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精選5篇)

工作方案 閱讀(4.31K)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精選5篇)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1

為確保《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23年)》(雁政字〔2022〕3號)和《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區委教〔2022〕1號)目標任務有效落實,現將《〈桂林市雁山區教育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23年)〉和〈桂林市雁山區教育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主要目標任務分解表》(以下簡稱“任務分解表”)印發給你們,並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校、園、局各辦要將落實《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23年)》(以下簡稱“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和《桂林市雁山區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各專案標任務納入本單位本部門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研究、部署,積極推動本單位本部門承擔的各項重點工作,逐條逐項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責任領導負總責、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具體負責、全員參與全力落實的責任機制。相關單位、部門要積極配合責任單位,全力抓好主要目標任務的落實工作。

二、統籌抓好落實

《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是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西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xx-2023年)〉的通知》(桂政發〔20xx〕34號)《桂林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桂林市推進教育提質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23年)〉的通知》(市政〔2022〕5號)要求制定的我區具體的實施方案,是對自治區、桂林市行動計劃目標任務所做的具體細化,力爭通過3年時間,推進我區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制定《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是根據區領導的指示精神,對我區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更高層次的目標任務,力爭通過5-10年的時間,持續深化教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推動我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爭創桂林一流教育。各相關單位、部門要將這兩項重要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安排部署,統一抓好落實。

三、制定實施方案

各責任部門要對照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制定實施方案,把各項工作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量化,對指標類、專案類任務要明確階段性目標;對不能量化的工作任務,要有具體工作落實措施,明確具體負責人、督辦責任人,明確工作進度、工作時限、具體措施等。落實分工任務過程中還需增加責任部門的,由責任部門商有關部門確定。相關責任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和責任部門要求,制定涉及本部門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

四、建立工作機制

各責任部門要堅持負責人具體負責、整體協作的原則,完善難點問題協調解決機制。責任部門要及時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統籌協調,對經協調仍未能解決的問題,應提出解決措施和建議,及時向責任領導報告。相關責任部門要積極配合、協助責任部門開展工作,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各責任部門要建立節點倒逼機制,將全年目標任務落實到各階段、各時間節點,倒排工期,動態跟蹤,以節點落實來倒逼工作。同時,要建立健全問題分析報告制度和工作進展反饋制度。建立核心指標推進完成情況定期通報制度,區教育局督導辦將於每季度結束3日前進行工作進展情況通報。

五、強化督查考核

區教育局督導辦要建立《任務分解表》落實情況臺賬清單,逐項跟蹤督查;要建立定期督查機制,在2022年和2023年年底由區教育局督導辦開展專項督查;要建立定期彙報機制,2022年和2023年年底由各責任部門彙報工作進展情況和指標完成情況。

各責任部門要將重點工作納入年度重點督查計劃,進一步完善督查工作制度,經常性開展工作檢查,督促責任人加強管理,確保工作進度和質量。

六、按時報送材料

請各責任部門於2022年7月起,每月10日前將上月工作進展情況,2023年1月10日前將2022年工作完成情況通過郵箱報送區教育局督導辦。聯絡人:劉開娥,聯絡電話:8991650,18978674532,郵箱: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

為推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現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根據《江蘇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武進區“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等檔案精神,結合全區教育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爭當教育改革排頭兵、爭做創新發展先行者,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提高教育社會服務水平,為推進“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爭創更多“第一唯一”貢獻教育力量。

二、總體目標

全面落實市“532”發展戰略,打造全市領先、全省前列、長三角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視窗,打響“吾有優學”的武進品牌,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更有品位更具活力的高品質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為優質的高質量教育。到2024年,高標準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全面建成有創新力、影響力、發展力的現代化教育強區。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教育攻堅行動,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深化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理順“公參民”義務教育學校體制機制,依法依規加強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監管。針對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公參民”學校,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分類推進“公參民”學校規範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規範整治工作。制定新市民學校整治方案,開展社會風險評估,2022年完成新市民學校整治,有效推進教育公平。

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全面加強中國小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開展經常性督導評估和動態監測。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實施作業改革,提升課堂質量。創新實施“5+2”課後服務模式,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構建校外培訓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完善規範校外培訓發展綜合治理體系。實現100%學校“作業提質、課堂提效、教研提檔、服務提標”,學校育人功能有效發揮,學生負擔顯著減輕,校外培訓規範有序,家庭教育支出顯著減少。

優化教育體制機制。推進學前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落實推進學前教育更好發展的若干措施。完善經費保障體系,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貫徹落實教育發展的“三個優先”和兩個“只增不減”,健全生均撥款制度,建立穩定增長機制。完善學校治理機制,實施中國小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促進學校主動發展。

(二)實施“五育”融合行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開展“吾育100”工程。培養全面發展,適應未來的學生,實現100%孩子都有專長,100%學校都有特色,三年內全區打造思政、體育、藝術、科學、勞動等特色學校100所。突出德育為先,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打造品格提升工程專案,加強班主任隊伍培育,每年評選區名班主任100名。提升智育水平,統籌實施跨學科綜合性主題教學,開展科創教育的教學實踐,打造科創教育品牌。加強學校體育改革,推進學校體育“一校一品一特色”專案建設,增強體育素養,改善學生體質。加強美育薰陶,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計劃,打造全區域中國小藝術聯盟,探索藝術特長生貫通培養模式,建立市“書法教育示範區”。強化勞動育人,依託太湖灣勞動教育基地,探索勞動實踐教育新樣態,形成區域勞動教育特色。

開創“協同育人”新格局。構建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家庭配合、社會參與的全方位育人體系。統籌各學段培養目標,優化學生評價機制,創新評價方法,強調過程性、多元性和科學性,構建基於大資料的中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區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導意見》,優化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務、支援和保障體系。開發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加強“線上+線下”家長學校建設,每年開設百場講座和家長課堂,推進家校共育工作,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探索“創新人才”培育新路徑。實施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綠色通道”,每年選拔一批學生進入省前中“強基計劃”人才培養試點。引進優質師資,搭建平臺,設立數理化、資訊等領域重點專案,努力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探索構建各學段有機銜接、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有效方式。建設學生創新創造平臺,開展研究性學習成果評選、創新實驗大賽等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素養。

(三)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建立“雙減”政策下的新型教學評價機制,切實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管理。修訂完善《關於進一步深化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的行動方案》,推進課堂轉型、作業提質、深度教研等領域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指導學校制定“一校一案”課堂教學改革行動計劃,三年內評選區課堂教學改革優秀專案50個,打造省、市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專案12個。組織全區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會,總結提煉各校特色,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宣傳推廣“武進經驗”,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強化教育科研創新。提升科研活動參與率,三年內實現兩個“百分百”:100%的中國小承擔區級以上教科研課題,100%的中國小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高標準建設好各級教科研基地,三年內建立市示範教科研基地1所,評選表彰區教科研示範學校50所,區教科研領軍教師200名。提高教育科研的適切度,完善四級課題網路,優化教科研課題結構,聚焦區域教育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每年設立20項左右專項課題。遴選精品專案持續培育,三年內,評選並持續孵化30項教學成果培育專案,每學年組織1次區域教科研成果展示推廣活動。提升教科研的貢獻度和區域教育的影響力。

