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勞務調研報告15篇

工作報告 閱讀(2.27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勞務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勞務調研報告15篇

勞務調研報告1

根據上級開展“探索勞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機制”的通知要求,xx市就業辦拿出專門人員,認真進行了專題調研,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

據調查,xx市現有人口8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65.9萬人,是全省名副其實的農業縣級大市之一。其中,農村勞動力39.8萬,佔全市農村人口的59.5%。城鎮勞動力9.8萬人,占城區人口的47%。我市城鄉勞動力需要就業或轉移就業的存量4.4萬人,這4.4萬人當中大部分是農村勞動力,35歲以下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35歲以上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一部分靠進城當季節性臨時工,一部分在家務農,真正可利用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少。據初步調查,全市勞動力供給總量達5800多人,其中,新長勞動力4200多人,城鎮20xx多人(含大、中專1000人,職校、高、國中1000人),農村20xx多人,復轉軍人200多人,有就業願望的城鎮其他人員1600多人。據統計每年企業用工將在15000人以上。從勞動力市場的執行情況看,近年來為保障用工單位招聘和求職者充分就業,市勞動就業辦公室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期,開辦多種形式的勞動力市場洽談會,除中心市場常年開辦外,每年春節後還組織外來勞動力專項洽談會4-6次,開辦企業用工大型洽談會、失業職工再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農村勞動力專項勞務市場等勞動力市場90多次,市場成交近6000人。

從勞動力市場的執行情況看,“有崗無人,有人無崗”結構性失業問題較為突出。企業用工仍缺口較大,每年約1萬人左右。目前,勞動力短缺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部分企業表現在裝置閒置,大宗訂單不敢接,給我市的.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勞動力短缺主要集中在服裝加工、水產加工、塑料加工、建築業、機械製造的鑄造工等行業。缺口較大的企業有晟鼎服飾、綺麗製衣、永豐塑料、鴻源臺鉗、湯姆水產、北海食品、東天革皮革等企業,用工缺口大約6000多人。

二、外來務工人員分佈及管理情況

截止到8月底,有外來人員2.4萬人,其中屬於勞動保障部門管理範圍的有1.96萬人,主要集中服裝及工藝品加工3185人、建築裝飾2692人、商品零售批發業20xx人、水產加工23500人、機械製造業2615人、石材加工1768人,其他行業6990人。

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規定,凡是外來務工人員到市打工,必須持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出具的《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登記證》和其他有效證件,到我市勞動力市場辦理求職登記,勞動力市場為其提供免費職業介紹,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就業證》,監督用工單位和外來務工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對符合規定、手續齊全的外來務工人員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就業證》,放率達到100%,簽訂《勞動合同》率96.8%以上。同時,充分發揮鎮街、社群勞動保障平臺作用,搞好外來務工人員的調查摸底,加強動態管理,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跟蹤服務。

同時,相關部門協同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服務。有關部門出臺了xx市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和部門職責分工》、《xx市農民工工作要點》、《關於開展城鄉統籌就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檔案,籌備召開部門聯席會議,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定期研究農民工工作,以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服務。

三、對口援助西部就業情況

20xx年,為響應省委省政府“西輸東接”工程號召,援助省西部地區就業,滿足市部分企業用工需求,市勞動就業辦公室組織部分企業,在定陶和單縣舉辦企業用工招聘會,全市8家企業參加招聘會,主要招聘機械製造、縫紉、水產養殖加工、服務員、建築工人等,提供招聘崗位1500多個。兩地共招聘工人554人。此次“西輸東接”招聘工作,不論是參加企業、招聘崗位和人數,還是招聘成交人數,都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煙臺市下達的任務,招聘後組織運輸人數列煙臺市各縣市區第一位。

20xx年以來,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為做好嘉祥縣的對口援助工作,勞動保障部門制定了勞動力輸入方案。我局主要負責人在市五大班子領導帶領下,赴嘉祥縣進行了幫扶對接,勞動保障部門組織我市綺麗製衣公司、晟鼎服飾公司、東天革製品有限公司、忠耀機械公司、鴻源臺鉗公司、開發建設總公司等6家企業,提供用工崗位1380個,與當地勞動保障部門達成了用工協議,並在嘉祥縣設立了工作站。先後從嘉祥縣收進農民工100多人。

四、影響勞動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的因素

一是勞動者擇業觀念陳舊,有崗不上的“結構性”就業難問題依然存在。20xx年以來,在西部地區舉辦企業用工專項招聘洽談會,將用工崗位直接送到西部地區農民家門口。招聘崗位3000多個,但招聘會市場成交率不高,最低只有幾個人。成交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當地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有不願離土離家的傳統思想,不願外出創業。

二是崗位適應性差。大多數企業反映農村年輕勞動力、職校畢業生吃苦耐勞精神和敬業精神差。有儘管學歷較高,但動手能力較差、體質差,不能勝任機械、服裝行業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的工作。

三是企業用工不規範。企業不按照《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簽定勞動合同,為職工繳納各種保險,改善工作環境,減少隨意拖欠職工工資、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動強度現象。

五、加強勞動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的建議

一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在促進東西就業交流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一方面,要加強勞動力市場網路建設,通過加強市場資訊網路建設,實現了與周邊地區的網路互連、資訊共享,拓寬了市企業和勞動力的用工、就業區域,促進了勞動力資源充分就業。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場就業服務工作。勞動力市場要充分發揮求職登記、職業指導、勞動合同簽證等視窗的服務作用,積極為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提供就業服務。搞好資訊蒐集釋出和就業組織指導,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期,開辦多種形式的勞動力市場洽談會,除中心市場常年開辦外,每年春節後還要組織外來勞動力專項洽談會、企業用工大型洽談會、農村勞動力專項勞務市場等勞動力市場,使勞動力市場呈現出“有場有市,供求兩旺”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引進外地勞動力,彌補企業用工缺口。要搞好與西部地區勞動保障部門對接,加強聯絡,設立勞務輸入工作站,分期分批組織企業到外地招工,以緩解企業用工緊張的局面。

三是加大勞動執法監察力度,維護企業職工合法權益。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監控機制。建立起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的管理機制,通過行政、經濟、法律等綜合手段,督促企業落實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企業用工特別是使用外來務工人員,依法簽定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發放數量和發放形式。要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以勞動合同管理、工資發放等為重點,加強勞動用工年檢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強有力的勞動保障監管機制,及時預防和處理違法行為。

四是加強培訓,在西部地區建立培訓基地。東部企業要利用西部地區各類職業培訓機構以及社會培訓力量,開展“定單式”、“定向式”和“儲備式”培訓,把勞動力輸入培訓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勞務調研報告2

按照工作安排,近期,我們利用一月時間,深入原安、靈芝、城川、雷大、治平和賈河6鄉18村,採取走訪農戶、座談交流、聽取鄉村彙報及核算對比等點面結合、歸納梳理的方式,對XX年以來農村勞務輸轉情況進行了調查。為確保調研結果的準確性和實效性,分別選擇縣域內位於北、中、南不同區域的好、中、差村進行了調查,共走訪農戶414戶,填寫調研資料432份。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勞務輸轉現狀

所調查的6鄉18村共有109個村民小組,4106戶1.9萬人,現有勞動力8270人,耕地6.1萬畝,人均3.2畝,現有果園1.7萬畝,飼養大家畜3930頭。調查顯示,20xx年,18村共輸出勞動力20xx人,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的24.5%,戶均輸出0.5人,實現勞務純收入1442萬元,農民人均增收757元,佔當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6.4%。

(一)勞務輸轉規模。調查村XX—20xx年三年來輸出勞動力分別為2264人、2147人和20xx人,整體上人數呈現小幅下降趨勢,年均遞減3.6%,輸出人員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中南部山區貧困村。但靈芝鄉苗堡、原安鄉喬岔、水股、雷大安樂、曹河等果品產業發展滯後的部分山區村勞務輸轉人數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勞務仍然是實現其增加收入的主導產業,佔其家庭收入的70%以上。

(二)勞務輸轉人員構成和輸入區域。外出務工人員中,男性佔81.3%,女性佔18.7%;年齡構成上,18—35歲佔52.6%,35—45歲佔38.5%,45歲以上佔6.1%,18歲以下佔2.8%,整體上中青年男性勞力是勞務輸出的主流,但45歲以上務工人員主要來源於山區貧困村;從文化程度上看,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86.5%,高中(含中專)及以上佔13.5%;從就業地點看,主要分佈在省外寧夏、新疆、內蒙、北京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及省內蘭州、靜寧等地。

(三)勞務輸轉方式和從事的行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勞務輸轉從自發無序的流動,逐步開始向有組織、上規模、有序化、市場化的輸轉方式轉變。有組織輸出和縣內“北勞南移”的勞務輸轉人員比例開始增長。據調查,20xx年,有組織輸出佔輸出人數的5.2%,較XX年的3.1%提高了2個百分點。但自發性輸出和親朋介紹輸出仍是我縣目前勞務輸轉的主要方式,分別佔輸出人數的61.2%和33.6%。在務工行業種類上,輸出人員主要從事建築、工業、加工、餐飲、家政、汽車駕駛、社會服務等行業為主,以泥瓦工、技術工、縫紉工、服務員、保安、保姆、司機等職業為主。調查資料顯示,建築行業佔73%,工廠技工和服務行業佔14.7%,其它行業佔12.3%。

(四)勞務輸轉人員培訓、就業時間和維權情況。在就業時間上,20xx年,在外就業6—12個月的佔輸出總數的57.7%,務工兼務農,就業時間在6個月以下的佔27.2%,一年以上的佔15.1%(含整戶外出打工者)。其中,源自中南部鄉鎮的務工人員就業時間普遍在6—12個月內。在就業培訓方面,培訓後輸出的不到輸出總數的2%,主要以職教中心等機構培訓的初高中畢業生為主。在權益維護方面,勞務人員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約有90%的務工人員就業時僅簽訂了口頭合同,書面合同簽訂者僅10%左右,在勞動保障上始終處於被動的劣勢地位,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調查中出現的5位工傷人員中,用工方僅為他們開銷了醫院費用,補全了工傷期間工資,對於後期治療和勞動保障等一系列問題並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

二、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農村勞務輸轉工作對城鄉經濟發展產生著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就我縣西北部、中南部山區兩大貧困片帶的勞務輸轉工作而言,在幹部群眾的重視下,一年一度頗具規模的勞務輸轉隊伍,正在拓寬農村生產力發展領域,成為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調查顯示,勞務輸轉對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勞務收入明顯增加。近年來,勞務輸轉已成為農民增收的“短平快”專案,是貧困山區農民增收的一條捷徑,勞務收入已是農業和農村收入的半壁江山。被調查的18村,XX—20xx年三年分別實現勞務純收入1164萬元、1258萬元和1442萬元,務工人員人均勞務純收入分別為5141元、5859元、7103元,無論總收入還是人均收入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當然,務工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與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用工單位普遍提高工資待遇有關,據統計,近三年農民工工價依次為30—50元/天、40—60元/天、40—80元/天。所調查的靈芝、原安、雷大3鄉9村20xx年勞務輸出1264人,實現勞務純收入829.4萬元,農民人均勞務純收入1095元,接近所在鄉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收入水平看,基於外出就業時間長短,中南部較西北部務工人員人均勞務純收入高出1000元左右。

(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改善。近年來,許多農民靠勞務收入修建了新房、購置了家電傢俱和生產工具,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勞務收入彌補了農業投入的不足,大部分農戶實現了勞務脫貧,推動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城川鄉陳馬村20xx年勞務輸出260人,勞務收入200多萬元,63%的農戶依託勞務收入修了新房或對舊房進行了改造,擁有手機200多部、安裝固定電話78部,有摩托車、三輪車、旋耕機等140多輛(臺),通過勞務脫貧50多戶、232人。該村五社李世軍一家8口人,2人長期在外打工,近年來年均勞務收入3萬元左右,近年翻修房屋10間,購置摩托車1輛、手機2部,家電一應俱全,引進基礎母牛3頭,新發展果園4畝,依託勞務收入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夯實了發展載體。

(三)群眾觀念和素質得到轉變和提高。農村富餘勞動力離開家鄉進入城鎮務工,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進而則增強了商品意識、市場意識、法制意識和勞動技能,最終將改變過去“死守一業、死守一家、死守一方”的傳統觀念。在此過程中,通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和現代文明的薰陶,他們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都隨之發生重大變化,並逐步成長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新一代勞動者,其結果自然是減輕土地生態負荷,使勞動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調查統計,64%的家庭自覺履行計劃生育的政策措施,如早婚、早育、超生現象明顯減少;勞務人員法制意識明顯增強,自覺遵紀守法,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主動求助有關機構進行維護,儘量減少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適應能力明顯提高,調查村約有186戶整戶外出就業家庭,勤學苦幹,掌握一定技能後,在外站穩了腳,帶著家屬、親戚、朋友務工創業,過上了殷實的異地生活。

(四)促進了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工的再次創業。一是促進了果、畜、薯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據統計,隨著全縣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調查村有71%的務工家庭新發展了果園和洋芋產業,43%的家庭加大了養殖規模,依託勞務收入,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培育了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同時,調查村186戶整戶外出務工後,騰出耕地2100多畝,通過反租倒包、協商代耕等方式實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30%的栽植了果園,60%的發展了洋芋等產業,使農業結構得到了合理調整,為土地流轉、實施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創造了條件。二是促進了再次創業,加快了勞務人員的資本積累和資金運轉。據統計,近年來,調查村約有69名務工人員實現了再次創業,在縣城及所在鄉鎮創辦了建築工隊、商品銷售、飯店、運輸等個人企業和經營實體,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使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了一條“勞務輸出—返鄉創業—發展農村經濟—加快奔小康步伐”的良性迴圈的路子。尹岔一社村民張愛學,外出打工20多年,利用勞務收入,在縣城開辦商品批發和品牌鞋業專賣店已有6年時間,從曾經的農民工發展成如今的小老闆,年收入8萬元以上。

