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學校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工作方案 閱讀(8.9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校脫貧攻堅實施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學校脫貧攻堅實施方案1

為貫徹落實省委XX屆六次全會精神,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市級領導同志及市級部門(單位)聯絡指導貧困村精準扶貧工作的通知》,由市級領導同志及市級部門(單位)聯絡指導貧困村精準扶貧工作,全市70個省級貧困村,全部納入市級領導同志及市級部門(單位)聯絡指導貧困村精準扶貧工作範圍,市教體局、區教育局正在開展貧困村兒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況調查,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調查範圍及物件

(一)調查範圍:全市70個省級貧困村仁和區共有10個:務本鄉大火山村、佈德鎮老村子村、平地鎮波西村、平地鎮辣子哨村、同德鎮雙河村、啊喇鄉啊喇村、大龍潭鄉大龍潭村、大龍潭鄉幹壩子村、大田鎮烏喇麼村、中壩鄉大紙房村。

(二)調查物件:貧困村兒童、青少年接受教育情況。

二、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摸清扶貧物件基本情況,準確掌握貧困村兒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現狀,對市級領導同志及市級部門(單位)聯絡指導貧困村精準扶貧工作起著非常重要作用,各學校要高度重視,由校長負責,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及村社的支援,安排專人做好摸底工作,確保相關資訊真實、資料準確,並按市教體局下發的表格及時統計上報。

(二)切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

1、學校要切實做好輟學及未入學適齡兒童少年情況核查工作。學校要對輟學及未入學適齡兒童少年情況進行全面核查,摸清接受教育的情況,輟學時所在教育階段,輟學原因,班主任、學校報告和動員復學所做工作,鄉鎮政府、村委會工作情況,現狀如何,有無補救措施等,摸清情況後及時上報區教育局教育股。

2、學校要建立輟學學生報告制度。學校每學期初應將學生輟學情況向區教育局和當地鄉鎮政府書面報告,由鄉鎮政府責令其入學。在上學期間,學生無正當理由一週內不到校,學校應及時向當地鄉鎮政府報告,並配合鄉鎮政府、村委會共同做好動員輟學學生返校工作,對經多次說服教育仍不返校的學生,由鄉鎮政府向輟學學生家長髮出《敦促入學通知書》,要求輟學學生限期返校。

3、學校要建立班主任、任課教師控輟責任制度。要切實加強對學困生的教育和輔導,通過個別輔導、建立幫學對子等形式,幫助其克服學習困難、樹立學習信心,解決厭學情緒。對已輟學或有輟學意向的學生,要及時瞭解情況並採取措施,耐心說服學生家長,動員學生復學。對動員輟學學生返校的物件、做動員工作的人員、時間和效果等造冊登記,相關證明材料齊全,有案可查,嚴禁弄虛作假。

學校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省、市、縣扶貧攻堅會議精神以及縣教育和體育局相關安排部署,立足當前做好全鄉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建設工作,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精準幫扶、扶持到戶、資助到生、促進公平”的原則,遵循教育規律,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上好學作為我校教育扶貧工作未來幾年的核心任務,不斷創新教育管理模式,促進全鄉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

二、總體目標

從20xx年起,實現全鄉建檔立卡家庭學生資助的全覆蓋,建立全鄉已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幼兒、適齡兒童的資助制度和助學制度,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到20xx年底,實現全校教育發展總體均衡和學校辦學條件有提高,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90%以上,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教育結構更加合理,辦學條件持續發展,教師隊伍素質有效增強,繼續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更加高效,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全校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到20xx年,辦學質量有較大提升,老師隊伍更加穩定,實現教育均衡,使教育對精準脫貧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達到教育扶貧的戰略目標。

教育脫貧攻堅物件。大石灣村45戶,青龍堡村41戶,灶王村42戶,火石堡村25戶,金子村30戶,雙鳳村30戶,三皇村22戶,中和村93戶,文風亭村35戶,合計363戶。

三、基本原則

1、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針對制約學校教育發展的瓶頸因素和關鍵領域,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爭取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以生為本,精準幫扶。圍繞“人人受教育、個個有技能、家家能脫貧”的要求,遵循教育規律,充分考慮貧困家庭子女就學的需求實際,按照貧有所需,學有保障的理念,全面覆蓋已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讀書的實際需求,讓貧困家庭子女真正成為教育扶扶扶貧的受益者。

