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職務>理財規劃師>

理財規劃師職業問題全解

理財規劃師 閱讀(1.63W)

理財規劃師(Financial Planner)是為客戶提供全面理財規劃的專業人士。你對理財規劃師瞭解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理財規劃師職業問題全解。歡迎閱讀。

理財規劃師職業問題全解

理財規劃師是指運用理財規劃的原理、技術和方法,針對個人、家庭以及中小企業、機構的理財目標,提供綜合性理財諮詢服務的人員。理財規劃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因此要求理財規劃師要全面掌握各種金融工具及相關法律法規,為客戶提供量身訂製的、切實可行的理財方案,同時在對方案的不斷修正中,滿足客戶長期的、不斷變化的財務需求。

  定義

理財規劃(Financial Planning)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特定的程式為客戶制定切合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某方面或綜合性的財務方案,它主要包括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

理財規劃的目的在於能夠使客戶不斷提高生活品質,即使到年老體弱或收入銳減的時候,也能保持自己所設定的生活水平。理財規劃的目標有兩個層次: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理財規劃是一個評估個人或家庭各方面財務需求的綜合過程,它是由專業理財人員通過明確客戶理財目標,分析客戶的生活、財務現狀,從而幫助客戶制定出可行的理財方案的一種綜合性金融服務。

  職業介紹

理財規劃師(Financial Planner)是為客戶提供全面理財規劃的專業人士。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標準》,理財規劃師是指運用理財規劃的原理、技術和方法,針對個人、家庭以及中小企業、機構的理財目標,提供綜合性理財諮詢服務的人員。理財規劃要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因此要求理財規劃師要全面掌握各種金融工具及相關法律法規,為客戶提供量身訂製的、切實可行的理財方案,同時在對方案的不斷修正中,滿足客戶長期的、不斷變化的財務需求。

  素質人品

1、豐富的金融、投資、經濟、法律知識 理財規劃師應是"全才+專才"這就是說理財規劃師應系統掌握經濟、金融、投資、法律知識,在某些方面又是專才,如保險、證券等方面又有特長。

2、良好的人品及職業操守 客戶是理財規劃師的"衣食父母",理財規劃師應以客戶的利益為服務中心,時時刻刻為客戶著想,而不是以單一向客戶推銷產品為目的。此外,保守客戶的個人祕密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理財規劃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客戶隱私,作為客戶的私人理財顧問,應嚴守機密。

3、相對的獨立性 在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工作的理財規劃師,在為客戶進行理財規劃的同時,或多或少都有推銷產品目的,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但推銷產品應以客戶的利益為出發點,不應是"為推銷而理財"。今後社會上會出現很多"獨立的理財公司",這些理財公司的獨立性較強,不依附於某些金融機構,他們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幫助客戶選擇投資產品,實現客戶的理財目標。

  工作內容

在理財規劃實際工作中,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目標在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八個具體規劃當中體現,集中表現為以下八個方面:

1.必要的資產流動性。個人持有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日常開支需要、預防突發事件需要、投機性需要。個人要保證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計劃中和計劃外的費用,所以理財規劃師在現金規劃中既要保證客戶資金的流動性,又要考慮現金的持有成本,通過現金規劃使短期需求可用手頭現金來滿足,預期的現金支出通過各種儲蓄和短期投資工具來滿足。

2.合理的消費支出。個人理財目標的首要目的並非個人價值最大化,而是使個人財務狀況穩健合理。在實際生活中,減少個人開支有時比尋求高投資收益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通過消費支出規劃,使個人消費支出合理,使家庭收支結構大體平衡。

3.實現教育期望。教育為人生之本,時代變遷,人們對受教育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再加上教育費用持續上升,教育開支的比重變得越來越大。客戶需要及早對教育費用進行規劃,通過合理的財務計劃,確保將來有能力合理支付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費用,充分達到個人(家庭)的教育期望。

