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格羅皮烏斯的作品

歷史解讀 閱讀(2.98W)

格羅皮烏斯是德國著名的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現代主義建築學派的倡導人和奠基人之一,以及公立包豪斯學校的創辦人。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格羅皮烏斯的作品,希望能幫到大家瞭解!

格羅皮烏斯的作品

格羅皮烏斯的作品

格羅皮烏斯出生於柏林,是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也是一位建築教育家,是現代建築學派的奠基人。之後格羅皮烏斯還創辦了包豪斯學校,他的教育理論和建築實踐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建築家所推崇。

格羅皮烏斯作品有很多,其中《模範工廠》、《廠房公寓》、《鄉村學院》都是他的代表作,最為顯著的作品就是包豪斯的校舍,在包豪斯的校舍實驗工廠運用了玻璃幕牆,這個實驗工廠是四層的,上面三層都是用了玻璃幕牆,現在的建築多層的或者高層的都是採用玻璃幕牆,這也是格羅皮烏斯開創的先例。大量的光線能夠引進室內,也是格羅皮烏斯主張的現代建築學派的主要思想。歐洲國家建築都是室內比較幽暗,沒有陽光,但是格羅皮烏斯作品都有大的窗戶,能夠更好的接受光線,還有著較大的陽臺,能夠保證陽光的照射,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通風。

之後格羅皮烏斯為了包豪斯學校設計了一個校舍,整體面積達到一萬多平方米,有教學樓、禮堂、飯廳、學生的宿舍,從老師住的小型公寓步行幾分鐘就達到教學樓,更加體現了實用功能的建築設計。格羅皮烏斯作品充分的利用了獨特的建築結構和現代的建材。整個校舍用不對稱的造型來襯托整體的靈活性,同時也加入了一些幾何圖形。以上便是對格羅皮烏斯作品的介紹。

格羅皮烏斯對後來建築的影響

生於德國柏林的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出身於建築師世家,他對於德國現代建築影響深遠,他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奠定了現代主義建築學派,並且,格羅皮烏斯對後來建築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在二戰時候,他的建築風格被各國所推廣。他認為建築要隨著時代向前發展,新建築要符合時代。在一戰時期,他的建築理念並沒有那麼被大眾所接受,在二戰時期,人們逐漸接受了他的理念,格羅皮烏斯對後來建築的影響也從這時開始體現。

在他眼中,哥特式建築無法適應現代的工業化需求,他追求簡潔的設計風格。最為突出的,就是他的代表作《德紹建築》,充分利用現代建材、結構,簡潔又通透,是建築設計和工業藝術的統一,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

1945年,他在美國創辦協和建築師事務所,同時在美國廣泛推廣現代建築理念。

二戰前後,現代城市高樓林立,高樓大廈接著又成為了一座城市國際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標準。現代化建築的出現意味著人類的思想與精神擺脫了過去的枷鎖。格羅皮烏斯說過:“讓我們建造一幢將建築、雕刻和繪畫融為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千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將它矗立在高高的雲端下,變成一種新信念的標誌。”

受自由主義思潮影響,新的建築流派和理論不斷在西方建築界湧現,批判現代主義建築的傾向開始出現,認為這是偏重經濟效益,忽視了人類的要求。對於格羅皮烏斯在建築理論上對後世的影響和在實踐上對後世的影響評價不一樣,但對於他創立藝術學校這樣的貢獻卻是一致的。格羅皮烏斯也是現代建築協會的創辦人,並且,格羅皮烏斯對後來建築的影響極其深遠。

格羅皮烏斯的設計風格

格羅皮烏斯的.設計風格是現代設計理念的源泉,他的風格體現在他的作品包豪斯校舍中的改革與創新上。他不光把技術教育放在第一位,對設計教育、設計理念都進行著清晰化教育。格羅皮烏斯主要的成就在於他善於培養專業的設計人才。

格羅皮烏斯是現代主義建築第一人,在西方的建築界有著主導地位,格羅皮烏斯的設計風格是擺脫傳統的建築形式,甩開古舊的建築束縛,並且大膽的創造工業化社會,有著激進主義色彩建立嶄新的建築。之後格羅皮烏斯擔任包豪斯的校長,更加註重建築師設計方案的能力,並去開啟學生們的想象力,並強調學生們應該跟著自己的心進行創作,並大範圍發揚自己的建築學派理論。後來,美國廣泛的傳播包豪斯的教育觀點。

在他的引導下,包豪斯的建築成為歐洲最激進的建築之一,對教育設計也進行了改善,從而推動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建築革新運動。格羅皮烏斯的建築設計理念擺脫了舊時代的建築主義,也擺脫了一些建築流派的束縛。並且在遵循民眾要求的基礎上,跟隨著科學的進步而進步。格羅皮烏斯的設計風格推廣開來後,社會才實現了大規模建築工業化生產。二十世紀中期,格羅皮烏斯更是設計了大批具有新風格的建築,推動了人類建築事業的發展。以上就是格羅皮烏斯的設計風格。

李清照的作品

創作風格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歎。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成就:

李清照的代表作分為詞、詩、文三方面。

詞是李清照最為擅長的,也是後世最為傳誦的。她的詞獨具一家風貌,有“易安體“之名。根據人生階段的不同分為南渡前期和南渡後期。前期詞多描述閨閣生活,感情敏感真摯,後期詞多表達對故國舊事的依戀,纖細又超逸。李清照善於白描,長於運用精練的口語,將自己女性身份的特殊經歷融入詞中,創出新意,又含蓄自然,拓寬了詞的情感深度和內涵。

後人積極汲取李清照詞中營養,不斷地進行學習和效仿,還有了“效易安體”的出現。

李清照在代表作《詞論》中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將詩詞進行嚴格區分,明確了詞的文學地位。

紹興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後序》的寫作。十月,避亂金華,寫成《打馬圖經》並《序》,又作《打馬賦》。雖為遊戲文字,卻語涉時事。借談論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關戰馬的典故和歷史上抗惡殺敵的威武雄壯之舉,熱情地讚揚了像桓溫、謝安等忠臣良將的智勇,暗諷南宋統治者不識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無能,寄寓對收復失地的願望,抒發了個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在金華期間,李清照還曾作《武陵春》詞,感嘆輾轉漂泊、無家可歸的悲慘身世,表達對國破家亡和嫠婦生活的愁苦。又作《題八詠樓》詩,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後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越十餘年,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後,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評價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歷史的角度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追求男女平等、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後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女性愛國的光輝典範,特別是現代女性文學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實的角度認識李清照的愛國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及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這對於在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和振興中華時充分發揮婦女的社會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