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集錦15篇

工作方案 閱讀(1.52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才培養方案集錦15篇

人才培養方案1

為建立有利於青年員工成長的良好環境,加快公司青年人才的培養,建立一支職業素養一流、業務技能一流、工作作風一流、崗位業績一流的青年人才隊伍,按照**公司《關於加強青年人才培養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青年人才培養組織機構

(一)公司成立青年人才培養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

組長:成員:領導小組職責:

1、討論決定有關青年人才培養方案、專項獎勵基金的確定等重大事項;

2、對各部門的青年人才培養工作進行督導;

3、對有關青年員工成長程度的考核測評的結果給予稽核並提出建議;

4、對青年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的落實給予稽核;

5、提出對培養負責人的考核的意見和建議;

(二)青年人才培養管理辦公室

領導小組下設青年人才培養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人力資源部,主任由人力資源部主任,成員為各部門主任。 其職責為:

1、討論研究青年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並具體實施;

2、研究確定培養物件,並明確各部門培養物件名單;

3、落實有關青年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激勵措施;

4、對本部門青年員工的成長程度負有直接責任。

二、培養物件

公司所屬正式員工中,熱愛本職工作,遵守公司規章制度,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謙虛好學、工作勤奮、大專及以上學歷的35歲及以下青年員工。

三、培養目標及職業發展路徑

與**公司提出的“135技能提升工程”相一致。

(一)執行和熱控、繼保檢修專業的青年員工的培養目標及職業發展路徑

1、入職一年通過定向見習,具有本崗位一般技能水平;

2、見習期完畢後,再通過兩年的成長期培養,使青年員工的技能達到檢修專責工、執行主值崗位水平;

3、經過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養後,青年員工的技能達到檢修班長、執行機組長水平。

(二)裝置點檢專業青年員工的培養目標及職業發展路徑

1、入職一年通過定向見習,具有本崗位一般業務水平,即在師傅的指導下,可以完成一般的業務工作;

2、見習期完畢後,再通過兩年的成長期培養,達到獨立完成業務工作的能力,具備點檢員崗位資格;

3、經過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養後,達到專業主管水平。

(三)職能部門青年員工的培養目標及職業發展路徑

1、入職一年通過定向見習,具有本崗位一般業務水平,即在師傅的指導下,可以完成一般的業務工作;

2、見習期完畢後,再通過兩年的成長期培養,達到獨立完成業務工作的能力,具備管理專責崗位資格;

3、經過第四、第五年的成熟期培養後,達到主任助理的工作水平。

四、培養的實施

(一)、各階段青年員工培養重點

****年以前入職的青年員工,已進入成熟期培養,他們對電力行業均有一定的認知,應注重綜合能力與素質的提高,通過各種形式培訓使他們早日成為各專業崗位的骨幹。

****年以後入職的青年員工,還處於見習期或成長期,應以掌握基本的崗位知識的培訓為主,使他們在日常授課及多種形式的培訓中儘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點、技術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產的基本操作及要點,達到獨立工作的能力。

(二)青年人才培養導師制

1、導師制的原則

導師制是指企業中富有經驗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資深管理者或技術專家,與新員工或經驗不足但具有發展潛力的員工建立的支援性關係。

2、導師庫

根據青年員工各培養期不同,建立包括三個層次的導師的導師庫。

3、指導內容

由相應的導師針對青年員工的見習期、成長期、成熟期為其制定包含相應內容的培訓計劃並實施。

(三)培養形式

1、在建立導師制的基礎上,根據青年員工工作部門和崗位不同,採取相應培訓方式進行青年人才培養。

(1)對在職能部門的青年員工的培養形式:

日常培訓:按照本崗職責通過每月參與技術問答等常規培訓進行日常的業務知識培訓。

崗位輪換:實行AB角制度,由本部門主任安排,一是在本部門內部平行崗位之間輪崗,拓展專業廣度;二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見習更高一級崗位工作,增加專業知識的深度。使青年員工首先充分掌握本部門範圍內工作流程及運轉模式。另外,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由人力資源部安排青年員工至其他部門的崗位鍛鍊,更廣泛地拓展其知識面和能力範圍。

列席高層會議: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層會議,提高其對公司運營的'全面認識。

(2)對生產專業崗位的青年員工培養形式:

日常培訓:按照本崗職責要求進行日常的業務和技能知

識培訓,包括常規培訓、技術講課等。

崗位輪換:人力資源部提出建議,各生產部門安排,一是跨專業輪崗,拓展其專業廣度。二是選擇工作流程縱向延伸的相關崗位讓青年員工見習,使其進一步熟悉整個技術流程的銜接要點,為今後技術水平的提高確定方向。

職責擴大化:給予其更寬泛的職責範圍,提高其專業寬度。

崗位技能大賽:定期開展崗位技能大賽,通過比賽的參與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

參與各項生產方案的制定和事故分析會:參與裝置檢修及啟動、停運、安全穩定經濟執行方案的制定,參與執行事故分析會,提高其對公司生產系統的認知。

挑戰性專案小組:以公司面臨的技術難題為基礎成立專案攻關小組,並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提供培訓課程。具體的實施流程是要先根據不同的青年員工成立相應的專案小組。然後由各個小組選擇自己的課題,管理類的課題可包括,管理問題解決方案撰寫、制度的編寫、流程的優化等;生產專業的課題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寫、技術難題的改進、生產操作的改進、裝置的優化改進等。然後各小組根據自己選擇的課題進行研究,在整個課題研究期限內,各個課題小組可根據需求,利用各種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後在規定的截止日期內,由小組成員提交專案課題研究成果,並在公司以PPT形式做出彙報。

人才培養方案2

一、資格條件

(一)認同寶源企業文化和歷史使命,為人誠信,擁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和職業道德,愛崗敬業。

(二)能夠較好的面對和處理工作中的壓力,能夠以發展和變化的眼光對待工作,善於接受新鮮事物,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持續的自學能力。

(三)具有較強的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在寶源工作期間,有良好的工作業績和績效評價,具備較強的專業工作能力。

(五)大專(含)以上學歷,35歲(含)以下,在集團工作1年(含)以上。

二、後備人才的申報與選拔程式

各部門、各基地於每年的.6月及12月上報本部門的後備人才名單。綜合管理部根據各部門、各基地申報名單對候選物件進行審查、考核,篩選,確定人選,進入後備人才庫。

(一)申報

申報人填寫《後備人才申報表》(附後),通過以下方式上報綜合管理部:

1、各部門、各基地以部門、基地名義推薦,並將申報表報綜合管理部。

2、各部門、各基地員工向綜合管理部自薦,直接將申報表報公司綜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㈡ 選拔入庫

綜合管理部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後,通知申報人蔘加選拔測試。通過測試者正式進入後備人才庫,並開展培養工作。選拔考核主要包括以下4輪,每輪考核設定基準分,未達到基準分者即淘汰。達到基準分者進入下一輪考核。每輪考核成績保留,最後成績為各輪成績加權平均。

1、專業英語水平測試:主要包括英語筆試和英語口試。

2、價值觀念及綜合素質測試:主要包括職業傾向測試、個性特徵測試、智力測試或寫作。

3、業務知識測試:

4、面試:由公司領導、綜合管理部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面試小組進行面試,採取一對一交談或無領導小組討論形式,側重思維、表達能力的測試。

