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寶寶內向的原因解析

愛好 閱讀(2.26W)

現在早已不是“內秀寶寶”大得讚賞的時代,家有內向寶寶,爸媽總擔心他沒人緣,不討喜,吃虧……但其實,孩子內向與否,與其天生的氣質和教養環境有關,內向寶寶的培養方針,和外向寶寶截然不同,我們該怎樣對待“內向寶寶”?

寶寶內向的原因解析

家有內向寶寶,父母的擔心有時候會變成焦慮。有些焦慮的爸媽就會硬去“扳”孩子的性格,想把他從純內向“扳”成純外向——平時在孩子面前,也常常指責孩子不如這個寶寶會講、會表現,不如那個寶寶出息、不怕生,越是這樣,寶寶可能越是不自信,越是遇人遇事侷促不安……怎麼辦呢?

小測試:看看你家寶寶是否內向

除了親密家人朋友之外,不願與他人隨便接觸

對初次見面的親友顯得冷漠

待人含蓄拘謹

敏感多思,但動作速度慢

缺乏自信與行動的勇氣

喜好幻想,很多想象就父母來說是匪夷所思的

不善交往,但可能在少數好朋友面前無話不說

情緒調動屬於慢熱型

喜歡有秩序的生活,容易對生活中的變化焦慮

做事磨蹭,對不會幹的事有意逃避

膽小,不喜歡在大庭廣眾表現

不會主動融入新環境

自尊心較強,一被批評就大哭

做事很專心,不受外界干擾

不喜歡與別人爭搶玩具,即使自己很喜歡

容易對他人的不幸感同身受

看過悲傷的動畫,會對其中角色的遭遇惦念好多天

更多地與所養寵物說“心裡話”,而不是玩耍

以上18條,你的寶寶符合多少條?少於4條,寶寶的性格還是以外向為主;符合4~9條,是一種內向和外向混合的性格,將來可能偏外向,也可能偏內向,要看寶寶的教養方式和生活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多於9條,基本上就可以肯定,寶寶的性格比較內向了,我們從測試題中也可以看到,內向寶寶的表現同樣是豐富多彩的,不能僅用不愛說話或是膽怯去定性。那麼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寶寶的內向呢?原因同樣有很多。

寶寶內向原因解析

爸爸媽媽在教養中一味強調威嚴 家庭背景和教養方式往往是造成內向性格的主要因素。如果爸媽是感情上不外露的人,他們便深信爸媽要有威嚴,就要與寶寶保持一定的距離;爸爸媽媽要是喜歡順從、依賴、乖乖聽話的孩子,孩子為了迎合父母而壓抑內心的矛盾和不安,就會逐漸變得內向。

由老一輩帶大的寶寶 有些爸媽工作忙,孩子斷奶後一直由老一輩帶大,爸媽雙休日才去探望一次,有的寶寶寄養在鄉下老家,爸媽甚至一年才與之見面一兩次。而老人對孩子生活照料得多,情感慰藉給予得少;老人的年邁體衰,又使孩子極度缺少安全感,很容易使孩子變得敏感和心事重重。老人的反應遲緩和行動遲緩也會“傳染”孩子,讓孩子患得患失,缺少嘗試欲和行動力。而且,一般老人為了“在子女面前好交待”,對寶寶的安全看得特別重,傾向於“圈養”孩子,也不鼓勵寶寶出門去結交朋友,孩子的生活圈子就很小,這會使寶寶的人際交往經驗不足,而越是缺乏人際交往經驗,寶寶就表現得越內向,越退縮。此外,寄養在老人家裡的寶寶,爸媽缺少與寶寶充分的情感溝通,對寶寶表現出很大的忽略,這就更不利於內向寶寶的成長。寶寶會認為他在媽媽這裡並不重要,等他回到父母身邊上幼兒園或上國小時,他對父母的說教會有牴觸心理,這會使父母改變孩子內向性格的努力變得格外艱難。

寶寶的教養環境多次改變 如果寶寶熟悉的環境突然發生改變,如搬家,喬遷到另一座城市,換了幼兒園老師,他們很可能會變得少言寡語,表現出內向的特性來。要是父母對寶寶的心理變化缺乏關注和安撫,就可能造成寶寶自信不足。就寶寶的教養環境而言,應該是“穩定高於一切”,有的寶寶在0~6歲之間,看護人和教育者在保姆、父母、老人之間反覆“易手”,這很容易讓寶寶缺少安全感,而變得敏感寡言。

