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鄉鎮幫扶工作彙報

工作報告 閱讀(1.26W)

**鄉地處**縣西北部山區,既是省定的少數民族特困鄉,又是老區重點鄉。全鄉下轄27個行政村、171個自然村,總戶數6287戶,人口25279人,其中畲族行政村7個,畲族群眾1087戶、4830人,佔總人口的19.3%,為閩東畲族人口較聚居的鄉鎮之一。鄉域面積1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204畝,其中水田18685畝,農地5519畝,人均佔有耕地0.97畝,有林地面積15萬畝,草地2.5萬畝,茶園8600畝,果園6500畝。主要的種植業是水稻、甘薯、馬鉤薯、豆類、蔬菜、水果、茶葉、藥材、竹林、食用菌等,主要養殖業是豬、羊、牛、雞、鴨等畜禽,並有少量的茶、果、糧及木竹等農產品加工業,是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2015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1.5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53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 23.7 %和30.5%。

鄉鎮幫扶工作彙報

一、2000年以來掛鉤幫扶工作回顧

2000年以來,我鄉在省財政廳和石獅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援下,確立了“農業立鄉、三化興鄉(農村城鎮化、農民收入非農化、農業產業化)、科技強鄉、林業富鄉”的發展思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經濟。我們按照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冀港口城市建設的要求,以構築生態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一體的近郊型山區農業鄉鎮為目標,以掛鉤扶貧單位注入的31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為基點,致力於農村經濟工作,把工作重點放在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上,全鄉經濟社會得到了較快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文化、教育、衛生、交通、通訊等事業都有很大進步。特別是在2000年-2015年間,在**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領導的大力幫助下,先後投入了45萬元,完成了崇儒國小綜合樓掃尾工程,**中學學生宿舍樓工程建設,還為中學配備了11部電腦,在較大程度上改善了我鄉教育落後的面貌。

二、今後五年的工作思路

近年來,我鄉民族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省財政廳和**市委、市政府的幫助支援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於受地理區位、經濟基礎、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與全縣發展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今後,我鄉將以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為重點,立足區域優勢,以“科技先行,穩農求工,和諧發展”為發展思路,打造“實力畲鄉、和諧畲鄉、生態畲鄉、品牌畲鄉”的系統建設工程,構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農村建設新格局,全力推進“近郊型農業小康鄉鎮”建設。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培育亮點,增強後勁,推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科學、集聚、規模”的理念,以資源開發利用為原則,以現有發展為基礎,以謀略未來為前瞻,突出資源優勢、產業優化和空間佈局優化,全力推進鄉域經濟發展的產業規劃及其空間佈局,實現農村經濟新跨越。

1、抓基礎,認真做好農業經濟發展規劃。按照“一品三區五基地”的農業產業佈局,著重抓好以下三個生態區的規劃建設。一是庫域生態區。即以**水庫庫域為核心區,突出圍繞建設水源保護生態區為主導,主要分佈立體農業,生態林區,速生林區,經濟林區和茶葉、水果基地以及中草藥、食用菌種植業等。二是**溪流域生態區。即以**溪流域為核心區,建立萬畝綠竹長廊,以**農莊為龍頭構築“一鄉一品”特色產業。三是近郊農業生態區。即以**洋為核心區,突出圍繞建設短期效益農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區為主導,主要分佈果蔬生產區和高優茶園區。

2、抓載體,突出做好專案經濟發展規劃。積極實施“引進來”、“走出去”並重的對外開放戰略,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不懈地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一是大力展開招商引資。實施專案帶動發展戰略,創新專案開發思路,完善專案庫建設,加強專案策劃、儲備和運作。依靠專案帶動,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把發展民營企業經濟擺上重要位置,形成領導重視、部門愛護、社會尊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3、抓重點,切實做好經濟增長點發展規劃。一是大力發展支柱產業。認真制定和組織實施引導扶持企業發展工作計劃。積極實施“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扶大扶優扶強戰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全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培植以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主導的支柱產業。二是擴大勞務轉移輸出。大力營造宣傳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鼓勵他們外出打工創業。堅持就地轉移和向外輸出兩手抓,推進農民就業多元化。

《鄉鎮幫扶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

(二)傾心盡力,提高質量,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1、落實農村政策。強化農村政策落實,控減農民負擔,進一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一是完善農村稅費政策,規範稅費徵收行為,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二是加強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規範推行農村土地流轉。三是切實管理好農村財務和集體資產,確保集體資產營運規範、保值增值。四是切實做好扶貧工作。