三、後備人才的培養

後備人才的培養有基礎培訓、輪崗實習、內部兼職和掛職鍛鍊四種方式。

㈠基礎培訓

1、培養主題:企業文化、管理知識、溝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識。

2、培養方式:參加集團或公司統一組織的企業文化、管理知識、溝通技巧等培訓;參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訓。

3、培養目標:使後備人才熟悉業務知識、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㈡輪崗學習

1、培養主題:業務流程、實際技能的掌握和應用

2、培養方式:將後備人才安排到各部門進行工作學習,瞭解該部門實際情況。重點了解各崗位業務知識、工作流程、相關規章制度等內容。輪崗週期分為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三種。輪崗結束,後備人才需在一個月內上交輪崗實習報告,報告應注重實效,達到分析現狀、解決問題、優化管理的目的。考核報告由該部門經理初評打分、綜合管理部經理複核評分,兩者按6:4比例權重後得出實習報告最終成績。實習報告成績將作為輪崗實習工作的主要考核依據。

㈢內部兼職

培養主題:增強對各部門工作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方式:兼職人員以學習、調研、協助為職責,參與兼職部門具體業務的運作過程,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並承擔相關工作,在兼職業務上接受兼職部門領導管理。

㈣掛職鍛鍊

1、培養主題:綜合技能的全面鍛鍊和提升

2、培養方式:將後備人才安排到各部門相應崗位上掛職,由綜合管理部審批發文。掛職的時間不應低於10個月。掛職鍛鍊的崗位編制做為臨時編制,僅用於培養後備人才,不作為公司正式的編制。

四、後備人才的考核、淘汰、出庫、任用及後續跟蹤

㈠後備人才考核

1、後備人才考核、淘汰週期為2年。

2、考核包括培訓考核、崗位考核、能力測試3大部分。

其中:培訓考核指每次培訓結束後,由培訓組織單位組織各種形式的考試(如筆試、小組討論、心得撰寫、課題研究等),對培訓結果給予評價。崗位考核指每半年由後備人才所在部門對其進行績效考核,對後備人才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價。能力測試指檢查兩年內後備人才是否取得一項中級(含)以上職稱或考取更高階學位。

㈡後備人才淘汰有以下情況者,經公司領導審批後,從後備人才庫中淘汰:

1、崗位考核成績連續兩年處於所在部門50%排名以下者;

2、能力測試不合格者(兩年內未完成自學內容者);

3、培訓表現不合格者(未能參加必修課程學習或違反培訓紀律、培訓考核成績兩次以上不合格者);

4、違背誠信承諾書內容,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組織的各類活動中,行為方式與寶源集團倡導的企業文化理念不符者。

㈢後備人才出庫及任用

1、後備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或培養結束後,根據公司各部門、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綜合管理部統一調配,兼職培訓、輪崗學習或掛職鍛鍊。經考核合格,成為公司新設或空缺崗位聘任的首要人選,正式任命後,視為正式出庫。2年內未任命的後備幹部自動出庫。

2、後備人才出庫後,納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式。

3、後備人才庫將遵循“滾動、跟蹤、淘汰、發展”的培養原則,淘汰不合格者,發展新的後備人才,實現人才滾動培養。

五、相關說明

㈠後備人才入庫後,其原人事關係不變動。

㈡後備人才入庫後,由綜合管理部根據培養方案,安排其參加培訓、考核或者掛職鍛鍊等。

㈢為了做好後備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工作,各部門需提高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參照選拔條件,積極、慎重地推薦後備人才候選人;對於申報或入選後備人才庫的員工,所在部門要在日常工作中給予大力支援,公司將後備人才的培養工作,作為對該部門第一負責人考核的指標之一。

㈣參加崗位鍛鍊的後備人才薪資待遇參照其輪崗崗位值執行,由鍛鍊所在部門考核;後備人才原崗位由所在部門安排人員頂替。

人才培養方案3

一、研究背景介紹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市域面積1105 平方公里,市場經營總面積400 餘萬平方米,商位6.2 萬個。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2.67 萬餘家,註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82453家,網商近50000家。作者從人事勞動社會保障局獲悉,當前實用型專業人才仍是義烏各行業爭搶的“香餑餑”。義烏各個行業的技術和裝置已相對穩定,在用人上主要看重人才的操作技能以及工作經驗,不再硬性強求學歷。

隨著義烏經濟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地方性中小企業需要大量的會計畢業生從事一線會計工作,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會計人才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私營企業需求的主要群體。而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義烏市唯一的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責任。

二、專業背景介紹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國際商貿名城義烏,是一所以培養工商貿易學科人才為特色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高舉創業教育旗幟,努力朝著創業型大學的目標邁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會計學方面有關制度及相關規程逐步與國際接軌,人才市場對會計學方面的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據統計,僅義烏市目前就缺會計專業的實用性人才約10000 人,除其他高等院校培養的以外,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十分充裕。故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會計方向)的基礎上積極努力申報會計專業,並於20xx年獲批並正式招生。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普遍問題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普遍定位為培養高階財會人員,在培養過程中實行傳統的應試教育,重理論輕實踐,不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養,其結果是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畢業生既達不到“高層次”會計人才的要求,也達不到企業對會計“熟練工”的要求。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培養模式,使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社會需求相脫節。

(二)課程設定陳舊

很多高職院校沒有突顯職業教育的特點,也沒有考慮新形勢下人才市場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要求,盲目的照搬普通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教學形勢仍然是教師、課本和課堂,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很難綜合運用知識,更無法將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

(三)會計教材沒特點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所用的會計教材內容仍然是來源於企業最初的傳統的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這些內容與方法已經非常成熟,但只是停留在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和基本生產耗費,對現代企業所採用的新方法、新理念很少提及或只做初步介紹。隨著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出臺,部分會計科目已經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所用教材也要及時更新。很多會計教材沒有及時更新,就得新舊科目混用,這給學生帶來了許多誤解與困惑。

(四)會計教學手段不更新

很多高職院校仍然以教師授課為主,缺乏實踐操作,部分院校開始重視並鍛鍊學生會計崗位的.操作能力,但不明確崗位的工作職責,沒有按照嚴格教學規範流程教學。在實訓環節,各種崗位過於籠統,沒有區分,從而造成學生對會計崗位職責不明確,對會計工作內容不清楚,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習效果。

(五)“雙師型”教師名不符實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師資大部分來自普通高等院校的畢業生,他們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卻缺乏實戰經驗。雖然很多教師通過考試取得中級會計師或高階會計師等資格證書,但沒有到企業進行專門的實踐,也不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教師自身素質與社會需求脫鉤,極大影響了對學生的培養。

四、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準確定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會計職業道德,能熟練地處理工業企業、商業企業、處理非盈利組織賬務;熟練進行成本計算、使用計算機處理日常會計業務;熟練地編制報表並進行報表分析;熟練地使用各類發票、填制涉稅文書、進行網上納稅申報;熟練地運用各種審計方法,擬定審計方案、實施審計程式和撰寫審計報告的學生,可勝任中小型企業的出納、財務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崗位工作的高階技能型會計人才和中端實用性會計人才。