寶寶天性敏感 這可能是由孩子天生的氣質決定的,也可能是由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某種不順利,如從小體弱多病引發的。由於寶寶心理敏感,本身就容易對陌生人陌生事產生緊張、畏怯的情緒,產生迴避和退縮的行為。如果孩子的畏怯行為遭到父母的責備,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就不再敢嘗試與別人溝通,完全退縮到個人的小天地裡,以免動輒得咎。

父母呵護過度包辦過多,導致寶寶不自信 “你不會的,我來弄”,要是父母習慣對寶寶這樣說,去醫院,父母代為通報寶寶有哪兒不舒服;去幼兒園,父母代為通報寶寶昨日的口頭作業完成得怎麼樣;去朋友家,父母代寶寶回答主人的問詢,代寶寶決定他要吃什麼喝什麼……爸媽這樣包辦代替,是因為怕寶寶表現得不大方,不自信,口頭表達不流暢,給自己丟臉,也進一步傷到寶寶的自尊心,殊不知,對寶寶傷害最大的事,莫過於剝奪了寶寶的每一次鍛鍊的機會,然後,爸媽還當著親友的面這樣講:“寶寶膽子小,一點兒事情就把她嚇壞了。”“咳,寶寶什麼都不敢,將來可怎麼辦?”

其實只需要把每次公開場合、每次學習、每次自理,都當做一次鍛鍊的機會,由此激發寶寶的活力,而不是急於看到寶寶“變外向”的成果,寶寶就會漸漸克服自己的不自信,改掉個性上的不足。

共3頁上一頁123下一頁閱讀全文

我們該拿內向寶寶怎麼辦?

要改善孩子內向的性格,關鍵還在於父母的教養方式要適合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內向未必是壞事——瞭解內向與外向各有優缺點 外向和內向寶寶的表現各不相同,也各有優缺點:外向型的寶寶性格爽朗,遇事不怯場,反應較快;但他們往往缺乏計劃性和堅持性,難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內向型的.寶寶遇事沉著、善於思考;但他們容易產生自卑感。外向寶寶的思維方式是廣而淺,內向寶寶的思維方式是深而窄,因此,寶寶的內向性格並不是完全的弱勢。

內向寶寶改進版——增強寶寶的環境適應能力 環境適應能力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它有時甚至被定義為智力的核心。對寶寶來說,環境適應能力常與爸媽的教養方式有很大關係,過度的保護使寶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因此,爸爸媽媽應該放手讓內向寶寶與他人交往,可以為孩子選擇一兩個性格開朗、身體健康、年齡比他略小一點的小夥伴一起玩耍,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可以讓內向寶寶獲得友情支援。內向寶寶剛上幼兒園時適應性較外向寶寶差,常常懇求“不要去幼兒園”,此時,一定要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這樣可以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學會與同伴交往,並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樂趣。這對改變過於內向的性格是有好處的。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整潔、衛生、安全等顧慮較多,因而總是限制孩子不準這樣,不準那樣,這樣會讓孩子更內向。應鼓勵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後的積水,爬石子堆、黃沙堆等,其實只需穿上合適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讓他盡情地玩。這樣無拘無束的自由玩耍,會使孩子的性格開朗起來。

不要輕易責備內向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愛、關注、諒解和尊重,苛求、責備、批評和懲罰等都會使孩子更加內向。爸媽應當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不要使用如“小朋友欺負你沒有?”“老師今天批評你了嗎?”等一類的語言,避免使孩子在心理上總處於弱者或被動的地位。爸媽也要耐心對待孩子,不要對他提出過高的要求。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不敢大聲說話等,家長也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做出太強烈的反應。

花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 爸媽每天儘可能抽出一段屬於你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和孩子親切地交流,傾聽孩子的語言。適時用身體語言,如擁抱孩子,親吻孩子表達你的愛與信賴。這能給內向的寶寶很多安全感。也可以給孩子講講笑話和幽默故事,互相開開玩笑,參加孩子們的遊戲,帶孩子出去玩等等。

特別提醒:寶寶的心理髮展有自己的“時間表”

每個孩子有自己心理髮展的特定的“時間表”。像人的身高一樣,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長得很快,到了一定年齡卻開始緩慢增長;而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太長個兒”,到了一定年齡卻“突飛猛長”。寶寶的心理髮展也是如此,爸媽和老師會驚訝地發現,忽然有一天內向的孩子變得愛說話了,甚至滔滔不絕;還有一些孩子變得膽子大了,與以前判若兩人,可這些孩子恰恰是以前被判定為性格內向的孩子。因此,對於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我們不宜給他們過早下定論,給孩子貼上“內向性格”的標籤,家長應懂得給孩子留有發展的空間,這對孩子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