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職務>經濟師>

2017年下半年經濟形勢預測

經濟師 閱讀(2.57W)

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一輪國企混改進入全面鋪開階段。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下半年經濟形勢預測的知識,歡迎閱讀。

2017年下半年經濟形勢預測

新一輪“區域振興+改革+開放”確立經濟新格局

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這一輪國企混改進入全面鋪開階段;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批覆成立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7個自貿區,中國自貿區建設形成“1+3+7”的新格局;2017年4月1日,中央宣佈在河北的雄縣、安新、容城一帶成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並指出,這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進入深入發展期。這些事件拉開了中國新一輪“區域經濟振興+改革+開放”的序幕,不僅可以提升短期經濟需求,還可以提振長期潛在經濟增速。

“雄安新區”設立有望拉開新一輪中國區域經濟振興的序幕

“雄安新區”有望成為繼深圳和浦東新區後的新一個區域增長極。長期以來,京津冀的競爭力始終落後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京津冀”中的“冀”,河北省的經濟增長水平是落後於京津冀的平均水平的,與北京的差距更大,尤其是冀中南地區,缺乏有足夠實力和較強輻射力的城市,“雄安新區”的設立有望增強京津冀的競爭力,我們認為“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將很可能使“雄安新區”成為京津冀地區新的增長極並輻射京津冀,尤其是河北的經濟增長。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個城市的改革開放往往可以起到拉動整個地區發展的作用。1979年深圳經濟特區設立之後,深圳經濟高速增長,也帶動了珠三角地區的增長,1980-2007年,深圳的GDP增速高於珠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高於全國經濟增速。1992年浦東新區設立之後,上海的經濟開始了一輪快速增長,1992-2007年,上海的GDP增速高於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高於全國經濟增速。長三角和珠三角也成為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經濟騰飛的兩個重要增長極。尋找新的增長極來振興區域經濟是解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問題的重要渠道之一。

“雄安新區”未來經濟發展前景巨大。從人均GDP來看,雄安的人均GDP只有1.8萬元,低於深圳(16.7萬元)和浦東(13.0萬元),而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4萬元);從GDP總量來看,雄安GDP只有212億元,深圳為1.9萬億元,浦東為0.7萬億元,雄安只有深圳和浦東的1.1%和3.0%。未來雄安新區發展前景巨大,一個可以類比深圳、浦東新區的新興城市將會崛起。

區位是中心城市向周圍城市輻射的關鍵考量因素。上海、深圳向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經濟輻射都與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在這一點上,“雄安新區”並不比上海深圳遜色。國家發改委在揭祕“雄安新區”的選址過程時就提到,優越的地理環境和便利的交通是雄安擊敗其它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東鄰天津,西隔保定與太行相鄰,北隔拒馬河,南擁白洋澱,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地區的確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同時,雄安新區的交通便捷通暢,現有多條高速公路、鐵路,可以比較快地與北京、天津、石家莊形成半小時通勤圈。地理條件和便利的交通條件為雄安長期輻射京津冀,尤其是河北地區提高了有力的保障。

在“雄安新區”的產業結構佈局層面,我們認為“雄安新區”潛力巨大:一方面,“雄安新區”將肩負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任,根據規劃綱要,疏解的產業包括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部分第三產業,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和企業總部等四類。另一方面,背靠著北京這個高階產業、新興產業、創新型要素和資源集聚程度最高的地方,“雄安新區”將很可能承接新一代資訊科技,包括大資料、物聯網、雲端計算、無人技術等,以及機器人等現代走在國際前沿的新產業。與此同時,作為從無到有的新城,創新能力也是“雄安新區”必不可少的發展動力,一旦能夠將北京的高階人才吸引到雄安,雄安有望成為華北地區新的創新動力源,這些產業的落地不但能疏解北京的壓力,而且將在長期帶動雄安周圍的河北腹地進一步發展。未來“雄安新區”的產業結構將可以與上海、深圳媲美。