(五)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極大作用。勞務輸轉通過解決大多數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消除了不安定因素,維護了社會穩定。據統計,18村農村富餘勞動力達2113人,通過勞務輸轉使大多數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謀生崗位,喝酒、打牌、滋事的人明顯減少。同時,部分務工創業人員多年來在捐資助學、濟困救窮、扶助弱疾、修橋鋪路及城建環保等事業中慷慨解囊,造福於民,通過捐獻資金給當地公益事業,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貧困地區公益事業的發展,如段黨斌等。實踐證明,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輸轉就業,對建立平安鄉村,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北勞南移”縣內輸轉建立了就地輸轉的新模式。針對我縣北部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多,南部果園勞動力缺口較大的情況,在縣鄉各級組織的協調指引下,圍繞果園施肥、疏花蔬果、果實套袋、採摘、銷售及相關產業鏈發展的機遇,採取了“北勞南移”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的新模式,取得了勞務就地轉移的初步成效。據調查,雷溝村XX年輸入的短期勞力400人左右,主要來自通渭縣及縣內甘溝、紅寺、四河、新店、雷大、古城、威戎等周邊鄉鎮,做工1萬多個,用工支出達40萬元,戶均支出1060元,勞務人員人均收入1100元左右,其中男工約30元/工時(一天),女工25元/工時。按照鄉政府的統計,治平鄉全年輸入短期勞力達4800人(次)以上,其中與古城等鄉鎮聯絡協商實施有組織輸入300人(次)。全鄉用工支出300萬元,常津公司等氣調庫用工支出150萬元,農戶支出150萬元。通過“北勞南移”工程實施,積極、科學地引導縣內西北部富餘勞動力向縣中南部果品大鄉轉移,實現離土不離鄉,做到了長期輸轉與季節性輸轉相結合,縣外輸轉與縣內輸轉相結合,闖出了在縣內就地輸轉的新路子。

三、存在的問題

1、富餘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主要表現為:文化程度低,國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6.5%;專業技能水平低,73%以上的務工人員從事的工種僅侷限於各種粗重的體力勞動和機械性勞動,與當前勞動力市場由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能型轉變的要求很不適應;部分富餘勞動力安於現狀,寧可在家閒散受窮也不外出務工,既影響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也制約了貧困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

2、勞動力市場和管理機制不健全。勞動力市場還不夠健全和完善,縣、鄉(鎮)勞務機構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管理體制,工作機制未完全理順,勞務資訊的蒐集、整理、釋出覆蓋面窄,時效性差,工作效率低。專業中介組織稀少,為農民外出務工服務的'中介服務、資訊反饋和跟蹤管理工作微弱。勞務市場和管理機制中存在的問題與當前勞務工作需求極不對應。

3、農民工合法權益難以有效維護。農民工維權方面的體制和政策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農民工權益得不到保障的現象普遍存在。由於勞動力轉移的自發行為較多,缺乏跟蹤管理。農民工法制意識比較淡薄,用工單位沒有認真執行勞動合同法,不簽訂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剋扣農民工資、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的現象仍然存在,農民工的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工傷和職業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勞動糾紛時有發生。

4、勞動力培訓和組織輸轉不到位。勞動、農業、教育等部門沒有形成有效的資源整合,農民工培訓資源管理比較分散,投入少,規模小,與農民工培訓的需求相差懸殊。有組織輸出規模小,組織輸轉工作不到位,致使務工保障和跟蹤服務等一系列工作無法到位。

5、勞務輸出致使潛在矛盾出現。勞務輸出產生“空巢家庭”,孩子監護教育出現空檔,爺爺奶奶隔代教育,溺愛多於管教,“留守兒童”的管理教養存在很大風險,不利於農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並且老人撫養不能到位,耕地出現不同程度的荒蕪,新農村建設主體力量也顯得不足。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大培訓力度,形成人力資本,提高輸出質量。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是影響農村勞務輸出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為此,提高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就業能力,加大培訓力度,是一項十分必要和及時的重大措施。要以勞務市場為導向,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發揮勞務培訓中心、職教中心、靳寺職中、農廣校、農業機械化學校、黨校及社會力量辦學的培訓能力,採取定向培訓、聯合培訓、委託培訓,代培代訓,技術培訓,業務培訓,長短期結合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活動;要按市場化、社會化的要求,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大力興辦民營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重點進行汽車駕駛、電焊、建築、縫紉、電子裝配、廚師、護理、家政服務、保安等市場急需專業崗位技能培訓;要根據市場變化和用工單位的需求,加強與各技校、技術學院的聯絡,加大“訂單”培訓規模,不斷調整培訓重點使輸出的勞動者都有一技之長,增強市場競爭力,努力把人力包袱轉變為人才優勢,促進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要加大農村“兩後生”技能培訓的投入,整合師職資源,爭取農村初高中貧困畢業學生輟學不返鄉。通過培訓提高勞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動農村勞動力由“體力型”逐步向“技能型”、“智慧型”、“專業型”轉變,提高輸出質量,樹立地方勞務品牌,使勞務輸出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矗

(二)積極拓展勞務輸轉空間,圍繞產業開發,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一要在鞏固現有勞務基地的基礎上,瞄準沿海發達地區和周邊勞動力需求量大的省區,積極開拓新的勞務基地,加大有組織輸出規模,鼓勵“技能型”、“智慧型”、“專業型”勞務人才大規模輸出,切實提高輸出質量,增加勞務產業效益。二要充分結合我縣實際,圍繞產業開發,積極開展“北勞南移”工程,擴大縣內輸轉規模。要促進“北勞南移”規模,必須加大果品標準化生產規模,拓展延伸果品專業村、專業鄉和專業經濟帶區域,大規模引導農戶進行果品標準化生產,提升果品質量,標準化生產規模加大的同時勞動需求量相應增加,縣內勞動力輸轉就業空間增大,無疑會帶動周邊鄉鎮富餘勞動力的就近轉移,有利於果品和勞務兩大產業的共同發展,有利於促進農村潛在問題的有效解決。同時,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種養業基地建設規模,拉長產業鏈條,增加就業機會,為農民爭取更大的就業空間和利潤空間,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三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快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經濟組織,為農村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強化職能,提高效益,加快勞務輸出服務體系建設。一要加強各級勞務機構建設,強化工作職能,提高工作效益,搭建資訊平臺,儘快形成縣、鄉、村三級上下聯通、覆蓋面廣的勞務資訊網路,及時準確地把各種勞務資訊傳輸到基層和農戶,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開展勞務輸出和搞好產業結構調整,切實形成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勞務輸出工作網路。二要扶持建立和完善勞務協會等中介組織。鼓勵和支援涉農部門、經濟實體和社群積極興辦各類中介機構,鼓勵創業人員、農村能人、勞務經紀人和大中專畢業生創辦集資訊收集、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有序輸出為一體的農村勞務輸出組織,健全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中介機構和民間組織積極參與的勞務輸轉體系。通過政府的主導和市場運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勞務組織化輸出格局,提高勞務效益。

(四)積極維護農民工權益,不斷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嚴格執行勞動合同制度,以宣傳和貫徹《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為切入點,加強對縣內勞動用工單位的監察執法力度,提高勞動合同的簽訂率。認真執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加大對農民工工資的清欠力度,為全縣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督促用工單位依法將務工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範圍,並積極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同時,政府主導,中介組織、民間組織及群眾積極參與,加大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權益維護和保障力度。

(五)發揮勞務機構的主動性,進一步抓好返鄉創業工程。加強與外出務工人員特別是成功人士的銜接溝通,大力宣傳靜寧優惠政策,利用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他們獲取資金後回鄉“落地生根”,創辦、經辦企業和經濟實體,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使返鄉創業在勞務輸轉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總之,勞務輸轉工作量大面寬,各級組織和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勞務輸轉對農村經濟工作產生的深遠意義,要看到勞務輸轉有利於解決本地經濟發展缺資金、缺技術、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難,應把此項工作作為農村工作的戰略任務,常抓不懈,切實抓出成效,為構建小康靜寧、和諧靜寧、活力靜寧,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更大的貢獻。

勞務調研報告3

《公司關於勞務派遣用工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適用於公司關於勞務派遣用工情況的調研報告,三友公司以誠信、專業、精細化的服務,贏得了這些企業的好評,其業務越做越大。在工作中未遇到大額返費,不合理收費問題。同時,現在的勞動力市場變化很快,沒有人能壟斷勞動力資源。

一、三友公司關於勞務派遣用工情況如下:

三友勞務派遣有限公司是20xx年成立的專業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在有關部門的支援下,公司同仁齊心協力,努力拼博,使公司走上了快速穩步發展的道路。到今年11月底,公司業務涵蓋勞務派遣、崗位外包、社保代理、寒暑假學生實習、安置等多種形式,公司與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工商局、南陽日報、河南工院、市兒童福利院、南陽電大等40餘家行政事業單位建立了常年合作關係;與中光學集團、榮陽實業、淅川減振器、西峽龍成集團、南陽鐵路工務段等60餘家各類企業簽訂了勞務派遣(勞務外包)合同;每年派遣招募員工和為企業輸送員工8600多人,繳納社保1420餘萬元,保障了一些企業的急需用工,部分緩解了就業難,同時為國家納稅50多萬元。

三友公司的業務以勞務派遣和崗位(勞務)外包為主,兩項業務佔到全部業務的.7成以上。目前總的趨勢是勞務派遣業務越來越趨於規範,勞動合同簽訂率、社保繳費率都在90%以上,少數暫時不規範主要是剛入職人員處於不穩定狀態。許多用人單位在用人之始,就考慮為招聘人員繳納社保,如市公安局委託我公司代招管的輔警,一切都依法進行,一旦確定聘用,就在工資和社保上趨向正規,除合同規定的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基本工資外,還有各項補貼,在支付工資時,社保費一同支付。

三友主要為本地企業服務,為企業解除人力資源不足之憂。具體說就是為企業招工、補充企業員工緊缺之需。招聘的主要渠道是利用三友公司強大的招聘網路,主要包括公司求職網網上招聘、代理人招聘、業務員微信群招聘、廣告宣傳招聘等。三友的服務在本地主要是為中光學集團下屬企業,如利達光電、鍍邦光電,南方智慧、榮陽實業、金冠電氣、以及其他企業,縣市區有鄧州、淅川、西峽、鎮平、內鄉等地的龍頭企業。三友公司以誠信、專業、精細化的服務,贏得了這些企業的好評,其業務越做越大。在工作中未遇到大額返費,不合理收費問題。同時,現在的勞動力市場變化很快,沒有人能壟斷勞動力資源。

二、企業用工及業務開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1、因市場經濟變化快,企業訂單變化也快。有時訂單到手,急著趕活,招工難就成為企業擴大生產瓶頸。如鍍邦光電、南方智慧目前正是缺人之際,一個月需要幾百人而實際供給只能達到需求的60%左右。

2、外包企業社保參保率偏低。主要原因是一些企業效益不好,不參保可以勉強生存,一參保就會馬上跨掉。對這些企業怎麼辦成為難題。不服務市場有需求,服務又承擔很大風險。

三、幾點建議

1、加強對勞務派遣企業的管理,規範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倡導企業自率,培養一批誠信、規範、服務質量好的企業,引領市場秩序持續向好。

2、創造條件,如何提高工傷保險費率,使更多的企業能參加工傷保險,為小微企業發展創造基本條件。公司關於勞務派遣用工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

勞務調研報告4

隨著我國用工形式的不斷變革,勞務派遣用工形式發展迅速、潛力巨大。勞務派遣對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滿足企業不同型別人員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瞭解我市勞務派遣現狀,更好維護勞務派遣員工的切身利益,促進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係,我們對我市的勞務派遣行業發展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通過對我市4家從事勞務派遣的單位進行調查,瞭解到涉及派遣的職工1307人,其中農民工954人,單位全部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至此尚未出拖欠工資及侵害勞動者權益的現象發生。

我市屬農業大市,隨著近幾年的發展,農村富餘勞動力的不斷增多,出現了大量無技能特長的農村勞動者,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以及南方用工需求量的增加,農村勞動者大量轉移,這位發展勞務派遣行業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

二、存在問題

由於勞務派遣缺乏正規化管理,因此在實際運營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1、同工不同酬。勞務派遣工往往從事的是苦、髒、累、重的工作,其工作環境不及正式職工,而且報酬待遇低。絕大多數被派遣勞動者的工資待遇,比用人單位的正式員工低很多。還有一些企業,為了提高編內職工的工資待遇,也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勞務派遣工待遇低,而且還可列入企業成本,編內職工特別是領導層的福利待遇就上去了。

2、福利待遇低,工資增長慢。勞務派遣工的各項福利是從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勞務費中提取的,因此許多勞務派遣公司都以最低標準來給職工發放福利,與用人單位的正式職工存在較大差異。在企業效益好時,企業正式職工可以通過工資集體協商或其它方式來要求增加工資,而勞務派遣工的工資是由派遣公司來發放的,他們的工資增長由派遣公司來決定,因此派遣工對此沒有發言權。

3、自身維權難。由於勞務派遣大都屬於異地用工,勞動合同簽在本地,而工作地點在外地,當發生侵害自身權益的事件時,由於區域性限制,派遣工很難維權。例如比較普遍的工傷糾紛,很多派遣公司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為職工參加工傷保險,派往發達地區工作,就能夠達到節省用工成本的目的,而兩地工傷賠償標準的不同,造成派遣工權益受到侵害。

三、幾點建議

1、加強法制建設,制定配套政策。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針對勞務派遣中出現的問題,制定相應配套政策,進一步做好勞務派遣的相關法規政策與法律條例的銜接工作。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區實施辦法,解決法律實施中的區域差別問題。

