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精選8篇)

工作方案 閱讀(1.6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有時會突發一些不在預期的事故,為了避免事情更糟,就有必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應急預案准備工作。寫應急預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精選8篇)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 篇1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了有計劃、有準備地防禦洪澇災害,科學、高效、有序地開展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在現有的工程設施條件下,針對可能發生的各類洪澇災害預先制定防禦方案、對策、措施,給各級防汛部門實施指揮決策和防汛排程、搶險救災以及災後處理等方面提供指導,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減輕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促進謝崗的經濟發展。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工作的若干規定》、《廣東省突發氣象災害預警訊號釋出規定》、《廣東省防汛應急預案》、《東莞市防汛應急預案》等,結合我鎮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案。

1.3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全鎮轄區內發生洪澇災害時的預防和應急處理。

1.4工作原則

(1)在市防總、鎮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實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不斷提高防汛抗洪搶險的現代化水平,千方百計確保防洪安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2)防汛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屬地管理,分級分部門負責。

(3)防汛工作以防洪安全為首要目標。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和防抗結合的原則。

(4)防汛工作按照堤圍、鎮域統一規劃,堅持因地制宜,城鄉統籌,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區域性服從全域性利益。

(5)堅持依法防汛,實行公眾參與、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

(6)堅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工程作出規劃,按輕重緩急,有計劃地逐年實施加固、改造,確保防洪工程安全。

(7)以法規約束人的行為,防止人對水的侵害,既用好水資源又保護好水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5現狀概況

1.5.1經濟概況

謝崗鎮面積91.04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社群),總人口近10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8萬人,外來人口近8.2萬多人),2011年國民生產總值41.6億元,工業總產值25.6億元。謝崗鎮對外交通十分便利,廣梅汕鐵路、省道S357線、虎崗高速、謝常一級公路貫穿全鎮,謝崗至深圳55公里,至惠州30公里,至莞城50公里。謝崗鎮工廠林立,形成電子、五金、玩具、紡織、製衣、保健品等高科技產品的工業體系,產品遠銷世界各地。謝崗鎮委、鎮政府、學校、銀行、醫院、電信等重要部門均設在鎮區,即居民區。

1.5.2自然地理概況

謝崗鎮地處東莞市東部,屬於東江流域,整個鎮的地形是南高北低,南部為高山,珠基高程10米以上,我鎮14座水庫全部都分佈在此地帶;北部主要為魚塘、稻田、各村的工業園和銀湖工業園,緊靠著潼湖,珠基高程多為5米至8米,而潼湖的歷史最高水位是8.9米(珠基),較容易受到洪澇災害。防洪排澇工作主要依靠潼湖沿線的6條堤圍對湖水進行擋水,並由水閘及排站進行搶排、強排。鎮中心區處於謝崗鎮中部,其珠基高程9~10米,潼湖水反灌的災害影響不大,主要災害還是銀瓶山雨洪和各水庫排洪影響較大。謝崗鎮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621.96毫米,有記錄以來最大年雨量2651.6毫米(2006年),24小時最大降雨量為247毫米(2008年6月13日)。是我市暴雨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潼湖澇區是東莞市和惠州市共七個鎮排澇洩洪調節集水區,我鎮潼湖水由區內兩條主要河湧之一的謝崗湧流經黎村村、大厚村、謝山村、謝崗村、趙林村、稔子園村和曹樂村在橋頭陳屋邊水閘排入石馬河後注入東江。整個鎮區成一個長條窩狀,南有潼湖,北有連片銀瓶山脈和14座水庫;鎮區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主要依靠沿潼湖的34公里堤圍、15座水閘和12座排站的保護。因而堤圍、水閘和排站的管理水平高與低,以及潼湖蓄排水和水位控制等情況對搞好我鎮的防洪抗災工作十分重要。故此,我鎮應與市三防指揮部和潼湖工程管理處密切聯絡,加強預防和調節,以確保鎮區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全鎮的蓄水工程有3座小(一)型及11座小(二)水庫(總庫容1413.47萬立方米),做好這些防洪工程的排程工作,做到科學安排,儘可能發揮水庫的調峰錯峰防洪功能,減少下洩流量,減輕潼湖防洪壓力,也是做好我鎮防洪工作的重要環節。

1.5.3防洪工程體系現狀

我鎮的防洪工程主要包括:水庫、堤圍、排站、水閘。

(1)水庫:有石鼓水庫、荔枝塘水庫、烏石坑水庫、五角神水庫、瀝圳水庫、坑口水庫、大坑水庫、糞基窩水庫、龍牙陂水庫、蕉坑水庫、小長坑水庫、小更水庫、嚇角上庫和嚇角下庫共14座水庫。其中:石鼓、坑口和嚇角上庫為小(一)型水庫,其餘11座為小(二)型水庫,集雨面積共39.19平方公里,總庫容1413.47萬立方米。

(2)堤圍:有黎村堤(6.4km)、大厚湖堤(6.6km)、謝山堤(2.92km)、謝崗堤(7.335km)、趙林堤(8.1km)、曹樂堤(2.65km)等6條堤圍,全長34公里,曹樂堤頂高程11.0米,其它堤頂約10.5米,堤頂寬5米,內外坡均為1:2.5。由於堤圍結構都是沙質土料,透水較強,穩定性差,在潼湖水持續高水位的情況下,難以抵禦長時間洪水浸泡,容易出現管湧、滲漏、滑坡等險情。

(3)排站:有沙樹江排站(1120KW)、大洲新站排站(560KW)、大洲舊站排站(285KW)、銀湖排站(1120KW)、竹樹崗排站(420KW)、和尚崗排站(420KW)、鎮嶺排站(1120KW)、雞公石排站(560KW)、草埔仔排站(180KW)、西亞排站(840KW)、樂園2排站(840KW)、樂園1排站(1120KW)等12座排站,總裝機容量8585KW。經過近幾年對排站新建重建後,均能達到10年一遇24小時暴雨一天排乾的標準。