“1+3+7”自貿區掛牌拉開新一輪深化對外開放序幕

我國前一輪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創辦經濟特區。1979年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經濟特區的設立;(2)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1984年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14個沿海開放城市誕生,1985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區被劃為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初又形成了環渤海開放區;(3)開放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1992年開始進入全方位開放格局,先後批准開放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雲南、廣西6省(區)的13個沿邊城市(琿春、黑河、綏芬河、滿洲里、二連浩特、伊寧、博樂、塔城、畹町、瑞麗、河口、憑祥、東興),蕪湖、九江、岳陽、武漢、重慶、宜昌6個長江沿岸城市,哈爾濱、長春、呼和浩特、南寧、烏魯木齊、昆明、石家莊7個邊境、沿少海地區省會(首府)城市,以及太原、合肥、南昌、鄭州、長沙、成都、貴陽、西安、蘭州、西寧、銀川11個內陸地區省會(首府)城市。賦予沿邊開放城市的主要政策有:①擴大邊境開放城市發展邊境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的許可權;②鼓勵內地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到沿邊開放城市投資);③批准舉辦14個邊境經濟合作區。(4)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標誌著中國的對外開放不僅按照自己的時間表逐步展開,還將在國際制度規範下開放。對外開放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即由有限範圍和領域內的開放,轉變為全方位的開放;由以試點為特徵的政策性開放,轉變為在法律框架下的可預見的開放;由單方面為主的自我開放,轉變為中國與WTO成員之間的'相互開放。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拉開了新一輪中國對外開放的序幕。2013年9月27日,國務院批覆成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4年12月26日,第二批自貿區得到批覆,分別是:天津——代表華北,廣東——代表華南,福建——代表東南。2015年4月20日,國務院批覆成立廣東、天津、福建3個自貿區,並擴充套件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範圍。2016年8月31日,第三批自貿區新鮮出爐。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陝西省新設自貿區試點。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批覆成立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7個自貿區。至此,中國自貿區建設形成“1+3+7”的新格局。從此,自貿區形成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由沿海到內陸的格局。

自貿區的使命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服務業的開放和服務業的規制,第二,貨物貿易的便利化,第三、對投資准入管理體制的改革。對於服務業來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時,對服務業准入有承諾:全球服務業160個部門,中國承諾開放的有100個左右。但在這100個開放的部門裡,不附加條件、完全開放的只有不到30個,上海自貿區開放了18個服務業部門,而且開放的服務業部門在陸續增加。對於外商投資來說,自貿區對外商投資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未來要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和一般製造業的外資准入,穩定擴大利用外資規模,通過引入國外的高階要素、資源,促進中國經濟向中高階邁進。

自貿區的對外開放不斷深化。2013年釋出的《中國(上海)自貿區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列明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對外商投資專案和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採取的與國民待遇等不符的准入措施。2014年,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由之前的190項調整減少至139項,其中110條限制性措施、29條禁止性措施。2015年自貿區擴圍後,國務院釋出了由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使用的同一份負面清單,該清單又減至122項。隨著2017年自貿區範圍擴大至11個,預計新版的自貿區負面清單將於不久後推出,屆時或將進一步縮減負面清單條款,從而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

“1+3+7”自貿區格局的形成將只是一個開始,可以預計的是“十三五”期間更多的自貿區將掛牌成立,全國範圍內的新一輪對外開放格局將逐漸浮出水面。自貿區的全面推廣可以產生三個效果:一是服務業對外開放將逐漸深化,引入外資倒逼中國服務業競爭力的提高;二是外商投資領域逐漸擴寬,形成新一輪吸引外商投資的熱潮;三是商品貿易環境更加便利,提高中國在全球配置資源的效率。

