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通用15篇)

愛好 閱讀(2.17W)

自然界大約有150多萬種動物,從肉眼看不到的原生物到龐然大物的藍鯨,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動物有趣科普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通用15篇)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1

鴕鳥是現在世界上生存著的最大的鳥。但是它們卻不會飛。鴕鳥堅硬的腳爪補償了這一缺陷,鴕鳥每小時可以奔跑70公里。鴕鳥的腿長而健壯,它的雙翼卻很小。由於它們象駱駝那樣,可以在熱帶沙漠中奔跑,所以它們被稱做“鴕鳥”。

人們中有“鴕鳥政策”的說法,說是鴕鳥平時膽子很小,遇到危險時,就把頭鑽進沙堆裡,自己什麼也看不見了,就以為別人也看不見它,以此來躲避危險。其實,這是一種誤傳。鴕鳥的膽子確實不大,但是它們有強大的自衛武器——那雙健壯而有力的腿,可以向任何進犯它的敵人反擊,用腿踢敵人。再加上每隻腳上有長達 17釐米的腳趾去摳抓敵人。有時鴕鳥確實把頭插入沙子裡,但那決不是害怕,只是想吃點沙子,以幫助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鴕鳥一般以有漿汁的植物為食,有時也吃些蜥蜴和其他甲殼類單位充飢。

儘管大自然的進化“剝奪了鴕鳥飛翔的權利”,它們還是憑藉強有力的雙腿,在生存競爭中爭得了自己得生存空間。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2

在形形色色的動物界裡,有時常常使人不可捉摸。就生育來說,生兒育女本來就是雌性動物的天職,可有的動物卻非要來個雌雄顛倒,雄性生兒育女,分娩產仔,雌性到落個逍遙自在。象魚類中的海馬和海龍,就是這樣兩種奇怪的動物。從魚的分類上看,它們是屬於海龍科的不同屬種。它們這種奇異的生殖方式,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當生殖期到來之前,雄海馬尾部腹面的兩側出現一對褶,進而癒合成一個有點象袋鼠的育兒袋那樣的囊,囊上還有一個小孔。在生殖季節,雌海馬把成熟的卵產入雄海馬的育兒囊內,產後便悄然離去。雄海馬即刻給卵受精,並封住育兒囊。雄海馬的育兒囊中有著豐富的血管,它利用身體的伸屈、皮褶的啟閉來加速囊中水的流動,以滿足孵卵期間受精卵對氧的需求。大約經過20天左右,小海馬就要出來了,臨產前,雄海馬用尾部緊緊地纏繞住海澡或水草,像鞠躬似地使身體前俯後仰。這時,育兒囊的口慢慢張開,裡面的一個小海馬先伸出頭來,雄海馬後仰時,小海馬便跳躍而出。隨著這種連續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小海馬便降生到海洋中,從外面看就好象雄海馬在“分娩”。雄海馬每胎一般可產仔500尾左右,小海馬生長髮育很快,三個月就能達到10釐米以上。海龍的生殖行為和海馬也很相似,也有育兒囊。

另外,海馬還是很名貴的藥材,素有“北有人蔘,南有海馬”之說。海馬作為藥材有健身、消炎、止痛、止血等功效,對神經衰弱有奇特療效。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3

一望無際的大海中,生活著千奇百怪的生物,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它——鰏鱝(bī fèn)。鰏鱝是一種長相非常奇怪、生活在海洋當中的魚類,它和我們熟悉的鯊魚有近親關係,同屬於軟骨魚類。就這麼看上去,鰏鱝的樣子,就同一只展翅飛翔的確大蝙蝠一樣,因此人們俗稱它為“蝙蝠魚”。

鰏鱝生活在熱帶海洋中,我國南海、臺灣海域也是它經常出沒的場所。它的身體在6米長左右,體重可達1-4噸,頭上長有2個突出來的、可以擺動的肉角,叫做“頭鰭”,位於眼睛兩側,能夠自由的轉動。在捕食時,兩個頭鰭就不停的擺動,好象兩隻手一樣,把食物迅速的撥進寬扁的嘴裡,飽飽的美餐一頓。在它身體的兩側,有兩個寬闊而扁平的胸鰭,與身體相連線,形成一個可以在海洋當中自由“飛翔”的“翅膀”,伸展開後可達5-6米寬。游泳的時候,它的胸鰭能作波浪形擺動,就如同鼓翼飛行的蝙蝠一樣。鰏鱝的背部為灰綠色,上面覆有白斑,腹部雪白,身體後端還有一條,好象鞭子一樣的長尾巴,在游泳的時候,能夠起到平衡的作用。