(4)水閘:有麻湖塘水閘、沙樹江水閘、大洲水閘、銀湖水閘、馬鞍嶺水閘、謝山圍水閘、和尚崗水閘、鎮嶺水閘、草埔仔水閘、西亞水閘、稔子園水閘、格塘水閘、樂園水閘、曹樂水閘、曹樂搶排水閘共15座,其中銀湖水閘為小(一)型,其餘為小(二)型。

2、防汛組織機構及職責、任務

2.1防汛組織機構

鎮政府設立鎮防汛防旱防風指揮所(以下簡稱鎮三防指揮所),在鎮委、鎮政府和市三防辦的領導下,統一指揮協調全鎮的防汛防旱防風、搶險救災工作。三防指揮所下設三防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水利所。三防指揮所由鎮委副書記、鎮長任總指揮,由分管水利、紀檢監察、交通運輸、公安、國土城建、財政工作的班子成員、水利所所長任副總指揮,指揮所委員由應急辦、水利所、農業辦、紀檢辦、規劃建設辦、宣教辦、社會事務辦、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城市綜合執法分局、財政分局、公安分局、國土分局、交通分局、交警大隊、文廣中心、自來水公司、謝崗醫院、供銷社、武裝部、供電分局、電信分局、各村(社群)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在成立防汛指揮所的同時,為更好地做好防汛應急工作,我鎮配備了12個防汛應急隊伍。

三防指揮所下設前線指揮所、後勤部。其中,前線指揮所下分石鼓水庫指揮所、荔枝塘水庫指揮所、烏石坑水庫指揮所、五角神和瀝圳水庫指揮所、坑口水庫指揮所、大坑和糞基窩水庫指揮所、蕉坑和小長坑水庫指揮所、龍牙陂水庫指揮所、小更水庫指揮所、嚇角水庫指揮所、黎村圍指揮所、大厚湖圍指揮所、謝山圍指揮所、謝崗圍指揮所、趙林圍指揮所、曹樂圍指揮所(共19個前線指揮所)和工程搶險技術組;後勤部下分抗災救災組、綜合後勤組、通訊供電組、衛生救護組、政工保衛組、三防交通組(共6個小組)。各前線指揮所、後勤部各小組的正指揮,由三防總指揮根據鎮班子領導的分工直接任命。相關鎮領導擔任各小組副指揮、組員由相應的小組正指揮根據鎮府機關幹部包隊分工情況任命。

2.2三防指揮所各組職責、任務

2.2.1前線指揮所

前線指揮所任務:分別負責本水庫、堤圍的防洪搶險一切事務。

工程搶險技術組任務:由鎮水利所負責,人員5-6人,掌握各防洪工程狀況,對出現的險情及時提出分析意見,負責各水利工程搶險工作的技術指導,制定搶險實施方案,並監督搶險實施方案的完成。

2.2.2後勤部

(1)抗災救災組主要任務:由社會事務辦、規劃建設辦、經貿辦、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城市綜合執法分局、供銷社、運輸公司負責,按預先的地點和方案做好受災轉移工作,調動車輛、物資進行救災,安排救災人員的生活,掌握受災情況。

(2)綜合後勤組主要任務:由鎮黨政辦、農業辦、水利所負責,及時與各指揮所聯絡,通報雨情、水情、風情、險情及搶險情況。(當需要出動部隊時,落實抗洪搶險人員的生活供應保障、駐地詳細方案)

(3)通訊供電組主要任務:由鎮電信分局、供電分局負責,確保抗洪搶險的通訊暢通,保障三防指揮所所需電力供應,組織一支及時排除前線抗洪供電故障和完成事故搶修任務的供電搶修隊伍。

(4)衛生救護組主要任務:由謝崗醫院負責,負責開設防洪搶險醫療救護所,對傷病人員及時醫療救護,注意防疫。

(5)政工保衛組主要任務:由鎮宣教辦、文廣中心、公安分局負責,做好防洪搶險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簡報等宣傳手段,做好宣傳工作,安定民心,表揚好人好事,鼓舞抗洪隊伍士氣,維護社會治安,防止不法分子破壞和擾亂。

(6)三防交通組主要任務:由鎮交警大隊和交通分局負責,保障搶險隊伍的交通暢通無阻,按時到達抗洪前線並負責人員轉移時的交通秩序維護工作。

3、預防預警機制

3.1預防預警資訊

3.1.1氣象水文資訊

根據市氣象局的實時氣象資訊監測和預報,結合各水庫和圩鎮的水情雨情監測,鎮三防辦及時作出評估報告,並迅速向鎮委、鎮政府和市三防辦彙報情況。

謝崗鎮洪水標準:

當24小時實測持續降雨達197毫米時,為5年一遇洪水;

當24小時實測持續降雨達240毫米時,為10年一遇洪水;

當24小時實測持續降雨達282毫米時,為20年一遇洪水;

當24小時實測持續降雨達338毫米時,為50年一遇洪水;

當24小時實測持續降雨達378毫米時,為100年一遇洪水;

當3天實測持續降雨達265毫米時,為5年一遇洪水;

當3天實測持續降雨達310毫米時,為10年一遇洪水;

當3天實測持續降雨達350毫米時,為20年一遇洪水;

當3天實測持續降雨達401毫米時,為50年一遇洪水;

當3天實測持續降雨達439毫米時,為100年一遇洪水。

3.1.2工程資訊

(1)堤圍資訊

當黎村、大厚湖、謝山、謝崗、趙林、曹樂堤圍內水位出現警戒水位時,堤圍管理人員要迅速通知鎮水利所,鎮水利所及時展開搶險工作,啟動泵站抽水,並向可能受影響區域釋出預警,必要時轉移群眾到安全地方,同時向鎮三防辦報告,鎮三防辦接到報告後迅速向鎮委、鎮政府和市三防辦報告。