推進智慧教育發展。按照“區級公共平臺+校級智慧校園+班級智慧教學”的三級建設模式,探索“未來學校”建設,形成武進特色的智慧教育體系。優化智慧教育環境,每所中國小至少建成1個智慧教室,實現名師優質資源廣泛共享。豐富智慧教學資源,實施“個性化學”與“差異性教”相統一的智慧教學,“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完善智慧教育管理,探索基於資訊科技的新型教學方式,重塑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方式,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人成長空間,形成資訊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努力實現100%的中國小成功建立為省智慧校園,每年至少建立1所省智慧校園示範校。

實現各學段協調發展。擴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範圍,2023年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三年內建立18所省市優質園。進一步規範民辦幼兒園管理,以“市幼小銜接實驗區”“課程遊戲化”等為抓手,推動幼兒園品質提升。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立市“新優質學校”12所,2024年高標準建立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深化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支援省前中高水平完成省高品質示範高中各項改革發展任務,支援省武高爭創省高品質示範高中建設立項學校,到2024年,全區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比例力爭達100%。

(四)實施培根鑄魂行動,提高教師隊伍素養

優化教師評價機制。以“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和“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評選為抓手,建立以師德、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教師評價機制。三年內,建設市級“四有”好教師團隊20個,評選“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30所。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各類教師培訓“第一課”內容,健全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承諾、失信懲戒機制,將治理師德師風納入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範疇。

完善教師隊伍培育。三年內,根據我區公辦中國小生源數變化情況,結合新市民學校分流、上級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相關部署等工作,動態調整教師編制數,有序新增教師。公辦幼兒園編制教師和員額管理教師佔公辦幼兒園教師總數的比例逐步提高。加大教育高層次人才和名特優教師優惠政策支援力度,著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啟動“吾有優師”培育計劃:設立新教師培訓基地10個,探索新教師成才新路徑;組建區“名教師工作室”50個,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三年內,培育15名“蘇教名家”、省特級教師、省正高階教師等高層次人才,100名“武進名師”,1000名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力爭中國小市、區兩級梯隊教師比例達32%以上。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區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推進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提高教師交流質量,確保每年教師交流人數不少於應交流人數的15%,其中骨幹教師數不少於交流人數的20%。繼續推進“1+X”績效工資改革,激發隊伍活力。鞏固完善中國小教師收入增長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提高備案聘用教師保障,足額繳納“五險一金”,完善編外教師收入提升機制,保持隊伍穩定。

(五)實施卓越領航行動,打造一流校長團隊

優化校長選拔模式。嚴格校長選任程式,強調德才兼備。建立“武進區教育系統管理人才培養梯隊庫”,三年內充實後備庫人才600名。實施“未來校長”培養工程,依託教育系統優秀青年教師培訓班、中層幹部能力提升班等,三年內重點培養校長、副校長後備人選300名左右,為建設高質量隊伍奠定基礎。推行“武教英才計劃”,制定激勵政策,營造良好教育環境,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創新校長培育方式。構建全面提能的培養體系。依託校級領導任職資格培訓班、“武進教育講堂”、“校長聚焦課堂”等載體,實施精準施培。繼續開展好“名校長工作室”系列工作,成立“名校長成長俱樂部”。採取“內修+外研”和“遞進式導師制”培養模式,助推校長專業成長。開展校級領導職級制改革試點,三年內評選星級校(園)長100名,星級書記30名,為促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強化校長監督機制。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黨管隊伍。嚴格落實《中國小校領導人員管理辦法》,強化監管職能。建立校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分析研判機制,定期開展綜合分析。建立立體監督網路,實施巡查計劃,三年內巡查學校30所,離任審計100%全覆蓋。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打造一支風清氣正的校長隊伍。

(六)實施“集團化3.0”行動,推進教育優質均衡

加快品牌名校孵化。針對武進教育實際,著力打造有區域影響力的知名教育品牌,依託名校優質資源和品牌效應,實施品牌孵化計劃,採取“名校建新校”模式,對新建學校實施一體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名校集團化辦學支援政策,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制定區域內集團校師資互派計劃,加強對集團發展性績效評估監測考核。完善名校資源的動態再生髮展機制,重點板塊新建學校實現100%名校資源全覆蓋,推動武進核心區域教育的整體高品質發展。

實施鄉村教育振興。依託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實現管理共通、師資共育、課程共建、資源共享。探索以集團為平臺的教師交流輪崗模式,引領校與成員校每學年互派不少於5人的交流教師團隊,實現學科全覆蓋,逐步實現集團內骨幹教師資源的共享。深化城鄉一體化教育協作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和共享,以“硬體設施更新+師資隊伍升級+課程文化培育”發展模式,為鄉村學校賦能,推動學校提升辦學品質,讓鄉村學校迅速成長為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城鄉教育更加優質均衡,三年內打造優質鄉村學校15所。

促進優質學校成長。充分發揮中堅部分學校的力量,成立“優質學校成長”聯盟,強化競爭合作機制,統一聯盟內素質教育考評標準。制定學校三年成長計劃和發展規劃,召開聯會和論壇,提升學校主動發展能力,在創新管理、教育科研、隊伍建設等方面互相學習、攜手共進,促進學校成為持續學習和成長的“發展共同體”。通過高質量的校際協作共享,提升武進優質教育群體質量,打造培育一批新的市新優質學校和知名教育品牌。

(七)實施產教融合行動,建設職教創新高地

推進產教融合政策落地。建立產教融合聯席會議制度,出臺《武進區產教融合促進辦法》,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推進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充分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試點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專案1-2個。制定《武進區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建設指導意見》,聚焦區域先進製造業產業叢集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依託區域龍頭企業和骨幹院校,組建產業學院叢集1個,聯合區域中小企業共建企業學院N個。完成常高職產教融合公共實訓中心建設。

提高校企協同育人質量。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構建校企協同育人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模式”實施。出臺《武進區產業導師評聘辦法》,推進校企互聘兼職的雙師隊伍建設,建設校企協同創新中心3個。制定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管理辦法,在企業建設校企一體化教學工作站10個以上,建設省級、爭創國家級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施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提升實踐教學比例。推進校企共同研發課程,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共同指導師生參加“技能大賽”“雙創大賽”,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主動融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優化區域職業教育供給,區內對口合作企業100家,每年為地方培養實用人才1000名。研究制定武進區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管理和激勵辦法,錨定優勢產業、主導產業、未來產業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和建設,每年培育省、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不少於2家,力爭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取得突破。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園區聯結,探索建立基於“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協同共建”為導向的產教融合發展聯盟,促進城市、產業與教育的協同發展、共同提升。

(八)實施平安校園行動,提供和諧安全保障

建設高質量平安校園。推進更高水平平安校園建設,壓實校園安全責任,優化部門聯席聯動機制,完善學校安全防控體系。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工作,依託校園專屬網格系統推廣使用,全力防範消除校園安全風險隱患,努力把每所學校建成安全標準更高、穩定基礎更牢、師生員工更滿意、社會各界更認可的高質量平安校園。2022年建立為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

推進校園安全保障工程。推進教育系統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安全資訊化監管平臺建設,總結推廣一批平安校園建設和校園及周邊治理經驗成果。推進全民安全教育工程建設,加大硬體設施裝置投入。著力開展校園智慧安防建設,三年內建設15-20所“智慧安防校園”。大力推進校園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三年內完成全區20所公辦幼兒園消防設施改造任務。