鰏鱝一般生活在海底深處,行動敏捷,兩個寬廣的胸鰭是它在水中遨遊的“翅膀”。每當到了繁殖季節,它們便雌雄相伴,向海面游去。別看它的身寬體重,這時的鰏鱝會使勁擺動自己的胸鰭,用力拍擊水面騰空躍起,能在距水4米高的空中,拖著長尾滑翔。有時,在海洋中航行的船隻,遇到鰏鱝一時興起,跳出水面,它能夠跨過人的頭頂,越過甲板,然後落入水中,隨之而來的是一聲如同開炮一樣的巨響,激起無數浪花。這種聲響就是在數千米外都能聽到。要是不幸被這龐然大物砸到,那麼小船必定是船毀人亡了。而且,雌鰏鱝會在騰空飛躍時,就順便把小鰏鱝也產了出來,小鰏鱝掉入直接水中,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4

步入南美洲神祕的熱帶雨林,太陽藏在茂密的樹葉後面,眯著眼睛俯視著大地。被雨水沖洗過後的樹葉就象綠寶石一樣掛在枝頭,而淡淡的泥土香味夾雜著花兒的芬芳,輕輕的飄拂過大地。迷人的景色、宜人的氣息,讓我們眼前也豁然的開朗起來。

幾縷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在一棵被雷擊倒的大樹上。快瞧,倒塌的大樹下有一個美麗的小生靈,在向大家行注目禮呢!哦!那原來是一隻漂亮小青蛙呀!看它小小的個頭,只有你的兩個手指頭那麼大。全身通體黃色,還閃閃的發著溼潤的亮光,這就是叢林中多彩的殺手——箭毒蛙。

茂密的叢林中,箭毒蛙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別看它們的個子小,可在叢林中卻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精靈呢!在大自然中的大多數動物都是把自己打扮起來,躲在草叢中、樹林間,惟恐敵人發現自己。這些動物用方法叫——保護色。而箭毒蛙卻從來不會躲躲藏藏地過日子。它們總是穿著顏色豔麗的花衣服,有醒目的黃色、晚禮服般的藍色、寶石般的紅色,好象在向其它動物炫耀自己的美麗,惟恐別人看不見它們似的。原來呀這身漂亮的“外衣”,是箭毒蛙的保護自己的“祕密武器”。這在自然界中叫做——警戒色,也是動物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它們彷彿在用豔麗的顏色警告敵人,“你不要靠近我呦,我可是非常厲害的”!奧妙就在箭毒蛙這身“花外衣”裡,藏著無數小的腺體,當它們遇到敵人或者受到外界的刺激後,腺體就會分泌出一種白色的液體。而這種液體足以殺死任何動物,甚至還能夠至人於死地呢!所以,箭毒蛙就這樣大模大樣地出沒在叢林中,也就沒有動物敢輕易地接近這個外表美麗的小傢伙了。

人們現今為止發現的箭毒蛙種類有135種,而其中有55種是含有劇毒的。當地的土著人巧妙的運用這種天然的毒液,從事原始的捕獵活動。他們首先在箭毒蛙經常活動的地方捕捉到箭毒蛙,然後小心翼翼的用細細的藤條拴住箭毒蛙的腿(這個部位是不分泌毒液的),再用一根小木棍輕輕的刺激它們的背部。這時箭毒蛙的毒液便會分泌出來,土著人把這種毒液塗抹在用於打獵的箭頭上,完成使命的箭毒蛙就會被放生掉,以被下次取毒時使用。箭毒蛙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

一隻小小的箭毒蛙,能榨出殺死30個人的毒液,而塗抹在箭頭上的毒素能夠保持一年之久。叢林中無論什麼動物被這種毒箭射中,都難逃一死。

太陽眼看越升越高了,刺眼的眼光開始普照大地,這個大自然的小精靈也開始移動步伐,慢慢的向著叢林深處跳去,開始了它新生活的一天……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5

雨後的清晨,散發出淡淡的泥土清香,一輪紅日悠悠的掛在東方,一群生活在沼澤、湖泊地帶的“精靈”抖擻著翅膀、亮出修長的身材,一展嘹亮的歌喉,驚醒了沉睡的大地,它們就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