(二)優化會計課程設定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培養會計專業的學生是職業能力為核心,以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的理論教學為前提。與此同時注重“雙證”的取得,雙證指的是一個畢業證,一個會計從業資格證。設定課程時以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為目標,把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所需要的課程設定到高職教育之中,充分發揮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在大學3年期間不僅要學習公共、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在課餘和假期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使其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瞭解企業文化,培養工作責任心和認真工作態度,進一步將專業知識、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與實際工作崗位對接起來。

(三)自編符合會計職業特點的教材

教材是否完整、系統、新穎將直接體現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為彌補目前會計教材的不足,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會計教師著手編寫質量高、內容完整、新穎、操作性強、貼近實際工作的高職會計專業專用教材,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1.編寫教材時,不用文字描述經濟業務的發生,而是直接給出經濟業務發生所需要的原始憑證,讓學生通過對原始憑證的分析來填制記賬憑證,讓學生扔掉根據文字描述業務編制會計分錄的思維習慣,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填制的實際記賬的能力。

2.組織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到行政、事業單位,企業等實地調研、蒐集資料,與從事實際工作的會計實務工作者共同編寫實踐教材,並根據最新的會計制度和新稅制的要求,及時把財稅改革的內容編寫進去,從而解決“教材永遠落後於實際變化”的尷尬處境。

(四)採用多樣化的會計教學手段

1.研討型教學。在教學中留出一定時間,列出幾個會計工作中將會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研究解決辦法。再分組討論,每組派代表講解各自的解決方案,最後由老師總結,評出最優解決方案。讓學生充分參與,加深對問題的認識,討論的又是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使教學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2.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用會計教學軟體將編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的過程演示出來,與教師的講授相配合,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會計核算程式。在這種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同時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增加,提高了教學效率。

3.建立並完善會計模擬模擬實驗室。建立現代化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學生通過模擬一系列真實的會計工作,深化了課堂所學知識,對會計工作有了深刻的感性認識,知道今後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提前感受工作的氛圍,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4.加強實踐教學。為了提供學生實習和就業的崗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各個分院、各個專業都積極聯絡實踐基地。就會計專業來講,有浙江寶娜斯襪業有限公司、浙江金橋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等實訓基地,基地不僅派專業技術人員來授課講座,還提供學生參觀、實習的機會,成績優秀者可以吸收為正式員工,給學生很大的動力和積極性。

(五)打造“教”與“做”一流的師資隊伍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十分支援和鼓勵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一大批教師積極攻讀博士學位,80%以上教師均為“雙師”,鼓勵教師在假期下企業鍛鍊,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絡,服務社會。在學校政策的導向下,會計專業大部分教師不僅有著紮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又有著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實現真正的“雙師”素質。除了這些專職教師外,會計教研室還擁有一支兼職教師隊伍,他們是工作在一線,非常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是真正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師”,兼職教師除了授課之外還舉辦各種“教做一體”的知識講座,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互彌補,相互進步,完善對學生的培養。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提倡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要時刻體現以能力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思想,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聯絡、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思想指導課程設定,進行人才培養,既符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又較好的解決了課程的系統性和實用性互相融合的關係。隨著義烏市經濟的發展,教學體制改革的深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學生應當成為一線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義烏和崗位的需求。

人才培養方案4

根據《江蘇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實施意見》和《江蘇省“百校千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過實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以下簡稱“十校百企”工程),推進院校和企業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臺、校企互動、產學結合、資源共享、校企雙贏的校企合作新機制,為加快培養適應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展急需的緊缺型高技能人才、促進我市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1、全面推行緊密型的校企合作機制。省級重點技工院校要和不少於10個企業開展緊密型合作,國家級以上重點技工院校要和不少於20個企業開展緊密型合作,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方案,並有效執行。每個高階工班、技師(含預備技師)班專業均要與2家以上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方案,並有效執行。

2、努力擴大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規模。技師學院的高階班、技師(預備技師)班在校生的比例達到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階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訓500人以上;高階技工學校高階班在校生比例達到30%(或者8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400人以上;國家級重點技校高階班在校生的比例20% (或者300人)以上,年組織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200人以上。

3、著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訓質量。在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通過校企合作著力提高分析、解決生產實際難題的能力,確保高階工、技師(預備技師)考評合格率80%以上,對口就業率90%以上,用人企業認可滿意度80%以上。

三、實施要求

實施“十校百企”工程,關鍵要找準企業和院校的對接點,注重在載體、途徑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斷推動校企合作深入發展,院校和有關企業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積極探索多種模式和靈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對接平臺。

1、畢業生供求資訊對接平臺。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將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畢業生供求資訊對接平臺,為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提供資訊服務。各企業要積極為“平臺建設”提供人才需求資訊,為技工院校畢業生提供豐富的就業崗位資訊;各技工院校要及時提供畢業生就業資訊,實現畢業生就業資訊與企業需求資訊緊密對接,拓寬畢業生和企業方便快捷的雙向選擇渠道。

2、人才交流對接平臺。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掛職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實踐,參與產學研活動,系統掌握相關業務技術流程,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以提高實踐教學技能,建立企業優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職制度,聘請優秀企業家、能工巧匠和專業技術人員,作為特聘教師到院校授課,形成校企人才交流機制。

3、課程改革對接平臺。建立院校專業設定、課程內容改革與企業發展聯動的促進機制。校企共同研究一體化教學內容、教材和課程體系,根據企業人才層次和數量需求變化,引導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推動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實現專業設定與用工需求零距離、課程裝置與職業活動零距離、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零距離,增強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緊密性和有效性。

4、物質交流對接平臺。加快校內校外基地建設,大力推行“學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與“企業在學校建立生產車間”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質交流平臺。選擇一批優秀企業、行業協會和產業叢集,分類建立學生實習基地,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5、技術交流對接平臺。充分發揮企業和院校各自優勢,校企聯合建立“技術研發中心”或“名師工作室”,共同研發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與新產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術交流平臺,不斷提升技工院校的辦學水平,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督查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推動工作的展開。各院校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本單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方案並推動組織實施。 組織機構由學校領導和教學骨幹,有關行業、企業的領導,人力資源部門和技術骨幹組成,其中行業、企業代表要佔一定比例。

2、合力共推。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將充分發揮部門綜合協調與指導服務的職能,建立協調共推的協作機制,共同推動技工院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畢業生就業、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發展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協調解決校企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進校企合作健康發展。

3、強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實施方案抓緊建立機構、制定規劃和實施方案,確定具體的工作進度,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上見實效。市經信委將“十校百企”工程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為建立現代職工培訓制度的重要內容進行部署和安排,並將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為對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業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統計、檢查評估、考核和通報制度,並將“十校百企”工程納入技工院校“十專案標”考核指標體系每年年終進行考核評比。

4、表彰激勵。建立激勵機制,根據行業企業和技工院校培養緊缺型職業(工種)高技能人才數量和工作績效,按照政府購買培訓成果辦法給予適當補助。對“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業,給予表彰或獎勵。

5、跟蹤服務。擬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會,圍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題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關工作,組織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校企合作調研、技術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動,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機制的有效辦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評估指標體系,對校企雙方進行監控和考核評估,推動“十校百企”工程順利開展。

五、實施步驟

1、組織發動。5月中旬制訂《常州市“十校百企”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適時召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進會,部署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

2、建立機構。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領導小組,各技工院校根據本實施方案,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本單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方案。