(2)水庫工程資訊

當水庫蓄水位超過汛限水位時,水庫管理人員馬上對大壩、溢洪道、輸水管等關鍵部位加強監測,開啟輸水管放水,以保安全。並及時向鎮水利所報告,鎮水利所接到報告後迅速向鎮三防辦報告實時情況,當水庫出現較大險情時,水庫管理單位馬上啟動水庫防洪預案,及時向下遊釋出預警,迅速處理險情,並向鎮三防辦報告,鎮三防辦接到報告後向鎮委、鎮政府和市三防辦報告出險部位、險情種類、搶護方案以及處理險情的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通訊聯絡方式、險情情況。當水庫遭遇超標準洪水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潰壩時,應及時向受影響的區域發出預警,為群眾安全轉移爭取時間。

3.1.3洪澇災情資訊

洪澇災情資訊主要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範圍、受災人口以及群眾財產、農林牧漁、交通道路、水利設施、工廠企業等方面的損失。洪澇災害發生後鎮三防辦要按照“水旱災害統計報表制度”的規定報告災情,及時向上級部門和市三防辦報告洪澇受災情況。

3.2預防資訊

加強宣傳,增強全民預防洪水災害和自我保護意識,做好防大汛的思想準備。建立健全防汛組織指揮機構,建立受影響居民臺帳。層層落實責任,實行行政責任制,組建抗洪搶險應急小組,加強搶險隊伍培訓工作。按時完成水毀工程修復和河道整治,對存在病險的堤防、水庫、涵閘、泵站等各類水利工程設施實行應急除險加固。加強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對未經審批並嚴重影響防洪的專案,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依法強行拆除。做好汛前檢查工作,落實安全度汛方案。

4、應急響應

4.1不同災害的基本應急相應措施

當河道水位超過警戒線時,組織防汛搶險隊伍巡堤查險,及時掌握水情雨情,時刻戒備。水位繼續上漲時,及時發出警報,轉移群眾。當出現堤防決口、水庫潰壩前期徵兆時,相應防汛搶險小組要迅速調集人力、物力全力組織搶險,儘可能控制險情,並及時向下遊企業和受影響群眾發出警報,同時立即將受影響的群眾轉移到安全地方。緊急向鎮三防辦彙報情況,根據上級指示,採取適當的措施,控制洪水影響範圍,儘量減少災害損失。

4.2應急響應級別

應急響應級別的確定,以市三防辦釋出的預警、預報為主要依據,充分考慮洪水對我鎮的影響程度、危害程度及防禦能力等因素,分為I、Ⅱ、III、IV四級,I級應急響應為最高級別響應,其次是Ⅱ級、III級,IV級為最低級別響應。較高級別的應急響應包含較低級別應急響應的所有內容。

4.2.1IV級預警

當預測、預報可能發生以下情況之一:

(1)發生區域性性的洪澇災情,災情繼續發展;

(2)氣象部門預報未來有大暴雨、特大暴雨降雨過程;

(3)已連續多日出現中雨、大雨,氣象部門預報未來有暴雨以上的降雨過程;

(4)黎村圍、大厚湖圍、謝山圍、謝崗圍、趙林圍、曹樂圍等堤圍內區域發生5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5)最大24小時降雨197mm;

(6)潼湖水位達7.5m以上。

4.2.2III級預警

當預測、預報可有發生以下情況之一:

(1)黎村圍、大厚湖圍、謝山圍、謝崗圍、趙林圍、曹樂圍等堤圍內區域發生1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

(2)小型水庫出現嚴重險情可能垮壩;

(3)最大24小時降雨240mm;

(4)潼湖水位達8.0m以上。

4.2.3II級預警

當預測、預報可能發生以下情況之一:

(1)黎村圍、大厚湖圍、謝山圍、謝崗圍、趙林圍、稔子園圍、曹樂圍等堤圍內區域發生2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全鎮受災面積較大;

(2)小型水庫出現重大險情,可能出現垮壩或已垮壩;

(3)24小時降雨282mm;

(4)潼湖水位達8.5m以上。

4.2.4I級預警

當預測、預報可能發生以下情況之一:

(1)黎村圍、大厚湖圍、謝山圍、謝崗圍、趙林圍、曹樂圍等堤圍內區域發生50年一遇或以上洪水,全鎮嚴重受災;

(2)防洪堤發生重大險情極可能潰堤或已決堤,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3)24小時降雨338mm;

(4)潼湖水位達8.7m以上。

洪水預警由鎮三防指揮所負責確定級別,經市三防指揮部授權後釋出預警,主送單位包括:市防總、鎮委、鎮政府、鎮三防指揮所成員單位。

4.3應急響應行動

4.3.1IV級應急響應

鎮三防指揮所召開防汛會議,研究分析暴雨可能影響的情況,研究防禦重點和對策,部署有關工作。重點做好水庫、河道的洪水承載能力分析、研究,制定預排預洩方案,組織做好水庫、山塘、堤防等防洪工程的檢查做工。及時將有關防汛資訊報告鎮三防指揮所領導。

4.3.2III級應急響應

鎮三防指揮所召開防汛緊急會議,明確防禦重點,落實防禦對策,進一步落實防汛物資,組織有關部門做好內澇地帶人員轉移準備工作,必要時,對其中的老弱病殘孕先行轉移。各類檢查指導組、搶險救災隊伍等做好搶險救災的準備工作。重點做好水庫、河道的預排預洩工作,做好洪水排程方案,加強對水庫、山塘、堤防等防洪工程的檢查。及時將有關防汛資訊報告鎮三防指揮所領導和市三防辦。

4.3.3級應急響應

鎮三防指揮所召開防汛緊急會議,部署落實防汛搶險工作,落實防汛各項措施。加強水庫、山塘、堤防等巡查,做好洪水排程工作;對危險地區的各類人員實施分批轉移;委派防汛小組到洪水影響地區檢查、督促和指導防汛救災工作。各類搶險隊伍集結待命,隨時準備搶險救災;及時將有關防汛資訊報告鎮三防指揮所領導和市三防辦。