丹頂鶴身體高大,直立時1.5米左右,全身潔白如雪,長而彎曲的雙翅蓋在身上,翅尖部分的羽毛為黑色,黑黝黝的頸部映襯出頭部鮮紅的丹頂,好象一頂小紅帽,故而得名“丹頂鶴”。丹頂鶴素以“三長”著稱,即長腿、長頸、長嘴,婷婷玉立的身材,使丹頂鶴顯得更加高雅、華貴。

丹頂鶴生活在淺灘、沼澤地帶,邁著它那細長的雙腿,漫步在水中,尋找著魚、蝦和烏拉草、三楞草等食物。春暖花開時,丹頂鶴遷飛至我國東北地區,在淺水灘的草叢中造巢、產卵。天氣慢慢轉冷時,丹頂鶴便飛到日本海島過冬,是一種典型的候鳥。

遷飛時的丹頂鶴,常常排成“v” 字或“Y”字形,遠遠望去,瀟灑而飄逸的身姿,映襯在藍天白雲之下,怪不得古代神話中的神仙總是把它做為坐騎呢!也許“仙鶴”之名,就是因此而得來得吧!

每年的4—5月是丹頂鶴的繁殖季節。丹頂鶴的巢大多建在四周環水的淺灘上。在巢的旁邊多有一米多高的野草作為掩蓋。巢呈淺盤形,用乾枯的蘆葦做底,先鋪在下面,再用柔軟的蘆花、草葉墊在蘆葦上,築成一個既隱蔽又舒適的巢。通常丹頂鶴產卵數量較少,多為兩枚,但每枚的個體很大,約重250克。雌雄丹頂鶴會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出殼後不久的幼鶴,就能蹣跚而行,4、5天過後,即可隨著父母親到淺水灘的草叢中尋找食物了。

丹頂鶴的一生對自己的伴侶,可謂是忠貞不渝。繁殖季節,雌雄鶴面面相對為,展開歌喉為對方唱出最動聽的歌,亮出雙翅跳出最美的舞。丹頂鶴的叫聲高亢而嘹亮,正如詩經所記載:“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它鳴叫的聲音可傳至一兩公里以外。煽動雙翅,引頸長鳴,真是一對神仙眷侶。雙方一旦結為夫婦後,將會相守一生,即使因為不測,一方死去,另一方也不會再“娶”或再“嫁”。

丹頂鶴,在我國的歷史和文化中,總是把它作為長壽、吉祥、幽雅的象徵,尤其是在國畫中總是在悠悠翠柏之上,屹立著一隻優雅的丹頂鶴,寓意為“松鶴延年”。可是實際生活中的丹頂鶴是生活在淺灘、溼地環境中的鳥類,而且它的後趾很短小,不像別的鳥那樣能抓住樹枝,所以它是不適合在樹上生活的,但是丹頂鶴的壽命確實很長,可活到60年左右。

遙遠的天邊,夕陽染紅了雲彩,夜幕漸漸籠罩了大地,一隻只美麗的丹頂鶴,靜靜的站立在水中,收起一條的腿,長長的脖頸向下彎曲,將頭埋在溫暖的.翅膀下和大地一同進入了甜甜的夢鄉……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6

說起蜘蛛,大概所有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醜陋的形象:八條彎曲分節的腿,一個圓球似的腹部,一對帶有或多或少毒素的大顎這種形象往往讓不太瞭解蜘蛛的人覺得它是害蟲。然而,事實確實如此嗎?

我曾經對蜘蛛有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大部分蜘蛛不但不是害蟲,它們對人類還是十分有益的呢!它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捕捉了大量的害蟲。我所知道它的捕蟲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守株待兔法——。它先用自己腹內的絲織成八卦狀而且帶有黏性的網,然後躲在不易被發現的角落裡等待著飛蟲的到來,如果有哪隻倒黴的飛蟲撞到網上,它的身體就會被粘住,動彈不得。這時,蜘蛛就會飛快地爬過來,咬住獵物後向其身體裡注射麻醉劑,使獵物的內臟化成液體。最後呢?當然是開餐嘍!第二種捕蟲方法我只見過一次,並不是太瞭解。這種捕蟲方法較為簡單,而且捕中的獵物也不多:它會像猛獸一樣突襲獵物。以蜘蛛的速度,要捕捉一些不會飛的爬蟲還算可以,但對於那些會飛的昆蟲呢?就大大降低折扣了!

