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送孩子去美國讀中學讓孩子學會獨立與合作

工作報告 閱讀(2.49W)

在近幾年赴美留學的學生中,又多了一大批十五六歲去讀中學的小留學生的身影。在美國的中學,尤其是私立中學的校園中,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活躍其中。目前,許多學生和家長,包括已經在美國中學就讀的學生,對於美國中學的教育體制,理念,都是不甚瞭解。即使是最初的考慮階段,就帶著中國式的思維去考察美國的中學,由於中美在文化和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其間難免產生曲解。

送孩子去美國讀中學讓孩子學會獨立與合作

誤區:為了在託福、SAT等考試中拿高分,更多機會被常春藤盟校這樣的美國名牌大學錄取?

這是個滑稽的謬論。首先,美國的中學不是國內的新東方之類的培訓機構,其開設的'各類課程,包括榮譽課程和AP(大學學分預修課程)在內,都不是以提高學生在SAT和ACT考試的成績為目的的。任何一所中學的教育理念都是圍繞這樣一個主題:通過提供各類學術課程,體育運動,課外活動和社群服務等專案幫助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吸收各類知識,發現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潛能,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

其次,無論是常春藤盟校,還是其他的美國大學,都不會將申請者的託福或是SAT成績作為考慮錄取的唯一因素。我們通過國內媒體也經常可以看到諸如“某某美國名校今年又拒絕了多位SAT滿分的申請者”這樣的報道。我們深受國內大學聯考的影響,總是帶著中國式的習慣性思維來看待美國的大學錄取——認為分數決定一切。殊不知,國外的大學申請和錄取,就如同招聘和求職,學校在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生,而學生也在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學校認為高分考生未必優秀,而優秀的學生也未必就適合自己的風格。

那麼,為什麼要去美國讀中學呢?

——較之國內的同齡孩子,提前讓他們學會獨立和合作,成長成熟。

孩子離開父母,首先要面臨的是學會打理自己的基本生活。雖然沒有父母的直接指導,學校的生活老師和同學都是可以尋求幫助的第一物件。無論是滿足基本生活,還是想要生活得更舒適,你的孩子都必須要學會主動尋求幫助,如何尋找合適的物件,方式來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上的困難可以找自己的導師(通常每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advisor),而涉及到日常生活或是宿舍裡的事務,dorm parents會是學生第一時間需要他們幫助的物件,財務和賬戶問題,則要向學校的Business office詢問。也許父母也需要逐漸適應,適應自己已經不再是孩子遇到問題時想要尋求幫助的首選或是唯一的物件,有很多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可以獨立處理一些同自己相關的事務了。

——適應和學習美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念。

美國的教育很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教學的重點不是學生已經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而對於一所學校而言,它所能提供給學生的遠遠不止是知識的獲取,而是一種自信、獨立、榮譽和服從精神的培養,通過學術課程、體育運動、學生活動、社群服務、宗教信仰等各類專案的展開,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地將學校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學生。有位留學生的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回來後在不少細小的生活習慣上都改變了很多,例如上車前提前為母親開啟車門此類,兒子告訴她,這是當地的習慣,他也已經習慣這樣去做。

留學,特別是低年齡的學生留學,可以看做是一項長期投資,切忌急功近利。成功的標準不是考上名牌大學,或是將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去的學生都帶著對於“美國夢”(American Dream)的憧憬,而美國夢的實質就是無論出身和門第,對於依靠自身實力和努力獲得成功的認可。對於你的孩子來說,成熟懂事,自我得到認可和肯定就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