2、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合法權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對勞務派遣企業的監管機制,加強對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的執法監察。要有效強化法律的監督、檢查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嚴肅查處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對違反法規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加大處罰力度,有力的保障廣大勞務派遣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3、發揮工會作用,保障民主權利。創新工作方式,加大組建力度,把廣大勞務派遣工組織到用工單位工會中來,組織參加民主管理活動,切實維護好勞務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勞動經濟等切身權益,為構建和諧穩定、健康有序的勞動關係做出積極貢獻。

勞務調研報告5

勞務開發是丘陵欠發達地區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最現實、最有效的途徑。近年來,xx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勞務開發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引擎,探索出“提高素質—對外輸出—回引創業—就近轉移”的勞務開發之路,為促進全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產業結構調整、改變就業觀念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勞務經濟呈穩定、有序發展態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過一步強化勞務經濟工作,助推新農村建設,我們就全鄉的勞務開發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勞務開發基本情況

(一)勞務開發現狀。xx鄉地處蓬溪縣東南部,幅員面積28。1平方公里,位於涪江與嘉陵江的分水嶺,屬於蓬溪的旱片死角,現有3159戶,11311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0942人。鄉村勞動力總數為8562人,其中勞動年齡內的人數為6661人,鄉村從業人員7116人,年內農村勞動力轉移4188人,勞動力轉移總收入2584萬元。20xx年10月底,全鄉外出務工人員4100餘人,通過匯兌和帶回資金近20xx萬元,佔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8%,極大地改善了全鄉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回鄉創業6人,以發展特色養殖業為主,年戶平增收達2萬元以上。

(二)人員構成及分佈。截止今年10月底,全鄉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為4100人,其中:男性2645人,佔64。5%,女性1455人,佔35。5%。主要務工地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沿海發達地區和京津唐經濟圈,分佈在本省和其它省區僅佔25%左右。

從行業分佈看,建築裝修行業佔38%,進企業務工佔32%,商業貿易、餐飲服務及其它行業分別各佔10%。其中,在民營、私企的佔75%,外資企業的佔20%,在國有、集體企業或出國務工者總數佔5%。職業主要以簡單和重複勞動為主,大部分是從事一線的普通工和輔助工。

從年齡結構上看,35歲以下的佔79。09%,36歲—45歲的佔19。73%,46歲以上的佔1。18%。從文化層次上看,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佔11。25%,國中佔52。6%,高中(含中專)佔25。4%,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佔10。75%。

(三)外出的組織形式。從全鄉情況看,外出的組織形式正在從無序到有序、從自發外出逐步發展到有組織、有計劃的輸出。據統計,縣、鄉、村有組織的輸出人員佔外出人員的37。4%;由“領軍人物”帶出的佔29。1%;由親友介紹,以親情為聯絡,互相結伴外出的佔17%;通過務工地勞務市場介紹的佔6。5%;自由謀職的佔10%。

(四)外出務工收入。全鄉外出務工人員由於受文化層次、年齡結構、工種熟練程度、地區差異等因素限制,其收入差距較大,年收入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其中: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佔11。05%;年收入在6000元至1萬元的佔63。95%;在1萬元以上的佔23。02%;年收入在10萬以上或僅只能保住來往車旅費的佔1。98%。

(五)農民外出務工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佔的比重。據農經年報統計,20xx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為5421萬元,外出務工人員寄帶回家收入為1768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3。3%。全鄉3000餘農戶中,有1萬多戶翻建新房,其中蓋樓房的達6000餘戶。

(六)回引創業情況。xx鄉於20xx年正式啟動“人才回引工程”,先後有夏光能、樑勇、李玉全、陳強等共計6人回鄉創業,從事的行業有pic生豬養殖、泥鰍養殖、霧都山雞養殖、建築開發等。從年齡結構上看,均在45歲以下;從文化程度上看,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均有,從年人均收入來看,每戶均達1萬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牽線搭橋,農民工重捧“飯碗” 。

一是鄉黨委、政府成立了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組織維護全鄉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工作。二是建立鄉、村兩級維權網路,為農民務工提供服務組織保障。目前,全鄉65個行政村都成立有“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領導小組”。三是在縣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下,成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站),做到了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提供便捷的服務。幫扶農民工就業,首先要了解返鄉農民工的數量、就業意願等基本情況,建立起農民工迴流監測制度,進行動態監控。我鄉分別在外出務工較多的xx村、瓦窯溝村、楊柳溝村、新宇村設立了農民工返鄉監測點,同時要求各村每週上報一次本地農民工返鄉情況。

20xx年3月,32歲的乃堂壩村3社村民禹華友,在與xx南大食品有限公司簽訂的用工合同上按下了紅手印,開始在這家公司務工。曾綿延曾在深圳一家傢俱廠打工。20xx年11月,他所在的公司因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度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況。無奈之下,他不得不提前返鄉。

曾綿延說:“真沒想到,在沿海失了業,在家鄉竟找到了新‘飯碗’。”截止目前,xx已有200多名像曾綿延這樣的`返鄉農民工,在鄉政府為返鄉農民工編織的就業保障網的幫助下,度過“就業寒冬”。

(二)培訓充電,幫農民工捧更好的“飯碗” 。

鄉黨委、政府始終把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素質作為勞務開發工作的重點來抓好抓實。為了實現勞務輸出向技能型、智力型轉變,確保農民務工人員出得去、穩得住、能拿錢、形象好,在組織勞務輸出的過程中,充分協調縣級各職能部門,在我鄉開展勞務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務工人員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質。20xx年與縣就業局聯合開設了就業技能培訓班,參訓人員免交學雜費,首批參學人員達150餘人,現已畢業就業。

事實上,在一些傳統勞務輸出地,近期以來已經出現“用工荒”。我鄉著力加大對返鄉農民工的培訓力度,使他們掌握更多、更好的勞動技能,不僅增加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機會,而且儲備了人力資源,為經濟發展增添了後勁。

新宇村村民樑慧穎,便是通過再就業培訓重新上崗的返鄉農民工。她曾在廣東一家電子廠打工,20xx年10月,電子廠裁員,只好提前返鄉。剛返鄉,新宇村農民工返鄉監測點就對她進行了個人情況登記,通知她參加了縣在我鄉組織的再就業培訓,幫助她在xx一家公司很快實現了再就業。樑慧穎說:“回家鄉工作的環境不錯,工資收入也較高,一個月能賺到1600多塊錢。”

(三)政府幫扶創業,創造更多的“飯碗” 。

鄉黨委、政府制訂優惠政策,動員和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經濟發展。田竹埡村6社村民夏光能在當地是家喻戶曉的返鄉青年創業戶。前幾年,他在廣東等地打工。20xx年,在鄉黨委、政府的動員下,他回鄉創業,投入資金20萬元,建成年出欄生豬500頭的養殖場。20xx年,鄉黨委、政府主動幫他跟縣畜牧局協調,爭取到“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專案扶持資金25萬元,擴大養殖規模,建成年出欄生豬1000頭的養殖場,實現產值60多萬元。夏光能說:“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是個辦法,家鄉是我們農民工創業的廣闊天地。”在他的帶動下,我鄉楊柳溝村1社的返鄉青年杜剛強立志創業,投資25萬元建成了年出欄500餘頭的生豬養殖場,明年就能見效益。

乃堂壩村1社村民樑勇,20xx年春節回家探親,鄉黨委、政府主動與他洽談,從青年創業優勢、養殖前景、市場走向等方面充分舉證,動員他投資到由大學生村官創辦的豐誼公司,從事泥鰍、霧都山雞養殖。最後樑勇以20萬元現金入股豐誼公司,成為我鄉青年創業團中的一員。20xx年,鄉黨委、政府又與團縣委協調,幫他們獲得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10萬元(屬財政貼息專案)。5月,該公司共投入60餘萬元,高密度養殖泥鰍15畝,1。2萬斤。20xx年7月17日,因特大洪水襲擊,他們的養殖基地損失慘重,鄉黨委、政府從緊張的工作經費中擠出了1萬元幫他們度過難關。如今,他們的泥鰍長勢喜人,預計12月底前打撈上市,經初步估算(除去損失部分),可實現總產值81。6萬元。該公司從成立至今,已解決了我鄉3名外出務工人員的工作,基地建設時所請的臨時工另計。他們已成功帶動新宇村4社大學畢業生陳偉回鄉創業,養殖霧都山雞1500只,實現利潤近1萬元,另有周邊縣市有志青年近百人前來參觀,詢問泥鰍養殖技術,洽談依靠公司的技術發展泥鰍養殖事宜。

為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xx從金融、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截至20xx年10月底,全鄉累計協調信用社發放小額貸款40多萬元,直接扶持自主創業農民工累計由20xx年的3人上升至6人,帶動就業人數累計由20xx年的2人上升至21人。

三、存在的問題

(一)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被侵害時有發生。主要是: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沒有交納醫療、工傷、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險;勞動安全措施不健全;工資不能及時、足額兌現;任意延長勞動時間(有些是採取計件工資制,工人被迫“主動”增加勞動時間);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權利未能完全落實等等。

(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沒跟上,一部分務工人員法律意識、政策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

(三)地方保護性歧視仍然存在。輸入地的戶籍管理仍然是“關卡”,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難問題尚未得到真正解決,外地兒童入學交高費現象嚴重。

(四)返鄉創業人員應對突發事件及承擔風險的能力不足。由於他們的資金來源單一,創業初期幾乎將全部積蓄都投入了進去,如遇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因素,往往容易一蹶不振。

四、幾點建議

(一)構建依法維護農民進城務工權益保護的法律平臺。建議在《憲法》指導下,制定《農民進城務工合法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勞動關係雙方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勞務輸出與輸入地對進城務工農民權益保護的權利與責任等。

(二)進一步理順有組織勞動力轉移渠道。加強與東南沿海勞務中介組織的聯絡,有計劃的選擇一批務工基地,以勞務基地的進一步拓展,保證勞務輸轉的持續發展。

(三)樹立品牌意識,抓好特色培訓工作。堅持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轉移的原則,大力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培訓網路和陣地作用,提高務工人員素質,以需定培,讓更多的人學到一技之長。

(四)加大對農村青年創業人員的政策性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公共服務機制,使他們在資金、技術等創業的關鍵性問題方面有地方可詢問,有政策可依靠。

勞務調研報告6

一、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

據調查,xx市現有人口xx萬人,其中,農村人口xx萬人,是全省名副其實的農業縣級大市之一。其中,農村勞動力xx萬,佔全市農村人口的xx%。城鎮勞動力xx萬人,占城區人口的xx%。我市城鄉勞動力需要就業或轉移就業的存量xx萬人,這xx萬人當中大部分是農村勞動力,35歲以下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35歲以上的農村富餘勞動力一部分靠進城當季節性臨時工,一部分在家務農,真正可利用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少。據初步調查,全市勞動力供給總量達xx多人,其中,新長勞動力xx多人,城鎮xx多人(含大、中專xx人,職校、高、國中xx人),農村xx多人,復轉軍人xx多人,有就業願望的城鎮其他人員xx多人。據統計每年企業用工將在xx人以上。從勞動力市場的執行情況看,近年來為保障用工單位招聘和求職者充分就業,市勞動就業辦公室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期,開辦多種形式的勞動力市場洽談會,除中心市場常年開辦外,每年春節後還組織外來勞動力專項洽談會4-6次,開辦企業用工大型洽談會、失業職工再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農村勞動力專項勞務市場等勞動力市場xx多次,市場成交近xx人。

從勞動力市場的執行情況看,“有崗無人,有人無崗”結構性失業問題較為突出。企業用工仍缺口較大,每年約xx萬人左右。目前,勞動力短缺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部分企業表現在裝置閒置,大宗訂單不敢接,給我市的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勞動力短缺主要集中在服裝加工、水產加工、塑料加工、建築業、機械製造的鑄造工等行業。缺口較大的企業有晟鼎服飾、綺麗製衣、永豐塑料、鴻源臺鉗、湯姆水產、北海食品、東天革皮革等企業,用工缺口大約xx多人。

二、外來務工人員分佈及管理情況

截止到8月底,有外來人員xx萬人,其中屬於勞動保障部門管理範圍的有xx萬人,主要集中服裝及工藝品加工xx人、建築裝飾xx人、商品零售批發業xx人、水產加工xx人、機械製造業xx人、石材加工xx人,其他行業xx人。

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規定,凡是外來務工人員到市打工,必須持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出具的《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登記證》和其他有效證件,到我市勞動力市場辦理求職登記,勞動力市場為其提供免費職業介紹,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就業證》,監督用工單位和外來務工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對符合規定、手續齊全的外來務工人員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就業證》,放率達到xx%,簽訂《勞動合同》率xx%以上。同時,充分發揮鎮街、社群勞動保障平臺作用,搞好外來務工人員的調查摸底,加強動態管理,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跟蹤服務。

同時,相關部門協同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服務。有關部門出臺了xx市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和部門職責分工》、《xx市農民工工作要點》、《關於開展城鄉統籌就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檔案,籌備召開部門聯席會議,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定期研究農民工工作,以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服務。

三、對口援助西部就業情況

xx年,為響應省委省政府“西輸東接”工程號召,援助省西部地區就業,滿足市部分企業用工需求,市勞動就業辦公室組織部分企業,在定陶和單縣舉辦企業用工招聘會,全市xx家企業參加招聘會,主要招聘機械製造、縫紉、水產養殖加工、服務員、建築工人等,提供招聘崗位xx多個。兩地共招聘工人xx人。此次“西輸東接”招聘工作,不論是參加企業、招聘崗位和人數,還是招聘成交人數,都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煙臺市下達的任務,招聘後組織運輸人數列xx市各縣市區第一位。

xx年以來,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為做好嘉祥縣的對口援助工作,勞動保障部門制定了勞動力輸入方案。我局主要負責人在市五大班子領導帶領下,赴嘉祥縣進行了幫扶對接,勞動保障部門組織我市綺麗製衣公司、晟鼎服飾公司、東天革製品有限公司、忠耀機械公司、鴻源臺鉗公司、開發建設總公司等6家企業,提供用工崗位xx個,與當地勞動保障部門達成了用工協議,