另外,蜘蛛也是優秀的天氣預報員。晴朗的天氣裡,它趴在一張大大的橫狀網上懶洋洋地晒太陽,當然,如果能粘住一隻昆蟲,那將對蜘蛛來說是一個意外的收穫。遇到陰雨天,蜘蛛就會離開橫狀網,在另一處遮雨的地方重新織一張豎狀網。等雨過天晴後再來觀察,就會發現橫狀網已經被雨點打得破破爛爛,不成樣子了,而豎狀網卻完好無損。根據這種現象我們可以知道蜘蛛結橫狀網時,天氣將會是個豔陽天;蜘蛛結豎狀網時,天氣就即將轉為陰雨。

經過這一番介紹,你應該有所瞭解蜘蛛了吧!其實,我的觀察還只是片面的,蜘蛛中也有害蟲。想知道嗎?那就請同學們多動腦筋,多多觀察,如果有誰還知道更多的關於蜘蛛的知識,歡迎大家與我互相交流溝通,來豐富我們的知識面!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7

澳洲有一種專門在夜間活動的蝴蝶,翅長4釐米,灰褐色可別小看這種夜蝴蝶其貌不揚,遠不如其他花蝴蝶五彩繽紛,招人喜愛,但正是它們曾在本世紀初從仙人掌毀滅性的侵害中拯球了世界第五大洲1860?1870年間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從美國南部一些州引進了兩種仙人掌,當地人本是為了用它們作為牧揚四周的綠籬柵的,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種生命力極強的多刺植物一遇到當地異常適宜的生長條件,便以驚人的速度繁衍起來。

幾顆種子不用多久便長成一大片“帶刺的叢林”,十年功夫幾千公頃面積的牧場便成了一片荒野1887年在澳大利亞北部展開了同仙人掌的大規模鬥爭,人們用刀砍,用火燒,連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沒等老的除淨,新的又冒出來了。

在昆士蘭州甚至成立了專門委員會領導這場鬥爭,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它的工作中斷了戰後,回到家園的農場主們被四周的景象驚呆了:3000萬公頃土地全被這可惡的多刺植物侵沒了,而且它們還以每年50萬公頃的速度向外蔓延,使大片沃土變成對畜牧業和農業毫無用處的荒地。

後來,在用盡了各種辦法之後,陷入困境的試驗者將眼光轉向專吃仙人掌的昆蟲,可是在澳洲本土卻難以找到能發揮特大效力的仙人掌剋星年輕的昆蟲學家阿連?鐸特決定請夜蝴蝶一試他從阿根廷收集了2750枚夜蝴蝶在這裡迅速繁殖,“像火與劍一樣”掃蕩了仙人掌世界。

到1935年,3000萬公頃土地又重新成了農耕地和牧場如今澳大利亞早已不存在仙人掌肆虐的問題了,雖然在一些按樹林地偶爾還留有它們的蹤跡,但夜蝴蝶決不會給它們大量繁衍的機會感恩不盡的農場主們為了對澳洲大陸的大救星表示崇敬之情,在當初放養第一批夜蝴蝶的地方豎立了紀念碑,又在布納爾格城建造了紀念館,讓人們永遠紀念這段有趣的歷史。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8

蛇的視力近乎零,可它卻異常靈活分佈在南美洲的響尾蛇多在夜間活動,它卻能在漆黑的夜間及時發現並準確地捕獲在幾十米以外活動的田鼠科學家們在對蛇研究時發現,蛇是借用它的眼睛與鼻孔之間的一頰窩,進行“熱定位的”。

它能在相當遠的距離上感知目標1‰℃的溫度變化,而反應時間不超過1/10秒科學家稱其為“熱眼”在蛇的“熱眼”功能啟示下,聰明的軍事仿生學家設計出了種種紅外線自動跟蹤裝置,其靈敏度已遠在眾蛇之上無論槍炮、艦船,還是夜航的飛機,乃至軍事衛星上,它們都可以大顯身手。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人造儀器的“個頭”尚遠遠大於蛇之“儀器”美國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製造出了“響尾蛇”導彈這種彈裝有“熱眼”?紅外線自動跟蹤制導系統它不僅可藉助發動機發出少量熱量來追蹤飛機與艦艇,而且還能根據目標在空中或水中留下的“熱痕”,跟蹤追擊,直到擊中目標。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9

