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關於風水的相關知識

愛好 閱讀(2.73W)
  關於風水的相關知識

風水之論,自古有之,近來有復甦之勢。但今人的水平遠不及古人。風水的立論基礎是出自中國傳統文化道家的部分。講究的是天人合一,順其自然,擇其善地而居之。從易經到天干地支到陰陽五行無所不包。從望氣擇水到尋龍點穴再到大運流年的運用。可以說沒有下一定功夫是不易掌握的。然這一切術的運用到最後被一句話總括,那就是:“福人自居福地”。這也就是道家講的“天道承負”的理論。也就是乾鍵坤載的道理。下面就個人聽到,見到和想到的大致做一歸納,若有雷同,不排除抄襲借鑑的可能,權當共享,本人絕無以此牟利之想,還請諒解,此“天下文章一大偷”之陳跡,實難免俗。

關於風水的相關知識

  一、風水的擇

擇,即選擇,選擇是順應自然的一種表現,是擇善而居之,選擇風水的大致原則是,藏風聚氣,向陽背陰。即前有罩後有靠,左右有拱衛。(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玄武要穩,朱雀要緩,青龍要高,白虎不欺。忌孤,忌陰,忌煞。這是可見的部分,道理很簡單。就像電視劇裡皇帝的那個擺設。但在現實中要選擇這樣一個理想的地方實在是太難了。 再一個是地脈,因為地是一個活體,尋地脈就像老中醫看病那樣,講究望聞問切。要選擇一個有生氣的好地方,要非常專業的人才能做到。何況能找到也不一定往地方上放,這就是風水師天機不可洩露的原則。除非是恩人或大德的人。有的人卻稀裡糊塗的住到了好風水的地方。這個就說到這兒,畢竟是專業人士的專長,晚生即不是專業人士也不靠這個吃飯,就不多說了。

  二、風水的養

養,養是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關鍵,所謂養風水就是養個人的德行,好的風水要一個有德行的人才能夠承負的了。古代的帝王將相哪個不是選擇好的風水之地,為何該倒的照樣倒,是因為主人的德行不能承負了氣數盡了,好風水自然就不起作用或起反作用了。打個比方,有一匹赤兔寶馬,一個小人物能騎的了嗎?他不服你,你怎麼能鎮的住它。弄不好它一個後仰,你就得滾下來。同理,不但是人選風水,風水也要選人的,合適的人住在哪兒,相得益彰,彼此滋潤。不合適的人住在哪兒,他就不服你。萬物都是有靈氣的,好風水之地的靈氣更勝。人養不了他,他就不養人。好比一個窮人養不起一頭老虎,老虎就得餓死,餓極了就要吃人,養個小雞,沒準能活的很好,還能下蛋給你吃。 這個也是德不配位必招災殃的例子。好比是一個不服你的人,就到處跟你較勁,他的能量越大,你就越吃虧。因此古人有訓,要尊敬天地日月、山河草木、蟲魚沙石、他人、書本、日常用具乃至錢幣,這一切都是有靈的。你恭敬它,你有德行,他就服你,它處處成就你,幫助你。即使是居住在不好的風水之地,一個有德行的`人也能夠吸引好的風水能量。就好比一個翩翩君子吸引一個懷春的少女愛上自己。少女看見自己的心上人,就會越發的美麗動人。若是遇到厭煩的人,那就不一樣了。般配就是這麼來的,相互吸引來的,有了梧桐樹就有金鳳凰。風水的改變往往因為一場雨,一群動物甚至幾棵樹而改變,而養風水的關鍵參見《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鷺文》《了凡四訓》等所訓。其次便是對萬物的恭敬之心。 因此想要好的風水就得先養好個人的德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福人自居福地也。

  三、人身的風水

最近流行一種面相術,叫人面風水,那麼人的面上有沒有風水呢?從萬物全息的觀點看,人的面部與天地日月,山澤風雷一一對應,也就有風水可言了。 一個人的面部風水就是這個人心相的反映。也就是一個人德行的反映,相由心生也。其實有福沒福,心相如何?是能看出來的。或喜或憂、或鬆或緊、或善或惡,那是掩蓋不了的。因此要想有好的風水就需先養好自身的風水,當然是從內心養起。

  四、如何修如何養?

這是個很大的課題,在我國儒釋道三家各有各的方法和路徑,西方的價值體系又和我們不同。但是大致的方向基本一致,是殊途同歸的,只是路徑不同而已。因為真理只有一個。而各教徒之間爭論的大都是下游的問題。這個就不多說了。道家有言,太上曰:“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行”。道家講規律,從個體角度主張順應,這更是一種智慧。因其善下也,如同海納百川,處下不爭包容一切,如同打太極。當然也沒有一成不變的,順應即是變化。可進可退,可陰可陽。這也就是天地二德的體現,乾主鍵,主陽,開拓,坤主地,主陰,承載。二者缺一不可。所謂孤陽不生,孤陰不長也。這就牽涉到如何順應的問題了,陰陽二儀,變化無窮盡矣。就如同《皇帝內經》的理論,滋陰補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海之所以為百谷王,因其包容善下,那是海,萬物生長靠太陽,因其無私外放,那是太陽。各司其職,各守其德,能很好的順應便是最佳的狀態,也就是大德的行為。不主張逆水行舟般反自然的行為。才能更好的生存和提高自我福慧,因為人之於自然而言是渺小的。就如同一頭大象身上的蝨子,大象想往前走,蝨子想往後走。誰聽誰的,一目瞭然吧。但蝨子可以選擇更好的與周圍的蝨子和象身上的泥巴很好的相處或相反,這是它可以主觀決定的。但也一定因為它的主觀決定得到相應的報應。不必諱言,道家是上人之學,若無一定的福德和智慧是很難得到其精華,就更談不上順應二字了。

佛家是主張一切皆因果。強調”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從眾生角度主張利益萬物,積極行善種善因才能得善報,強調福慧雙修,強調自我主觀行為和結果之間的必然關係。更積極主動一些。入手相對方便,從持佛號,放生,讀經等等做起。人人可學,善哉善哉。

儒家也講誠敬與感應的關係,從修身到治國的人道理想,誠敬萬物以修身。《中庸》有云:“唯天下至誠, 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 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 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 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則可以與天地參”。其它主張基本不太瞭解,就不班門弄斧了。那麼這幾種那個更好一些呢,很難說那個更好一些,適合個體的就是最好的,這也叫做般配,自有因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從何處下手因人因緣而異。不識字的老太太論德行修養可能不比博士後差,八十歲的老頭子可能還不如一個三歲的娃娃。最後一句話“福人自居福地,厚德必多福”“莫患風水之好壞,只患德行之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