3、校企對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關企業根據本實施方案開展校企對接活動,確定對接專案,簽訂合作協議;籌辦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會,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課題開題報告,力爭8月結題;搭建畢業生供求資訊對接平臺,院校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訓選單,企業提供高技能人才需求資訊,在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上實現畢業生供求資訊對接。

4、開展督查。6月下旬,市經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對“十校百企”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一次督查,並將督查彙總上報省人社廳。

5、考核評比。12月,將“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納入全市技工院校“十專案標”考核指標體系進行考核評比。

6、總結交流。**年1月召開“十校百企”工程經驗交流會,總結經驗,表揚先進,抓好典型,全面推廣。

人才培養方案5

工程造價作為新興的本科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近年來,由於工程造價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高校的辦學規模迅速擴大。但就業市場也開始出現“找工作難”與“招人難”的“新常態”,究其原因,一是專業規模擴張速度過快,導致需求矛盾出現;二是人才層次與專業結構存在不適應市場的地方;三是教學本身出現問題,畢業生質量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1]。作為本科專業人才供給的微觀主體,高等院校應積極致力於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研究,釐清人才培養目標,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合理設計課程體系,加強教學過程管理,以應對人才市場需求的“新常態”。

一、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內涵

“供給側改革”思想肇始於傳統的需求管理對經濟增長日漸式微的背景,期望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品供給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從“供給側”來解決產能過剩的情況,並提高經濟效益。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人才培養同質化而導致的“產能過剩”現象十分突出。因此,“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理念應運而生。從內涵上講,“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應踐行國家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全面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與人才培養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適應經濟社會系統的人才需求[2]。從高等院校的視角來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首要目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其基本內涵可以理解為高校辦學應面向人才市場需求,優化培養資源,合理確定辦學目標與層次,科學規劃課程體系,強化教學手段與過程管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高校工程造價本科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就業目標市場模糊,培養目標定位不清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我國開設工程造價本科專業的高校已超過百所,年均畢業生數量近2萬人,與人才市場的需求相比,已經出現總量過剩的現象。由於專業創設之初的功利主義,大多數高校缺乏對自身辦學基礎與畢業生就業市場的深入研究,培養目標往往與自身的優勢學科或專業看齊,這種培養目標的定位模糊,使得高校出現專業人才供求結構性矛盾時,不能在最短時間內做出相應的專業調整。

(二)人才培養同質化嚴重,課程體系特色不足缺乏特色

工程造價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應該體現出研究型人才、綜合應用型人才、實踐技能人才的梯次特點,從而形成目標就業市場清晰,核心能力差異化的競爭結構。但目前除了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化、差異化程度較高外,普通高校人才培養同質現象嚴重。如依託土木工程、建築學科等工程技術學科建設工程造價的院校,通常體現出“重技術,輕管理”的建設思路,而依託經濟、管理等學科辦學的院校則走向與之相反的道路,但在同類院校之間,其培養目標、辦學模式、課程體系等則基本趨同。

(三)人才培養手段單一,實踐創新能力訓練不足

人才培養的執行主體主要在於教師,目前因為“重科研,輕教學”的考評制度,以及高校師資隊伍博士化等原因,高校教師缺乏開展教學研究,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的熱情。另外,高校實踐創新能力訓練環節形式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工程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環節由於組織實施面臨安全管理責任大,過程監控難,教師工程績效評定難等問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被弱化。而諸如上機實習,課程設計等環節往往普遍採用學生分組完成、教師結果評定的方式進行,由於缺乏嚴格的過程管理同樣被弱化,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思維訓練不足。

三、高校工程造價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路徑

(一)轉變人才培養理念,釐清人才培養目標

按照EC20xx的理念,工程造價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在理念上應以學生為中心,在目標上強調與產業社會相結合[3]。同時,人才培養模式設計與修訂的`各環節應該突出“以生為本,服務育人”的理念,構建學生參與機制,認真研究包括畢業生、在校生等群體的意見,滾動改進人才模式各環節。此外,高校應該確立建設區域性、應用型、多科性大學的辦學目標,根據地方經濟文化發展需要,重視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高校要本著建設應用型專業的理念,開啟工程造價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發展的探索之路。同時,還要充分研究自身的辦學基礎,密切聯絡產業實踐,選擇差異化戰略,面向人才供給的細分目標市場確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高未來畢20xx年3月業生的競爭優勢。

(二)引入第三方機制,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工程造價的人才培養應遵循從學科體系轉變為工程過程體系的設計理念[4],優化課程體系。高校應建立第三方機制,借鑑其行業經驗,研究畢業生就業領域執業崗位對學生核心能力的要求,並將核心能力分解為若干能力要素,以此為依據確定涵蓋全部能力要素的專業課程目錄,依據工程專案生命週期與課程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確定課程開設時間序列,並通過持續改進,優化課程體系。此外,在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專門設定“創新教育”課程模組。在該模組中,要將創新教育理論、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學歷教育與執業教育作為理論基礎,並將解析畢業生主要工作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當作重點,以此形成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高校可以通過設立“在創新活動中培育創新人才”的實踐教學模組,形成工程造價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體系,實現課程體系優化。

(三)聯絡行業發展動態,豐富人才培養手段,強化實踐創新能力訓練

結合行業發展動態前瞻性地設計實踐實訓體系,是訓練學生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有效路徑[5],是實現人才顯性供給與隱性供給統一的方式[6]。就當前而言,BIM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築,PPP模式等不斷推行對傳統的工程造價諮詢實務帶來了正規化轉變式的衝擊,對專業人才的實踐知識與技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對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結合行業發展動態。在培養手段層面,充分引入當前最新的資訊科技,採用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教學新手段開展“基於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與“基於專案的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模式,強化訓練過程管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四、結語

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去過剩產能、優化結構、增加效益”的歷史性轉型,工程造價本科人才的培養亦面臨著類似問題。因此,順應社會經濟系統改革的大背景,積極推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供給側改革”正是時代對於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研究中,筆者以微觀主體的視角界定了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在分析當前工程造價本科人才供求矛盾的基礎上,從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設計、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路徑,從而推動工程造價專業的改革及實踐。

人才培養方案6

 一、培養目標

本專修課程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緊迫需求,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與應用技能,能結合所學專業開展科技競賽、科技專案、科技專案轉化的應用性複合型專項人才。

本專修課程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發展學科專業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紮實掌握創新創業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基於專案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方法與技能,以綜合性、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提升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能結合科技產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從事創新創業專案研究及創新創業專案轉化的應用性複合

 二、培養要求

通過專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好的創新創業意識,較強的科技競賽、創新競賽、創業競賽能力,能具備參加省、國家級競賽的能力,並且獲得省、國家競賽的獎項能力,能熟悉國內外創新創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系統掌握創新創業專案、市場調研、成果轉化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綜合應用能力。

通過系統的課程學習和實踐實訓,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達到以下的.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掌握創新創業專案實施全流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TRIZ創新方法理論為基礎,學習創新方法理論,創新方法實踐,將創新方法與專業結合,設計創新產品;瞭解在科技產業迅猛變革和“網際網路+”時代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趨勢,能夠正確選擇和把握創新創業方向;熟知創新創業專案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問題,並能夠獨立思考、妥善解決問題。

(2)能力要求:使學生在批判性思維、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跨學科學習能力、資訊捕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廣闊國際視野、領導力與決策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核心通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