貓捉老鼠有功於世,可是它對科學的貢獻更是不可磨滅人類開始用紫外線治病這一療法的發現,是一隻貓晒太陽給了科學家的啟迪而研究成功的一天,丹麥科學芬森看到一隻貓靜靜地躺在露天位置晒太陽,每當出現陰影時,便挪動一下身子,芬森細心觀察,發現貓身上有一個流膿的傷口。

原來,貓是在利用陽光進行治療芬森經過研究證明,光中只有紫色的部分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由於這一發現,他於1930年獲得諾貝爾獎金無獨有偶法國科學家貝爾納?庫圖瓦在他的化學實驗室工作臺前吃早餐時,一隻頑皮的貓突然從他肩上跳下來,把臺桌上的兩個瓶子碰倒在地上,一個是酒精浸著的海生植物,一個是硫酸泡著的一塊生鐵。

兩個瓶子中的液體溶合在一起,產生化學反應,一團團紫色的蒸汽升騰起來,當蒸汽消失時,庫圖瓦發現鄰近的一些物體上掛滿了點點結晶體貓又幫助人發明了遊離碘酒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貓在空中完成轉體時,僅需要1/8秒時間,利用這種“貓旋”現象,美國專家設計了一套奇特的“太空操”。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10

有人以為,鴨的雙腳在冰水裡浸泡一定會變凍其實,即使在氣溫低達華氏零度,野鴨的腳趾溫度降至華氏37度時,野鴨體溫仍然可以保持在華氏106度左右其奧祕何在?一般說來,熱血動物大都靠動脈把溫熱、含氧充足的血液傳送到四肢,其靜脈則把凍下來的“舊血”送回心臟及肺部。

然而,禽鳥類不大相同鴨腿有一個動、靜脈網路,進入腿部的血液在這個密集的管網中流動與動脈毗鄰的靜脈裡,充滿著冷下來的迴流血液這些血液與被載有熱血的動脈進行熱交換由此,禽鳥類體內的熱量很少散失,其耗費的熱量僅足以保持腳部不受凍。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11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這首情景交融、有聲有色的絕句,表達了詩人輕鬆愉快的心情, 也反映出輕舟飛駛的狀態隨著這首詩的傳揚,有人開始對三峽兩岸“啼不住”的猿聲進行了研究?為什麼“兩岸猿聲啼不住”呢?前幾年,英國科學家波爾?傑丁通過到熱帶叢林實地考察並用儀器測量,終於揭開了猿啼的祕密。

每天清晨,當第一道陽光照射到樹梢上的時候,長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靜謐,雄猿首先領唱,幾分鐘後,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陽升起時才結束早飯後,合唱繼續進行波爾?傑丁發現,猿啼與它們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關。

一般猿每隔兩三年產子猿,子猿長到七八歲時,才開始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已經成熟的雄猿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發出求偶的啼鳴,直到鄰近的雌猿聞聲進入它的地盤與其結成夫妻、建立家庭為止這個家庭還有個規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許單獨啼鳴,以免招來異性。

當然,“父母”不在家時,小雄猿有時也會偷偷地叫上幾聲建立家庭後的母猿,仍會不斷地啼鳴,一是為了保衛家庭的地盤和維護一夫一妻制,而不許別人侵犯,而且是呼喚離家子猿的一種語音另外,人們還弄清了,那一歷史時期的長江三峽確實有過長臂猿活動,不過不是“兩岸”,而是“南岸”。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12

豺狼虎豹,都是凶猛的物種。雖然很少見到豺,但人們對這種動物卻從無好感。豺狼當道,豺狼橫行,豺在人類心裡幾乎是罪惡的化身。因為人們的偏見,對豺的大肆屠殺,所以豺的數量逐漸減少。

豺分為十一個亞種,毛色大多數是棕紅色的,身體比狗瘦一大圈,幾乎可以見到一根根突出的肋骨。別看豺的毛色是不顯眼的棕紅色,但豺背上的毛色可是五彩繽紛的呢!黑背豺、紫背豺、金背豺、銀背……最名貴的就要算銀背豺了,僅產於西伯利亞。一條白絲帶從頸部一直延伸到尾根,就像披著一條華麗的銀帶。

豺的耳朵較小,但聽力十分敏銳,四肢也比較短,尾巴比狼尾大,但沒有狐尾蓬鬆,尾長45—50釐米,體重15—32千克,吻較狼短而頭衣寬。豺雖然同狗、狼一樣也是犬科動物,但是另成一屬。毛色是狗與狼都沒有的紅色,叫聲拉長、淒涼。可以說,最不像犬科類動物了。