4.3.4I級應急響應

鎮三防指揮所召開防汛會商會議,部署洪水防禦和搶險救災工作。提出防禦目標、重點和對策建議,釋出人員轉移命令;根據需要宣佈進入緊急防汛期,向重點受災地區派出防汛小組指導工作,組織指揮重大險情的搶險救災工作。密切監視颱風、雨情、水情、工情,掌握人員轉移情況,根據水庫蓄水情況和內河水位,做好水庫及河道的排程工作;調配防汛搶險物資,聯絡鎮公安部門支援搶險救災;做好災情核查和資訊釋出工作。相關防禦小組按照各自職責,根據洪水影響程度,做好相應工作。及時將有關防汛資訊、災情資訊報告鎮三防指揮所領導和市三防辦。

5、應急保障

5.1通訊與聯絡保障

在鎮委、鎮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電信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我鎮各防洪工程的通訊電話得到了保障,專門設立防汛電話緊急搶修小組,以保證通訊裝置暢通。由鎮水利所編制鎮防洪防汛機構與相關單位通訊表,以及市三防辦的聯絡電話、傳真電話和各防汛小組主要責任人的聯絡電話。

5.2應急隊伍保障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洪的義務。在抗洪搶險期間,鎮人民政府設立了三防指揮所和12個防汛應急小組投入防汛抗臺搶險救災工作。

5.3交通運輸保障

鎮交通運輸部門保障防汛搶險人員、防汛救災物資運輸和車輛調配。

5.4醫療衛生保障

鎮衛生部門負責災區衛生防疫和醫療救護,預防疾病流行。做好人畜疾病的免疫和公眾場所消毒工作。

5.5治安保障

鎮公安部門主要負責做好災區和防災人員轉移後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抗洪救災行動和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保證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災區的社會治安秩序。

5.6物資經費保障

鎮水庫、堤防等防洪工程管理單位按照市三防辦有關防汛物資儲備定額標準進行儲備,落實防汛經費。

6、善後工作

6.1善後處理和社會救助

內澇災害發生後,鎮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做好災區生活供給、衛生防疫、救災物資供應、治安管理、學校復課、水毀修復、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等善後工作。對影響防洪安全和城鄉供水安全的水毀工程,應儘快修復。防洪工程力爭在下次洪水到來之前,做到恢復主體功能;供水工程儘快恢復功能。遭到毀壞的交通、電力、通訊等設施,儘快組織修復,恢復功能。公安分局負責做好水害災區的治安管理工程,維護災區的社會治安秩序,保證防汛搶險人員、救災物資運輸。及時給受災群眾生活救濟補助。及時調配救災物資,組織安置受災群眾,做好受災群眾臨時生活安排,保證災民有糧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實解決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同時調配醫務技術力量,搶救因災傷病人員,對汙染源進行消毒處理,對災區重大疫情、病情實施緊急處理,防止疫病的傳播、蔓延。

6.2調查和總結

在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後,做好洪災調查和總結。對在防洪搶險中有立功表現的個人和單位給予表彰和獎勵,提高個人防洪搶險的高度意識。總結防汛經驗和吸取洪災帶來的教訓,向鎮委、鎮政府提出防洪工程規劃、建設和管理建議,為今後防汛善後工作作準備,做到未雨綢繆、以人為本,把災害損失減到最少,進一步防汛工作。

7、附則

7.1預案的編制與審批

本預案由鎮三防辦制定並負責解釋。經鎮委、鎮政府同意後實施,並報市三防指揮部備案。

7.2預案的管理

鎮三防辦根據應急管理需要,對本預案每3年進行一次修改和完善,報鎮政府同意後釋出,並上報市三防指揮部備案。

7.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 篇2

一、工程概況

上海崇明北沿風力發電工程位於上海市崇明縣東北部地區,從崇明東旺沙閘處,原上海崇明東旺沙風電場西側開始沿92塘東段、98塘內青坎上向偏西北方向順序2排佈置風機,至近北八滧港西側約1300m。

風機佈置如下:

在東旺沙閘東側,至現有崇明擴建工程已建的#13風機之間,沿98塘佈置1#~2#風機,風機佈置在98塘內青坎上,風機之間的間距約為580m。

在東旺沙閘西側,至北八滧港西側1300m,沿98塘佈置3#~19#風機,風機佈置在98塘內青坎上,共佈置17颱風機,風機之間的間距約為520~600m。

在東旺沙閘西側,沿92塘佈置20#~24#風機,共佈置5颱風機,風機之間的間距約為520m。

二、編制依據

1.隨塘河青坎原始樣貌記錄;

2.相關技術及安全操作規範;

3.上海市河道管理有關條例;

4.施工現場實際情況。

三、現場施工情況

#3、#4、#5、#6風機因所處大堤青坎不足需佔用部分河道,固對河道進行如下圖回填(以3#為例),我專案部將根據隨塘河青坎原貌對回填土進行清理。

其青坎處原貌如下表所示:表略

四、施工機械及勞動力配備

1、施工機械配備

長臂挖掘機一臺普通挖掘機一臺

裝載機一臺20t自卸車6輛交通車一輛

2、勞動力配備

根據現場需求,我標段擬投入勞動力8人,分別安排在清理現場及棄渣場。

五、清理施工方案

1、回填土挖掘

(1)回填土挖掘前首先確定清理挖掘邊線。

(2)回填土挖掘施工時長臂挖掘機對河道進行清理施工,普通挖掘機用於清理施工時對淤泥的轉移及裝載工作。施工過程中安排工程技術人員現場跟蹤、監督、檢查,及時控制好清理深度及範圍,防止挖機超挖擾動。

(3)由於清理出的淤泥含水量大,運輸過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邊環境汙染,因此淤泥挖至青坎後需經過晾晒方可外運。