並在嘉祥縣設立了工作站。先後從嘉祥縣收進農民工xx多人。

四、影響勞動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的因素

一、是勞動者擇業觀念陳舊,有崗不上的“結構性”就業難問題依然存在。xx年以來,在西部地區舉辦企業用工專項招聘洽談會,將用工崗位直接送到西部地區農民家門口。招聘崗位3000多個,但招聘會市場成交率不高,最低只有幾個人。成交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當地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有不願離土離家的傳統思想,不願外出創業。

二、是崗位適應性差。大多數企業反映農村年輕勞動力、職校畢業生吃苦耐勞精神和敬業精神差。有儘管學歷較高,但動手能力較差、體質差,不能勝任機械、服裝行業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的工作。

三、是企業用工不規範。企業不按照《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簽定勞動合同,為職工繳納各種保險,改善工作環境,減少隨意拖欠職工工資、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動強度現象。

五、加強勞動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的建議

一、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在促進東西就業交流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一方面,要加強勞動力市場網路建設,通過加強市場資訊網路建設,實現了與周邊地區的網路互連、資訊共享,拓寬了市企業和勞動力的`用工、就業區域,促進了勞動力資源充分就業。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場就業服務工作。勞動力市場要充分發揮求職登記、職業指導、勞動合同簽證等視窗的服務作用,積極為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提供就業服務。搞好資訊蒐集釋出和就業組織指導,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期,開辦多種形式的勞動力市場洽談會,除中心市場常年開辦外,每年春節後還要組織外來勞動力專項洽談會、企業用工大型洽談會、農村勞動力專項勞務市場等勞動力市場,使勞動力市場呈現出“有場有市,供求兩旺”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引進外地勞動力,彌補企業用工缺口。要搞好與西部地區勞動保障部門對接,加強聯絡,設立勞務輸入工作站,分期分批組織企業到外地招工,以緩解企業用工緊張的局面。

三、是加大勞動執法監察力度,維護企業職工合法權益。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監控機制。建立起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的管理機制,通過行政、經濟、法律等綜合手段,督促企業落實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企業用工特別是使用外來務工人員,依法簽定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發放數量和發放形式。要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以勞動合同管理、工資發放等為重點,加強勞動用工年檢和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強有力的勞動保障監管機制,及時預防和處理違法行為。

四、是加強培訓,在西部地區建立培訓基地。東部企業要利用西部地區各類職業培訓機構以及社會培訓力量,開展“定單式”、“定向式”和“儲備式”培訓,把勞動力輸入培訓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勞務調研報告7

引題:近年來,東寧縣勞務輸出已成為沿邊口岸最具有潛力、最富有活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勞務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研究勞務輸出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和阻礙因素,按照市農委領導指示要求,東寧縣、鎮、村三級勞轉機構工作人員,採取走村入戶走訪的形式,以填寫市農委下發的《農村勞動力情況調查問卷》為主要手段,調查範圍涵蓋6個鎮30個村,主要從學歷結構、就業意向、影響外出就業的原因等14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收集有關材料,同時徵求相關部門意見,形成此報告。緊緊圍繞如何加快東寧縣富餘勞動力轉移這一課題,在總結近年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

東寧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境內氣候溫和溼潤,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稱,區域土地面積為73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3萬畝,地理概貌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縣現轄6個鎮102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0.2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6.2萬人,農業可用勞動力2.7萬人,農村的基本情況是人多地少,農村勞動力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按國家在農村現行計生政策,預計今後10年,農村富餘勞動力逐年增長。截至目前已經轉移1.3萬人,現有農村富餘勞動力2.2萬人。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21.1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52元,其中勞務收入1007元。

二、勞務輸出現狀

我縣勞務輸出工作正在實現著由無序流動就業向有序轉移就業、由體力型勞務轉移向體力和技能並重轉移、由政府組織向市場配置資源的轉變。富餘勞動力轉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過政府部門組織轉移;二是通過中介組織介紹轉移;三是通過親朋好友、家族介紹轉移;四是通過用人企業招聘;五是農民自己外出自主擇業。

1、轉移領域由埠內向境外延伸。我縣充分發揮口岸優勢,擴大對外投資與合作,擴張農村富餘勞力就業空間。目前在俄遠東地區烏蘇里斯克市、十月區等地有勞務點300多個,承包耕地4.5萬畝,長期僱工4000餘人。為擴大有組織輸出規模,縣政府在俄羅斯租賃土地1300公頃,興建農業技術合作基地,還在俄遠東地區創辦13家中小型農場,年輸出縣內外農民多人,勞務收入XX萬元。縣勞轉辦也分別與俄羅斯海參崴帝王酒店、華森木業鞋業公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鞋業在俄羅斯建立了八個對俄勞務輸出基地。

2、依託特色產業發展勞務經濟。發展袋栽木耳4.42億袋,耳農1.3萬戶,年產量達1.65萬噸幹品,成為全國黑木耳生產銷售第一縣。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帶動6000多名農民專門從事黑木耳銷售、運輸及其它關聯產業。縣級黑木耳標準化示範區-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戶種植地栽木耳,發展1000萬袋,純收入1800萬元。

3、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轉移。在全縣2.2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中,國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87萬人,佔總數的85%,他們對現代生產技術和各種新生事物具有較高的接受能力。為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5年來,我縣先後建立了農廣校、東寧駕校和農機校等11個市縣級培訓基地,可培訓專業有電腦應用、汽車駕駛、俄語翻譯、食用菌生產技術、汽車維修等專業。各培訓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學設施,還擁有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年培訓能力可單培訓。根據用人單位需求進行基本技能培訓,形成了走出去訂勞務合同-有針對性地培訓-定向有序輸出的輸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訓。根據東寧縣地域、民俗、文化特色開展技能培訓和國際勞務輸出培訓等;三是儲備培訓。根據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在部分培訓基地中開展以就業為目的的勞務培訓,對即將成為富餘勞動力的人群進行超前培訓。

三、存在的問題

近五年,我縣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雖有長足的進步,但與海林、林口等勞務輸出先進縣還有一定的差距,勞務輸出總體也呈現出“四多四少”現象,即自發性務工多,長年性、穩定性務工人少;從事低收入體力型工程多,從事技術性高收入工程少;縣內、國外轉移多,縣外、國內轉移的少。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思想認識不到位。雖然縣委、縣政府對農村勞務輸出轉移工作高度重視,但長期以來,一些基層幹部還沒有完全把發展勞務經濟提高到促進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對農村富餘勞動力輸出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的富民工程認識不夠,總認為勞務輸出對本地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大,只是補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職能部門的幹部,也沒有真正將發展勞務經濟當作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來對待,缺乏認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風。還有一部分農民有著濃厚的守土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著“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的心態,不願出門務工,嚴重影響勞務輸出工作的開展。

2、農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規律性。目前農民外出就業仍然是以依託傳統血緣、地緣、人際關係網路為主,在轉移方式上仍然存在著相當程度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據調查,雖然有一定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樂於外出打工,對外出打工持肯定態度,但由於自身素質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種植和養殖技能又沒有其它專業技能,適應能力較差,在工種選擇和酬勞方面不好定位,導致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農民願意參加政府組織的陽光工程技能培訓,但是又希望政府全部承擔培訓費用,對於自己承擔大部分培訓費用不是很理解,又因為在短期之內看不到經濟效益,捨不得自己拿出錢來進行技能培訓,只能在非腦力行業找尋就業機會,一方面造成勞動力富餘,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業僱工難的現象。一些農民與外界接觸少,缺乏溝通,資訊不靈,找不到掙錢門路,只能在親戚的帶領下和政府的有序組織下外出打工。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轉移仍以短期外出為主,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這些短期外出的勞動力絕大多數保留著對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每年除外出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鄉從事農業生產,屬亦工亦農性轉移,季節性還體現在勞動力轉移存在一定間隔性和隨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專項經費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經費。縣、鎮雖然成立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辦事機構,卻沒有專項工作經費,機構運轉困難,束縛著工作開展。二是缺乏培訓經費。-近百萬元的陽光工程培訓資金分攤給全縣的富餘勞動力,人均僅有450元,特別是對一些技術含量要求較高的技能培訓,如汽車駕駛、機械修理、建築工、電焊工等培訓,人均450元便顯不足。單一、少量的資金投入,造成多數培訓基地的專業設定、師資條件、辦學設施等條件與勞動力轉移培訓不相適應,又無法開設日益發展的中俄企業製造業、加工業等所急需的新技術、新專業的技能培訓,嚴重製約著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培訓。培訓不到位,導致大部分農民主要從事短期的勞動強度大且工資較低行業。

4、管理服務工作比較薄弱。面對不斷擴大的勞務輸出,一是勞務市場建設滯緩。大部分農村勞動力跨地區流動是自發的,而由政府職業部門和中介組織安排外出的很少。農民怕上當受騙,擔心一些中介組織是黑市不僅收了介紹費,工作又不太理想。官方辦的職介機構,也擔心企業等用人單位不能及時兌現工資,還有人身安全問題,顧慮很多。二是服務跟不上。由於用工資訊不暢、未能做到進村入戶等原因,致使部分富餘農村勞動力難以找到用工單位,只好眼睜睜地呆在家裡而有力無處使。三是監管跟不上。農民工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機構和監察隊伍不健全,使得農民工合法權益時常受到侵害。

5、務工環境還存在諸多問題。國家雖然取消了許多針對農民工的不合理規定,城鄉二元結構對農民勞動力轉移的制約有所減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已經獲得了較長期穩定的職業和住所,但卻享受不到與城市職工和當地居民平等的待遇,如醫療、工傷保險、子女上學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務。一些用工企業和單位同農民工的勞動合同達1萬人。培訓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訂簽約率低,經常出現勞動崗位不穩定、工資不能及時兌現、發生工傷事故企業推卸責任等問題。城市大量需求技術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成本較高、農民工工資低、相應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導致迴流人員日益增多。據統計,我縣今年迴流人員近XX人。

四、對策、建議

今後一個時期,我縣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要任務,是在擴大農民就業的同時,提高農民就業的層次。雖然,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還有相當數量的富餘勞動力沉積在農村,農民增收還面臨嚴峻的考驗,面對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決全縣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緊迫而艱鉅的任務。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從多方面採取措施,把農村勞動力轉移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培養新型農民,推動富餘勞動力轉移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關係到我縣建設沿邊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實施,建議各鎮村要提高認識、形成共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開發工作的領導,調整充實縣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具體責任和工作人員,研究制定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方針、政策、工作目標及優惠政策,特別是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用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加大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先進典型經驗的宣傳力度,幫助農民拓寬思路,消除顧慮,使外出務工,增收致富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2、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重點是培訓,關鍵在轉移,經費是保障。增加財政對勞轉工作專項經費的投入,積極推行勞轉工作目標責任制,並將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工作作為相關部門經濟考核的重要內容,年度考核的內容之一,加強考核、定期檢查。採取各種有效形式,抓好試點,樹立榜樣,以點帶面,積極推動此項工作。為使縣、鎮二級勞轉辦事機構有一定的辦公經費,村級勞務聯絡員獲得適當的經濟補助,建議上級勞轉辦下撥專案管理資金,或允許我們在下撥的培訓費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專案管理費。

3、加強對農村勞務輸出人員的引導性培訓。緊緊圍繞“發展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這條主線,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使他們具備城鎮工作與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基本能力,減少損害他們合法權益事件的發生率,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善於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們創業成功經驗教育和影響其他農民走出去創業,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勞動力轉移的渠道。通過典型引路,教育引導農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難離的傳統觀念和保守思想,樹立多渠道增收、多業發展、自主擇業、自主創業的新觀念。

4、以市場為導向,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將培訓導向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定向培訓、定單培訓,切實提高培訓的就業率,爭取在一定地區或一定行業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勞務品牌。加強與用工企業、部門或單位的勞務供需聯絡,根據用工訂單需求,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對不同行業、工種、崗位的要求,做好訂單培訓,對農村富餘勞動力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訂單崗位的要求。制定相應規定,激勵勞務輸出人員多參加培訓,多學技術,對取得相應合格證或資格證書的人員給予一定的學費減免和獎勵,並優先考慮安排就業;擴大減免特困家庭勞務輸出人員的培訓費用範圍,並適當給予參加培訓的路費和培訓中的生活補貼。同時抓好培訓基地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對社會組織、機構、企業及個人對培訓的投資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實現辦學主體多元化。

5、實施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戰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各類經濟園區,實施“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使大批農村勞動力進工廠,由農民變“工人”,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特別要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龍頭企業扶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吸納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二是要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藉助於私營經濟的積聚效應,進一步提高私營經濟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引導有條件的農民從第一產業進入商貿、餐飲、旅遊、娛樂等服務行業。三是要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加快我縣經濟基礎好、地處交通樞紐和商貿集散地鎮的小城鎮建設,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村小城鎮的繁榮,增加農民的就業門路。四是要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通過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帶動千家萬戶從事專業化生產,吸收農村勞動力。同時,加快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拓展農副產品銷售,轉移剩餘勞動力。

6、建立完善的勞務供求資訊網路。逐步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勞務資訊服務網路,及時準確地釋出勞務資訊,引導農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輸出勞務,避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盲目性。各級勞轉辦事機構要定期調查瞭解可輸出的農村勞動力狀況,準確掌握可輸出資源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技術特長、求職意向等資訊,建立本地勞動力資源的有效資訊庫。及時瞭解和通報勞動力需求和務工情況,釋出勞動力供求資訊,暢通勞動力資源資訊共享渠道。進一步提高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各鎮和有關部門要為勞務輸出轉移搭橋鋪路,加強對外出勞務人員的引導、服務和管理,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性,為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搞好各項優質服務。