“一帶一路”推動我國由沿海到內陸、由東部向中西部的全面對外開放

“一帶一路”是由中國提出並積極推動的重要國家經濟戰略。“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線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其中“一帶”,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它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以陸地為重點,主要有三條走向:從中國出發,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區;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這三條路徑橫跨亞歐大陸,綿延7000多公里,途經多個國家,總人口近30億。“一路”,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是走海上。它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帶一路”西端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東端是極具活力的東亞經濟圈,由此來帶動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東南亞的發展,並且輻射到非洲,通過海陸兩條線推動形成歐亞非大陸的經濟整合。“一帶一路”建設並不限制某國或某區域參與,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可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推動了我國由沿海到內陸、由東部向中西部的全面對外開放程序,促進了我國對外開放由製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幫助構建我國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序由沿海城市逐步向內陸擴張。1979年先後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經濟特區;80年代又進一步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經濟開放區,對這些地區的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起到了深遠的作用。90年代以來我國進入了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先後批准開放了13個沿邊城市、6個長江沿岸城市和11個內陸省會(首府)城市。然而受地理位置和發展要素的多重影響,我國內陸沿邊地區的對外開放一直相對落後於東部和南部的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區面積佔全國的86%,人口占全國的58%,而進出口貿易僅佔全國的15%,利用外資僅佔16%。對外開放“東快西慢、海強陸弱”的特徵明顯。

根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東北亞經濟整合,並最終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從海上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可以看出,“一帶一路”的國內段覆蓋了我國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使過去對外開放程序相對慢的內陸和沿邊地區成為了對外開放的前沿。通過與周邊發展中國家的互聯互通,“一帶一路”有助於加強東北、西北和西南內陸地區和沿邊地區的全方位對外開放。同時,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也有助於推動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型經濟的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還可以拉動中國需求,有利於出清產能。“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從需求端來看,“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無論是從國內需求或是未來區域經濟合作的角度分析,這些國家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均極其旺盛。2016年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接對外承包合同1620億元,涉及電力工程建設、房屋建設、交通運輸建設、石油化工、通訊工程建設等領域。實際的專案當中,印尼雅萬高鐵、匈塞鐵路、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等一批示範專案已經建成或者積極推進。一方面,基建輸出能夠大幅緩解我國建築業、製造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另一方面,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可以為沿路國家提供各種日用商品、技術和裝置,拉動需求。

2017年後國企混改進入全面鋪開、深化階段

2013-2016年國企混改處於試點、嘗試和摸索階段。以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里程牌,開始了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2014年7月15日,國資委指定6家央企作為“四項改革”試點,試點內容包括: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開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開展董事會行使高階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選擇兩到三家開展派駐紀檢組試點。2016年2月25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研究決定開展“十項改革試點”,以點帶面、以點串線,形成經驗、複製推廣。2016年8月18日,國資委頒佈《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混改進入試點階段。2016年9月30日,國家發改委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專題會》發言指出,以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作為深化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重要領域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這一階段的改革均以試點為主。

2017年國企混改進入全面鋪開階段。2016年12月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2017年3月9日,國資委指出2017年將進一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要在數量上擴大,層級上提升,深度上擴充套件。2017年4月6日,國家發改委指出著力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儘快批覆實施試點方案,在七大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會上強調,要把握進度,倒排時間表,爭取做到5、6月份改革方案全部報出,下半年出臺實施。2017.4.18《關於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指出全面推進國企改革“1+N”檔案落地見效,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預計的是在“十三五”期間,國企混改的數量進一步增加,行業進一步擴大,國企混改有望全面鋪開,國企改革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

新格局帶來新增長

刺激短期需求:拉動投資+拉動出口

1、拉動投資:“新區基建投資+服務業投資+外商投資2.0”三輪驅動的新增長動能框架正在形成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未來面臨四大挑戰:一是基礎設施空間逐漸飽和,未來基建投資增長中樞水平可能趨勢性下降;二是製造業投資增長中樞水平下降,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有轉移出中國的趨勢,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戰;三是FDI增速逐漸回落,中國吸引外商投資的能力在下降;四是房地產投資增長中樞水平也在下降,由於購房適齡人群增速的下降,未來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不可能重返高速增長階段。如果順應現在的趨勢,那麼未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水平勢必將不斷下降,但是由於黨中央和國務院已經認識到這種形式,一個“新區基建投資+服務業投資+外商投資2.0”的新的固定資產投資動能正在逐漸形成。