(3)素質要求: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身心能量,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具備創新的思維方法、創業意識與創業精神。

 三、培養特色

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創業人才的迫切需求,依託學校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發揮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全國引領作用,以“注重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實習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專業優勢,使培養的學生掌握學科專業科學研究能力,具備參加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專案研發,創新創業專案轉化的能力。

(1)注重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實現“創新方法+創業理論+專業技術+競賽技能”等學科交叉等專業知識融合,並注重基礎理論與實務運用相結合;

(2)強化實踐實訓教學環節:開展基於創新創業專案的“課程教學+立項研究+競賽訓練+模擬運營+創業孵化”等豐富的實踐實訓,提升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與適用性;

(3)突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採用“創新方法+競賽實訓+專案運營”模式進行人才培養,並突出專業方向打造與培養規格預期目標能力培養相融合。

 四、培養模式

採用創新方法實踐,競賽模擬訓練,創業模擬訓練,“以政府政策為引領,以經濟社會產業需求為導向,以學校教育教學為主體,以與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為支撐,以專案成果落地與轉化投融資介入為合作”五位一體“政產學研資”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並以此為基礎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走出課賽一體化,優質成果創業化,通過創新方法培訓,科技競賽技能訓練,創辦企業專項知識的講授,培養學生熟悉與掌握創新創業型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通過理論教學和實習實訓,突出學生專業特長,培養具有較強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的應用性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五、教學形式

(1)理論教學環節:採用研究性教學和探究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掌握創新方法知識,學科競賽訓練,創新創業的基礎理論及基本知識,利用科技作品設計,科技競賽模擬,熟悉當前科技創業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前沿和趨勢,能夠獨立運用相關理論和知識解決現實的實際問題。結合創新創業型企業的經營特點與發展規律,採用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案例等互動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加深學生對該領域的理解和探究。課程教學內容緊緊圍繞科技作品設計,創新方法實踐過程進行,使學生全方位掌握科技競賽的能力,創新方法的知識與技能。

(2)實踐教學環節:採用“科技專案設計導引實訓型”實踐教學模式,訓練學生對科技作品構思、設計、製作、演練等環節的能力,所學理論及相關創新方法的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在科技實踐環節,創新理論應用環節,實踐、協作、探究的能力和解決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事科技競賽、科技發明、科研論文撰寫相關工作。一是基於大學生科技競賽、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開展科技作品設計、創新創業專案研究、創新創業模擬訓練;二是結合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大賽,開展創新創業專案路演及創新創業型企業設立;三是依託創客空間、創業園為載體,引導學生創新創業專案落地、運營與成長。

在教學方法上,配備多媒體、實驗裝置、單體桌椅等教學設施。課程採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分析、專題討論、分組實踐、模擬實訓、活動開展等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專業創業專案研發與運營。

在教學手段上,利用思維導圖課件、多媒體教學、網路教學、模擬教學和實踐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在師資配備上,建立跨學科專業的教學團隊,除校內專職教師授課外,同時聘請競賽評委、競賽命題成員、校外專家、企業家、創業者、政府官員等授課、講座或指導學生。

在課程建設上,成立專修班顧問團,以傳授實踐專案、科技論文、發明專利等分組模式進行,在校外聘請科技競賽的評委、產業企業家、創業者擔任顧問,對專修班課程設定等進行指導。

在專案組建上,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組建跨年級、跨專業、多學歷層次的創新創業小組。

在考核環節上,本專修課程各門課程考核,都採取靈活機制,採取實踐專案設計、論文發表、科技專利申請、競賽獲獎等方式進行考核。

 六、課程設定

該專修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設定四大課程模組:創新方法課程模組、競賽綜合實訓課程模組、創業綜合實訓課程模組、創新創業基礎實訓課程模組。

課程採取理論授課、實訓實踐結合,講、練結合。

人才培養方案7

一、招收物件與學制

招生物件:國中應屆、往屆畢業生。

學制:基本學制3年。

二、培養目標與就業崗位

(一)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辦文、辦會、辦事的方法、技巧,能熟練操作辦公裝置,具有良好文化素養、溝通協調能力和較強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在祕書崗位上,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才。

(二)就業崗位:

主要就業崗位:中小企事業單位祕書崗位。

次要就業崗位:中小企事業單位禮儀人員、文員、營銷人員、公關人員、會務人員崗位。

三、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四、專業主幹課及核心課程主要內容

專業主幹課程:

1.祕書實務:本課程主要講授辦公室日常工作、會議工作、接待工作、信訪工作、督查工作、資訊工作、溝通與協調工作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祕書工作基本技能,能很好適應崗位要求,有效、迅速、準確地開展工作。

2.辦公自動化:本課程主要講授電話、傳真機、掃描器、影印機、打字機等辦公裝置基本理論、運用技巧和方法以及網路辦公的基本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運用辦公裝置技能以及網路辦公技能。

3.應用文寫作:本課程主要講授事務文書、公務文書、禮儀文書、經濟文書、新聞文書、法律文書的寫作原則、要求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寫作技能,能熟練運用各種文體。

4.禮儀:本課程主要講授服飾、體態、語言、饋贈、商務、公關、社交、宴請等方面的禮儀基本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在學習必要禮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專業實際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合乎規範地開展各種活動。

5.口語表達:本課程主要講授口語表達的型別、要求、方式、技巧;即興演講特點、技巧;如何進行求職面談;思維模式訓練等方面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在不同場合中清楚、準確、流利表達自己的觀點。

6.形體:本課程主要講授形體訓練基本知識,通過對學生進行基本功訓練、健美訓練、舞蹈訓練,使學生掌握形體訓練的基本知識、基本技巧、基本能力,使其具有正確、優美的`身體姿態和動作姿態;提高對形體美的鑑賞、表現和創造能力。

7.速錄:本課程主要講授速錄基礎理論、技巧、方法等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培養學生速錄技能,使學生能準確、迅速、完整地記錄會議等相關內容。

8.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本課程主要講授文書工作基本流程及檔案的形式、作用、性質;檔案收集、檔案整理、檔案價值鑑定、檔案保管統計等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能掌握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開展文書工作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能力。

9.企業管理與營銷:本課程主要講授構建企業管理學科知識體系和初步形成企業管理的思維方法和能力,以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講授企業市場環境與現狀分析,找出企業戰略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係。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企業管理的基本認識,能初步制定營銷戰略、營銷戰術,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10.財務入門:本課程主要講授會計核算的物件、基礎、依據、載體、過程;會計記帳方法;管家婆財務軟體應用三個方面的知識。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具有各種票據應用和管家婆財務軟體應用的技能。

其中《祕書實務》、《辦公自動化》、《應用文寫作》為專業核心課程

五、專業師資隊伍情況

現有專任教師8人,專任教師中高講師4人,雙師型教師1人。

六、畢業文憑取得

學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二項條件才能取得畢業證書。

1.各門理論課與實踐課考試合格。

2.取得相關部門頒發的中級速錄員證、中級祕書資格等級證書中的一個。

七、說明

本專業自1994年設定以來,發展勢態良好,每年人數穩定在50-100人之間,畢業生就業率為95%。本專業以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等檔案為指導,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的職業教育方針,深入研究職業教育規律,使人才培養方案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和時代特點。

