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寶寶春捂的講究與方法

愛好 閱讀(3.04W)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熱的過渡季節,氣候特點是陽氣漸生、陽寒未盡,時常有冷空氣活動,天氣多變且晝夜溫差大。乍暖還寒的早春天,年輕的父母們要給孩子“捂”著點兒,可使稚嫩的身體適應這種冷暖氣候的變化,有利於維護孩子恆定體溫的調節,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所謂“春捂秋凍”就是這個道理。不過,“春捂”可不是簡單地不給寶寶褪衣,這裡可是有講究的。

寶寶春捂的講究與方法

一、“春捂”的講究

1、穿衣“下厚上薄”

古代的養生家指出,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的下部血液迴圈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氣的侵襲。因此,在乍暖還寒的'早春二月,應當注重對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腳的保暖,以免感受風寒。

2、把握好時機

春季氣候多變,時有寒潮過境,在冷空氣來臨前的一到兩天,媽媽要適當給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處的“捂”,可將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門外。

3、根據氣溫高低及時加減衣服

面對時而春風和煦,時而冷風陰雨的天氣變化,媽媽應及時為孩子加減衣服。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需要“捂”,為孩子新增衣服,以免受寒。隨著氣溫的回升,不能減衣太快,待氣溫持續回升後,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應持續14天為妥當,讓孩子的身體逐漸得到調節,以適應氣候的變化。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春季早晨天氣比較冷,到中午溫度升高時,不能馬上將孩子的衣服脫掉。當孩子玩得滿身出汗時,也不要立刻脫衣服,應該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乾,讓孩子安靜下來,待汗水完全下去時再脫外衣。

二、做到“三暖二涼”

1、背暖

背部保持適度溫暖利於孩子體內陽氣生髮,可預防疾病,減少受涼感冒的機會。

2、肚暖

腹部保暖,最好給孩子戴個棉肚兜,既能維護孩子胃腸道的功能,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3、腳暖

腳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效能差,又遠離心臟,血液迴圈較差。足底的神經末梢非常豐富,對外界寒冷最為敏感。雙腳受寒後,就會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注意腳的保暖,孩子的小腳暖和了,才能保證一身溫暖,抵禦寒冷,防病保健康。

4、頭部和心胸要涼

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的,如果頭部捂的過熱,容易引起頭暈頭昏、煩躁不安。所以,在室內、風和日麗的天氣,要保持頭涼,才能使孩子神清氣爽。心胸涼,是指給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過於厚重臃腫,以免胸部受壓,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

春天馬上到了,媽媽們怎樣正確地理解春捂寶寶呢?其實裡面還真有訣竅呢!

一、什麼是春捂

“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這樣有利於調節人體的恆定溫度。因為無論季節如何變化,人的體溫總要保持在37℃左右,人體保持恆定的溫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縮和面板的出汗來調節;二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如果過早的減掉衣服,就會破壞人體恆定溫度的調節,影響身體健康。

二、春捂有道理

“春捂”有利於抵禦風寒。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在春天開始復甦,原先處於“冬眠”的面板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這時當冷風襲來時,就能長驅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春捂”有利於適應季節的變化,在初春時節,經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捂”著點兒,就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寶寶甚至可能會患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同時進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寶寶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三、春捂怎麼捂

重點護“首足” 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迴圈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

春捂應對冷空氣 專家發現,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臺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一兩天。

“春捂要有度 “捂”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由於春風比冬風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選擇一件容易穿脫的外套,既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著涼“傷風”。一般來說,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超過15℃就要脫掉棉衣,否則就會超出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對健康不利。

此外,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訊號。春天的氣溫變化無常,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湧動,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捂的訊號。

氣溫回升再捂7天 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但減得太快,就可能感冒。醫學家發現,氣溫回升後,得再捂7天左右,寶寶的身體才能適應。

四、溫馨提示

1、對嬰幼兒來說,過度春捂容易使嬰幼兒出現“過暖綜合徵”。主要表現為高熱、抽搐、大量水樣或血水樣腹瀉、吐奶,嚴重者可能發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這是由於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產熱量高,如果“捂”過了頭,就易誘發中暑。一般寶寶穿衣與父母穿衣程度差不多,以手心溫熱,頭頸無汗為度。

2、 春捂只是被動防禦。要想健康,還應提高寶寶的抵抗力,每天鍛鍊身體、晒太陽,同時,還要講究科學飲食和起居。飲食上要注意調養肝氣去春火,應該多吃如黑米、豆類及其製品;蔬菜有菠菜、韭菜、芹菜、油菜和胡蘿蔔等;果品有栗子、紅棗、枸杞和菠蘿等。

3、我國春捂的重要性北方遠大於南方。因此北方的媽媽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