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職務>資產評估師>

資產評估機構執業風險如何管理2017

資產評估師 閱讀(9.2K)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將為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帶來積極的機遇,為更好地服務於改革的需要,資產評估機構需要正確認識收益和風險的關係以及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資產評估機構執業風險如何管理,歡迎閱讀。

資產評估機構執業風險如何管理2017

  “未勤勉盡責”用語廣泛出現

從筆者蒐集的證監會近三年對資產評估機構處罰公告中的措辭來看,均涉及的一個用語就是“未勤勉盡責”。這也是現行《證券法》第173條、223條、322條對資產評估機構責任的界定。那什麼是勤勉盡責呢?勤勉盡責包括什麼內容呢?筆者關注到2016年5月證監會發布的對6家會計師事務所評估機構立案稽查的檔案中首次提及了勤勉盡責的定義。勤勉盡責就是歸位盡責、勤勉履職。筆者理解這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歸位盡責就是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要清楚地明確自己在經濟行為中的職能和責任,不要不到位、不要越位,並盡心去做。這是關於執業意識方面的要求。勤勉履職就是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要獨立、客觀地執行自己在評估執業中應該遵守的規範要求,該做的要做到位、不能做的不要做。

從證監會公告的具體問題來看,勤勉盡責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方面是獨立性缺失,如第33條問題,迎合委託人需要,執業程式“走過場”,相關報告“量身定做”;

第二個方面是執行準則不到位,具體細分為未進行必要的現場調查、未收集充分的評估資料、未按照相關業務規則執業、未確定合理的評估假設等,如第23條,部分評估專案關鍵評估引數的選取缺乏合理依據;

第三個方面是職業懷疑不足,如第29條問題,未對委託方、評估物件提供的評估資料進行獨立分析、調查與判斷,直接以此為依據進行評估測算;

第四個方面是職業判斷不合理,如第31條,評估過程中重要假設不合理、引數選用不恰當、公式設定不正確。

  堅持三大前提做好執業風險管理

資產評估行業評估機構發展模式不同、人員構成背景不同、機構規模不同,風險管理方式沒有一通百通的策略,只有不變的實質。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資產評估機構風險管理之風必須興起。

雖然沒有通用的風險管理架構,但有幾個方面是評估機構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和前提:一是上下一條心。資產評估機構發展模式雖然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但如果想做成一件事,前提都是一樣的',就是管理層支援、員工努力。

二是打破懶惰的束縛。收益和風險不是矛盾的,而是和諧發展的,但是風險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會給短期利益踩剎車,而人的本性就是注重眼前利益、忽視長期效益。做習慣性的事情人常常可以擺脫懶惰的束縛,而做開拓性的事務往往難以走出懶惰的羈絆。

做新的事情或者短期利益受損的事情意味著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人常常會因為恐懼不願放棄既得利益,懶惰的心理常常可能成為改革的絆腳石。

三是風險之風常常吹。資產評估機構執業風險管理最重要的環節是專案負責人,更重要的是專案負責人的風險意識。今年以來,證監會、交易所不斷髮布監管、處罰公告。筆者認為這就是監管之風常吹,資本市場參與主體風險意識明顯加強。對於資產評估機構風險管理,風險之風也要常吹,不只是管理層要認識到,還要吹到每一個執業人員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