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高效率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工作方案 閱讀(2.44W)

一、學習方法的養成

如何培養高效率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1.預習的習慣。預習能夠使你聯絡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

2.記筆記並事後整理的習慣。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課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

3.課後複習的。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加以強化,並養成習慣。

4.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習上有困難應儘量自己先“試一試”。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嚐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5.認真觀察、思索的習慣。每門學科都要求自己具備觀察力。還需要養成邊觀察邊思索的習慣,勤於觀察的同時還要勤于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如何收集資料

查閱文獻並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能,而這一技能是隨著你的不斷查閱而積累起來的,你必須親自去嘗試才能得到它,任何人都不能替代你。 1對課題提出一系列的疑問,然後分析這些疑問與課題的關係,以確定想要查詢的資訊或問題是某一資料、某一概念還是某一觀念等。

2.根據這些問題或資訊的性質選擇檢索工具,即確定是通過百科全書等參考性工具書,還是通過報刊索引等檢索性工具書進行查詢。

3確定檢索途徑,即去本校的圖書室,還是去本地區的圖書室,或者向老師或有關專家諮詢。

4選定檢索方法,即從最近出版的書籍和期刊開始往前查,還是限查某幾年的書籍和期刊等。

三、如何跟團隊成員進行溝通與合作

讓傾聽者對溝通產生反饋行為

溝通要有多變性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閱歷的人想問題的角度、出發點及他所站的立場也不同。溝通要變得有效,需講求語言的方式,適宜改變交流方式,多樣性的語言有助於使溝通者和不同的人對上話,進行深入交流,達到溝通目的。

學會積極傾聽,做忠實的聽眾

溝通是一個雙向的行為,溝通雙方一個要善於表達,一個要善於傾聽,通過雙方溝通、傾聽、反饋再溝通、傾聽、反饋的迴圈交流過程,才能明確溝通的主題和問題的解決辦法。溝通就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溝通的雙方只有積極配合,才能使溝通的目的得到實現。

做好溝通前的準備工作

明確溝通內容。缺乏溝通前的準備工作,勢必造成溝通過程中“東扯葫蘆西扯瓢”的局面,既浪費了雙方的工作時間、又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注意減少溝通的層級 因為資訊傳遞者參與的越多,資訊失真性越大,因此,

溝通雙方最好是直接面談,這樣才能使資訊及時、有效地在雙方傳遞,達到溝通的目的。

四、如何培養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於學習主體位置。

二、 深化教材的能力

對教材知識的進一步挖掘和聯絡,包括學科重點知識的挖掘、學科內知識的聯絡、跨學科知識的綜合等。它是學生學習能力強化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近年來會考對學生知識能力考查的重點。只有通過對教材知識的深入挖掘和聯絡,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識,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發掘教材的隱性知識: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圖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關部分的主題,體現為顯性知識。同時,它們還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題,體現為隱藏性知識。在學習中要指導學生對隱藏性知識深入挖掘和聯絡,並進行知識的遷移。

探究事物的內在本質

首先是歷史原因的探索,從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從主觀原因到客觀原因;從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屬性和本質,理解其本質含義。在此基礎上,綜合各方面因素,總結出歷史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

如何培養高效率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篇2]

高效課堂教學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教學改革,我們不僅要從自身加強學習實踐,更要注意讓學生在此項實驗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學會學習,感受快樂。作為一名實驗教師,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此項實驗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更好地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真正收到實效。

一、注意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要做到這點,對老師的要求就非常高,教師除了要能言善辯還得眼觀八方。能言善辯:要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創設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想去學習、想去探究的慾望。眼觀八方:上課時要時時注意每個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是一個眼神,並能用委婉的語言進行引導的同時還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

二、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有助於學生的進步,但事與願違,現在很多孩子一遇到難題,不是呆坐就是急於從同學那兒得到答案。其實也並非題目真的難,學生做不出,原因在於一些學生沒有找到思考的角度,缺乏思考的方法,還有些學生對自己缺乏自信,不願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針對以上原因,教學中我時常採用的方法是:1、將題目細化,以便更有利於學生思考;2、語言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3、放寬思考時間,讓學生能進行充分的思考。

三、注意培養學生敢說、善說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資訊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便於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班級裡,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針對實際,我時時以敢說者帶動的方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探索、肯帶頭髮言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你的膽子真大,回答問題時聲音真響亮;你真愛動腦筋;你說的棒極了等等。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怕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我也會用激勵的語言,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說,也可以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比如,當敢說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後,我把複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並給予鼓勵:“你也說的很好”,以此調動他們的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課中對於那些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說話的機會也讓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孩子都有從眾心理,在實際教學中,我把個人的回答改為夥伴互說、小組交流等學生喜歡的方式,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四、注意培養學生探究操作的習慣

操作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學習活動。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學習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問題、實驗、調查、收集與處理資訊、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學生愉快的操作不僅可以豐富感性知識,激發興趣,也加深了對理性知識的理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培養學生進行自測評價、反思的習慣

自測與評價是通過學生自己對學習的思考完成過程、實現自主學習後的實踐與反思。這裡既要使學生享受到獲取知識後的愉悅心情,又要使學生感受到有待努力之處。在每節課的末尾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說說:“你學會了什麼?怎麼學會的?還想知道什麼問題?努力方向是什麼?”等,經常性地進行這樣的自測與評價,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和能力,對學生長足的發展和進步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讓我們用良好的習慣來開啟學生學習的大門,讓每個孩子都能以飽滿的熱情走進高效課堂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