(1)新區基建投資:雄安新區和京津冀地區迎來新一輪基建投資高峰

一方面,雄安新區發展潛力巨大,未來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另一方面,雄安新區承接北京地區非首都功能,大量的企業搬遷也將拉動可觀的新增固定資產投資。因此,僅僅雄安新區的設立將會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此外,雄安新區的設立還將拉動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尤其河北地區落後於京津地區的現狀將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河北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也將走入快車道,經濟增長動能的提速也將會拉動整個京津冀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2)服務業投資:服務業投資逐漸成為新的增長點

由於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潛在增速將會逐漸下降,未來中國投資不可能依靠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新的一輪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點就在服務業投資。未來中國產業結構變遷的趨勢不可逆轉,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將會逐漸提高,第一、第二產業佔GDP比重將會逐漸下降,服務業的投資將會取代製造業投資成為中國固定資產投資新的增長點。

那如何激發未來的服務業投資呢?答案就是新一輪的服務業開放。目前自貿區三大使命之一就是服務業開放,隨著自貿區在中國遍地開花和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不斷縮減,中國服務業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大格局將逐漸浮出水面。通過引入外資和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中國服務業將會大有發展前景。2001年中國加入WTO,中國製造業迎來一輪發展高潮,可以預計的是隨著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中國服務業的競爭力將不斷提高,服務業投資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3)外商投資2.0:新一輪吸引外商投資的對外開放正在路上

上世紀90年代和2000-2008年中國外商投資增速較高,外商投資是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原因之一。2009年以後FDI的增速持續下降,最近幾年一直保持在0-5%的增速水平。從短期需求的角度來說,外商投資可以拉動中國投資增速,但是外商投資的益處不僅僅在於此。外商投資可以給國內企業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可以產生很大的外溢效應,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國企業的競爭力。自貿區設立的三大使命之一是對投資准入管理體制的改革,未來要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和一般製造業的外資准入,穩定擴大利用外資規模,通過引入國外的高階要素、資源,促進中國經濟向中高階邁進。

通過自貿區的遍地開花,中國新一輪對外資的開放正在路上。雖然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優勢逐漸喪失,但是服務業和高階製造業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逐漸上升。通過服務業和高階製造業對外資的開放,中國未來有可能迎來新一輪的外商投資高峰期。

2、拉動出口:服務業出口替代商品出口成為新的增長點

中國的商品貿易在2001年加入WTO後發展迅速,商品貿易差額從0左右增長至6000億美元左右,商品貿易成為拉動中國外需的主要增長點。與商品貿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服務貿易一直比較滯後,一方面,逆差不斷擴大,2000年服務貿易逆差是-57億美元,2015年增長至-1500億左右;另一方面,服務貿易增長比較緩慢,2015年,中國商品出口是美國的1.5倍左右,但是商業服務出口只有美國的0.4倍,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差距越拉越大。

未來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以機電產品和紡織服裝為主要出口產品的商品貿易增速將會逐漸下降,如何形成中國新的比較優勢和貿易增長點是一個新的命題。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製造業的對外開放成為中國商品出口貿易的新起點,以自貿區為起點的新一輪對外開放以服務業的對外開放為重點內容,很有可能成為中國服務貿易新一輪高速增長的起點,拉動中國外需的增長點將從“商品”切換至“商業服務”。

提振長期潛在經濟增速: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資本積累速度

根據經濟增長理論,潛在經濟增速有三個要素決定: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進步或者制度變革等)、資本積累速度和勞動力增長速度。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對於勞動力的影響要體現在20年後,20年內勞動力增長速度是既定的,因此提高未來10-20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速就要落實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本積累速度上。