深化校園安全宣傳教育。推進安全宣傳教育進校園,深化安全教育課程建設,用好武進區中國小生安全教育讀本,制定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方案。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安全體驗和技能訓練。推動安全教育實踐(體驗)陣地建設,每年建成1所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逃生自救等為主題的綜合性中國小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推進體驗式安全教育,開展多樣實操和培訓課程,提高全體師生的應急意識和安全素養。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區相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各相關部委辦局及各地主要負責人為組員,形成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具體工作、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貫徹落實,不斷增強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形成工作合力,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強化資源保障。結合“532”發展戰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等佈局規劃,編制《武進區教育設施佈局專項規劃(20xx-2035)》和武進“兩湖”創新區域教育專項規劃,推進“兩湖”創新區基礎教育配套建設,優化全區教育規劃佈局。高效率、高起點、高標準開展教育專案建設,繼續加快推進《武進區教育“強弱項補短板”三年行動方案(20xx-2023年)》,增加優質學位供給,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三)強化宣傳保障。充分提煉武進教育發展理念,打造“吾有優學”品牌特色,每年舉辦“教育發展論壇”“教學成果彙報會”,宣傳推廣教育發展成果。整合媒體力量,深度報道武進教育特色亮點,形成全媒體立體化宣傳格局,切實提升武進教育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同度。組建“武進教育好聲音”團隊,提升宣傳隊伍素質,營造教育發展和諧氛圍。深化跨區域、跨層次教育交流,進一步輸出“吾有優學”品牌,提升武進教育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強化督導考核。區委、區政府將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納入全區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納入對各鄉鎮及區有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區委、區政府將教育工作作為督查重點內容,加大考核力度,定期進行督查,確保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紮實推進、高效落實。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3

為貫徹落實《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推動基礎教育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粵發〔20xx〕6號)和《汕尾市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xx-2022年)》精神,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水平,推動城區教育事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加快把城區建設成為教育中心,結合我區教育實際,制訂如下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巨集偉目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加強黨的領導為堅強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公平為基本要求,以優化結構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以健全法治為可靠保障,以存在問題為主要導向,大力實施城區教育“九大工程”,全面解決城區教育發展“師資弱”“基礎差”“不均衡”“質量低”等問題,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基本補齊發展短板,強化薄弱環節,提升質量水平,推動城區教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22年,城區教育事業發展總體水平位居全市上游、接近全省中游。

(二)具體任務

1.學前教育普惠發展。20xx年,全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公辦幼兒園及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的佔比達到80%。至2022年,全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以上,辦園質量穩步提升。

2.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大布局調整力度,加強義務教育學位供給,新改擴建一批學校,優化整合義務教育學校資源,全面消除“大班額”問題。至2022年,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5所,新增學位3800個。會考合格率每年提高5個百分點。

3.高中教育特色發展。新改擴建汕尾中學、新城中學、田家炳中學等普通高中學校。至2022年,全區建成2所以上在黨建、人文、數理、科技、藝術、體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的普通高中特色示範校。大學聯考各項指標逐步提升,力爭到2022年本科上線人數完成率名列全市前茅。

4.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加快探索建立適應城區高質量發展的職業教育新體系,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發展。至2022年,區職業技術學校建立成為市級重點中職學校;加強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提高畢業生質量,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

5.教師學歷水平明顯提高。通過三年的努力,力爭幼兒園專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達到80%,國小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達到70%,國中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達到90%,高中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達到14%,中職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比例達到90%。

6.提升城區教育首位度。把新城中學、田家炳中學打造成全區普通高中示範性學校,把鳳山初級中學、逸夫初級中學打造成全區初級中學示範性學校,把鳳山街道鹽町頭國小、香洲街道光明國小打造成全區國小示範性學校,把汕尾市城區中心(東古)幼兒園打造成全區示範性幼兒園,發揮優質學校的示範引領作用,促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把東湧中學、紅草一中、捷勝中學、馬宮中學建成軟硬體達標、教學質量較好的標準化鄉鎮寄宿制學校,振興鄉村教育,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以東湧鎮為試點,打造“東湧鎮教育集團”,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集團化辦學模式。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構建城區教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大格局,全面提升城區教育首位度。

三、工作措施

(一)實施黨建引領工程

1.健全完善管理體制。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成立區委教育工委為契機,加快推動理順教育系統黨員管理體制,制定出臺《中共汕尾市城區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工作規則》和相關規範性檔案,統一歸口管理、指導全區教育系統黨建工作。深化黨建人才培養機制,配備黨務工作者,選優配強學校黨組織書記,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認真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推動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牽頭單位:區委教育工委,責任單位:區委組織部、區教育局)

2.構建“黨建+”新模式。堅持“黨建+教育”工作理念,圍繞立德樹人、學校發展、教育質量、師德師風等關鍵環節抓黨建,突出黨建核心引領作用,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保證方向、提供動力。推動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比學趕超、賽龍奪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牽頭單位:區委教育工委,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二)實施教師能力提升工程

1.著力提升校長能力水平。一是優化頂層設計。建立校長選拔和培養長效機制,進行梯次培養,有序選拔;實施卓越校長培養計劃,增強名校長工作室的輻射引領作用,發揮優秀校長的榜樣示範作用;實施校長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提升校長的崗位能力和崗位素養,逐步實現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搭建成長平臺。用好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政策,每年爭取深圳選派一批名校長到城區掛駐幫扶,服務時限不少於3年;每年選派一批城區校長、副校長或中層幹部到深圳跟崗研修,學習先進地區的管理模式和經驗,借腦借力發展。三是完善校長考核評價機制。健全完善中國小領導班子考核辦法,嚴格考核評價程式,將《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等專業標準作為校長管理學校、提升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加強對全區中國小領導班子考核,繼續對年度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校長給予獎勵並延伸到學校班子成員。堅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人才選拔任用方式,進一步調動和激發校長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開拓性和創造性,把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人才選拔到校長崗位上來。(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人社局、區財政局)

2.著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一是加大教師招聘力度。從20xx至2022年,每年引進80名以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教師。每年教師退休空缺職位全部用於招聘新教師。落實省公費定向師範生培養計劃,每年定向培養10名以上教師。二是全面提升在職教師學歷。實施學歷晉升補貼計劃,支援和鼓勵在職教師攻讀在職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取得畢業證書或學位證書後,並承諾繼續在城區工作滿8年的,給予學費全額報銷。服務期未滿且離開城區的,以上補貼須全額返還。加快推進區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打造教師專業發展重要基地。20xx年底完成區教師發展中心改擴建工程專案建設,20xx年初投入使用。以教師發展中心為陣地,舉辦學科專業培訓和通識培訓,著力提高教師培訓質量。實施革命老區教師全員輪訓工程,從20xx年至2022年,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與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結對,對全區教師進行為期三年的全員輪訓工作。三是加大基礎教育人才培養力度。實施中國小名校長、名教師和名班主任、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建設區級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工作室。對我區公辦學校的校長、教師被認定為區級及以上的“名校長工作室”“名教師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任期內每月發放特殊崗位固定補助(省級400元、市級300元、區級200元)。經市級以上考核被評為優秀工作室的,給予每個工作室3萬元獎勵。每培養1名省級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分別給予主持人最高5萬元的獎勵。四是實行教師合同聘用制辦法。各學校急需增加教師編制,但又一時難以解決的,可探索實行教師合同聘用制管理,由區教育局報區政府批准後實施,由區財政保障工資核撥。五是加強編制統籌和轉崗管理。對患重大疾病、長期不能擔任教學工作的教師,經勞動鑑定委員會鑑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滿足提前退休退職條件的可以按幹部管理許可權辦理退休退職。對未達到提前退休年齡、經區教育局考核不勝任教學工作的,轉崗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轉崗後空缺職位全部用於招聘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六是深化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完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制訂出臺教師年終績效獎金考核指導意見,獎勤罰懶,調動教師積極性。七是深化縣管校聘改革。要在盤活學校教職工編制數量、加大教師隊伍補充、深化分配製度改革等方面拿出舉措,進一步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深化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委組織部、區委編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

