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倒春寒對早稻播種育苗的主要危害及預防措施

措施 閱讀(2.07W)

1 春季低溫陰雨和倒春寒的成因

倒春寒對早稻播種育苗的主要危害及預防措施

廣東的低溫陰雨天氣主要發生在早春的2—3月。此時極地大陸冷氣團開始變性減弱,而暖溼的南支槽則開始活躍起來,北方冷空氣主力從我國東部南下時,與熱帶海洋來的暖溼氣團相遇,往往形成兩股勢均力敵的冷暖氣流交鋒,並徘徊於南嶺至廣東沿海之間,稱之為南嶺靜止鋒或南海靜止鋒,因而導致廣東出現持續的低溫陰雨天氣。“倒春寒”是指在季節上本應回暖反而出現寒冷的一種異常天氣現象。通常,春季的氣溫是逐漸上升的,但有時受較強的北方冷空氣影響,氣溫會突然下降,出現比常年溫度明顯偏低而對作物造成冷害的天氣現象和天氣過程。一般出現春季冷溫陰雨或倒春寒有2種情況:一是前期氣溫回升正常,後期比常年偏低;二是前期氣溫偏高,後期氣溫比常年偏低。

2 春季低溫陰雨和倒春寒對早稻的影響

廣東的春季是冷暖交替、潮溼多雨的季節,而春季又是百業生產的重要時節,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人們期待著明媚的春光,也要警惕低溫陰雨天氣對農業生產產生的不利影響。春季正值早稻播種育秧期,若遇上低溫陰雨天氣,常導致爛秧和死苗,不但損失良種,還貽誤農時,影響晚稻適時播植,導致晚稻後期遭遇低溫冷害的機率加大而減產。從農業生產來說,“倒春寒”更有害。秧苗陸續進入斷乳期,抗禦低溫陰雨天氣的能力大為減弱,若這時出現倒春寒天氣,就面臨大面積爛秧之災,因此;春季低溫陰雨和“倒春寒”直接影響“米袋子”生產。

3 春季低溫陰雨和倒春寒對早稻播種育秧的影響

3.1低溫陰雨天氣型別冬末春初,正是早稻育秧的時期,而此時北方的冷空氣力量還比較強,不時南下,形成低溫陰雨天氣,造成爛種爛秧。根據冷空氣的強度及時間不同,低溫陰雨天氣分為3種類型。一是乾冷型,冷空氣勢力強,大風降溫,冷鋒過後為冷高壓控制,天氣晴朗,午間溫度回升,但夜間輻射冷卻強,因而夜間溫度低,甚至出現霜凍。乾冷型多出現在立春以前。二是溼冷型,冷空氣勢力較弱,與南來的暖溼氣流相對峙,在南嶺一帶形成準靜止鋒,出現連續陰雨天氣,氣溫雖不很低,但溼度大,日照少,這種型別多出現在立春以後。三是混合型,先是溼冷型,後轉為乾冷型,1~3月都可能出現。

3.2爛秧及原因爛秧包括爛種、爛芽和死苗,廣東爛秧的主要原因有3種。

3.2.1淹水缺氧造成爛芽或死苗。長期持續低溫陰雨,秧田長期漬水,在淹水缺氧環境下,種胚活力下降,秧苗不能正常紮根;在低溫寡照條件下,根系吸收力弱,光合作用幾乎停止,從葉部向根系輸送的氧氣也極少,造成根系缺氧而影響生長。在缺氧條件下,使秧苗呼吸作用消耗胚乳中的大量養分,併產生還原性物質毒害秧苗,使秧苗生活力降低,導致死苗。

3.2.2長期低溫寡照造成“餓死”。由於長期低溫陰雨,日照不足,葉綠素形成受阻,葉片變黃白色,光合作用微弱,甚至停止,又進一步削弱秧苗的生活能力,處於3葉期前後的“斷乳期”秧苗,胚乳養分已經耗盡,而次生根尚未發達,若遇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則秧苗和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水肥的能力

大為減弱,合成蛋白質的功能受到抑制,導致植株缺乏營養,逐漸乾枯而死,即所謂的“餓死”。其表現為先爛根而後死苗。

3.2.3生理失水死苗。秧苗受長期的低溫陰雨危害後,生理機能受到障礙,根系生活力嚴重削弱,甚至已經爛根,吸水力極差,遇到突然轉晴的天氣後,氣溫上升快,白天陽光較強,葉面蒸騰迅速增加,而根系生活能力尚未恢復,幼苗根系吸水彌補不了葉片蒸騰消耗而“乾死”,尤其3葉期前後更為明顯。氣溫回升時出現乾死的秧苗,表現為葉片捲曲,青枯狀,根系尚未腐爛。

4 防禦早稻爛秧的綜合措施

4.1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冷浸暖播在正常的氣候情況下,在春季早稻播種季節期間,掌握好冷浸暖播技術,採取冷空氣入侵時浸種,若冷期時間短,則加快催芽(淋溫水);冷期時問長,催芽減慢,持續較長時間低溫,則要在種芽萌發後施行制水保芽(鋪薄晾乾抑芽),待天氣回暖時播下。即“冷期浸種,冷定催芽,回暖即播,加強管理”16個字。

4.2根據不同的低溫特點,採取不同防禦措施

4.2.1露地育秧防治技術。①乾冷型天氣:夜間深灌水保溫,白天留淺水,以提高土溫,也可在夜間覆蓋秧苗,減少輻射冷卻,白天揭蓋灌淺水。②低溫陰雨天氣:無風時保持田土溼潤,不宜長期積水,使秧苗生長有足夠的氧氣供應;但如伴有寒風,則應採取淺灌水、勤換水的辦法。③低溫陰雨急轉晴冷型天氣:田間保持溼潤或灌淺水,轉晴前ld要灌深水保護秧苗,以緩和日夜溫度的劇烈變化,以後分2~3 d逐步排淺排幹。

《倒春寒對早稻播種育苗的主要危害及預防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