7、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建議在尊重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允許外出務工農戶可繼續保留承包土地經營權,也可採取轉包、轉讓、租賃、入股和託管等形式進行流轉。外出務工農戶進行土地流轉時,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及時幫助辦理有關手續,切實處理好各方面經濟利益關係,讓外出人員安心在外。認真落實《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解決好失地農民和在城市打工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給進城務工農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農民工在子女上學、公共衛生、社會保險等方面的保障機制。加快城鄉一體化程序,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不僅是經濟上儘量縮小收入差距,社會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務也要基本一樣,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勞務調研報告8

4月,我們組成調研組,開展“建立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長效機制,發展建築勞務分包企業”課題調研工作,對天津市、青島市、大連市等地區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彙報,查看了有關的地方法規及檔案資料,實地考察了勞務交易場所和施工現場,召開了施工總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參加的三個專題座談會,40多家企業參加了討論。

天津市是典型的勞務輸入地區。全市25萬人的農民工,基本屬外來隊伍,成建制進入本市的企業122家,具備勞務資質,本地勞務企業190家,全市總計312家,佔全市勞務總量的60%;

山東省既是勞務輸出的大省,也是勞務輸入的集中地。截至底,山東省勞務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勞務分包企業,吸納農民工14.1萬人,佔建築勞務人員總量的5.8%;在青島市,已經建立勞務分包交易市場,勞務分包企業379家,有90%的農民工已經被企業吸納。

大連市屬於勞務輸入地區。全市有28萬外來的農民工,大多數農民工被總包企業直接僱用或通過“包工頭”僱用;現有200家勞務分包企業。

一、調研地區基本情況

調研地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建築市場的規範管理,高度重視發展勞務分包企業、建立規範勞務交易場所的工作,建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堅持從基層抓起,從源頭抓起,突出重點,措施得力,效果顯著。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構。

天津市在“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的基礎上,設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職責:監督管理工程分包行為,對外地進津企業進行嚴格的備案管理,規範勞務市場用工行為,查處無資質隊伍私招亂僱和違法承攬工程行為等。同時,籌備成立“建築企業勞務派遣中心”,並要求各省駐津建管處也建立建築企業農民工派遣中心,和區縣勞務派遣中心,將全市建築業使用的零散農民工進行集中管理,為其監督辦理勞動合同和工傷保險。現階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擬6月低正式運營。

青島市有專門的建築市場和建築隊伍監管機構——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規範建築勞務分包和勞動用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計劃,並進行貫徹落實,同時負責該項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各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各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企業第一責任人,各專案部專案經理為施工現場第一責任人,並安排專人負責檢查、監督各項規定、制度的落實。

大連市建委年內計劃建立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是個綜合管理、服務機構,由就業服務中心、技能培訓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等三大部門組成,具體負責對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提供資訊服務、職業介紹、進行職業培訓、政策諮詢、受理勞務企業申辦資質並進行初審,對勞務隊伍進行日常管理。通過勞動力市場對全市28萬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結束建築業的非法“包工頭”行為和務工人員隨意無序的流動局面。

(二)出臺政策措施,扶持企業發展。

簡化勞務分包資質申辦程式。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工作效率。現階段,本市註冊勞務分包企業已有379家,有90%的農民工被勞務企業吸納。

強化勞動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簽訂率。青島市要求各施工企業必須和每一位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並進行全市規範用工行為大檢查,狠抓落實,現階段全市建築業農民工合同簽訂率已達90%。

嚴格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禁止無資質“包工頭”承攬工程。青島市規定凡在青註冊和施工的企業,必須用有資質的專業分包企業和勞務分包隊伍,嚴厲打擊“包工頭”承攬工程,有力的杜絕了“包工頭”非法承攬工程和“掛靠”現象。

制定勞務人工費指導價,定期公佈,指導市場。青島市積極維護勞務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定期制定並公佈了勞務分包企業人工費指導價,作為勞務分包企業與總承包企業簽訂勞務分包合同的重要參考,受到勞務企業的廣泛歡迎。

主動向社會推薦勞務企業,幫助勞務企業建立品牌。青島市,積極培育骨幹勞務分包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壯大,篩選部分用工規範、管理到位、質量安全好、專業特色較強的勞務企業,通過宣傳冊等形式向全行業、全社會推介。創立“農民工夜校”,定期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協會、教師對農民工進行普法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和維權意識。

天津市實行聯動措施,規範勞務市場。強制實行農民工工資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於53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季度結算並全額支付剩餘報酬;制定建築業農民工專用《勞動合同書示範文字》,保證農民工勞動報酬和工傷保險的合法權益;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專案備案,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專案備案。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企業可辦理年度備案。

下發勞務資質審批權,推進建立勞務基地。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許可權下發到各區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充分調動區、縣工作的積極性,鼓勵根據本地實際發展勞務企業。從下半年發文至今,已建立勞務企業200多家。計劃在新增100家,再通過5年的發展,至達到1000家,使大連建築業從整體上達到結構和諧;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將建築業農民工培訓納入工作日程,政府專項撥款萬元,對本地區8萬農民工實行免費培訓;計劃建立金州區、莊河市、瓦房店等勞務基地村鎮,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對農民進行培訓,形成一批模板作業村、抹灰作業鎮、砌築專業鄉等。

(三)規範市場監管,狠抓勞務備案。

天津市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與地稅局聯合代徵代繳稅金和開具稅務專用發票等手段,使進津勞務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全面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治理,對使用未備案和無資質勞務分包隊伍的行為,轉包、違法分包和借照掛靠的行為,不簽訂勞務合同、陰陽合同和不按期結算的行為進行專項治理,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經濟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頭”非法承包工程行為。

青島市建立勞務作業網上監管系統。7月起,青島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閔路電視監控系統,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不到現場,就可以及時監督現場發生的問題,及時瞭解勞務分包隊伍的有關情況。

(四)廣泛宣傳教育,加強執法檢查。

發放宣傳材料。青島市印製了20萬套《致廣大來青務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築工人手冊》,春節後在外來農民工集中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發放,3月份開始在已開工的施工現場發放,基本做到每位農民工人手一冊。並要求所有施工現場設定《建築工人維權須知》告知牌,公佈維權公開電話和有資質建築勞務企業名單。來青島的外來農民工,根據《手冊》可及時,合法就業。

天津和大連市也充分利用傳媒途徑,對來本地工作的農民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了農民工的自我維權意識。

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定期執法大檢查。為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近幾年,青島市每年組織1-2次“兩個規範”大檢查,主要針對勞務分包資質管理情況、現場工人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資發放情況、現場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現場“兩個規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規定的企業和責任人除按有關規定進行嚴厲處罰、全市通報批評外,還做到“四個結合”:與市場信用考評結合、與資質管理相結合、與招標投標相結合、與各項先進評選相結合。

二、調研地區完善勞務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實施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年初,天津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代徵代繳稅金和開具專用發票手段使進津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有效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二)實行外地進津企業年度備案和專案備案制度。天津實行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專案備案制度,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專案備案,辦理進津備案手續。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建築業企業可申請年度備案,憑《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備案通知書》全年承攬本市工程和簽訂合同,對人員全部實行身份管理,進津務工人員必須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工資卡。

(三)簡化勞務企業申辦資質程式,下放審批許可權。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隨來隨辦,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工作效率。

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許可權下發到各區市縣建築業行政主管部門,鼓勵各區市縣結合本地區實際,大力發展勞務分包企業。

(四)探索建立建築勞務市場。天津、大連市探索創辦建築勞務市場,進行行業管理和就業培訓服務,對本地區零散用工及勞務企業進行有序管理。

(五)、嚴格規範勞務分包招投標工作,禁止無資質的“包工頭”承攬分包業務。青島市明確規定:凡10層(含)以上高層住宅或工程造價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公共建築的勞務分包,實行進場招標,選擇有相應資質的勞務分包企業承擔施工任務。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施工總承包企業承接國有投資或國有控股投資的工程,勞務分包必須實行公開招標。

三、今後工作的建議

(一)應採取多種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勞務企業的發展,如通過清欠農民工工資、釋出勞動指導價、禁止“包工頭”承攬工程、簡化資質審批程式等手段和形式,創造有利於勞務企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執法檢查,對於不使用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勞務作業的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督促其規範勞務用工行為,鼓勵包工頭建立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工程施工。

(三)加強對勞務分包企業交易行為的監督制度。可通過勞務合同備案制、公開招標等多種方式進行監督。

(四)切實加強農民工勞動技能教育培訓力度,降低培訓、發證等費用,給予專項培訓資金的支援。

勞務調研報告9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而要實現整個社會的小康,關鍵是加快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核心是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重要途徑就是把大批農民逐步從土地中轉移出去。近些年來,我鄉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三農”工作的大事來抓,勞務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發展現狀

(一)農村勞務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外出務工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XX年全鄉輸出勞動力5100多人,年人均收入按4000元計算,總收入可達20xx萬元。勞務輸出的性質已由過去農民增收的一個專案,向牽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一種重要經濟成份轉變。

(二)勞務輸出的行業已由過去單一體力型,向體力智力複合型方向轉變。過去的勞務人員大多從事建築力工、裝卸力工等體力活,從事技術工種的不多,而現在卻向體力智力複合型方向發展。目前從事裝璜、磨工、焊工、車工、鉗工、機修工等技術工種的人員已佔相當比例。

(三)勞務經濟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調整的前提是非農產業大發展,勞務輸出能夠不斷將農業勞動力吸納到非農就業崗位,不斷降低農業就業的比重,從而促進多種經營的發展,改變了農業中種植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於調整農作物佈局,又使林、牧、副、漁等產業得到有效調整。近年來我鄉蔬菜產業的迅速崛起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四)勞務經濟有效促進了農村的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以前,老百姓農閒時無事可做,賭博、打架等事件時有發生,農村社會治安狀況較差。勞務經濟發展起來,人們沒有了閒工夫,都一心想掙錢、一心想發家,擾亂社會治安、聚眾鬧事等不良行為減少了許多,農村出現了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問題

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較大盲目性。由於當前勞動力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勞務資訊渠道不暢,勞務經濟中介服務主體發育滯後,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存在無序性、盲目性和不穩定性。目前我鄉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仍然以傳統的血緣、地緣、友緣帶動為主,有組織輸出雖有進步,但進展不快,比例較低,主要是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數量偏少,沒有形成有組織、大規模的有序轉移格局。

二是對勞務輸出的服務不夠到位。鄉鎮政府在組織勞務輸出工作上沒有比較成型的組織,沒有各種健全服務機構,無法為外出務工者提供資訊。

三是外出務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近年來,大部分外輸人員都是國中畢業或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外出務工,沒能做到先培訓後輸出,外出務工人員沒有進行一定技能培訓,素質不高。據統計我鄉5100多外出務工者當中,國中文化程度以下者達4380多人,佔總數的86%。

三、對策建議

xx鄉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現有農村人口2.4萬人,農村勞動力1.68萬人。發展農村勞務經濟,還有著巨大潛力。按照全國平均水平計算(每個農業勞動力經營8畝耕地),全鄉實際所需農業勞動力約為0.3萬人,還有0.8萬勞動力需要轉移,而且隨著農機化水平不斷提高,潛在富餘勞動力還會不斷增加。因此,必須採取得力措施,加大發展力度,儘快把這一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1.要在更新群眾的思想觀念上下功夫。首先,要教育群眾擺脫宿命論思想的束縛。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克服自暴自棄的心理,培養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其次,要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理想。敢於追求未來美好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使他們認識到:要想生活好,就要挺直腰桿走出去,只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奮發圖強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會好起來。再次,還要幫助群眾養成艱苦奮鬥的作風。要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來發家致富,靠自己的雙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橋,在外面廣闊的世界裡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2.要在暢通輸出渠道上功夫。一要變自由輸出為組織輸出。要健全組織,明確專人負責,把勞務工作時時抓在手上,變自由輸出為有組織的輸出。輸出的每個環節都要有人抓,有人管,使勞務輸出工作沿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二要變盲目輸出為定向輸出。以前大多數勞務輸出屬於盲目輸出,聽到哪個地方有活幹、有錢賺,不考察、不瞭解,就急忙組織人員去,許多時候勞務人員去後就返回,不但沒有掙到錢還白花了路費。今後政府要多聯絡一些輸出渠道,多闢建一些勞務基地,多提供一些勞務資訊,使勞務人員輸出有方向,立足有根基,掙錢有把握。三要變就地輸出為異地輸出。本地經濟不發達,內轉人員收入較低,加之市場狹小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而向發達的大、中城市輸出,活好找,錢好賺,收入遠遠超過本地。

3.要在強化務工者素質上下功夫。提高外出務工者的素質,必須大力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培訓是提高農村勞動力市場競爭力、推動勞務經濟發展的“加速器”。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與學校或有關培訓機構搞好銜接,根據市場需求,科學確定培訓專業和培訓內容,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堅持技能培訓與轉移就業緊密結合,積極推行“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學校墊資培訓”、“跟蹤企業培訓”、“校企結合培訓”等多種培訓模式,實行包學技能、包就業、包維權服務等“一條龍”服務的新模式。

4.要在增強就地轉移能力上下功夫。在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的同時,要加快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鄉域經濟,引導農民就地轉移、就地就業。一是大力發展種養業。我鄉農業資源豐富,種養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近年來,我鄉在發展蔬菜產業、生豬養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為農村勞動力就地消化,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積極作用。二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把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作為鄉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特別應在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務業上花氣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吸納更多農村勞動力。三是抓好小城鎮建設。我鄉城鎮化建設相對滯後。當前應借縣城移的機遇,加快小城鎮發展步伐,增強小城鎮綜合功能,提高小城鎮對農民的吸納能力。