3.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一是健全完善師德教育。加強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相關法律法規教育,建立新入職教師宣誓制度,突出正面引導,引導廣大教師自覺踐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誠信教育,引導教師牢固樹立依法治教、依法執教意識,樹立教師廉潔從教、潛心育人的自覺意識,著力培養和提升教師師德素養。二是加強師德模範宣傳。大力挖掘並宣傳“感動城區年度教師”“城區‘四有’好教師”“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先進典型,開展多種形式的表揚獎勵宣傳活動,充分展現當代教師的精神風貌,宣傳高尚師德,弘揚主旋律,增強正能量,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激發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三是完善師德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家長、學生、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測評考核辦法,客觀、公正、公平地對教師師德師風問題進行評價;科學使用考核結果,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績效和業務考核的核心內容,在教師職務晉升、職稱評審、評優獎勵等工作中實行“一票否決制”,促使教師自覺維護良好師德形象。四是完善違規懲處制度,規範教師從教行為。嚴格執行教師坐班制,持續開展師德師風明查暗訪,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對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依照有關規定,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黨紀或政紀處分;對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嚴厲查處違規補課、有償補課行為,每年委託第三方對全區師德師風情況進行評估,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五是建立師德師風信用體系。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完善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範、師風不正、信用缺失等問題。(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三)實施青少年塑魂育人工程

1.加強思政課建設。堅持立德樹人,區委常委會每年要專題研究思政課建設不少於一次,健全黨政領導幹部為師生講思政課常態化機制,建立齊抓共管思政課建設工作制度,加大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和思政課程實施力度,切實辦好思政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充分發揮市、區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開設紅色文化校本課程,組織學生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推動紅色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師生頭腦,促使青少年學生自覺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2.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道德品質、民主法制和網路安全等教育,積極培育和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團隊銜接,常態化開展主題團隊日活動。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整治,加強心理教師隊伍建設,引進第三方機構聯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各中國小校開足開齊體育課,加強學生的體質監測,增強學生的體質,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和勞動教育,加強學校、幼兒園家長學校建設,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區司法局、區婦聯、團區委)

3.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公安、衛健、市場監管、城管、綜治等部門要加強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力度,落實聯合專項整治,解決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嚴厲打擊各種侵害學校權益、危害師生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教育系統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特別是公安等部門要加強巡查力度,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探索設立“校園警務”,保障在校師生安全。要加強公共衛生和消防安全工作,教育引導師生增強衛生防疫和安全防護意識。要加強學生法治教育,嚴肅校規校紀,堅決防止校園欺凌等校園暴力行為發生,為師生營造健康安全的校園環境。(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城區分局、區衛生健康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四)實施學前教育“5080”攻堅工程

1.加大幼兒園建設力度。加大公辦幼兒園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資金投入力度,積極採取公辦幼兒園新改擴建、擴班增容和認定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等措施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新增約3200個公辦學位,實現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公辦園及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以上的攻堅目標;至2022年,全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以上,公辦園及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進一步提高。(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財政局)

2.著力解決幼兒園建設用地。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幼兒園建設用地問題,老城區要通過購買、遷建、改造等方式騰出教育用地,新城區要優先規劃好教育用地,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必須堅持做到與居民住宅專案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加快實現常住人口4000人以上行政村規範化普惠性幼兒園全覆蓋。(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自然資源局、區財政局)

3.加強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嚴格按照省委編辦關於幼兒園師資配備的規定配足幼兒園教師,吸引優秀幼教人才到公辦幼兒園任教。教師編制一時難以落實的,可探索實行教師合同聘用制管理,由區教育局報區政府批准後實施,由區財政保障工資核撥。完善學前教育生均經費制度,20xx年最低標準為400元/年,20xx年提高到500元/年,完善普惠性幼兒園補助機制。(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委編辦、區財政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4.完善學前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健全學前教育教研網路和教研指導責任區制度,優化幼兒教師培養課程體系,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遵循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構涉及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等五個方面內容的幼兒園課程。培育科學保教示範專案,鞏固並提升學前教育保教水平。堅決防止傷害幼兒事件發生。(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五)實施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程

1.進一步優化教育佈局。要高度重視學校佈局調整,合理調配好教育資源,科學合理撤併“麻雀學校”。中心區要梯次遷移高中學校,增加學位供給,緩解學位緊張壓力。20xx年至2022年,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5所,新增學位3800個。“城鎮擠、鄉村弱”問題明顯改善,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以上。實施班額控制行動計劃,到2022年,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七年級、一年級新生班額分別控制在50人以下和45人以下。(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各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區發改局、區自然資源局)

2.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實施強校幫扶弱校制度,推進集團化辦學、聯合辦學、委託管理和分校區管理,實現區域間的資源共享,創新驅動區域內學校共同發展。以東湧鎮為試點,打造“東湧鎮教育集團”,探索推行“一校多區”集團化辦學,為全區提供可複製的辦學新模式。(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3.實施好“北京師範大學助力汕尾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專案”。要高位推動該專案的組織實施,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援,確保該專案真正落到實處、發揮作用,借腦借力提升我區教師能力素養,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4.積極推動民辦教育。積極發揮民辦教育作用,吸引更多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城區。加快推進民辦教育分類管理,加大對民辦教育的扶持力度,通過建立健全政府補貼制度、落實稅費優惠等激勵政策,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依法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財政局)

