請同答:

(1)材料一中的圖片分別展示的是哪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分別使用什麼能源作為動力? (4分)

(2)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兩次工業革命分別對世界市場產生了什麼影響?(4分)

(3)這兩次工業革命對中國近代經濟產生了什麼積極影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