2、推進小城鎮建設。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按照“規劃先行、分期實施、滾動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鄉村總體規劃。 一是逐步完善農村路網建設工程。逐步形成三級路標準的鄉鎮路網和四級路標準的村級路網。二是推進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在繼續實施鄉所在地舊街拓改二、三期工程,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健全鄉區功能同時,實施造福工程和並村搬遷工程,進一步做好中心村的建設規劃,逐步強化中心村建設 。三是努力促進農村社會事業和諧發展。建構和完善鄉、村二級辦學網路,實行拆點並校和聯村辦校,積極創辦達標寄宿制學校,擴大國中和中心校的辦學規模和提升教學質量。

3、加強扶貧與老區開發工作。堅持開發式的扶貧方針,繼續加強對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村、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扶持,依託當地資源,落實幫扶專案,開發自然資源,發展商品生產,增強“造血”功能,使潛在生產力變為現實生產力。堅持“治貧”與“治愚”並舉,促使山區群眾不僅在經濟收入、生活條件等方面有較大的提高,而且在人的素質、思想觀念等方面也有大的進步,促進全鄉平衡發展。

(三)提升水平,增強活力,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要求,以創建黨建工作先進鄉為目標,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使全鄉各級黨組織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

加快發展,幹部是關鍵,狠抓落實,幹部是主體。以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為目標,認真貫徹執行《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件》,不斷加強學習,建立學習型政府,切實改進作風,狠抓落實。認真貫徹落實《福建省鄉鎮工作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強化創新意識,從實際出發,堅持學習、加強學習、改善學習,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堅定、改革創新、作風深入、埋頭苦幹的鄉鎮幹部隊伍。

三、要求幫助解決的幾個專案

由於我鄉主導產業的培植尚未完成,鄉財政還很困難,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已相當滯後,崇儒鄉本屆黨委、政府要奮起直追,我們真誠地懇求**市委、市政府能繼續給予我們鼎力幫助。

1、**中心校寄宿生宿舍樓建設專案。目前中心校共有學生311名,要求寄宿的學生有

180多名,由於條件限制只收寄宿生78名,78名學生擠在僅120㎡的宿舍裡,人均不足1.6㎡,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籌建中心校寄宿生宿舍樓。據工程技術人員預算,共需資金36萬元。鄉、村自籌16萬元,尚缺口20萬元。請求給予幫助解決。

2、中學學生廁所建設專案。崇儒中學學生廁所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屬幹糞廁所。經過近40年的風雨,於今年11月21日倒塌。中學學生廁所的建設已迫在眉捷。據工程技術人員測算,需資金28萬元。鄉自籌18萬元,尚缺10萬元,請求給予幫助解決。

3、今年“桑美”颱風給我鄉造成了重大損失,***、***、***等15個村的水利設施破壞嚴重,護岸沖毀32處,攔河壩被沖垮2處,橋樑毀壞2處。颱風後,我鄉幹部群眾全力投入災後自救工作。目前兩座被沖毀的橋樑正處在緊鑼密鼓地籌建當中,雖然也得了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援,但資金缺口還有20多萬元。僅憑我鄉的財力,無法解決。這兩座橋,如果沒有及時修建,將嚴重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乃至威脅到群眾的生命安全。請求給予幫助解決。

4、**鄉政府辦公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大樓主體多處裂縫漏水,電線全部老化,經常短路起火。是否幫助部分資金,改善辦公條件。

5、街道水泥路重修專案。鄉所在地崇儒主街道水泥路修築於上世紀70年代。目前已有400米街道水泥路面破損嚴重,群眾怨聲載道,據工程技術人員測算,工程造價20萬元。群眾自願集資10萬元,尚缺10萬元。請求給予幫助解決。

關於掛鉤幫扶薄弱村居平安建立工作的情況彙報

市綜治辦:

根據莆綜治辦發電[2015]34號內部明電的通知要求,現將我辦掛鉤荔城區西天尾鎮三山村幫扶薄弱村居平安建立工作的活動情況彙報如下:

一、掛鉤幫扶村基本情況

該村為三山革命老區村,人口2268人,共608戶,黨員(含預備黨員)106人。分三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耕地530畝左右,農作物以種植水稻、花生為主,無特色果樹業,村唯一山林場地已出租(年租金2600元),村民以水泥工、木匠及在屬地工廠上班為主。該村有一所國小,學生大約300人。湖北、四川等外來人口較多近300人左右,以家居形式租住在當地村民中,主要在該村周圍的工廠上班。該村互為相連的主要通道有三條,約10公里長,目前

《鄉鎮幫扶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

**鄉地處**縣西北部山區,既是省定的少數民族特困鄉,又是老區重點鄉。全鄉下轄27個行政村、171個自然村,總戶數6287戶,人口25279人,其中畲族行政村7個,畲族群眾1087戶、4830人,佔總人口的19.3%,為閩東畲族人口較聚居的鄉鎮之一。鄉域面積1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204畝,其中水田18685畝,農地5519畝,人均佔有耕地0.97畝,有林地面積15萬畝,草地2.5萬畝,茶園8600畝,果園6500畝。主要的種植業是水稻、甘薯、馬鉤薯、豆類、蔬菜、水果、茶葉、藥材、竹林、食用菌等,主要養殖業是豬、羊、牛、雞、鴨等畜禽,並有少量的茶、果、糧及木竹等農產品加工業,是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2015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1.5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53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 23.7 %和30.5%。

一、2000年以來掛鉤幫扶工作回顧

2000年以來,我鄉在省財政廳和石獅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援下,確立了“農業立鄉、三化興鄉(農村城鎮化、農民收入非農化、農業產業化)、科技強鄉、林業富鄉”的發展思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經濟。我們按照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冀港口城市建設的要求,以構築生態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為一體的近郊型山區農業鄉鎮為目標,以掛鉤扶貧單位注入的31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為基點,致力於農村經濟工作,把工作重點放在引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上,全鄉經濟社會得到了較快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文化、教育、衛生、交通、通訊等事業都有很大進步。特別是在2000年-2015年間,在**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領導的大力幫助下,先後投入了45萬元,完成了崇儒國小綜合樓掃尾工程,**中學學生宿舍樓工程建設,還為中學配備了11部電腦,在較大程度上改善了我鄉教育落後的面貌。

二、今後五年的工作思路

近年來,我鄉民族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在省財政廳和**市委、市政府的幫助支援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由於受地理區位、經濟基礎、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與全縣發展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今後,我鄉將以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經濟為重點,立足區域優勢,以“科技先行,穩農求工,和諧發展”為發展思路,打造“實力畲鄉、和諧畲鄉、生態畲鄉、品牌畲鄉”的系統建設工程,構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農村建設新格局,全力推進“近郊型農業小康鄉鎮”建設。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培育亮點,增強後勁,推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科學、集聚、規模”的理念,以資源開發利用為原則,以現有發展為基礎,以謀略未來為前瞻,突出資源優勢、產業優化和空間佈局優化,全力推進鄉域經濟發展的產業規劃及其空間佈局,實現農村經濟新跨越。

1、抓基礎,認真做好農業經濟發展規劃。按照“一品三區五基地”的農業產業佈局,著重抓好以下三個生態區的規劃建設。一是庫域生態區。即以**水庫庫域為核心區,突出圍繞建設水源保護生態區為主導,主要分佈立體農業,生態林區,速生林區,經濟林區和茶葉、水果基地以及中草藥、食用菌種植業等。二是**溪流域生態區。即以**溪流域為核心區,建立萬畝綠竹長廊,以**農莊為龍頭構築“一鄉一品”特色產業。三是近郊農業生態區。即以**洋為核心區,突出圍繞建設短期效益農業和生態觀光農業區為主導,主要分佈果蔬生產區和高優茶園區。

2、抓載體,突出做好專案經濟發展規劃。積極實施“引進來”、“走出去”並重的對外開放戰略,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不懈地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一是大力展開招商引資。實施專案帶動發展戰略,創新專案開發思路,完善專案庫建設,加強專案策劃、儲備和運作。依靠專案帶動,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把發展民營企業經濟擺上重要位置,形成領導重視、部門愛護、社會尊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3、抓重點,切實做好經濟增長點發展規劃。一是大力發展支柱產業。認真制定和組織實施引導扶持企業發展工作計劃。積極實施“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扶大扶優扶強戰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全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培植以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主導的支柱產業。二是擴大勞務轉移輸出。大力營造宣傳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鼓勵他們外出打工創業。堅持就地轉移和向外輸出兩手抓,推進農民就業多元化。

《鄉鎮幫扶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