5.要在優化服務上下功夫。一是要搞好用工資訊服務。要與廣東等發達地區建立用工資訊平臺,及時為農民提供勞務資訊。二搞好是政策諮詢服務。幫助外出務工者瞭解各種政,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維權服務,幫助協調解決各種勞務糾紛,保障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策;為返鄉創業人員打造創業平臺,提供便利條件。三是留守後方保障服務。關注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生活和兒童教育,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機制,支援和鼓勵外出農民自願、依法、有償轉包或出租承包地經營權,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勞務調研報告10

20xx年4月,我們組成調研組,開展“建立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長效機制,發展建築勞務分包企業”課題調研,對天津市、青島市、大連市等地區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彙報,查看了有關的地方法規及檔案資料,實地考察了勞務交易場所和施工現場,召開了施工總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參加的三個專題座談會,40多家企業參加了討論。

天津市是典型的勞務輸入地區。全市25萬人的農民工,基本屬外來隊伍,成建制進入本市的企業122家,具備勞務資質,本地勞務企業190家,全市總計312家,佔全市勞務總量的60%;

山東省既是勞務輸出的大省,也是勞務輸入的集中地。截至20xx年底,山東省勞務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勞務分包企業,吸納農民工14.1萬人,佔建築勞務人員總量的5.8%;在青島市,已經建立勞務分包交易市場,勞務分包企業379家,有90%的農民工已經被企業吸納。

大連市屬於勞務輸入地區。全市有28萬外來的農民工,大多數農民工被總包企業直接僱用或通過“包工頭”僱用;現有200家勞務分包企業。

一、調研地區基本情況

調研地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建築市場的規範管理,高度重視發展勞務分包企業、建立規範勞務交易場所的,建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堅持從基層抓起,從源頭抓起,突出重點,措施得力,效果顯著。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機構。

天津市在“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的基礎上,設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職責:監督管理工程分包行為,對外地進津企業進行嚴格的備案管理,規範勞務市場用工行為,查處無資質隊伍私招亂僱和違法承攬工程行為等。同時,籌備成立“建築企業勞務派遣中心”,並要求各省駐津建管處也建立建築企業農民工派遣中心,和區縣勞務派遣中心,將全市建築業使用的零散農民工進行集中管理,為其監督辦理勞動合同和工傷保險。現階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擬20xx年6月低正式運營。

青島市有專門的建築市場和建築隊伍監管機構——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規範建築勞務分包和勞動用工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政策措施和計劃,並進行貫徹落實,同時負責該項的日常監督檢查。各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各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為企業第一責任人,各專案部專案經理為施工現場第一責任人,並安排專人負責檢查、監督各項規定、制度的落實。

大連市建委年內計劃建立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是個綜合管理、服務機構,由就業服務中心、技能培訓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等三大部門組成,具體負責對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提供資訊服務、職業介紹、進行職業培訓、政策諮詢、受理勞務企業申辦資質並進行初審,對勞務隊伍進行日常管理。通過勞動力市場對全市28萬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結束建築業的非法“包工頭”行為和務工人員隨意無序的流動局面。

(二)出臺政策措施,扶持企業發展。

簡化勞務分包資質申辦程式。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效率。現階段,本市註冊勞務分包企業已有379家,有90%的農民工被勞務企業吸納。

強化勞動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簽訂率。青島市要求各施工企業必須和每一位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並進行全市規範用工行為大檢查,狠抓落實,現階段全市建築業農民工合同簽訂率已達90%。

嚴格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禁止無資質“包工頭”承攬工程。青島市規定凡在青註冊和施工的企業,必須用有資質的.專業分包企業和勞務分包隊伍,嚴厲打擊“包工頭”承攬工程,有力的杜絕了“包工頭”非法承攬工程和“掛靠”現象。

制定勞務人工費指導價,定期公佈,指導市場。青島市積極維護勞務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定期制定並公佈了勞務分包企業人工費指導價,作為勞務分包企業與總承包企業簽訂勞務分包合同的重要參考,受到勞務企業的廣泛歡迎。

主動向社會推薦勞務企業,幫助勞務企業建立品牌。青島市,積極培育骨幹勞務分包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壯大,篩選部分用工規範、管理到位、質量安全好、專業特色較強的勞務企業,通過宣傳冊等形式向全行業、全社會推介。創立“農民工夜校”,定期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協會、教師對農民工進行普法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和維權意識。

天津市實行聯動措施,規範勞務市場。強制實行農民工工資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於53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季度結算並全額支付剩餘報酬;制定建築業農民工專用《勞動合同書示本》,保證農民工勞動報酬和工傷保險的合法權益;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專案備案,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專案備案。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企業可辦理年度備案。

下發勞務資質審批權,推進建立勞務基地。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許可權下發到各區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充分調動區、縣的積極性,鼓勵根據本地實際發展勞務企業。從20xx年下半年發文至今,已建立勞務企業200多家。20xx年計劃在新增100家,再通過5年的發展,至20xx年達到1000家,使大連建築業從整體上達到結構和諧;開展農民工培訓,20xx年將建築業農民工培訓納入日程,政府專項撥款20xx萬元,對本地區8萬農民工實行免費培訓;計劃建立金州區、莊河市、瓦房店等勞務基地村鎮,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對農民進行培訓,形成一批模板作業村、抹灰作業鎮、砌築專業鄉等。

(三)規範市場監管,狠抓勞務備案。

天津市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與地稅局聯合代徵代繳稅金和開具稅務專用發票等手段,使進津勞務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全面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治理,對使用未備案和無資質勞務分包隊伍的行為,轉包、違法分包和借照掛靠的行為,不簽訂勞務合同、陰陽合同和不按期結算的行為進行專項治理,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經濟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頭”非法承包工程行為。

青島市建立勞務作業網上監管系統。20xx年7月起,青島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閔路電視監控系統,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不到現場,就可以及時監督現場發生的問題,及時瞭解勞務分包隊伍的有關情況。

(四)廣泛宣傳教育,加強執法檢查。

發放宣傳材料。青島市印製了20萬套《致廣大來青務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築工人手冊》,春節後在外來農民工集中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發放,3月份開始在已開工的施工現場發放,基本做到每位農民工人手一冊。並要求所有施工現場設定《建築工人維權須知》告知牌,公佈維權公開電話和有資質建築勞務企業名單。來青島的外來農民工,根據《手冊》可及時,合法就業。

天津和大連市也充分利用傳媒途徑,對來本地的農民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了農民工的自我維權意識。

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定期執法大檢查。為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近幾年,青島市每年組織1-2次“兩個規範”大檢查,主要針對勞務分包資質管理情況、現場工人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資發放情況、現場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現場“兩個規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規定的企業和責任人除按有關規定進行嚴厲處罰、全市通報批評外,還做到“四個結合”:與市場信用考評結合、與資質管理相結合、與招標投標相結合、與各項先進評選相結合。

二、調研地區完善勞務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實施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20xx年年初,天津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代徵代繳稅金和開具專用發票手段使進津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為得到有效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為分包實為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二)實行外地進津企業年度備案和專案備案制度。20xx年天津實行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專案備案制度,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專案備案,辦理進津備案手續。年度考核合格的進津建築業企業可申請年度備案,憑《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備案通知書》全年承攬本市工程和簽訂合同,對人員全部實行身份管理,進津務工人員必須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工資卡。

(三)簡化勞務企業申辦資質程式,下放審批許可權。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隨來隨辦,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效率。

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許可權下發到各區市縣建築業行政主管部門,鼓勵各區市縣結合本地區實際,大力發展勞務分包企業。

(四)探索建立建築勞務市場。天津、大連市探索創辦建築勞務市場,進行行業管理和就業培訓服務,對本地區零散用工及勞務企業進行有序管理。

(五)、嚴格規範勞務分包招投標,禁止無資質的“包工頭”承攬分包業務。青島市明確規定:凡10層(含)以上高層住宅或工程造價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公共建築的勞務分包,實行進場招標,選擇有相應資質的勞務分包企業承擔施工任務。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施工總承包企業承接國有投資或國有控股投資的工程,勞務分包必須實行公開招標。

三、今後的建議

(一)應採取多種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勞務企業的發展,如通過清欠農民工工資、釋出勞動指導價、禁止“包工頭”承攬工程、簡化資質審批程式等手段和形式,創造有利於勞務企業發展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執法檢查,對於不使用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勞務作業的施工總承包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督促其規範勞務用工行為,鼓勵包工頭建立有資質的勞務企業進行工程施工。

(三)加強對勞務分包企業交易行為的監督制度。可通過勞務合同備案制、公開招標等多種方式進行監督。

(四)切實加強農民工勞動技能教育培訓力度,降低培訓、發證等費用,給予專項培訓資金的支援。

勞務調研報告11

摘要:,地處隴中腹地,人口總量為x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4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達9萬人,屬人力資源大,地處隴中腹地,人口總量為x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4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達9萬人,屬人力資源大縣。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興農強工”戰略,積極開發人力資源,著力培育各類技能人才,大抓勞務輸出,走出了一條“輸出,致富,創業”的良性迴圈路子,勞務輸出成為農民眼裡的“鐵稈莊稼”,勞務產業成為農戶增收的“搖錢樹”,勞務經濟成為富民強縣的“聚寶盆”,勞務輸出為全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盤點勞務輸出成果,XX年有這麼幾組資料:全縣培訓農村勞動力2.51萬人,其中技能培訓1.4萬人、品牌專案培訓300人;登記回鄉創業人員1450名;輸轉各類務工人員10.16萬人,其中輸送拾花工1.8萬人;年創勞務收入12億元。勞務輸出為地方發展注入了活力,盤活了全縣經濟,特別是在集聚了人才、增加了收入方面貢獻突出,錘鍊了“三類人才”,即:致富能人、企業高管、企業家,務工多年的人員大多是當地或本村的致富能人,從打工中走向企業高層次管理人員的枚不勝舉,經勞務拼搏成為企業家的佼佼者甚多,“輸出一人,帶動百人,創收千萬”的勞務輸出理念深入人心,勞務輸出成果輝煌。同時,勞務輸出是扶貧開發的主渠道,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貧困戶依靠勞務增收高、脫貧快,整村扶貧推進依靠勞務反彈小、見效快,“增收抓勞務”已形成共識。

盤算通渭勞務發展歷程,可謂艱苦爬坡,蛻變成型。最初勞務輸出者,源於耕地少、饑荒頻發之因,迫於口糧不足、添飽肚皮之窘,被動地輸出搞副業,這種現象尤為在南部鄉鎮突出。經多年發展變化,全縣勞務輸出實現了量變和質變,輸出人數逐年增多,輸出主因已從“食”轉變到“創”,務工人員不再為“吃飽渴足”奔波,而為“創業興體”奮鬥,創辦經濟實體的務工人員不斷增多,由被動輸出走向主動輸出,形成“十萬勞務大軍”闖天下的壯觀情景。潛析通渭勞務發展程序,可概括為“三個拓展”:輸出領域由礦山採挖、建築打雜拓展到電子製造、綜合服務等行業,覆蓋全國各行各業;輸出地域由本省務工拓展到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及一線城市,遍佈全國各地;輸出人員由身無一技的苦力型務工拓展到身懷多技的技能型務工,務工人員整體素質不斷提升。

盤查勞務輸出中的存在的不足,梳理制約和阻礙勞務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概括為“三低一弱”:一是勞務培訓率較低,受培訓資金不足、培訓設施缺乏等因素的影響,輸出人員中受技能培訓的比例低,務工人員整體素質較低,上崗技能缺乏,大規模向發達城市輸出有難度;二是就業穩定率較低,由於專業技術缺乏,導致部分務工人員在技能含量低的企業間來回尋崗位,月頭找工作,季末愁工作,存在“有活就幹,無活就竄”的現象,外出就業不穩定;三是勞務收入比較低,因輸出人員中普工所佔比例大,在本崗位中拿著最低檔的勞動報酬,勞務總收入增幅小,勞務收入增長比與勞務人數增長比不同步,與兄弟縣區相比人均勞務收入較低;四是維權保障能力弱,受文化程度、勞動保障政策知曉、務工環境等因素影響,未籤勞動合同、未參加社會保險、拖欠工資、超時加班等侵犯務工人員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個人利益受到損害時不知何處維權申訴,個別務工人員採取忍讓、等待、求情、訴苦的辦法化解,自身維權能力較弱。

勞務輸出發展至今,成績斐然,問題猶存。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穩定就業,關乎到群眾的冷暖安危、安居樂業;擴大勞務經濟效益,關係到全縣的繁榮穩定、持續發展。如何將勞務輸出這項“大就業”轉化為“收入大”,實現倍增效應,成為支柱產業,是人社部門思考的又一新課題。作為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主要負責人,我認為在新時期做好勞務工作,應做到“四突破一放大”:

第一,利用電子網路媒介,在資訊宣傳上求突破。人力資源與勞務資訊供需不對稱,致使部分務工人員不能夠及時掌握用工資訊,不能根據自身特長找工作,影響務工收入。在勞務資訊宣傳媒介上,要轉變傳統方式,積極藉助政府、部門網站,順應手機、電腦的普及和上崗功能,及時釋出和更新勞務用工資訊,讓遠在千里的務工人員通過上網瀏覽能夠第一時間獲取相關勞務用工資訊,開展應聘對接,實現充分就業。

第二,順應人才市場需求,在勞務培訓上求突破。為使務工人員“輸得出、有崗位,穩就業、有保障”,著力抓好技能、普法、維權等環節的培訓,努力提高務工人員適應崗位要求的綜合能力。培訓過程中,注重“三個層面”的培訓:一是勞動技能知識,結合當地勞務品牌開展技能培訓,結合市場需求開展技能培訓;二是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知識,側重於勞動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解除或終止及《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條文;三是個人維權常識,主要是預防侵權、侵權後的維權,讓務工人員能夠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不受到侵害,能夠體面務工,體面獲取工資等福利報酬。