(六)實施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

1.實施“決勝課堂”行動。突出課堂核心,紮實推進課程改革,實施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強化“集體備課”,推廣“推門聽課”,開展以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的全覆蓋教學視導。(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2.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區教研部門、各學校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和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對學生學業水平,中、大學聯考教學質量進行監測和分析,查詢問題,找準弱項,落實整改措施。定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狀況分析,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健康,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把加強中國小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融合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強化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及成果應用,將監測實施和結果與年度考核、績效考核、職務晉升(評聘)等掛鉤,促進校長加強管理、教師改進教學、學生努力學習,確保到2022年,中國小生的學業水平測試及格率、優秀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3.深化教育科學研究。一是樹立教科研服務於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意識,打破“教科研”與“教育教學”兩張皮現象。立足“問題”做研究,把研究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科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加強會考和大學聯考普遍性規律的研究,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備考效能。三是積極應對新大學聯考綜合改革,深化高中課程改革,探索推進高中選課走班教學新模式,穩步提升大學聯考本科率、入圍率和優先投檔率。四是健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研機構建設,吸引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科、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師加入教研機構。五是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尤其要加強市級、省級教育科研課題的申報和研究工作,到2022年,全區市級課題結題要達到32項,省級課題申報要達到10項,結題率要達到90%以上。每門學科都要打造出一定數量的市級、省級、國家級優質課,具體數量由區教研部門做好規劃。六是加強教學指導。完善區域教研、校本教研、網路教研、綜合教研製度,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活動,大力抓好優質課評比、推廣等工作,全面提升教師教學教研水平。(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4.推動高中教育特色發展。推進普通高中優質多樣特色發展,立足實際找準學校發展定位,一校一策,形成辦學模式、課程設定、培養模式、培養目標的多樣化,破解高中“千校一面”同質化發展難題。鼓勵學校在黨建、科學、人文、數理、外語、藝術、體育、技術等方面形成學科優勢,彰顯學校個性風貌,培養具有特長的學生。(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5.加強教育督導。要高度重視督導團隊建設,按規定配足督導室工作人員,建立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多渠道挑選一批教育專家、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組成教育督導團隊,每所學校至少1名責任督學(1名責任督學可掛牌多所學校)。開展教育督導工作,每學期進駐薄弱學校進行解剖,提出整改意見,落實整改措施,嚴肅追責問責。(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6.加強獎教獎學。要設立教育基金會,通過政府撥款、行政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和捐贈,多方籌措資金,對大學聯考、會考取得優異成績或者對教育工作作出重大貢獻的,給予重獎,每年教師節要繼續通報表揚優秀教師,並給予獎勵。區財政局要撥給大學聯考備考激勵教師經費。對貧困生且學習成績優秀的要加大幫扶資助力度。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給予重獎。(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區民政局、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

(七)實施職業教育品質提升工程

1.加快推進中職學校建設。加大中職學校建設力度,加快推進區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工程。擴大中職教育辦學規模,提高中職生源總量,提升中職人才質量,至2022年,全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以上,普職比基本相當,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以上。(牽頭單位:區教育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區財政局)

2.優化中職專業設定。深化產教融合,結合區域經濟、產業發展規劃科學優化專業結構,加強骨幹專業建設,建立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整合優化非主幹專業,加強“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專業建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協調中職學校和企業、園區建立交流合作關係,在推進學校招生和企業招工相銜接,校企育人“雙重主體”,學生學徒“雙重身份”,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權利義務關係明晰等方面予以指導幫助,確保職業教育校企雙制、工學一體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牽頭單位:區教育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區財政局、區科技工業和資訊化局)

3.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根據中職學校專業需要,實行彈性教師聘任制,聘請企業能工巧匠到職校擔任兼職教師,經區政府批准後,其所需經費由區財政局解決。配齊“雙師型”教師,教師編制一時難以落實的,可探索實行教師合同聘用制管理,由區教育局報區政府批准後實施,由區財政局保障工資核撥。(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人社局、區委編辦、區財政局、區科技工業和資訊化局)

(八)實施特殊教育擴容提質工程

1.擴大特殊教育辦學規模。到20xx年,各級各類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規模顯著擴大。加快完善區特殊教育學校配套設施裝置。鼓勵增加學前部或附設幼兒園。鼓勵舉辦適合特殊學生的職業教育,提高特殊學生的生活能力,讓特殊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自然資源局、區住建局、區財政局、區殘聯)

2.保障特教教師和經費配備。採取靈活措施配齊特教專任教師,招聘特教專任教師允許簡化程式,直接到特教學院進行現場招聘。採用政府僱員或勞動派遣的形式招聘助教和生活老師。要優先保障特教經費及特教崗位津貼。探索建立殘疾學生生活費(午餐費)補助政策,探索實施校車接送服務,由區財政局保障經費核撥。(牽頭單位: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委編辦、區財政局)

(九)實施資訊化融合創新工程

1.推進資訊科技與教育管理應用融合發展。推進教育大資料應用、校園安全管理、視訊監控系統、市大學聯考定點考場視訊監控平臺及視訊會議系統、明廚亮灶、智慧教務管理、雲閱卷應用、學生入學報名收費管理等實行資訊化管理。(牽頭單位:區委政法委、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政務服務資料管理局、區財政局)

2.推進基礎教育教學與資訊化融合創新發展。推動線上直播互動課堂、同步課堂、AI教育教學測評等教學應用。到2022年,建成3個市級智慧校園示範校,培育2個市級現代化標杆學校,打造1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標杆專案,實現全區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數字教材規模化和常態化應用。(牽頭單位:區教育局,責任單位:區政務服務資料管理局、區財政局)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持把推動城區教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和“一把手工程”來抓。要牢固樹立“抓好教育是本職,抓不好教育是失職”的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全面加強組織領導,高位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理順政府管理職責,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係,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要推進教育領域行政審批改革,精簡教育辦學、建設等行政審批材料,優化審批流程,為師生辦事提供便利。要減少各類非教學檢查、評估,不安排教師做與教學無關工作,為學校潛心治校辦學創造良好環境。

(三)加大保障力度。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教育用地優先保障、教育人才優先引進、教育問題優先解決、教師待遇優先落實的“六大”優先發展機制,不斷強化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區政府負責統籌規劃,區委組織部、區委編辦、區人社局、區財政局、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給予全力支援。建立健全教育公共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教育投入“兩個只增不減”和“兩個不低於”落到實處。

(四)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各有關部門要為教育改革發展創造條件,在資金、土地以及教職工編制、職稱評聘、崗位設定等關鍵問題上,出臺針對性強、實操性好的政策措施。要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職業地位,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需要,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教師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要強化教育領域宣傳,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大力普及科學的教育理念和育人規律,重點展示全區教育系統發展成果、典型經驗、生動案例、模範師生,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五)強化推動機制。將《汕尾市城區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xx-2022年)》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一件一件抓落實,決不能搞變通、打折扣。區政府將開展經常性檢查督促,建立健全教育重點專案督查通報機制。區政府每季度召開一次進展情況彙報會,及時總結經驗,分析存在問題,採取措施推動三年行動方案工作任務落實。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4

為深入推進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根據《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關於實施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的意見>的通知》(寧黨辦〔20xx〕47號)檔案精神,結合我縣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實際,制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全區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實施“十大行動”為載體,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補齊教育短板,著力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賀蘭路徑,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範縣貢獻教育力量和人才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好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優化教育結構。堅持完善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堅持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規範化水平。

三、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3年,建立起與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教育公平性、開放性、協同性、融合性全面推進,資源支撐更加有力,師資隊伍更加優質,育人方式更加科學,學校辦學活力顯著增強,學生綜合素養明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進一步提升,教育總體發展水平位居全區縣域前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提高,建成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區域樣板。

——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增強。健全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黨組織領導的校(園)長負責制,完善學校、幼兒園黨建工作體系,發揮教師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增強改革創新的凝聚力。

——教育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充分發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堅定不移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的教育發展格局,形成保障教育優先發展的領導體制、決策機制和制度規範。

——教育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格局全面形成,高中階段教育特色化、多樣化更加鮮明,網路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氛圍更加濃厚。

——改革創新力度進一步深化。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在隊伍建設、辦學機制、綜合評價、育人方式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促進教育公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現代化治理體系進一步規範。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更加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教育管理資訊化和決策施政科學化、民主化、精細化水平顯著提高,形成政府、學校、社會依法共同參與教育治理的制度保障。

——合作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全面加強教育領域對外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高層次的交流合作體系,構建起共建共享、共贏共榮的優質教育發展大格局。