(4)清理過程中由於河堤標高無法清楚的檢測到,故需準備小船及探杆一套,在一定區域內清理完成後,檢測人員立即用探杆檢測清理深度,避免出現漏挖或挖掘深度不夠的區域。

2、淤泥運輸

我專案部渣土運輸將嚴格按照上海市有關渣土運輸的有關規定,選用效能良好、車廂封閉較好、證件齊全的車輛,嚴格按照指定的線路行駛。做到運輸車輛不超載,車廂上部全部用篷布覆蓋,避免運輸過程中渣土散落汙染市區道路及周邊環境。

為防止渣土在運輸過程中的亂倒、亂棄問題,在施工過程中我標段將採用開挖現場與棄土場雙向籤票的辦法,堅決杜絕渣土亂倒、亂棄。

六、安全質量保證措施

1、安全措施

(1)專案部建立施工安全領導小組,專案經理任組長,劃分領導機構、明確個人職責,健全安全防護制度。

(2)作業時,設專人統一指揮,相互配合,由機械現場排程員統一指揮,配合機械作業人員。各種施工、操作人員須經安全培訓,不得無證上崗,各種作業人員應配帶相應的安全防護用具和勞保用品。嚴禁操作人員違章作業,管理人員違章指揮。

(3)施工場地要設定交通紅燈、交通指示牌及專職疏導人員,以便疏導行人及車輛。施工道口設定明顯標語牌,並設專人看守,疏導交通。

(4)各種機械要有專人負責維修、保養,並經常對機械的關鍵部位進行檢查,預防機械故障及機械傷害的發生。運輸車輛服從指揮,訊號要齊全,不得超速,過岔口、遇障礙物時減速鳴笛,制動器齊全,功能良好。

(5)施工現場設定專職安全員,對施工人員經常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每週開一次安全例會。

2、質量保證措施

①在每道工序施工前,施工員依據施工圖紙、施工方案對有關施工組進行技術、質量、書面交底,交底內容包括:操作方法、操作要點及質量標準等。

②嚴格執行自檢制度,檢測人員及時對已完工作面進行檢測,避免出現重複施工現象。

③施工完成並經自檢合格後方可向監理工程師及有關上級部門報檢、交接。

七、環境保護及文明施工措施

①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部委、當地建委關於“文明施工”的有關條例。

②建立健全文明施工組織及責任制,對施工的全過程、全方位實行專案經理負責制,管理人員責任制,強化文明施工管理。

③由文明施工小隊負責現場及道路灑水防塵工作,保證道路有車輛通過時不揚塵且無水窪、泥漿。

④租用符合環保要求的運輸車輛並與之簽訂協議:a.進入現場放慢車速,防止揚塵。b.車廂苫蓋嚴密,防止灑落或細小顆粒材料的飛揚。c.外租車輛必須接受環保部門及施工單位的檢查。d.禁止車輛帶泥上路。

⑤在新建道路外側設圍擋,使施工區與社會交通隔開。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 篇3

一、工作目標

以“三線”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回收市場、農貿市場為重點,結合全市開展“五創聯動“及沿江景觀打造,突出加強對“三線”沿線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回收市場、農貿市場及其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通過近三個月的集中整治,消除盲點死角及薄弱環節,著實改變“三線”沿線範圍內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回收市場、農貿市場及其周邊環境“髒、亂、差”的狀況,進一步解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三線”環境質量問題,切實改善“三線”環境面貌,為我市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有利條件。

二、綜合治理專項行動重點

(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重點檢查“三線”沿線回收網點經營證照及資質是否齊全,網點設定是否符合當地城市商業網點總體規劃,回收網點內廢舊物資堆放是否規範、有序,回收網點內及周邊環境是否乾淨、整潔,解決廢舊物資亂倒、汙水亂排、亂搭亂建等“髒、亂、差”突出問題。

(二)再生資源回收市場。重點檢查“三線”沿線回收市場經營證照及資質是否齊全,市場設定是否符合當地城市商業網點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因體廢物汙染防治規劃,市場內功能設定是否齊全,市場內廢舊物資堆放是否規範、有序,市場內及周邊環境是否乾淨、整潔。

(三)農貿市場。重點檢查“三線”地帶農貿市場是否符合當地城市總體規劃,按照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農貿治理標準和要求,對市場內及周邊環境開展專項治理。

三、實施步驟

按照省商務廳的工作安排,此次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為期近三個月,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前期準備階段(年7月下旬)

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對轄區“三線”沿線範圍內的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回收市場、農貿市場開展調查,摸清數量、分佈位置、存在的問題,根據調查情況制定具體的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方案,並於年8月6日前把調查情況和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方案報市商務和糧食局。

(二)集中治理階段(年8月—9月10日)

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要結合轄區內的實際情況,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全力開展“三線”沿線環境的綜合治理。期間,要採取明查、暗訪等多種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督促經營者按相關要求進行整改。市局開展整治公路鐵路河道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適時進行重點抽查。

(三)鞏固提高階段(年9月中旬至下旬)

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要在全面開展專項治理的基礎上,查缺補漏,杜絕遺留死角和盲點,鞏固專項治理效果,形成常態化管理;並對專項治理工作進行總結,於年9月30日之前,將專項治理工作書面總結報市局商貿處。

(四)市、縣(區)工作職責

1.市商務和糧食局負責擬定全市開展整治公路鐵路河道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總體方案,會同建設、環保、交通、水利、鐵路、工商、城管等相關部門對“三線”沿線環境的綜合專項治理進行抽查。