3、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提高學學校教學質量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扶貧的重中之重,既要考慮當前,更加註重未來,確保教育質量持續提高。

4、加強協調,分步實施。加強貧困家庭的幫扶,與鄉鎮發展、扶貧攻堅、佈局調整等工作相結合,制定明確目標,抓住關鍵環節,細化落實舉措,突出重點,明確責任,分步實施。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專案扶貧,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和普及學前教育,改建幼兒教學班,加強學前教育資源,擴大在園幼兒規模,確保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

二是解決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問題,確保學生住得好、學得好。 三是積極爭取助學金,擴大資助人數和資助金額,切實減輕貧困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為我校教育扶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四是關注特殊群,規劃“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為“留守兒童”提供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五是認真開展好教師結對幫扶工作,把幫促工作與創先爭優、作風建設結合起來,走進田間地頭,深入群眾家中,破解發展難題,推進扶貧攻堅。

(二)加強資助管理,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確保學生能讀上書

從20xx年起,實現全校建檔立卡家庭學生資助的全覆蓋,建立全校已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幼兒、適齡兒童的資助制度和助學制度,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三)提高教育質量,夯實脫貧基礎,阻斷貧困代際傳承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一是狠抓“保學控輟”。認真落實保學控輟“雙線考核”和“七長責任制”的.要求,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十三五時期國小入學率控制在100%。二是大力促進促進教育均衡。以我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為契機,變壓力為動力,千方百計完成硬體建設,合理調整佈局,科學調配教師,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三是著力完善管理機制。健全教育考核機制、目標管理機制、質量研究機制、質量評價機制、教育督導機制等,推行教學質量監測,並充分利用好測評結果,促進質量提升。四是落實幫扶措施。

(四)發揮資源優勢,實施精準滴灌,助推貧困家庭脫貧

學校保安、宿管、食堂從業人員等各類臨聘人員在新增崗位時,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條件均滿足的前提下,優先面向精準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勞動力聘用,以促進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 學校工程建設等所需勞動力,在滿足工程建設需求的基礎上,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精準建檔立卡家庭勞動力。

(五)開展黨建幫扶,提升幫扶實效

一是按照鄉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認真開展好幫扶工作。學校班子成員、學校負責人幫扶二至三戶貧困戶學生、教師幫扶一至二戶貧困戶學生。

二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解決思想扶貧脫窮志的問題。積極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各項惠民政策等的宣傳教育以及感恩教育,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唱響“好聲音”,傳遞“正能量”。

五、組織保障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學校成立教育脫貧攻堅活動領導小組,由學校校長、黨委書記顏德兵組長,後勤主任汪坤任副組長,胥明、瞿發蘭、張俊明、謝常福、羅先富任成員,統籌全校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為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是強化督導檢查。成立專門督查組,對全校教育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嚴格的督促檢查,落實一次通報、二次約談、三次問責的督查工作機制,確保人人身上有壓力,個個頭上有指標,使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成為全校教職員工共同的奮鬥目標。

三是嚴格問責。學校將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納入重點督查督辦事項,實行嚴格考核,並將考核結果納入年終工作績效考核。

學校脫貧攻堅實施方案3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市委四屆六次全會和中央、省、市扶貧攻堅會議精神以及縣委相關安排部署,立足當前做好全鎮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建設工作,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精準幫扶、扶持到戶、資助到生、促進公平的原則,遵循教育規律,把提高貧困學校和薄弱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上好學作為我校教育扶貧工作未來幾年的核心任務,不斷創新教育管理模式,促進全鎮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

二、總體目標

從20xx年起,實現全鎮建檔立卡家庭學生資助的全覆蓋,建立全鎮已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幼兒、適齡兒童的資助制度和助學制度,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確保每個貧困家庭有一個主要勞動力都能學會一至兩門實用技術。

到20xx年底,實現全鎮國小教育發展總體均衡和學校辦學條件有提高,努力實現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學前三年入園率達到85%以上,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寄宿生達30%以上。教育結構更加合理,辦學條件持續發展,教師隊伍素質有效增強,繼續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管理更加高效,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全鎮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到20xx年,辦學質量有較大提升,老師隊伍更加穩定,實現教育均衡,使教育對精準脫貧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達到教育扶貧的戰略目標。