——群眾滿意度進一步增強。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破解群眾關注的入園難、入園貴、大班額、擇校熱、負擔重等教育熱點難點,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增進民生福祉。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行動

1.突出德育實效。加強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加強愛國主義、理想信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組織開展好“中國夢”“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開學第一課”“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主題活動。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月”“同上一堂思政課,共話民族大團結”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加強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和課題研究,積極培育區市思政名師工作室,每年打造1節區級、2節市級、20節縣級優質精品思政課例,推動實現“一校一精品課例”“一師一優質課例”。加強德育科研,制定德育工作實施細則,構建學校德育主題班會體系,充分發揮各學科德育功能,發揮共青團、少先隊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的育人作用,選樹德育工作典型,每年培育1所區級、2所市級德育示範學校,打造1節區級、3節市級、10節縣級紅領巾精品隊課,推動形成全員德育、全過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的格局。完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諮詢服務、預防干預“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機制,組織做好中國小生思想品德狀況、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通過團體輔導、心理訓練、角色扮演、大家訪等形式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配齊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抓好校園欺凌防治工作,全面淨化青少年網路成長環境,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提升智育水平。聚焦課堂教學,落實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完善優質課標準,廣泛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沉浸式教學方法。根據學段和學科特點,深入開展創新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的培養和形成。開展調研課摸底、推門課檢查、優質課評選、競賽課展示、示範課推廣。

3.堅持體育強基。以建立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縣為契機,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充分發揮學校體育課主陣地作用,紮實推進“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通過課間活動、課外活動、社團活動、運動會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等“三大球”專案,推廣武術、太極等中華傳統體育專案,試點開展冰雪專案,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使每人掌握1-2項運動技能,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鍛鍊的習慣。鼓勵學校與體校、社會體育俱樂部合作,共同開展體育教學、訓練、競賽,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打造一批“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體育特色學校。嚴格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評價辦法,加強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提升學生活動管理能力,鞏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縣建立成果,加強視力健康教育,不斷提高中國小生體質健康優秀率。

4.注重美育薰陶。建立健全美育協同機制,組建學校美育教學聯盟,構建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教育發展機制。改善學校美育辦學條件,開足開齊上好音樂、美術和藝術鑑賞等藝術類課程。積極引進優秀文藝工作者進校園,持續推進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及高雅藝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戲曲進校園活動。鼓勵師生結合地方特色開展包括歌劇、舞蹈、音樂、美術等藝術創作並定期交流展示,讓每個學生至少具有一項藝術愛好、掌握1-2項藝術技能,打造一批高水平學生藝術團隊。招收一批藝術素養高的學生進行音樂、美術、舞蹈、戲劇與影視等方面的聯合培養,為高校輸送優秀人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鑑賞水平。

5.重視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納入課表,構建目標明確、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的勞動教育體系,做好全國勞動教育實驗區工作,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結合學段特點,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型勞動,強化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的培養。加大資金保障,拓寬綜合實踐渠道,加強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打造校園、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定期組織學生走入農村、走進社群參加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組織開展農業生產、工業體驗、高新科技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使學生養成勞動習慣、掌握勞動本領、樹立熱愛勞動的品質。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

(二)實施教育資源增量擴容行動

6.優化學校佈局。合理規劃中國小校、幼兒園服務半徑和辦學規模,佈局足量教育設施,適當預留髮展空間。中國小校、幼兒園佈局專項規劃內容納入空間規劃,在土地招拍掛方案論證中充分徵求教育行政部門意見,落實好中國小校、幼兒園建設用地。嚴格按照《銀川市中國小校幼兒園用地規劃和保護條例》《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有關要求配置教育資源。

7.擴大資源供給。統籌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專案,擴大增量、用好存量、合理分流。新建、擴建20所幼兒園,新建、改擴建7所義務教育學校,在德勝片區規劃建設1所高中,到2023年,縣城內國小達到11所,縣城內國中學校達到5所,保證縣城內學位充足。從2023年秋季起,所有中國小校起始年級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班額。

8.優化教育資源。堅持城鄉統一的辦學標準,加快標準化學校建設步伐,重點加強對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配置,重點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使全縣中國小教學儀器裝置配備全部達到國家和自治區的標準。新建學校必須堅持先規劃設計後建設的原則,嚴格按照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相關標準進行建設,教育裝備的採購要有前瞻性,要嚴格按標準配備。

(三)實施教育體系提檔升級行動

9.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建立以公辦幼兒園為主體、配套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發展格局。按照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的階段性目標要求,調整完善幼兒園專項佈局規劃,優化辦園結構,加快幼兒園建設。將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作為重要任務,按照以公辦幼兒園為主體、鼓勵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依法支援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思路,合理調整和優化區域幼兒園辦園結構,推進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均衡協調發展。2022年,建立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達標縣。到2023年,全縣學前教育毛入園率穩定在100%,85%以上的班額達到國家認定標準,新增自治區級示範園2所,自治區級示範園佔比達到20%。

10.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健全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促進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硬體設施、師資配置、學校管理水平、教育質量、普及程度、學業質量、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等方面均衡配置。推動建立與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相適應的學校佈局,統籌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專案。探索多校協同、區域組團、同學段聯盟、跨學段聯合等辦學模式,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落實聯控聯保機制,精準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到2023年,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水平明顯提升,城鄉、區域、校際差距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

11.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按照增強個性特色化、群體多樣化的導向,合理規劃普通高中發展,力爭“一校一品牌”。全面推進特色示範高中建設,鼓勵普通高中從自身條件和社會需要出發,探索多樣化辦學形式、培養模式和管理方式改革,結合“網際網路+教育”標杆校建設,加強課程建設,整合各類教育資源,積極建立自治區級示範校,形成教育方式獨特、學科優勢明顯、教學富有創意的普通高中特色學校,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整體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到2023年,高中階段教育辦學體制和育人方式進一步優化,辦學多樣化特色化進一步凸顯,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

12.特殊教育延伸融合發展。謀劃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專案,增加特殊教育資金投入,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採取多形式的崗前和在職培訓,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加快隨班就讀保障體系建設,配套建設資源教室。支援中國小實施無障礙設施改造,新建學校原則上達到無障礙建設標準。

13.終身教育持續推進。全面推進城鄉社群教育機構建設,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社群教育縣、鄉鎮、村(社群)三級辦學網路,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社群教育。將老年教育作為社群教育的重點任務,建設一批鄉鎮老年人學習場所。廣泛開展城鄉居民文化教育、技能培訓等各類教育培訓,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向社會開放線上課程等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滿足居民學習需求。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94年。探索建立“終身學習卡”“職業培訓補貼券”制度,健全培訓前補貼和培訓後獎勵機制。