第三,搭建勞務輸轉平臺,在勞務基地上求突破。根據勞務用工市場需求,按照“北上南下,東進西入,遍及全國”的工作思路,主動洽談對接,建立適合本縣務工人員就業的勞務基地。在常年性輸出上,重點打造“三大區域”勞務基地,即:京津地區以保安、家政、餐飲服務為主的勞務基地,東南沿海地區以電子、服裝、食品加工製造為主的勞務基地,西北地區以建築、採礦、運輸為主的勞務基地;在季節性輸出上,主要以赴疆拾花和就地就近務工為主,讓務工人員農忙在家幹活、農閒在外務工,做到農業生產與務工掙錢兩不誤、兩結合。

第四,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在勞務收入上求突破。發展勞務經濟要樹立“大市場,多輸出,高收入”的'意識,既要拓寬縣內勞務市場,又要發展縣外勞務市場,關鍵點放在務工人員的收入上,確保輸出人數與勞務收入同步上升。在輸出方式上,著力暢通輸出渠道,採取“多輪驅動”:政府推動,能人帶動,品牌促動,親友發動,勞務中介機構拉動,使勞務輸出進一步形成規範化、規模化、組織化。在增加勞務收入上,引導務工人員轉變“單幹”的思想,發揚團隊精神,向“合包”方向發展,通過小股人員的承包攬活,提高務工人員的勞務收入。

第五,鼓勵引導返鄉創業,放大勞務輸出效益。堅持“輸出人員,引回人才;輸送人才,引回老闆”的工作理念,做好“輸出”與“回引”兩篇文章,積極引導務工人員返鄉創業辦實體,大力發展勞務“迴歸經濟”。認真貫徹省政府《關於引導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的意見》,協調落實回鄉創業者在資金、用工、場地、服務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讓更多的積累資金、掌握技術、懂得管理、善於經營的農民工回鄉創業。要改善行政管理體制,清除農民工創業的各種制度障礙,簡化行政審批程式,嚴禁亂收費、亂攤派等影響、干擾創業的行為,優化創業環境,努力使農民工創業者的人數有較大增加。在實施農民工創業工程過程中,抓好“四項環節”(改善創業環境、加強創業服務、構建創業平臺、實行優惠政策),解決“五大難題”(資訊、技術、資金、場地、人才等難題),廣泛調動農民創業及各方支援創業的積極性,以創業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以創業促和諧。

勞務調研報告12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勞動力跨國流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我省出國勞務的公民越來越多,不僅促進了省域經濟發展,擴大了對外資訊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省的就業壓力,提高了勞務輸出人員家庭的生活水平。與此同時,由於勞務中介具有很大的利潤空間,一些非法中介機構也應運而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藉機採取各種非法手段實施詐騙活動,謀取暴利,侵犯勞務人員合法權益,引發了一些社會不安定因素,嚴重擾亂了我省的社會經濟秩序。

一、我省當前出國勞務活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出國勞務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對外勞務合作管理體制和外派勞務援助機制,有關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派勞務人員的維權力度,但全省勞務輸出市場仍然魚龍混雜,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一些合法外派勞務公司違規經營,有的合法中介機構超範圍招勞務人員,導致一些出國勞務人員根本哪家中介是合法的;有的合法勞務中介公司不按合同規定與勞務人員簽訂合同,保證金收取不規範,有的甚至挪作它用;有的合法勞務中介公司為無經營權的勞務中介公司和個人出據虛假外派勞務專案說明,騙取證照。近年來,我省出現多起勞務詐騙案件,使我省出國勞務人員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XX年至今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派往羅馬尼亞勞務人員被騙,致使我省百餘人多次到我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上訪。此事件發生後,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及時派出專案組進行處理,為我省赴羅馬尼亞勞務人員挽回了部分經濟損失。今年以來我省先後出現,羅馬尼亞、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多巴哥、蒙古國、新加坡等勞務人員被騙案件。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以商務簽證將我省境內的勞務人員騙到阿聯酋,此次事件已經引起我國駐阿聯酋大使館的高度重視,將此事件通報到外交部及相關管理部門,及時的為出國勞務人員挽回了經濟損失。XX年延吉市就發生多起非法中介公司辦理出入境中介活動,有的被非法勞務中介公司派往出國後因勞資問題引發糾紛,甚至因無工可作被遣返回國,有的在被非法勞務公司收取費用後長期出不了國,也不被退還收取的中介費,成為引發社會不安定的因素。

(二)非法勞務中介活動嚴重,有的甚至以出國勞務中介為名詐騙錢財。目前,不少勞務中介公司和個人利用人們急於外出賺錢心理和法律意識不強、對出國勞務知識不瞭解的弱點,非法從事出國勞務中介活動,有的收取大量保證金後長期找不到出國勞務專案,有的以旅遊等名義將勞務人員送出國後勞務人員卻無勞可務,有的甚至以辦理出國勞務中介詐騙錢財。XX年長春市人姜南以吉林省外事服務中心國際部為名到我省的舒蘭、梅河口、四平等地以辦理赴韓國、日本勞務為名騙取金額達800餘萬元人民幣。此人現已歸案,但大量資金被其揮霍,給人民群眾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從全省各地招收赴韓國建築研修生,並收取勞務人員1萬至7萬不等的抵押金,共計收取抵押金達1000多萬元,至今沒有派出一人,使勞務人員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精神損失,涉嫌非法融資,該公司的招聘範圍涉及到11個市縣區,涉案主辦人已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XX年---XX年長春市人肖雨欣以長春市宇光境外就業服務有限公司,大量招赴加拿大勞務人員,並收取保證金每人5萬---9萬不等,至今沒有派出一人,並拒不歸還勞務人員所交保證金,導致勞務人員到處上訪,使勞務人員蒙受巨大的經濟、精神損失。此人現已被長春市公安局立案調查,此次事件涉案金額約620萬。

(三)為達到出國目的,少數勞務人員採用冒名頂替、假結婚等手段騙取護照。由於一些國家(地區)對某些勞務專案有民族、年齡、身份等限制,一心想出國打工的勞務人員便採用冒用他人戶口薄、身份證,在社會上辦理假的文憑、假邀請書等形式試圖騙取護照矇混出境。更有甚者還以假結婚的方式達到出國的目的,大多為我方女子通過中介人找到某國男子,若女方能通過婚嫁的方式達到出國的目的,就付給該國男子一定的酬金,可以說,為達到出國的目的,不擇手段。

(四)境外不法分子非法從事中介活動騙取錢財。在盲目的出國熱潮中,境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省少數群眾急於出國的心理,大肆進行詐騙活動。這些境外不法分子到中國以辦理勞務輸出、私人探親手續為名,騙取中國公民的錢財後迅速潛逃回國,不僅給我省群眾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也給公安機關偵察破案帶來很大難度。XX年韓國人樸某到我省蛟河市,與蛟河市統戰部合作招聘赴韓勞務人員,並大量收取出國保證金,收取保證金後,攜款潛逃回韓國,杳無音訊。蛟河市委、市政府本著為百姓負責的態度,從市財政拿出1千多萬元人民幣,賠償給了老百姓。

(五)對越來越多的非法出國勞務中介活動查處打擊不力,目前,國家明確規定商務部對經批准的合法勞務公司進行管理,而沒有明確非法出國勞務活動的主管部門,更沒有管理依據和手段,導致查處打擊不力,致使從事非法出國勞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嚴重,公安機關在受理、立案偵辦此類案件時難度也非常大。此類犯罪往往是糾紛和犯罪糾纏在一起,欺詐行為和經濟糾紛交織在一起,立案標準難以把握,受理案件初期對罪與非罪很難做出準確判斷,抓人難、取證難、追贓難,而且此類案件發案滯後,隱案、積案較多。特別是非法途徑辦理勞務輸出的,當事人往往在發現上當受騙、追嘗未果的情況下才報案,由於時間跨度大,後果已經產生,損失已無法挽回。

二、加強出國勞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做好出國勞務管理工作對實現我省經濟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儘管近年來我省勞務輸出工作出現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但我們認為這是發展勞務輸出這一新興產業的必然。有關部門只有規定勞務輸出的辦理程式,保證我省出國勞務工作的健康發展。

(一)積極拓寬合法勞務輸出渠道。在政府直接指導下,有關部門應廣開境外就業市場,開闢正常的境外就業渠道,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境外就業需求,鼓勵更多的群眾走出國門,同時,出國勞務人員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也可以有效地遏制非法出國勞務中介活動,淨化出國勞務中介市場。

(二)多策並舉,大力整頓規範出國勞務市場,結合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清理整頓外派勞務市場秩序專項行動的通知》,嚴格整頓合法資質公司的違法行為,打擊非法中介的非法活動,淨化出國勞務市場。

(三)成立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在我省成立一個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通過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加強出國勞務中介的監督,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應承擔以下職能;一是資訊職能,包括政府相關政策、法律、法規資訊和出國勞務中介機構資訊的傳播;二是宣傳職能,主要是向社會宣傳哪些中介機構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這實際上也是保護合法中介機構的利益,維護正常的中介秩序;三是監督職能,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自身對非法出國勞務中介活動的反應比政府一些部門敏感,可以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舉報並協助查處非法中介活動;四是服務職能,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為廣大出國勞務、自費留學、經商人員提供有償服務和各類諮詢服務,使出國人員不僅明白如何到合法中介機構辦理各種手續,而且能及時瞭解相關的勞務輸出資訊,最終更有效地保護出國人員的合法權益。根據我省實際情況,可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或民間自發組織成立出國基地交流協會,協助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全省出國勞務中介活動的監督和管理,維護我省正常的出國勞務管理秩序。同時,出國勞務基地交流協會成立後,政府應加強監管工作,確定由政府主管,並制定相應的制約機制。對辦理勞務輸出業務的公司向勞務人員收取的抵押金(保證金)和手續費,實行資金託管制度,設立專門的資金賬戶,委託銀行或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管理,控制此項資金的使用,掌握資金的流向。一旦發生勞資的糾紛,可以使用此筆款項作為賠償或其它必需的支出使用,防止勞務中介公司在其中設黑帳、假帳,維護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的減少他們的損失。

(四)加大對出國勞務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商務、外事、工商、公安等部門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出國勞務政策、法律法規宣傳,使廣大群眾瞭解出國勞務政策,增強法律意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要宣傳介紹國外勞務市場情況,引導勞務人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出國勞務專案,避免盲目出國或上當受騙;同時要督促外派勞務公司重視對勞務人員的選派和培訓,避免出國後引發勞務糾紛。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經驗,也是對我省境外就業中介、出國勞務中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僅供參考,如有不周之處請諒解。

勞務調研報告13

xx鄉是半淺半腦地區,鄉鎮企業發展較為緩慢,隨著近幾年勞動力轉移的熱潮掀起,我鄉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農村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日趨增多,但如何實現農村青年勞動力的有效轉移,讓他們儘快增收致富,已越來越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我們發現農村勞務輸出已形成了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積累返鄉創業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勞務輸出的基本情況

1、勞務輸出發展及現狀。我鄉勞務輸出起步80年代中期,當初輸往地區僅限於本省本縣威遠鎮、西寧、海西等地,輸出物件主要是頭腦靈活的農村青年,從事的工作多數為建築、服務性質,後期逐漸擴大到紡織、機械、電子等行業,輸往地也從本省擴大到廣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

2、勞務輸出的主要途徑。基於目前農村的現狀,我鄉勞務輸出有兩類途徑,即有序輸出和無序流動。其中有序輸出包括勞動就業部門、縣、鄉政府、團委、婦聯等部門的介紹輸出;而無序流動則包括親朋幫帶的、自闖天下的輸出,這也是目前我鄉勞務輸出的主渠道。

二、我鄉農村青年勞務輸出存在的問題

1、擇業期望值過高,吃苦耐勞精神不夠。我鄉農村青年勞動力雖然大部分已外出務工,但仍有一部分保留著靠山吃山、守田為家的陳舊觀念,擺脫不了“小農經濟”意識的影響;吃苦耐勞精神不夠,認為外出務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掙不了幾塊錢,不願到薪水較低的一些的崗位去就業;而有的通過政府組織外出到企業,剛到企業後,不瞭解企業的工作制度和工資制度,更不去熟悉掌握工作技能,而是看到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工資較低,第二天就走人了。

2、勞動力素質不適應。隨著科技的進步,產業加快升級調整,用工單位對員工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完全體力型勞動力市場越來越小。而目前我鄉的農村青年勞動力大多是無序流動,他們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沒有一技之長,不但外出後工作比較難找,而且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高,真正地成為了廉價勞動力。

3、資訊供求渠道不暢通。目前我鄉甚至全縣的勞動力市場培育乏力,就業服務體系不完善,僅有的幾家職業中介機構也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鬧的水平上,難以形成規模。資訊的上傳下達沒有一個可以全面覆蓋的網路,最好的`也只不過是利用電視遊字廣告發布資訊,以至於造成有的農村青年想外出沒有資訊,職介機構有崗位卻招不到人的兩難境遇。

4、對農村青年創業扶持力度不夠。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有相當的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有了少許的資金積累,但要他們在這樣的基礎上回鄉創辦企業或經營,還是存在非常大的難度。雖然縣政府、縣就業局、團縣委、縣婦聯等組織在信貸支援農村青年創業發展、培訓、諮詢等方面做了一些服務工作,但相對於他們的創業來說作用並不是很大,還需要更多政策上的優惠及扶持。

三、擴大農村勞務輸出的建議和對策

勞務輸出從淺的層面上看只是勞動力的轉移,但更深入去研究則是一項經濟,是勞務產業的優化和升級。xx鄉作為互助縣欠發達地區,要加快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擴大勞務輸出就是一條捷徑。擴大農村勞務輸出,使其形成勞務經濟,長遠有效地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必須從以下幾個層面切實給予加強:

1、加強宣傳力度,切實轉變觀念。要擴大農村勞務輸出,進而使政府的職能部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責,盡其所能,要在全社會營造“外出務工光榮,勞務輸出快富”、“一人打工,致富一家”的濃厚輿論氛圍,使農村青年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認識提高,消除顧慮,自覺、主動、勇敢地走出去。同時要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積極鼓勵青年務工人員就地創業。