2.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根據行政區域區內的實際情況,負責制定開展整治公路鐵路河道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的具體方案,並協調相關部門實施“三線”沿線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回收市場、農貿市場及其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的各項具體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按照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的原則,各級政府是本次專項治理的工作主體、實施主體和責任主體。為加強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工作的組織領導,市商務和糧食局成立開展整治公路鐵路河道沿線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遠俊任組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旋任副組長,崔懷國、卞英傑、丁濤及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第一把手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崔懷國任辦公室主任。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要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按照此次“三線”沿線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的工作要求,成立“三線”沿線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確責任,細化措施,落實責任,抓緊開展綜合治理專項行動。

(二)密切配合,統籌推進。此次綜合治理專項行動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縣(區)商務主管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加強與建設、環保、交通、水利、鐵路、工商、城管等部門的協調配合,統籌推進綜合治理專項行動。要切實履職盡責,進一步依法加強對行業監管,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作用,形成齊抓共管促局面,確保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取得成效。

(三)強化宣傳,廣泛發動。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要採取有效的手段和方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推廣先進經驗,曝光反面材料,營造全社會關心、理解、支援和自覺參與“三線”地帶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回收市場、農貿市場建設,形成美化公路鐵路河道沿線環境的良好氛圍。

(四)完善制度,嚴格問責。各縣(區)商務主管部門要建立資訊通報制度、督查氣度、專人負責制度,積極探索長效機制,使治理工作常態化。要定期和不定期採取明查、暗訪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工作的督查,務求實效。對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務造成不良影響的,實行問責制。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 篇4

1、工程概況: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概況、施工平面佈置、施工要求和技術保證條件,充分分析工程規模、特點及設計意圖,抓住工程的特點、難點,分析內容包括工程影響範圍內的水文、地質、結構斷面及尺寸、地下障礙物、工期及參建單位等。

2、編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性檔案、標準、規範及圖紙、施工組織設計等。

3、施工計劃:包括施工進度計劃、材料與裝置計劃。

4、施工工藝技術:技術引數、工藝流程、施工方法、檢查驗收等,專項設計與計算驗算,應有計算書及相關圖紙,對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進行技術經濟比選,對於關鍵環節應詳細分析、論證,確定工藝操作方法,材料要求,技術質量控制指標和安全保障措施。同時考慮季節施工的影響,制定冬雨季施工措施,制定工程的變形監測控制、支護監測控制措施,確保工程施工安全

5、施工安全保證措施:組織保障、技術措施、應急預案、監測監控等,對工程經行危險源識別評價和分級,實行危險源分級管理,針對重大危險源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

6、勞動力計劃: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等。

7、制定工程試驗檢驗方法和計劃,詳細列工程質量控制點,並制定質量控制、技術複核措施,落實到人,以控制工程質量通病,提高工程質量管理水平。

8、安全方面:應急救援、安全教育與培訓、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同時應確定工程安全管理目標和分目標,建立工程安全管理體系,並制定針對工程實際情況和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措施,安全監督檢查制度方法,落實到人。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 篇5

一、工程概況

1、工程主要情況:專項工程名稱、工程參建單位的相關情況,工程的施工範圍,施工合同、招標檔案和總承包單位對工程施工的重點要點等。

2、設計簡介:主要介紹施工範圍內的工程設計內容和相關要求。

3、施工條件:應重點說明專項工程相關的內容。

二、施工安排

1、施工目標:進度、質量、安全、環境和成本等目標,各專案標應滿足施工合同、招標檔案和總承包單位對工程施工的要求。

2、工程施工順序及施工流水段應在施工安排中確定。

3、針對工程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施工安排並簡述主要管理和技術措施。

4、工程管理的組織機構及崗位職責應在施工安排中確定,並應符合總承包單位的要求。

三、施工進度計劃

1、專項工程施工進度應按施工安排,並結合總承包單位的施工進度計劃編制。

2、施工進度計劃可採用網路圖或橫道圖表示,並附必要說明。

四、施工準備於資源配置計劃

(一)施工準備

1、技術準備:包括施工所需技術資料的準備、圖紙深化和技術交底的要求、試驗檢驗和測試工作計劃、樣板製作計劃以及與相關單位的技術交接計劃等;

2、現場準備:包括生產、生活等臨時設施的準備以及與相關單位進行現場交接的計劃等;

3、資金準備:編制資金使用計劃等。

(二)資源配置計劃

1、勞動力配置計劃:確定工程用量並編制專業工種勞動力計劃表;

2、物資配置計劃:包括工程材料和裝置配置計劃、週轉材料和施工機具配置計劃以及計量、測量和檢驗儀器配置計劃等。

五、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

1、專項工程施工方法並進行必要的技術核算,對主要分項工程(工序)明確施工工藝要求。

2、對易發生質量通病、易出現安全問題、施工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的分項工程(工序)等應做出重點說明。

3、對開發和使用的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採用的新材料、新裝置通過必要的試驗或論證並制定計劃。

4、季節性施工應提出具體要求。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 篇6

一、施工準備

1、施工測量準備:銀浩河道清理公司在開工前進行固定線路,包括導線、中線的複測,水準點的複測與增設,橫斷面的測量與繪製。並進行記錄與整理,送交銀浩公司監理工程師核查。

2、施工調查及試驗:施工前對施工範圍內的地質、水文、障礙物、文物古蹟及現有管線情況進行詳細調查。

3、場地清理:在施工現場工作界限內,保護所有規定保留的植物及結構。對施工範圍內的建築廢棄物、腐植土進行清除運棄。場地清理完成後,全面進行填前碾壓,使密實度達到規定要求,重新測定地面標高,並提交監理工程師稽核,進行現場驗收,驗收合格後進行下一工序施工。

二、河道圍堰

遵照河道管理的有關規定,河灘地上不得取土圍堰。圍堰施工前與河道管理部門協調,核對圍堰時的河水斷面流量、流速,以防河流斷面被壓縮後,水流對堰身的衝擊,保證圍堰的穩定。