(四)實施新時代強師行動

14.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在資格認定、教師招聘、人才引進、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考核考評、評優選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完善師德涵養機制。深入開展“三長六進”活動,建立局長、校長、園長進班級、進課堂、進網路、進教研組、進教職工餐廳、進教師家庭長效機制,積極開展談心談話、座談交流等方式掌握教師思想動態。建立和完善師德監督員機制,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和“家委會成員”、社群群眾作為師德師風監督員,依法接受監督舉報。建立師德師風承諾、負面清單和失範通報警示制度,嚴肅查處師德失範行為。建立師德檔案,把師德評價與教師人事檔案同步管理。加強教師的理想信念、法治和紀律教育。突出典型宣傳,推進“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建立健全教師入職宣誓和榮休制度,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15.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組織教師參加國培、區市培訓,分批選派教師到優質學校跟崗實踐,用好縣級專項教師培訓經費,加強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等培訓,注重外出培訓後的二級培訓。組織教師參加教師教書育人“大比武”活動,強化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不斷提高教師課程育人、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實驗操作、資訊科技應用和家庭教育指導等能力。將各校“培青”工程延伸到聯盟範圍,通過開展賀蘭名師工作室活動,健全各級網路名師工作室發展機制,加強骨幹教師考核力度,充分發揮名師和各級骨幹教師的引領示範作用,培育骨幹教師梯隊,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質水平。

16.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全面推行“縣管校聘”改革,對教職工編制實行動態管理,採取調劑、補充、壓減、引進等方式,優先保證義務教育教師需求,加強思政、藝術、體育、科學、心理健康等緊缺學科教師配備。推進縣域內城鎮與鄉村教師雙向交流、定期輪崗,建立教師走教制度。

17.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健全教師工資待遇保障長效機制,堅持教育投入優先保障並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建立教師優待制度,保障教師享有健康體檢、旅遊、住房、落戶等優待政策。切實保障教師工資和特崗教師“五險一金”及時足額落實到位,落實鄉村教師各項補貼補助,堅持發放鄉村教師交通補助。完善義務教育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和分配辦法,建立聯動增長機制,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收入水平。依法保障教師教育懲戒權,依法依規妥善處理涉及學校和教師的矛盾糾紛,堅決維護教師合法權益。

18.提升校長辦學治校能力。嚴格落實校長任職條件和專業標準,規範校長選任程式,選好配強校長和班子成員。按照自治區中國小名校長培育工程的安排,組織參加各級研修、跟崗鍛鍊、高校定點培訓等活動,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

19.發揮教研員帶動力。建立專兼結合的教研隊伍,從一線優秀教師中選拔專兼職教研員,充實增強教研員隊伍。健全教研員准入、退出、考核激勵和專業發展機制。優化聯盟教研員結構,明確職責和要求,形成縣、聯盟、校、學科部、備課組五級教研聯動機制,督促、引導開展好聯盟教研、校本調研活動。要求教研員上好示範課、研討課,舉辦專題講座,指導教師開展課題研究。

(五)實施減負增效行動

20.加強“雙減”工作力度。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抓制度,控總量,加強作業佈置管理,確保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到六年級每天的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國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抓落實,優質量,加強作業設計管理,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優化作業設計,科學佈置作業,將書面作業同探究式作業、實踐類作業、閱讀類作業相結合,推行彈性作業,佈置分層作業。抓監管、提效率,加強作業指導管理,通過課後服務等方式,指導國小生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國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規定教師對佈置的學生作業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違規從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的查處力度,實行校外培訓機構收費監管,規範收費行為,指定銀行對資金進行監管,查處各類校外培訓機構違法釋出招生廣告和虛假宣傳,依法查處證照不全、超範圍經營開展教育培訓活動的違法行為,加大校外託管機構(小飯桌)查處力度,杜絕校外託管機構(小飯桌)超範圍開展教育培訓活動。停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換證、變更業務。設定監督舉報電話,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形成機關、家長、行業、機構齊抓共管局面。

21.全面加強“五項管理”。全面加強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加強作業佈置管理、作業指導管理、作業批改管理,全面實現作業“減量提質”;推進作息管理、家校協同、檢查督導,實現學生睡眠時長有保障、監測有方法、質量有提高;建立手機入校園申請制度、學生手機校園內統一管理制度、禁止手機佈置或完成作業制度,做到手機“管得住、用得好”;成立學校課外讀物推薦與管理領導小組、抓好進校園讀物監管、建立監督檢查機制,實現課外讀物全過程管理;以建設全國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縣、全國中國小勞動教育實驗區為引領,抓好體質管理。

22.全覆蓋開展課後服務工作。從20xx年秋季開學起全面推行課後服務,鼓勵學校實行“一校一案”,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社團活動,增強課後服務吸引力。探索第三方補充的服務模式,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引進第三方參與課後服務。

23.完善教師減負機制。嚴格落實教師減負十項措施,建立“進校園”事項清單,從嚴控制面向學校、教師的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和社會事務進校園事項,嚴禁各級黨政機關借調、抽調教師從事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工作,有效減輕中國小校教師負擔。

(六)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行動

24.優化鄉村學校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鄉鎮黨委政府教育職責,成立鄉鎮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教育改革發展事項。完善協同推進機制,制定配套政策,強化鄉鎮政府基本公共教育要素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務功能。將中國小發展水平作為評價鄉鎮工作的重要指標,完善責任追究機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工作目標按期實現。

25.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多渠道擴充鄉村學校優質教師,加大鄉村教師招錄力度。建立鄉村學校校長選拔任用新機制,通過競聘上崗,把師德高尚、學養豐厚、具有鄉村教育情懷、能夠紮根鄉村校園的年輕教師選拔到學校領導崗位。強化優質學校、城鎮學校與鄉村學校之間教師交流力度,暢通教師成長渠道。不斷落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政策,增強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26.加快鄉村教育內涵發展。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實現智慧課堂全覆蓋,新建鄉村學校綜合實踐基地、標準化足球場、游泳館等,以專案建設推進鄉村學校內涵發展與品牌建設。大力推廣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路課堂等多種方式,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鄉村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鼓勵支援鄉村學校開發實施鄉土課程,開展鄉土文化教育,涵育學生家園情懷。

27.推動城鄉協同發展。採取委託託管、線上結對、聯動教研等方式,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強農村學校教學過程性監管,統一城鄉學校教育教學、教師管理、業績考核、教育評價標準和要求,全面提升鄉村教育質量。執行學業水平分級監測管理考評制度,監測考評結果作為校長和教師績效工資發放的重要依據。

(七)實施教育改革助力行動

28.推進“網際網路+教育”融合應用。鞏固“網際網路+教育”達標縣成果,加快“網際網路+教育”標杆校、示範校、培育校建設,加強13所“網際網路+教育”標杆校的示範引領作用,提煉總結縣域整體推進模式,提高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數字化應用水平。依託區市教育雲平臺,構築“平臺+資源+應用+服務+資料”的教育生態圈,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教師使用網路學習空間,有效獲取優質資源,及時上傳精品課程,開展線上師生互動,形成課內與課外、現實與虛擬、線上與線下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

29.完善考試和招生制度。加快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民辦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穩妥推進會考改革,推進普通高中公辦與民辦同步招生,落實基於國中學業水平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普通高中招生錄取機制。根據區市大學聯考綜合改革要求,落實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製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將品行日常表現、體質監測、美育和勞動教育課程學習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逐步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招生秩序。

30.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銀川市“推進課堂變革”活動,按照新修訂的課堂教學評價“五項核心指標”,積極探索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加快建設線上互動課堂、智慧教室、創新實驗室、虛擬現實(VR)教室等新型學習空間,推進教學模式變革和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網際網路+創新素養教育”的深入落實,促進學生系統掌握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31.加強教育評價改革。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突出教育教學實績考察,倡導綠色評價、增值評價。義務教育階段把關注學生髮展作為教育評價的重要監測點,突出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動態監控教學質量。高中階段重點通過目標導向與學業質量增值評價促進大學聯考質量提升,引領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向規範化、科學化、高效化、人文化方向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辦學效益雙豐收。