1、未來中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主要體現在服務業和高階製造業上。

為什麼自貿區的使命之一是服務業開放?今天中國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轉型升級中要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發展服務業、增強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服務業為什麼發展滯後、競爭力低下?主要原因之一是對外開放不足——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服務產品、服務業態、服務業人才都難以進入,缺少示範作用,同時也減少了競爭壓力;第二個原因是國內管制過度,對服務業的每個產業都設有很多條條框框,管理門檻、准入門檻高,背後有很多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下的不合理的管理理念和制度,限制了成本競爭,限制了服務業的創新。所以,要在上海自貿區裡通過擴大開放、同時深化改革,來推動服務業的發展,特別是融入高階服務業業態、服務業人才、探索服務業新的管理方式。此外,中國在高階製造業的開放力度也不夠,也需要擴大進一步對外開放,通過引入外資倒逼提高中國高階製造業競爭力。

2、提高國企運作效率是未來5-10年提高TFP的重要方向之一。

國有企業運營效率較低一直是中國經濟的一塊短板。根據2016年各型別註冊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來看,國有控股企業為59.5元,是股份制企業的一半,是私營企業的三分之一。通過國企混改等措施可以大幅提高國有企業運營效率,由於國有經濟在中國經濟的佔比較大,通過提高國有企業的運營效率可以起到提高中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

3、通過吸引外商投資和向民企開放更多投資領域提高資本積累速度

三個啟用資本積累速度的政策逐漸實施:一是通過縮減《負面清單》向外商開放更多服務業和製造業投資領域,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投資;二是向民企開放更多公共服務領域和投資領域,激發民間資本的投資活力;三是通過營改增、微創企業減稅政策等措施減免企業稅負,提高企業投資積極性。由於中國居民儲蓄率水平仍然較高,未來通過政策的催化作用,中國的資本積累速度仍然可以保持較快增長。

後續圍繞“短期刺激需求+長期提振潛在經濟增速”的政策在“十三五”期間將會陸續推出

我們認為後續圍繞“短期刺激需求+長期提振潛在經濟增速”的政策還會繼續推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雄安新區”不是一個獨立事件,“粵港澳灣大區”呼之欲出,可以預計的是後續的區域振興計劃將會陸續推出,一些類“雄安新區”也將會陸續設立,圍繞“振興區域經濟”一系列政策將會逐漸實施。(2)新一輪對外開放將會繼續深化,自貿區將會遍地開花,服務業和高階製造業將會進一步對外資開放,繼2001年加入WTO後的新一輪對外開放高潮將在路上。(3)國企混改範圍進一步擴大,新一輪國企改革逐漸深入,國有企業運營效率有望進一步提高。(4)公共服務等領域進一步向民企放開,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週期的反彈將在這輪政策的刺激下繼續延續

總結以上分析,我們得出以下幾個觀點:第一,嚴重通縮不會再來,雖然PPI拐點向下,但是存貨週期仍然處於溫和擴張狀態,朱格拉週期仍然處於反彈中,房地產週期不會失速向下,對經濟影響有限;第二,服務業投資有望接替製造業投資成為新的增長點,新一輪對外開放有望激發服務業投資活力;第三,服務業和製造業對外資的進一步開放有望繼續吸引外商投資,FDI有望重回高速增長;第四,“類雄安新區”和“自貿區”有望“遍地開花”,中國基建投資仍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長;第五,國企改革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向民企進一步放開有望拉動民間投資增速;第六,商業服務出口有望成為中國外需新的增長點。

我們認為PPI拐點到來並不是短期判斷中國經濟主要的邏輯,新一輪對外開放和新一輪振興區域經濟才是把握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脈絡。因此,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因為PPI拐點向下就對未來中國經濟悲觀,2012-2016年的嚴重通縮不會簡單重現,把脈未來中國新的增長點和政策脈絡才是關鍵。我們認為在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巨集觀政策的雙輪驅動下,這輪週期反彈仍然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