1.主動適應社會需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依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近幾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三次重大調整與改革。構建了“一條主線、兩個層次、九個訓練”教學模式,即以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培養為一條主線,構建由速錄實訓、硬筆書法實訓、辦公自動化實訓、攝影技術、頂崗實習、祕書實務實訓、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實習、計算機操作基礎實訓、畢業論文組成的九個實踐教學體系,從而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

2.職業素質培養與專業技能培養並重。在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重點加強學生形象與氣質的塑造,為此新增《形體》和《廣告實務》兩門課;同時調整相關課程學時,《口語表達》課由48學時增加到88學時,《禮儀》課由24學時增加到88學時。

3.更好符合企業需求。本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思路可概括為“面向就業,源於崗位;強化實踐,注重實施”,從社會需求出發,確定具有高職特色的文祕崗位,並對崗位技能進行詳細分析,根據崗位技能要求安排速錄、硬筆書法等九項內容的實訓。

4.根據職業崗位要求,調整教學內容,並將職業資格考試內容融入其中。如《書法》課因學生在工作崗位更需要硬筆書法而不是軟筆書法,為此,將軟筆書法改為硬筆書法,在《祕書學概論》、《祕書實務》、《禮儀》、《文書工作與檔案管理》、《財務入門》五門課中將祕書資格證書考試的內容融入到課程中。

人才培養方案8

一、培養原則

1、人力資源部制定後備梯隊人才培養實施計劃,計劃制定原則遵循管理類與生產技術類人才的雙通道培養模式,體現層次性、逐步深化由低階向高階遞進性。

(1)管理通道:公司員工自薦透過選拔、評估後即可參加後備梯隊企業人才培養方案,培訓合格並在崗位見習期考核合格即可在公司產生管理崗位時參加競聘,面試合格者免見習期上崗,未見習的,需經過見習期(3-6個月)考核。

(2)生產技術通道:公司員工自薦透過選拔、評估後即可參加後備梯隊企業人才培養方案,培訓合格且完成相應的任務指標即可在公司產生技術崗位時參加競聘,面試合格後,透過見習期後即可上崗。

2、充分利用公司各種資源,採取人力資源部和各部門分工協作的方式來實施培養計劃。

二、培養體系

(一)建立以教育培訓、個人提高、導師輔導、行動學習為核心環節的後備人才培養體系。

(二)具體培養方式

1、教育培訓

(1)課程研修:公司安排或個人選取外部專業機構組織的公開課、論壇、交流會。

外訓驗收:提交書面“培訓總結”或結業證,考核其是否進行轉訓(培訓次數),以及所學知識在實際中應用程度(質量考核)。

主要是透過內外部資源進行管理知識、技能類相關課程的集中學習與研修。

(2)學歷提升:個人選取申請參加公司外的學歷提升。

學歷驗收:提交畢業證書或結業證。

(3)外部考察:根據工作需要,公司安排後備人才到異地參加相關的'考察、參觀、培訓、交流等。

學習驗收:提交考察報告、考核其是否進行轉訓(培訓次數),以及所學知識在實際中應用程度(質量考核)。

以此增強對標杆企業的學習、增長後備人才見識,促進各項創新實踐在公司的落地。

2、個人提高

(1)交流研討:公司安排或個人選取

學習驗收:提交研討報告

發掘內外部資源展開相同崗位對話交流及行業對標以開拓思維、學習創新,透過團隊建設活動等管理主體研討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

(2)書籍閱讀:個人選取對崗位有幫忙的書籍

學習驗收:提交讀書心得

透過閱讀各類對崗位有幫忙的優秀書籍,獲取各方面知識、技能及素養的提升。

(3)資格認證:個人選取參加各部門或協會舉辦的職稱/職業資格培訓和考試,取得相應資格認證。

學習驗收:提交資格證書

3、導師輔導

(1)一對一導師輔導:公司安排,每名後備梯隊人才要有一名上級作為其輔導人。

學習驗收:提交導師輔導紀錄

(2)高層對話:公司安排後備梯隊人才與公司高管接觸,定期進行職業談話。

學習驗收:學習心得

4、行動學習

(1)專案歷練:公司安排後備梯隊人才主導相關工作專案(一年至少兩次)

學習驗收:提交報告、心得、案例或考核表

旨在透過實際專案歷練,促進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同時透過提煉工作實踐案例檢驗其學習效果。

(2)代理測試:公司安排後備梯隊人才暫時全權代理計劃培養崗位職務。

學習驗收:提交報告、心得、案例或考核表

透過對後備人才代理期間工作的考核,提前發此刻管理過程中亟待提升的方面,以便提前規避,防止未來晉升後的不勝任。測試次數代理期間不少於三次。

(3)見習培養:公司安排或個人選取,作為本系統部門或高管領導助理形式見習。

學習驗收:提交報告、心得、案例或考核表。

在見習期間,透過參與各類會議、決策、專案等培養深化梯隊人才業務潛力、管理潛力。

原則上一般基層晉主管見習期3個月,主管晉中層見習期6個月或1年為佳,具體見習時間根據實際狀況確定。

(4)跨專業實踐:公司安排或個人選取,在本崗位工作熟練基礎上,能夠採取跨部門、跨專業工作實踐鍛鍊。

學習驗收:提交報告、心得、案例或考核表

三、培養資料

(一)公司安排(共性需求):管理基礎知識+管理技能(自我管理/管理他人/團隊管理等)。

個人選取(個性需求):業務潛力短板+管理實務操作(專案管理/成本管理/品質管理等)。

社會組織:專業培訓機構、院校組織的各類管理培訓、專業主題培訓、學歷提升培訓等。

(二)培訓課程設定

1、主角認知

(1)管理者主角、地位與職責

(2)管理人員素質要求

2、管理技能

(1)團隊建設與管理

(2)企業目標與達成計劃;

(3)溝通與協調(跨部門溝通與合作)

(4)培訓與激勵(指導培養下屬)

(5)績效管理

(6)安全管理

(7)工作調配

(8)如何改善員工工作表現

3、管理實務

(1)生產計劃的編制與控制

(2)成本控制、質量管理

(3)裝置管理、物料管理

(4)定編定員管理

(5)工序管理

四、學習與培訓計劃安排

五、過程管控

(一)溝通機制:加強與後備梯隊人才的溝通,瞭解其所思所想並及時解決相關問題,解除其後顧之憂;

(二)反饋機制:及時將梯隊人才工作表現及學習工作成果反饋至其本人及相關主管;

(三)考核機制:實施階段性考核,對優秀者給予表揚激勵、表現一般者給予相應要求和壓力。

六、培養考核

(一)考核指標:專業知識(50%權重)、工作潛力(30%權重)、職業素質(20%權重)。詳見《後備梯隊人才培養實施考核表》;

(二)考核資料記錄:分教育培訓、個人提高、導師輔導、行動學習四大培養資料,每大類根據實際培養狀況進行細分,比如課堂表現、培訓總結提交、讀書心得、專案歷練表現、工作案例提煉、轉訓次數、轉訓質量評估、考察報告撰寫質量評估等。此類過程資料將統一電子記錄到《後備梯隊培養檔案登記表》臺賬,專門檔案袋保管;

(三)考核結果運用:實施階段考核(每季度一次),考核得分80分(含)以上者為合格,合格者繼續培養,不合格者取消梯隊培養資格;