32.健全學生髮展指導機制。根據自治區制定的學生髮展指導意見,指導學校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建立以專職教師為骨幹、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為補充的專兼結合的學生髮展指導教師隊伍。開展指導教師培訓,提高學生髮展指導實效性。通過學科教學滲透、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職業體驗等方式加強學生髮展指導,做好學生初高中銜接,分年級制定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認識自我,設立近期目標和遠景目標,通過導師制活動對學生進行跟蹤指導,增強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同時注重利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各種社會資源,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指導機制。

(八)實施協同育人行動

33.完善家校共育體系。實施“賀蘭縣家校共育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全縣中國小(幼兒園)家長學校建校率達到100%,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引進第三方家庭教育培訓機構,依託學校進行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依託城鄉社群公共服務設施,建立社群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培育建立一批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示範學校和優秀家長學校,確保學校每年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2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和1次“新時代模範家長”經驗交流,每兩年開展一次優秀家長學校評選。

34.健全社會育人機制。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服務教育,推動圖書館、博物館、雷達站、紀念館、青少年活動中心、軍事國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資源向學生免費開放,豐富校外教育資源。設立“新時代賀蘭教育高質量發展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支援賀蘭教育事業發展,為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師隊伍、培養創新人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凝聚更強大的社會力量。

(九)實施合作交流拓展行動

35.完善集團化辦學模式。在縣域內加強教育資源整合,突出以點帶面,以優質校為引領,探索多校協同、區域組團、同學段聯盟、跨學段聯合等辦學模式,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36.建立共建共享機制。爭取華中師範大學等區內外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委託管理、集團辦學、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等多種模式,在品牌建設、教師培養、課程建設、學生活動等方面與區內外名校開展全方位合作,整體提升我縣中國小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37.暢通人才交流渠道。構建校長及教師發展平臺,通過校(園)長掛職、專題培訓、委託培養、網路教研、教師論壇等方式,引入先進教育和管理理念,學習新的辦學模式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幫助我縣培養教育領域的領先人才。

(十)實施校園治理提質行動

38.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保證學校在貫徹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遵循學科教學基本要求的基礎上,自主安排教學計劃、運用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實施教學評價的自主權。擴大學校人事工作自主權,推行學校行政領導人員聘任制。落實學校經費使用自主權,學校根據辦學需求,在批准的預算額度內自主管理具體開支事項。

39.完善校園安全防範機制。加強校園人防物防技防,實現中國小(幼兒園)封閉化管理和專職保安配備、一鍵式報警器、視訊監控系統與公安聯網、“護學崗”配備四個100%工作目標。加強醫教協同聯動,積極開展健康學校建立,每年建立2所區級、3所市級健康學校。加強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綜合治理,抓好校園欺凌、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專項治理。健全學校安全事故預防與處置機制,依法打擊“校鬧”行為。

40.完善校園治理保障體系。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防範抵禦宗教向校園滲透、提升師生服務管理水平等各項校園治理重點任務落地落實,開展校園治理達標和示範縣(校)建立工作。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意識形態工作考核監督問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主導,各級黨政機關、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引導社會各界共同關心支援教育事業發展,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確保教育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二)強化資金保障。優先保障教育事業,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只增不減。全面落實各級各類學校生均撥款制度、資助政策和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完善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學校內部財務管理。充分利用好“賀蘭教育高質量發展基金”,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全力保障教師工作生活待遇,為賀蘭縣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嚴格督查考核。將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納入對各鄉鎮場、街道辦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縣政府將教育工作作為督查重點內容,定期進行督查,對工作推進不力、推諉扯皮、成效不明顯的單位和個人,嚴格責任追究。

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5

為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印發的《溧陽市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溧委發〔20xx〕19號),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增強教育核心競爭力,打造溧陽教育新名片,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滿意度,經研究,決定組織學校制定三年發展行動計劃(20xx-2023學年),具體要求如下:

一、總體目標

以市委、市政府印發的《溧陽市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和本校發展實際,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能為必可成”的踏實作風和“團結、實幹、開放、創新”的精神核心,以學校高質量發展助推溧陽教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為建設長三角生態創新示範城市作出應有貢獻。

二、實施範圍

全市各中國小、幼兒園。

三、制定原則

1.自主性原則。立足校情,自主確定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發展思路和工作策略,在傳承中體現革新,構建學校自我評估機制,加強目標任務達成的實時監控及調整。

2.前瞻性原則。要牢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理清教育在新時代的目標定位,符合教育現代化發展方向,把服務學生髮展、助推教師成長、豐富學校內涵作為重要任務。

3.可行性原則。既要著眼於學校整體發展,又要考慮推進工作的連續性、階段性,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具有可操作性。

4.服務性原則。要著眼於服務溧陽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規劃學校高質量發展路徑,打破“校級思維”,體現教育擔當。

四、工作流程及要求

1.分析現狀

學校要充分認識制定三年發展行動計劃的重要意義,把制定三年行動計劃的過程作為謀劃學校主動發展的重要抓手,認真學習《溧陽市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有關檔案,深刻剖析學校發展優勢和影響學校發展制約因素,明確學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科學起點。

2.科學規劃

各校要成立學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學校各職能部門要在校長室統一領導下按照職責協同推進,科學規劃學校三年發展目標和制定達成目標的具體舉措。各校要在同類學校中合理定位明確發展方向,既不能放低標準放鬆要求,也不要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精準定位,突出重點,認真梳理三年發展十件實事,彰顯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不斷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品質。

3.充分論證

學校要統一思想,積極引導廣大教職員工凝心聚力、共謀發展、主動作為。各學校行動計劃的擬定要組織教職員工全員參與,邀請學生、家長、社群代表等共同謀劃,充分發揚民主,多次醞釀和討論,取得廣泛認同和支援。

4.材料上報

(1)各學校發展三年(20xx-2023學年)行動計劃、三年發展十件實事(附件1)於9月底前上報,以學校名稱命名並打包傳送電子稿至下列郵箱:

(2)學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包括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重點任務要明確責任部門和完成的時序進度。學校三年發展十件實事以表格形式梳理羅列(見附件1),形象進度以學年為跨度,清晰描述關鍵節點要完成實施的目標任務,強化發展目標達成過程。

(3)三年行動計劃行文格式詳見附件2。

5.稽核彙總

學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制定實施由局辦公室扎口管理,相關科室分學段具體負責:學前教育辦公室負責幼兒園,基礎教育科負責中學,督導室負責國小,職社科負責職業教育,其他科室積極配合牽頭科室參與指導、督查、考核。

學校三年行動計劃將作為局對學校三年內主動發展的重要考評內容。

6.優化考評

局將採用過程性、診斷性與終結性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校主動發展進行考評,把義務教育學校考核、幼兒園年檢、綜合督導評估、高中行政視導等考核情況作為過程評價依據。局將通過集中展評、現場答辯等方式評選工作創新獎和教育貢獻獎,促進各學校對標找差,主動發展。

五、時間安排

7月中旬—9月中旬:學校制訂20xx-2023學年行動計劃,梳理學校發展十件實事;

9月下旬:學校上報材料;

10月:局組織稽核,學校根據反饋意見修改完善;

11月:組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