圍堰土比現況水深高1~1.5m。迎水面坡度為1:0.75,背水面為1:0.5,土壩外測採用鋼筋籠,鋼筋籠採用Φ5光圓鋼筋焊接而成,尺寸為80×60×40,內裝石塊。鋼筋籠交錯壓茬碼放。土壩內側採用編織袋裝土,土壩水下部分土袋為2×4交錯壓茬土袋封口方式,疊至水面以上時,改為2×3交錯壓茬土袋方式。

當圍堰完成後,要詳細檢查圍堰的填築質量,確認圍堰體的穩定後,安裝泥漿泵,抽出圍堰記憶體水。

三、河底處理

本項工程主要包括路基清表、挖運棄土方、拆除舊有的構造物、挖除樹根等。

首先抽水、清淤泥。抽水的潛水泵型號和數量可根據圍堰內的水量的多少來決定。在施工準備期間要充分的準備所需的水泵及相關的裝置等。淤泥全部清除至原狀土,挖泥採取鬥容量1.2m3挖土機將淤泥集中,採用裝載機配合運土車將淤泥全部外運,挖泥深度根據現場實際確定,但必須保證將淤泥清走,露出原狀土層,並在清淤泥後,池底面進行平整,以利於分層回填處理。

四、河底砂礫墊層

對於漿砌底插石灌漿河底要進行換填天然砂礫30cm.,填土分層壓實。土方回填採用機械鋪土,振動碾碾壓。河底驗收合格後,先用推土機找平,12-15噸振動壓路機碾壓兩遍。然後分層攤鋪回填。每層土虛鋪厚度為15mm。碾壓時輪相互搭接,防止漏壓。由於填土採取分段進行,每層接縫處應形成階梯形。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於1m。回填土每層壓實後應按規範進行環刀取樣,檢測密實度(密實度要求為重擊實90%)。還土操作流程為:池底淤泥、雜物清除→檢驗土質→分層虛鋪土→分層碾壓→檢測密實度。

對於安裝預製板護砌的河底要進行粗中砂層底施工,施工方法同上。

五、河底插石灌漿鋪砌

1、主層塊石鋪築

1)鋪筑前對基層設計高程及邊線進行復核測量不符合規定差偏,表面清潔無雜物。

2)採用人工鋪築的方法。將塊石的多稜面中表面平整的面朝上鋪築,各石塊鋪築緊密,其空隙用小碎石填充。灌滿,並用末子將面抹平。

六、土工布的`鋪設

土工布鋪設前檢查砂礫墊層的高程和坡度是否符合要求,檢查表面如有大的稜角尖要先將其粘平,防止其扎破土工布。土工布交錯搭接鋪設,側邊搭接長度25cm,端邊20cm。

七、沉砂池施工

鋼筋的加工成型按照圖紙的尺寸及要求編制鋼筋下料單並按其要求加工。鋼筋在加工成型之前進行調直及防鏽清理,確保鋼筋表面的潔淨。

鋼筋成型後,掛牌註明其所用之部位、型號、級別,並分類碼放整齊。成型的鋼筋一般暫存在加工廠內;施工中按照施工計劃以及施工現場的要求分批運至施工現場,施工現場只能少量地暫存工程急需的成型鋼筋。

運至現場的鋼筋要碼放整齊、掛好標誌牌,底部墊方木與地面保持距離。

鋼筋的現場綁紮及安裝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尺寸及要求進行。架立筋:控制上、下層鋼筋間距。

嚴格控制鋼筋保護層,在模板與鋼筋之間設定水泥、砂漿配比與所澆築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漿墊塊,墊塊數量不得小於2塊/m2。

綁紮時鋪板作業,嚴禁踩踏綁紮完畢的鋼筋。鋼筋安裝時接頭的位置及數量,符合國標驗收規範及規定。

模板採用木材和覆膜膠合多層板製作,用15×15cm的方木做支撐。

澆築前進行吹倉工作;在施工時用清水溼潤;在澆築混凝土時施工隊組嚴格控制下灰速度,不得大於1.0m/h;

混凝土振搗採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振搗時振搗棒採用一字式下棒,移動間距不大於作用半徑的1.5倍。

八、砌築砂漿

施工時,水泥按品種、標號、出廠日期分別堆放,並保持乾燥。不同品種的水泥,不準混合使用。砌築砂漿採用機械攪拌,自投料完算起,攪拌時間不得少於2分鐘,砂漿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分別在拌成後3小時和4小時內使用完畢。砂漿試塊在攪拌機出料口隨機取樣,一組試塊在同一盤砂漿中取樣製作;砂漿強度以標準養護,齡期28天。

九、石砌擋土牆

石料要求:塊石形體大致方正,厚度不小於20cm;長及寬不小於厚度,頂面及底面平整。基礎施工前,在主要軸線部位設定標誌板。標誌板上標明基礎、牆身和軸線的位置及標高。砌築基礎前,應先用鋼尺校核放線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GB50203—2002的規定。

砌體施工,設定皮數杆,根據設計要求、塊材規格和灰縫厚度在皮數杆上標明皮數及豎向構造的變化部位。

砌築擋土牆符合下列規定:

1)基底標高不同時,先由底下往上砌。當設計無要求時,在基礎高低臺階接頭處,下面臺階要砌至少500mm的實砌體。

2)每層塊石高度一致,每砌高0.7~1.2m找平一次;

3)砌築塊石,錯縫按規定排列,同一層中用一丁一順。灰縫寬度為2~3cm;

4)砌築填心石,灰縫彼此錯開,水平灰縫不得大於3cm,垂直灰縫不得大於4cm,個別空隙較大,在砂漿中用擠漿填塞小塊石;

5)伸縮縫、沉降縫中,不得夾有砂漿、塊材碎渣和雜物等。

6)砌體工程工作段的分段位置,設在伸縮縫、沉降縫、洞口處。

7)設計要求的洞口、溝槽和預埋件等砌築時正確留出或預埋。寬度超過300m的洞口,砌築成平拱或設定過樑。

8)砌體中的預埋件均防腐處理。

9)校核砌體的軸線和標高,在允許偏差範圍內,其偏差可在基礎頂面校正。標高偏差通過調整上部灰縫厚度逐步校正。質量符合下列規定:

A、砌體砂漿嵌填飽滿、密實;

B、勾縫均勻整齊,縫寬符合要求,不得有脫落、漏勾;

C、砌體分層砌築咬茬緊密,不得有通縫;沉降縫製順貫通

十、瀝青木板沉降縫

結構施工完畢後統一進行變形縫處理,處理時先將變形縫用特製鋼絲刷將凹槽掏空,用空壓機吹乾淨,然後進瀝青木板施工,最後進行砂漿抹面。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 篇7

為進一步做好茨營鄉境內河道綜合整治工作,切實改善全鄉河道水環境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及《曲靖市南盤江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決定對茨營鄉境內龍潭河、格浪河、水城河進行綜合整治,實行段長、點長負責制管理。現結合茨營實際,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充分認識加強境內河道綜合整治的重要性

茨營鄉境內的龍潭河、格浪河、水城河既承擔群眾生產生活用水保障,也承擔著防汛、蓄水、排澇及改善生態環境等多種功能。近年來,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鄉河道綜合治理工作,積極開展了河道工程治理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河道綜合整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重建輕管問題不同程度存在,致使水資源利用率低,河道淤積嚴重,汙染加劇,功能萎縮,效益衰退,抵禦洪旱災害的能力降低,潛在威脅茨營鄉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各村委會、站(所)必須充分認清河道綜合整治面臨的嚴峻形勢,要從促進全鄉一體化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社會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堅持建管並重,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河道水利工程綜合效益。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通過抓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切實改善全鄉河道水環境質量,加快推進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展示茨營“山青、水秀、菜綠、情濃、人傑地靈”宜人居住的生活環境,為全鄉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目標任務

堅持政府主導、群眾參與、依法保護、屬地管理原則,以截汙治汙為重點,注重生態,強化管理,建立河道長效管護機制。

(一)20XX年7月前全鄉河道長效管理制度落實率達到100%;

(二)20XX年內實現河道堤壩無耕翻種植、無亂堆亂放、無違法取土,河床無垃圾、無漂浮物、無死畜禽等;

(三)全鄉河道長效管理考核合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到95%以上。

四、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20XX年5月)。制定下發《茨營鄉河道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召開河道綜合整治專題工作會,按屬地管理原則,安排部署全鄉河道綜合整治工作。全面宣傳實施“段長、點長制”管理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段長、點長的工作職責,部署年度河道綜合整治工作的重點內容和要求。

(二)實施綜合整治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同步啟動鄉、村二級“段長、點長制”管理,各級點長履行所負責河道水汙染防治的管理職責,進入常態化管理階段。年內實現河道堤壩無耕翻種植、無亂堆亂放、無違法取土,河床無垃圾、無漂浮物、無死畜禽等。

(三)整改完善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創造性地開展“段長、點長制”管理的各項工作,積極探索和總結行之有效的工作策略,不斷豐富和完善“段長、點長制”管理的內容和方法,不斷完善“段長、點長制”管理的體制機制,積極擴大水汙染防治的工作成效,做到全鄉河道長效管理考核合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到95%以上。

河道治理防汛應急預案 篇8

一、治理方案設計依據

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2、水質分類指標標準

3、某景觀河綜合水樣檢測資料

4、生態微生物學原理

5、水生生態學原理

二、景觀河道汙染形成原因

城市的景觀河道水體汙染主要是汙染源的侵入,如天然降雨、大氣中的揚塵、生活垃圾的侵入,長期積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釋放的有害物質。加上水體缺少必要的迴圈,溶解氧過低,缺少水生動、植物生存的環境,使水體逐漸失去自淨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長期未清,使底泥不斷釋放分解為N、P等營養鹽,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水體逐漸變綠,藻類瘋長,最終導致“水華”現象,產生異味,容易發黑發臭。

三、目前治理水汙染的主要技術方法

1、物化方法物化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學原理對汙染水體不斷進行電解、絮凝、催化氧化、第1頁共10頁過濾等方法,硝化、降解、分解吸收汙染水體中的有害物質。此種方法在處理汙染水體效果明顯,但是投資費用較大,執行成本較高,不適應治理大型水體。

2、生態溼地修復法生態溼地具有降解汙染物,淨化水質的功能,使汙染水體流過生態溼地逐步降解汙染物,提高水質標準。但是生態溼地要求面積大,淨化效率低。目前,在上海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區不具備建造大型生態溼地的條件,而且對於重汙染水源無法治理,甚至會使生態溼地遭受破壞,植物死亡產生腐蝕質,釋放到水體中,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汙染。

3、配水、調水方法配水、調水對某一城市、區域是一個較為理想的方法,見效快,成本底,但是配水、調水不是真正解決汙染水體的方法,只是將汙染水體從某一區域轉移到另一區域,是上游向下遊的轉移。如果大家都採用此方法,可以說是汙染水體的迴圈,是一種“惡性迴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於水源的關係,這種方法不一定適應“斷頭浜”的治理。

4、生物—生態水體修復技術生物—生態水體修復技術主要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在人為的干涉下,在一定的生存環境條件下,經過原位培育,增加微生物活效能力,通過微生物生命活動,將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逐步恢復水生生態系統,目標是恢復水體的自淨功能。生物—生態水體修復技術治理汙染水體方法很多,如建造人工溼地、生物氧化塘、生物濾床、生物啟用劑等,但其核心內容就是利用載體將有益微生物培育成優勢群落,啟用其活效能力。由於水體汙染成因不同,有害物質的成份也多樣性,在治理汙染水體的技術上採用單一的技術是很難治理汙染的水體,必須有針對性的、採用綜合性的技術。在實踐中將物化(人工增氧)和微生物栽培技術相結合,整治景觀河道是比較理想的方法。這在國內外已有很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