2、加強培訓力度,提高勞務輸出者整體素質。動員農民外出務工,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是基礎性工作。通過縣職校加大職業技能的專業培訓,進而加強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提升勞動力競爭力,作為動員農民外出務工工作水平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來抓,要確立素質第一的觀念,有針對性地開展“訂單培訓”和勞務工自主選擇的“自主培訓”多樣形式,確保培訓的質量和效果。此外,還可在現有專業培訓的基礎上,嘗試應試培訓和創業培訓的新課題,提高農村勞務輸出的成功率和自我創業的水平。

3、加強資訊保障,構建服務體系。要加強勞動力市場的規劃,建立外出務工需求的資訊網路和縣、鄉、村三級服務網路,使用工需求資訊能上下暢通。要大力培育和發展中介機構,建立健全制度,規範運作機制,增強服務功能,構建中介服務平臺。要拓展資訊收集渠道,加強與發達地區的聯絡和溝通,儘可能地引導農村青年有序輸出。

4、加強創新工作載體,形成推動合力。要在原有工作載體的基礎上,拓寬思路。可在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行業或城市建立協會,便於溝通和掌握資訊。要實現各職能部門的資源共享,合理利用,充分發揮作用。如可以更多地發揮職校培訓專業針對性強、培訓後輸出率高的優勢,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務輸出物件的競爭能力。同時加大培養勞務輸出經紀人(帶頭人)力度,充分發揮能人帶動作用,形成整個社會群體共同促進勞務輸出工作的合力。

5、輸出勞動力,引回創業者。勞務輸出不能僅僅停留在輸出的層面,我們要從輸出開始就為他們返鄉創業或異地創業埋下“伏筆”,待條件成熟時給予大力扶持,為他們提供創業平臺,從而達到“輸出輸入”之間的良性互動,以輸出帶輸出,以輸出促輸入,實現“滾雪球”效應。

6、加強檔案管理,強化跟蹤服務。要依託勞動管理部門鄉、鄉兩級機構,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建立勞動力資料庫和用工需求網路,規範管理。對已外出務工的農村青年要做好跟蹤服務,幫助解決輸出人員的實際問題,穩定輸出隊伍,有條件的還可以在輸出地建立相應的組織,互相幫扶,增強凝聚力。此外,我們還應成立勞務輸出的維權組織,切實保障輸出人員的合法權益,為他們當好“後臺”,撐好腰,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就業。

勞務調研報告14

眾所周知,自去年以來受到美國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影響,全球很多著名的銀行、企業紛紛關門,而我們中國的情況也可想而知,雖然很多大企業紛紛承諾不裁員,但是很多員工還是失去了他們的工作,隨之而來的就是勞動介紹所的忙碌。這次寒假我來到我們區一個勞務市場(也就是工作中介所)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讓我認識了這份工作的實質內容,以及瞭解了在目前社會條件下就業的艱辛,也使自己對幾年後的未來有了一個規劃。

這個年紀的我們也許從未踏進過職業介紹所的大門,但通過這次的寒假實踐,使我更深一層地認識了勞務介紹所,它涉及方方面的業務,在這工作緊缺的時候,它的真正價值得以體現,它為無數失業者提供工作的機會,無論是應屆的畢業生,還是下崗的人群,在勞務介紹所你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它要求對招聘單位負責,對應聘者負責,為招聘單位提供他們所需的人才,也要為應聘者提供他們得以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勞務公司所起的總用非常重大。

還記得第一天來到勞務公司,負責人為我安排了一個接待登記的工作,起先我認為這是一份非常簡單的工作,但當求職者紛紛來到時,真的嚇了我一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無數的人頭,本以為求職者不會很多,因為這家勞務公司不是很大,但沒想到來求職的人卻非常多,大家都抱著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的心態,希望早日找到一份工作,可見目前求職市場競爭是多麼的激烈。

要完成著一份工作,首先我要讓求職者求一份個人資訊登記表,裡面包括他們的個人資訊、求職意向與一些附註資訊。在他們填完登記表格之後,我會仔細核對一些他們的資訊,例如聯絡電話等,因為如果有合適他們的工作機會,我要能夠聯絡得到他們,儘量為他們爭取到來之不易的機會。其次就是處理招聘單位所需招聘職員的要求,當有這樣的招聘資訊時,我們要把這些資訊記錄下來並謄寫在正規的招聘資訊紙上,貼於整個大堂的醒目位置,方便求職者檢視。然後我會根據他們的求職意向,在我手頭已有的工作機會中尋找有沒有符合他們意向的工作,然後和那位求職者協商,如果他願意去嘗試這個機會的話,我要把這份工作的面試地點和聯絡人告訴他,方便他聯絡;如果他不願意從事這類的工作,我會盡量在幫他注意這樣的面試機會。最後就是一天的整理工作,我要把一天的求職者的資訊與招聘單位招聘的要求輸入電腦,進行存檔。

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這樣一些問題:有的求職者在填表時會寫他願意從事某一類的職業,但往往我根據他們的要求介紹相應的面試機會給他們時,他們往往會表示他們不願意從事此項工作。從這個現象,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求職者對於自己所想從事的職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其實現在的我們和這批求職者很像,我們對未來要從事的職業沒有明確的定位,定了目標之後,往往是朝訂夕改,我想在這個時候,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的與規劃是非常重要的。

在工作的過程中,我碰到過一些比較難纏的求職者,他們一天沒找著合適的工作就一直纏著你介紹別的工作給他們。我分析了一下,概括起來可以歸咎為兩個方面的原因:

(1)首先是求職者自身的原因。作為一家職業中介公司,它在為人介紹工作時,會要求求職者交納一定的費用成為其會員,才會為求職者詳細介紹工作的內容,所以,當我們介紹給他們的工作屢次不能從事的`話,他們會認為,我出了錢你就一定得為我服務到家,幫我找到合適的工作。其實,作為一個服務性行業的員工,盡心盡力為客人服務是我們的宗旨,但是作為失業已久的下崗人員或還未找到工作的求職者,他們這樣的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們有的是家裡的頂樑柱,有的為了生計在外奔波,想像一下兩年後的我們,也許到時我們的情緒會比他們還要來的激動······

(2)其次是招聘單位與中介所職員的問題。在與招聘單位進行招聘工作內容的溝通時,招聘單位只是簡單的介紹一下,很多的細節問題沒有具體的提到,而工作人員只能根據這些簡單的資訊推薦求職者前去應聘,而往往等到求職者去面試時,招聘人員往往不是很滿意求職者的條件,求職者對面試者的態度也非常的不滿意。我想這是一個雙向的問題,需要彼此更好的溝通,才能解決。

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還注意到了這樣一類現象,有的人現在已經在從事一份工作,但他還是來到職業中介所進行求職,就其一下,無不是為了找份既輕鬆收入要高的工作,一旦他們找到這樣的機會,就是發生想在社會上很流行的一個現象:跳槽。俗語說“幹一行愛一行”,對於他們的行為,我們不能說他們不熱愛自己的職業,也不能說他們不安於現狀,我只能說,我尊重他們的選擇,他們這樣做也許是為了使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富裕,有的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尊重他們的選擇是我們最好的行為方式。

在這次寒假實踐中,我見識到了形形色色的求職者,他們之中有的是為了自己的生計忙碌,有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忙碌,兩年後的我們也將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可以想象到時候我們的表現會如何,我們會比他們更激動?當我們找不到工作時,我們會比他們更手足無措?當我們的簡歷屢次遭別人退回時,我們的感受又將怎樣?

現在的我們就應當為兩年後的我們好好打算一下,金融危機的影響不會那麼快的消失,也許它所帶來的影響還會進一步的惡化,到時的我們如何在求職的低谷找到一條光明的出路,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前幾天在看《頭腦風暴》時,談到的問題就是有關於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所有的嘉賓與主持人在承認當今就業比較困難時,也指出了還是有很多機會的存在,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把握。我想,人的命運是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我們可以自己掌握,也許我們所處的社會各方面的條件不是那麼的完善,社會也許不是那麼地公平,但我想,只要我們自己有所努力與付出,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怎樣,我想都是值得的......

勞務調研報告15

勞務派遣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勞務派遣是我國人力資源市場根據社會需求開辦的一種新的人才中介服務專案。勞務派遣對於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滿足企業不同型別人員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解我區勞務派遣行業現狀,為進一步規範勞務派遣行業管理,促進勞務派遣行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筆者對我區勞務派遣行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據勞動保障監察總隊和區工商分局統計,我區目前共有勞務派遣單位18家。主要從事冶金、物流、製造等行業。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我區勞務派遣行業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工作基礎較好。調研的5家從事勞務派遣的用人單位中,涉及職工1107人,其中農民工644人,單位全部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參保總人數為1107人,其中參加養老保險678人、參加失業保險622人、參加工傷保險1100人、參加醫療保險618人、參加生育保險618人,解決、終止勞動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經濟補償金,無拖欠工資侵害勞動者權益的現象發生。

(二)市場前景廣闊。江津是一個伴隨著新重慶“一圈兩翼”戰略迎來再次發展城市。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千億工作強區”目標,隨著這幾年三大園區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一批新專案、大專案相繼上馬並開始投產,為勞務派遣提供了廣闊的用工市場。

(三)發展潛力較大。我區勞動力市場資源充足,以前的國有企業較多,工業基礎較好,企業改制後,大量的具有一定職業技能的企業下崗職工在家待業;隨著新型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大量的富餘動力向就近城市轉移,這為發展勞務派遣行業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資源。

二、存在的問題

我區勞務派遣行業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探索,取得較快發展,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法律維權存在缺陷。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出臺,為勞務派遣行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對規範勞務派遣行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勞動合同法》中涉及勞務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則性的條款,在派遣員工的社會保障、工作崗位、勞動條件、勞動時間、勞動報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沒有明確的'詳細範圍,對勞務派遣公司和用工企業沒有具體約束措施。

(二)經濟權利難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現象嚴重。一些單位部分勞務派遣工與正式工混崗上班,派遣工的工資明顯低於正式員工。據瞭解,勞務派遣工與同工種、同崗位的正式員工相比,收入水平差距一般在1倍以上,有的甚至有幾倍的差距。二是保險福利待遇低。勞務派遣工的社會保險費是從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勞務費中提取的,並由派遣公司負責繳納。勞務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規就業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繳納。三是工資增長難。企業經濟效益提高時,正式職工可以通過工資集體協商或其他方式增加工資,但勞務派遣工的工資是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勞務費的一部分,他們的工資增長要按勞務派遣公司與用人單位協商而定,勞務派遣工對此根本沒有發言權。四是“假派遣”侵權行為嚴重。一些企業和單位為了避免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將本企業的職工轉簽到勞務派遣公司,實現員工向勞務派遣工的“置換”,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嚴重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三)民主權利無法實現。由於被認為不是用工單位的正式職工,幾乎所有的被派遣勞動者本應享有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參加工會組織及會員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權利都難以實現。即使在用人單位參加工會,其民主政治權利的實現也有一定困難,因為所有涉及勞務派遣工的勞動經濟權益的問題都是勞務派遣公司與用人單位通過勞務協商決定的,用人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不便於與用人單位研究制定或協商決定勞務派遣工的勞動經濟權益。

(四)准入審批不夠規範。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成立一家勞務派遣公司只需50萬的註冊資金。但法律對勞務派遣機構的經營資質卻缺乏統一標準,與之相配套的監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有的勞務公司只有一兩名工作人員就能開業,還有部分派遣公司甚至根本不具備相應的從業資格。如此寬鬆的准入和監管環境使得勞務派遣公司抗風險能力較低,根本無法承擔兌現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種種責任。現行的勞務派遣審批職能不統一,不僅勞動保障部門可以審批,工商部門也可以,造成審批不規範,監管難以到位

三、對策建議

勞務派遣作為一種靈活用工方式,在我市有著極大的市場潛力和實際需求。因此,對以上分析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採用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從加強法制建設、強化監督管理、發揮工會作用,嚴格准入稽核等方面入手,加強勞務派遣規範運作,促進勞務派遣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加強法制建設,制定配套政策。勞動保障部門要針對勞務派遣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在《勞動合同法》的框架下,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對勞務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問題的銜接做出明確規定,細化使用勞務派遣的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崗位的範圍,明確勞務派遣企業和用人單位在保障派遣工各項權益中各自的職責以及發生勞動爭議後的處理程式,制定適合勞務派遣的勞動合同文字,包括在繳納社會保險、勞動條件、工作時間、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與企業正式員工相同對待的條款,在法律制度上為派遣勞動者維權提供保障。

(二)加強監督管理,維護合法權益。勞動保障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對勞務派遣企業的監管機制,嚴格禁止企業將原有職工轉為勞務派遣工。要加強對勞務派遣單位和用人單位的執法監察,重點監督檢查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勞務派遣協議簽訂及履行,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辦理情況,用工單位工資支付、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保護等情況,嚴肅查處侵害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加大處罰力度,勞動保障部門還應對現有勞務派遣單位進行專項審查,建立相應的誠信等級評價體系,實行分類監管,對不符合要求、違法經營的,聯合相關部門依法取締。

(三)發揮工會作用,保障民主權利。要創新方式方法,加大組建工作力度,把廣大勞務派遣工組織到用工單位工會中來,建立派遣工代表分團或小組,讓其代表派遣工參加企業民主管理活動,切實維護好勞務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勞動經濟等切身權益,構建和諧穩定、健康有序的勞動關係,促進企業和社會穩定,把勞動合同法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基本立法思想落到實處。

(四)實行歸口管理,嚴格准入稽核。將勞務派遣申報審批職能歸口到勞動保障部門,勞動部門要建立健全勞務派遣企業准入機制,建立相關配套制度,嚴格派遣單位的申請、許可及審查,提高勞務派遣企業履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