豺作為一種十分神祕的動物,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則。比如苦豺制度,如果豺群去村莊捕食羊羔時有獵人和獵狗把守,這時,地位最高的豺王就會挑出牙口八到九歲的老豺或殘疾豺做為“苦豺”把獵人獵狗引開,為什麼會選它們呢?因為人八九歲時少年郎,豺八九歲時豆腐渣,老豺和殘疾豺沒有捕獵的用處後,就成了豺群的犧牲品。等獵人和獵狗拖著苦豺的屍體回來時,羊群早就變成了一堆白骨。

豺群裡一般有三十多隻豺,最少的也有二十多隻。這麼大的群體,睡覺排位可是個大事。不用說,豺群的首領豺王佔據洞內最溫暖舒適的位置,旁邊是豺母,也就是豺群中的王后,然後是捕獵優秀的四歲大公豺,母豺和幼豺……睡在洞口的,往往是老豺苦豺。豺社會裡沒有尊老愛幼這一說,你老了,你沒用了,你再等個一兩年就去見豺閻王了,還不如在洞口為豺群遮風擋雨呢!也就是所謂的末位淘汰制。

豺的噬咬力是有限的,對付兔子、松鼠之類的動物當然不成問題,對付菜牛、野馬之類的龐然大物,要用上別的動物都不具備的特殊的技能——摳肛門。這聽起來很不雅,卻真實存在。但這種捕獵方法只有豺王和三到四歲的黃金齡大公豺才可用。如果面對一頭牯子牛,牛皮厚而硬,牛頭上張著鋒利的尖角,可以刺破豺腰。這時,幾頭大公豺在牯子牛面前或左右糾纏住牛,而另一隻經驗豐富的大公豺會躍上牛的背背,將一隻豺爪從牯子牛的肛門裡伸進去,在胃裡摸到牛腸,用鋒利如鉤的爪子鉤住牛腸,使勁一拉,熱乎乎的牛腸被扯了出來。再厲害的動物,腸子被扯出來,也只好成了任豺宰割的肉。為因豺有這樣殘暴的捕獵方式,就連孟加拉虎遇見豺群,也會識趣地走開。i

由於人類的偏見,豺一向不受人們喜歡。幾千年來人類把豺看作魔鬼,或"四足動物中的烏鴉”,幾乎什麼不沾邊的詞全用上了。由於人類的大量捕殺,豺的數量大量減少,西伯利亞珍貴銀背豺,上世紀七十年代還有約三千隻,到了20xx年,僅剩不到四百隻了。二十世紀初期,愚昧的人類才突然省悟過來,開始保護豺這種神祕的動物了。

很多矛盾,很多流血殺戮,都是由於人類的偏見而造成的。人這類智慧動物,不該被偏見矇蔽雙眼,消除偏見,保護動物,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13

海龜在大家的印象中,應該是笨重而強壯的動物。然而,你可能還有不知道的呢!

海龜在陸地上十分好欺負,但到了海中,它們就成了捕食者。它們有著流線型的身體和健壯的“腿”好像是專門為當“旅行者”做的準備,身上的硬殼和尖尖的頭,好似是用來扛、掛行李的一樣。

海龜可是一位旅行者,它們是出生在沙灘上的,而不是在海里,它們的媽媽在沙窩產下海龜蛋後就不會再回來了,這些小海龜獨自生長。剛從沙窩爬出來的小海龜,要想走回大海,那可有千難萬險呢!它們一路上會被鳥類捕食、被人們捕捉,甚至會因燈光干擾,將方向弄錯。有一些可愛的小海龜,一直不折不撓,最終回到大海生存下來。我覺得,能成功爬到水中的龜,已經是精英了!看,你的腦中有沒有幾隻小海龜在沙灘上爬行的畫面呢?

終於,小海龜入海了。很快,大多數的海龜都長大了,有幾十釐長,幾十千克重了。它們一邊成長一邊學習,如何睡覺、捕食等。其中捕食最有趣。它們有的追著獵物遊,有的張著嘴,讓好奇的魚兒進來。啊呣!海龜的晚餐來了!