(四)每位梯隊人員務必確定一位培養導師。培養導師根據培養目標,每月對培養過程進行效果反饋記錄,定期向人力資源部報備,人力資源部進行跟蹤整理,分析培養效果,以便及時做出方案調整。

人才培養方案9

一、培養目標

本專案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良好的國際溝通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文素質與科學素養深厚,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階複合型應用人才。畢業生可勝任國內外機械工程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執行管理等工作。

二、培養規格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自動化基礎、市場經濟與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製圖、計算、測試、調研、查閱文獻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4.熟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或有關方面的專業知識,瞭解其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5.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

6.具有較強的面向工程實際的工程設計和產品開發能力;

7.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8.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文獻檢索以及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獲取相關資訊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9.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熟練閱讀和翻譯本專業外文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流利的口語。

人才培養方案10

據教育部網站訊息,近日,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

《意見》提出,加快構建標準化、規範化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是建立中國特色現代臨床醫學教育制度的重大突破,也是實現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的重大創新,標誌著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發展進入到新的歷史階段,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意見》提出,到20xx年,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範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總體目標。近期任務是要加快構建以“5+3”(5年臨床醫學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或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3+2”(3年臨床醫學專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為補充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意見》重點闡述了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舉措。一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機制;深化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人才培養改革;著力推進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有機融合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改革,探索與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有機銜接的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改革;推進面向基層的全科醫生人才培養改革。二是建立健全畢業後教育制度,培養合格臨床醫師。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建立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開展助理全科醫生培訓。三是完善繼續教育體系,提升衛生計生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加強繼續教育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優化繼續教育實施方式,開展面向全員的繼續醫學教育。

《意見》強調,要加強各級、各部門組織領導,加大相關配套政策的支援力度。要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建設,修訂人才培養標準和基地建設標準,加快認定一批規範化培訓基地和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權點建設。要健全投入機制,統籌利用各方面資源,多渠道籌措經費,加大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獎助力度。要強化激勵措施,提高衛生計生崗位吸引力,健全基層和急需緊缺專業崗位衛生計生人才激勵約束機制。

《意見》要求,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工作,加強醫教協同,健全工作協調機制,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深化改革,強化標準,加強建設,全面提高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為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3年前,重慶市在全國率先實施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雛鷹計劃,遴選有創造潛質的高中生走進高校學習新知、研究課題。這些高中學生經過一番錘鍊,有了怎樣的收穫?11月3日,在重慶一中舉行的重慶市青少年人才培養雛鷹計劃工作會上,市青少年創新學院公佈了一份關於首批學員學習情況的調查結果,首批畢業的100名學員全部考上大學,其中32人考入清華、北大等知名高校。

據重慶市教委主任周旭介紹,該計劃實施3年來,重慶市建立了由10所高校、135個高校實驗室、15所基地中學、7所專案中學組成的學員培訓陣地。由18位國家二級教授、280名高校專家、160名中學優秀教師、500餘名大學生志願者,對學員進行悉心指導,構建了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有效銜接、高校專家與中學教師協同配合的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開發了60多門“先修課程”,組織學員開展專題課題研究360個,研究領域涵蓋理學、農學、法學、醫學等9個領域。

周旭說,第一批、二批217名雛鷹計劃學員中,40多名學員進入了清華大學“百年領軍計劃”、復旦大學“騰飛計劃”等創新後備人才招生範圍;部分學員在橋樑工程、物聯網開發、航空飛行器設計、生物多樣性研究等方面的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國際和國家科技競賽中獲得表彰獎勵70餘項。據瞭解,第三批500名學員還在培訓中,新一批380名學員又即將加入計劃。

據市教科院黨委書記、市青少年創新學院院長伉大林介紹,第一期學員共117人,畢業100人,調查統計到94人,全被大學錄取。其會考入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共32人。

作為中國首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美合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究竟有多大吸引力,從1日這所學校舉行的招生宣講會上可見一斑:20xx多名學生和家長從全國各地趕來,由於學校禮堂僅能容納800人,宣講會不得不分成上午、中午和下午三場。

“本土的教育加之國際化的視野,這是絕佳的搭配。”一位來自上海的家長說。據校方統計,參加當天宣講會的學生、家長超20xx人,除上海外,還來自於北京、浙江、江蘇、山東、四川、陝西等地。

據瞭解,上海紐約大學是中國“985”院校和美國一流大學首次合作辦學的高校,計劃於20xx年秋季招收第一屆本科生300名,其中中國內地學生151名。學生就讀期間將有機會赴紐約大學全球體系中的其他校園或學習中心,進行一到三個學期的海外學習,畢業後將獲得紐約大學學位證書和上海紐約大學學位證書及畢業證書。

“我們這次開宣講會的目的並不是勸說大家都來報考上海紐約大學,而是希望能在你們中間找到少部分跟上海紐約大學相匹配的學生。”紐約大學校長約翰·塞克斯頓在宣講會上說。

校長俞立中介紹說,教育部保送生、校長推薦生、奧賽得獎、年級考試前30名或學業考試全A的學生將被優先考慮參加“校園日活動”。經上海紐約大學、華東師大和美國紐約大學三方人員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評定後,部分學生將進入預錄取名單,最後全國統一大學聯考成績也將作為錄取參考。

約翰·塞克斯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上海紐約大學在生源上有獨特的視角和期待。當然,這所學校的出現可能會讓許多尖子生重新考慮自己的未來,也讓中國的高校在招生上競爭更加激烈,但對整個中國的高等教育而言,無疑是有促進作用的。

人才培養方案11

在現代高校教學中,在金融人才的培養上,還存在著較大的缺陷,這嚴重影響了在新市場上的社會管理。為滿足現代社會的金融管理成長模式,針對高素質、高階能、應用型的金融人才培養進行以下的培養方案設計。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高素質金融人才培養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我國現階段的金融人才培養狀態

從我國現階段的招生模式來看,在金融人才的培養上,有著廣大的受眾,其推廣面積已經達到了各型別的不同院校中。但是也正因為不斷的擴招,其學生的招收標準也進行下調,與此同時,在課程教學的實踐上,卻並沒有真地做到多面化教學。從而導致了在20xx年以後的就業率極度下降問題。就現階段畢業生就業能力來看,主要存在這些問題的因素就在於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滯後。課程的設計,主要是對知識點的考察,這樣缺乏了對實際環境的應用,導致在教學中大量的內容出現重複,學生缺乏實際的操作能力。同時反覆的課程教學,與實際不符合,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2.教學方式太過單一。在我國的課堂教學中,以課堂講授為主,案例分析為輔。在理念上雖然滿足了對資訊的考察分析,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由於學生基數大,案例典型年代久遠,與現實的社會金融資訊聯絡比較遠,從而無法真正做到資訊的實時性。

3.教學實踐機會少。由於現階段的教學中,仍以理論教學為主,而這些院校每年招收的`學生又過於龐大,從而導致了在工作實踐上,缺乏認知,就導致了在實際操作工作中,無法及時進行積極的實踐調整,這就極大影響了學生對實踐能力的培養。

4.教學特色非主力。就現階段的高校教學形式來看,我國大多數高校辦學特點並非是金融人才,而草草的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課程上的安排,都極大地影響了其教學的質量。導致大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的半瓶水,遇到實際問題不知道如何應用。