三、基本原則

1、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針對制約貧困村和薄弱學校教育發展的瓶頸因素和關鍵領域,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爭取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鎮域內國小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以生為本,精準幫扶。圍繞人人受教育、個個有技能、家家能脫貧的要求,遵循教育規律,充分考慮貧困家庭子女就學的需求實際,按照貧有所需,學有保障的理念,全面覆蓋已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讀書的實際需求,讓貧困家庭子女真正成為教育扶扶扶貧的受益者。

3、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提高學學校教學質量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教育扶貧的重中之重,既要考慮當前,更加註重未來,確保教育質量持續提高。

4、加強協調,分步實施。加強貧困學校和薄弱學校教育扶貧工作、貧困家庭的幫扶,與鄉鎮發展、扶貧攻堅、佈局調整等工作相結合,制定明確目標,抓住關鍵環節,細化落實舉措,突出重點,明確責任,分步實施。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專案扶貧,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和普及學前教育,實現全鎮有1所公辦幼兒園;改建幼兒教學班,鼓勵和引導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增加學前教育資源,擴大在園幼兒規模,確保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5%以上的目標。

二是推動寨壩國小遷建工程,解決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問題,確保搬得出、入學好。

三是積極爭取助學金,擴大資助人數和資助金額,切實減輕貧困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為我鎮教育扶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四是關注特殊群,規劃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為留守兒童提供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五是認真開展好教師結對幫扶工作,把幫促工作與創先爭優、作風建設結合起來,走進田間地頭,深入群眾家中,破解發展難題,推進扶貧攻堅。

(二)加強資助管理,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確保學生能讀上書

從20xx年起,實現全鎮國小建檔立卡家庭學生資助的全覆蓋,建立全鎮已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幼兒、適齡兒童的資助制度和助學制度,確保每一名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一是做好學前教育階段保育教育費和生活費資助專案。保育教育費資助標準為每月每月資助40元。生活費資以減半收取方式進行資助。即在幼兒園、學前班就讀的資助物件每生每月交費92元(收費標準為185元)。

(三)提高教育質量,夯實脫貧基礎,阻斷貧困代際傳承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一是狠抓保學控輟。認真落實保學控輟雙線考核和七長責任制的要求,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十三五時期國小輟學率控制在0.2%以內。二是大力促進促進教育均衡。以20xx年省對我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為契機,變壓力為動力,千方百計完成硬體建設,合理調整佈局,科學調配教師,努力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三是著力完善管理機制。健全教育考核機制、目標管理機制、質量研究機制、質量評價機制、教育督導機制等,推行教學質量監測,每學期對國小四至六年級進行教學質量監測測評,並充分利用好測評結果,促進質量提升。四是落實幫扶措施。開展條件較好的學校掛幫薄弱學校工作,實行教師進交流,資源共享,以強帶弱,以優促劣,實現全鎮國小教育質量和人口素質整體提高。

(四)發揮資源優勢,實施精準滴灌,助推貧困家庭脫貧

各學校營養改善計劃食堂其它需要使用的食材,在確保安全優質等價的前提下,優先向貧困家庭訂購,有效拓展貧困農民農產品銷售渠道。

學校保安、宿管、食堂從業人員等各類臨聘人員在新增崗位時,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條件均滿足的前提下,優先面向精準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勞動力聘用,以促進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

學校工程建設等所需勞動力,在滿足工程建設需求的基礎上,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精準建檔立卡家庭勞動力。

(五)開展黨建幫扶,提升幫扶實效

一是按照鎮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認真開展好入戶幫扶工作。中心校班子成員、學校負責人幫扶二至三戶貧困戶、教師幫扶一至二戶貧困戶,並確保脫貧。

二是中心校黨支部要結對幫扶1—2所鎮屬薄弱國小,制定獎勵措施鼓勵教師到鎮邊遠學校工作,幫助薄弱學校發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三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解決思想扶貧脫窮志的問題。積極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各項惠民政策等的宣傳教育以及感恩教育,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唱響好聲音,傳遞正能量。五、組織保障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按照鎮黨委的統一部署,中心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精準脫貧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專門辦公室,統籌鎮屬國小精準脫貧工作,為精準脫貧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是強化督導檢查。成立專門督查組,對鎮屬國小精準脫貧工作開展嚴格的督促檢查,落實一次通報、二次約談、三次問責的督查工作機制,確保人人身上有壓力,個個頭上有指標,使精準脫貧工作成為全縣教職員工共同的奮鬥目標。

三是嚴格問責。制定中心校精準脫貧工作問責辦法,對工作認識不到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顯的學校和個人,嚴格實行問責,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倒逼工作到位、倒逼成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