隨著海龜慢慢長大,到了該當媽媽的年紀,它們會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產下七八十個卵,然後,讓小寶寶們在沙窩裡沐浴著陽光,自己慢慢爬回海中繼續生活。

你們是不是很期待新的小海龜誕生呢?那就不要打擾,靜靜地等吧!只有好好保護,新生命才能綻放。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14

聖甲蟲是食糞甲蟲中個兒最大、最有名氣的一種,它的身材小巧玲瓏的,穿著黑色的鎧甲。古埃及人對它尊重備至,把它視為長生不老的像徵。

在一個牧場上,一坨新鮮的牛糞上圍滿了食糞蟲。他們成千上萬的跑來跑去,大大小小,形狀各異,品種齊全,全都亂糟糟的滾來爬去,準備在這個"大蛋糕"上為自己大大的占上一份。他們有的在白天干活,在表層搜刮;有的一頭鑽進厚厚的牛糞堆裡,挖出地道獵取好的礦脈﹔有的從底層下手,將挖好的財寶立即埋進地裡﹔那些小而無力的則只能待在一旁可憐兮兮地撿撿那些身強力壯的小夥伴們掉下的渣渣屑屑了。

看,那個因為遲到去參加盛宴而一路小跑的是哪一個?這位美食家就是聖甲蟲,它那長長的爪子僵硬而笨拙地搗騰著,好像它腹部下面裝著一個湧動機,在不停的推動著似的,它的那對棕紅色小觸角肆意的張開著,透著垂涎欲滴的焦躁不安。

它不一會兒就做好了自己的“蛋糕”,正在搬運回家呢!過了一會兒,它終於到家了,聖甲蟲把糞球搬進客廳的餐桌上,一整個糞球就把整個客廳給塞滿了,這位美食家坐了下來,開始悶頭乾飯。他整整吃了12個小時都沒停過嘴,始終一動不動地待在餐桌前一直在吃。聖甲蟲的嘴不停吃著,後頭則不斷的排洩那些已不再含營養的成分。排洩物連成一條細細的黑線,宛如一條條頭髮絲,邊吃邊排洩,可見它的消化速度之快。那根頭髮絲從頭連到尾,沒有出現一絲斷裂,一直掛在排洩口上,先排出的部分則都盤成一堆,只要沒有乾透,展開來就像是動畫片里長發公主的長髮一般,只是顏色不一樣罷了。

怪不得法布林說聖甲蟲很勤奮,因為聖甲蟲排洩出的排洩物是可以做成肥料,讓植物變得更加健康。聖甲蟲不僅是美食家,還是大自然的奉獻者呢!

動物有趣科普知識 篇15

屎殼郎,學名蜣螂,是一種常見的爬行昆蟲,有六條腿,兩條觸角,硬硬的背殼,頭部呈勺狀,可以把動物的糞便變成球形,然後推滾到合適的地方貯藏起來,因此又被稱為“推屎爬”。

屎殼郎頭前的觸角彷彿兩隻鉗子,十分有力。與別的昆蟲對戰時,它只要伸出兩隻“鉗子”,對手就會被它的氣勢威嚇住了,即使比它更強大的對手也會對它望而生畏。如果對手攻擊它身體,它也不怕,因為它有堅硬的鎧甲(背上的硬殼)做防護,就彷彿一個身披寶石鎧甲的勇士,無懼無畏,威風凜凜。

世界上約有兩萬種屎殼郎,中國約有八千種。大部分屎殼郎會挖地道把糞便運走,在中國,滾糞球的屎殼郎只有五百種。屎殼郎被埃及人稱為“聖甲蟲”。他們相信,太陽被屎殼郎推動著滾過天空,於是就有了日升日落。據說屎殼郎還會參照太陽方位把糞球從西推向東。

科學家們曾做過有趣的實驗來觀測屎殼郎是如何辨別方向的。研究者用鏡子反射太陽光,同時把太陽遮擋住,發現它們會朝著鏡子中太陽的方向爬。如果給屎殼郎戴上帽子擋住光線,它們的路線就變得彎彎曲曲的。正午太陽處於高點,它們會用觸角感知風向,朝風的方向滾糞球。研究者將兩臺風扇對面放置,開啟其中一臺,它們就朝這個方向爬去。如果關掉這臺,開啟另外一臺,它們又會掉頭朝反方向爬去。一旦過了中午,太陽不在正上方,它們就不會根據風向,而是重新把太陽作為主要參考線索。

屎殼郎身上有無限奧祕,它們用智慧來使自己找到路線。從它們身上,我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身處陰溝也要仰望星空,才不會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