二、新型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人才培養方案分析

1.在知識技能的熟練操作問題方面。為適應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應當加強學生在學習中對實際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能力,通過有效的課程設計,並與相關單位進行實習培訓結合,確保學生能夠在實踐課程中,學習到相關的管理技能知識,並熟練的進行操作應用。做好對選修課程的體制改革,並完成在模組化課程體系上的改良,通過模組化課程教學體系,從而實現對學生專業性知識的認知掌握,並通過對傳統的金融形勢認識,最終完成對技能上的全面掌握。

2.培養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伴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在工作管理方面,就出現了不斷的改革,因此為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現階段的工作環境,就應當讓其能夠在多方面能力上全面發展。只有在實際的環境適應中存活,才能夠確保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到細節化的常態發展,並以此來適應今後的工作環境。

3.職業道德素質。不論在哪個行業,職業道德素質,都是對一個人才的最終評定標準。只有具備了職業上的道德素質,這個人才算得上一個合格的人才。否則在金利誘惑下而導致對社會的負責,從而引發大面積的金融事故,那麼就很可能擾亂市場,擾亂社會生產秩序。因此在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應當對學生在職業道德的素養培訓進行全面改革,並增加對工作態度的市場經濟調研,通過全面化的設施發展,從而完成對業務內部的新形式建設,從而完成對金融行業內部的可持續建設發展營造一個健康的氛圍。

4.多實踐。在進行人才的培養上,並非是為了教導一個應試教育的高分機器,因此在進行新的教學改革中,就應當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從中學習到對今後工作的技能操作,並模擬其中的場景,進行提前認識。實踐的目的就在於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目標,從而在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上,能夠通過自我的評定完成跨學科的知識認知體系建設。

三、結束語

在進行現代的社會改革中,伴隨著經濟體系的不斷擴張,在金融管理型人才的培養上,還欠缺著諸多的問題,為滿足這一社會生產條件,就需要針對這一系列的社會發展模式進行全面的貫徹,通過有機的社會生產結構體系標準,進行全面化的教育改革,實現對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全面化培養。

人才培養方案12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敬業樂教,一專全科、多才技高,富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勝任國小多門學科教學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國小教師。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從事國小教育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國小教師職業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在國小各學科中教學、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堅持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理念,具有科學的兒童觀,教師觀和教育觀以及獻身國小教育事業的`精神;

2.掌握全面而紮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國小教育教學技能,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論素養,能夠從事國小各學科教學且專精於某一學科教學;

3.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表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反思能力,以及使用現代教育資訊科技的能力和開發國小生潛質的能力;

4.熟悉國家教育法規和方針政策,瞭解基於國小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能夠正確認識和把握國小課程的性質、價值和目標;學會運用符合國小教育規律的教學方法和科學的教學評估原則、方法;能夠勝任國小課堂教學、指導國小生課外藝體活動和參與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5.掌握標準的普通話,規範的三筆字和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

三、學制

標準學制 3 年。

四、畢業學分

學生修讀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達到 120 學分,符合畢業要求者,准予畢業,頒發畢業證書。

人才培養方案13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面向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全面協調發展,系統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備進一步提高學歷層次和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高階工程技術人才,可在城市地鐵、隧道、地下停車場、地下商業設施、地下綜合管廊、人防工程等城市地下空間開發領域從事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部門從事工程技術、管理等工作。

 二、畢業生應具有的知識、能力、素質

1.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質、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

2.具有從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所需的相關數學、自然科學及相關土木工程基礎知識,並能分析地下空間領域的複雜問題,且能夠獲得有效結論。

3.紮實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

4.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進行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地下建築設計、岩土工程勘察、地下建築結構設計、地下工程施工的能力。

5.具有對於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問題進行系統識別、表達、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包括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資料,並通過資訊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閱及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獲取相關資訊的基本方法,瞭解地下工程的前沿發展現狀和趨勢。

7.瞭解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及行業的政策、法律、法規。

8.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地下空間領域複雜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9.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10.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1.能夠就地下空間領域複雜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並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2.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進取精神,能夠通過終身學習不斷擴充套件知識領域,提升綜合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標準學制:四年 修業年限:三至八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四、主幹學科

力學、土木工程

 五、主要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土質學與土力學、巖體力學與工程、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建築設計基礎、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地下建築設計1、岩土工程勘察、地下建築結構、地下工程施工、隧道工程、地下工程測試與監測等。

六、主要實踐環節

認識實習、測量實習、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地下建築結構課程設計、基礎工程課程設計、隧道工程課程設計、地下工程施工課程設計、岩土工程綜合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人才培養方案14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才兼備、具有創新意識與國際視野的通用型翻譯專業人才。畢業生應具有紮實的雙語基礎、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跨文化交際素養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瞭解中外社會文化,熟悉翻譯基礎理論,較好地掌握口筆譯專業技能,能熟練運用翻譯工具,瞭解翻譯及其相關行業的運作流程,並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勝任外事、商務、教育、文化、科技、軍事等領域中一般難度的筆譯、口譯或其它跨文化交流工作,能夠成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戰略,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與文化的生力軍,適應地方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需要。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和翻譯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漢語和外語兩方面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訓練,掌握跨文化交際和漢外口筆譯基本技能,具備口筆譯基本能力,並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從事翻譯、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專業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具體要求如下:

1.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具有改革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意識,具有奉獻精神和團隊精神;具備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個人行為規範,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意識;

2.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英語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與海內外人士交往的社交能力,以及使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不斷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3.掌握語言知識與能力,包括外語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外語聽說讀寫能力,漢語知識與寫作能力,演講與辯論能力,語言學習能力;

4. 掌握翻譯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能力,包括口筆譯技能、口筆譯理論、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譯者綜合素質;

5.具有第二外語實際應用能力,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

6.掌握翻譯需要的相關知識與能力,包括中外社會文化知識,語言學與文學知識,使用現代資訊科技和翻譯工具的知識、國際商務知識、公共外交知識;

7.具有較強的外漢語轉換能力。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4年,實行3到6年的彈性學制。

學位:文學學士

四、核心課程

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現代漢語、古代漢語、高階漢語寫作、翻譯概論、英漢翻譯、漢英翻譯、應用翻譯、聯絡口譯、交替傳譯、中國文化概覽、英語國家概況、跨文化交際。

人才培養方案15

一、背景

根據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級新員工,組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團體。但是,由於剛進入公司不久,及員工的性格和潛力等方面的差異,大家的優勢並沒有到達最大化發揮,工作潛力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計劃開展公司企業人才培養方案,透過一系列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用心性和展現員工的才能,實現公司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有效利用,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目的

1.透過鼓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過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發揮員工的才能,到達人力資源利用的最優化;

3.透過合作機制,讓員工在與本部門員工或其他部門員工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我;

三、實施方案

1.引入競爭機制。每月評出“公司標兵“及”優秀小組長“一名,並頒發紀念品。

2.在全面發展員工各方面潛力的基礎上,根據員工本身的優勢,重點培養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資管理方面,組織潛力方面,及創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強團隊精神。不定期的部門餐會,戶外活動(體育運動),部門小聯誼及與其他部門的聯誼等,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

4.員工參與制。多讓員工參與到一些條例或者重要事項的商討過程中,充分思考員工的意見,讓其更好地關心本部門及整個協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