4.完備的風險保障。在人的一生中,風險無處不在,理財規劃師通過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做到適當的財務安排,將意外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使客戶更好地規避風險,保障生活。

5.合理的納稅安排。納稅是每一個人的法定義務,但納稅人往往希望將自己的稅負減到最小。為達到這一目標,理財規劃師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和差別待遇,適當減少或延緩稅負支出。

6.積累財富。個人財富的增加可以通過減少支出相對實現,但個人財富的絕對增加最終要通過增加收入來實現。薪金類收入有限,投資則完全具有主動爭取更高收益的特質,個人財富的快速積累更主要靠投資實現。根據理財目標、個人可投資額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理財規劃師可以確定有效的投資方案,使投資帶給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越來越多,並逐步成為個人或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層次。

7.安享晚年。人到老年,其獲得收入的能力必然有所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青壯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達到晚年有一個“老有所養,老有所終,老有所樂”的尊嚴、自立的老年生活的目標。

8.財產分配與傳承。財產分配與傳承是個人理財規劃中不可迴避的部分,理財規劃師要儘量減少財產分配與傳承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協助客戶對財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滿足家庭成員在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需要;要選擇遺產管理工具和制定遺產分配方案,確保在客戶去世或喪失行為能力時能夠實現家庭財產的代際相傳。

  職業發展

理財規劃師有多元化發展方向。既可以服務於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第三方理財公司等。

專業的理財規劃師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幫客戶配置資產或理財產品。而越來越多的理財規劃師選擇進入正規第

三方理財公司或者持有從業資格的專業人士獨立執業。(私人理財顧問)。

私人理財顧問更可通過,收取諮詢費、理財規劃書製作費、每年定期服務費、客戶盈利分成、產品方佣金等

方式來進一步提高收入。

  職業前景

隨著過去近30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產階級和豪富階層正在迅速形成,並有相當一部分從激進投資和財富快速積累階段逐步向穩健保守投資、財務安全和綜合理財方向發展,因而對能夠提供客觀、全面理財服務的理財師的要求迅猛增長。麥肯錫的一項調查資料表明,2006年中國的個人理財市場將增長到570億美元,專業理財將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金融業務之一。與理財服務需求不斷看漲形成反差,中國理財規劃師數量明顯不足。中國國內理財市場規模遠遠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一個成熟的理財市場,至少要達到每三個家庭中就擁有一個專業的理財師,這麼計算,中國理財規劃師職業有20萬人的缺口,僅北京市就有3萬人以上的缺口。在中國,只有不到10%的消費者的財富得到了專業管理,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58%。

以第三方的身份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1997年,美國理財師年薪的平均數是11萬美元,相當於大公司的中層經理。不同的是,他們中的很多人每年僅工作600小時。2001年,美國在包括總統等職位在內的“工作職位評鑑”排名中,理財師位列第一。

據瞭解,美國理財規劃師的平均年收入是11萬美元,香港理財規劃師最高收入達200多萬港元,國家理財規劃專家委員會祕書長劉彥斌認為,國內理財規劃師的年薪“應該在10萬到100萬元人民幣之間”。參考中國的巨集觀經濟形勢,不難預見理財規劃師將成為繼律師、註冊會計師後,國內又一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金領職業。

個人理財規劃是理財規劃工作的重中之重。個人理財規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努力達到終生的財務安全、自主、自由和自在的過程;對客戶而言,理財規劃又是一項綜合服務,它是由專業理財人員通過明確個人客戶的理財目標。它不侷限於提供某種單一的金融產品,而是針對客戶不同階段的各種理財目標進行的金融服務創新,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個性化的服務。個人理財規劃的具體內容包括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規劃等八個方面。

專門從事理財規劃業務的從業人員稱為理財規劃師。理財規劃師忠實、客觀地為客戶長期服務,在很多家庭往往享有準家庭成員的地位。

一般認為現代理財規劃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美國保險業,二戰結束後,經濟的復甦和社會財富的積累使美國個人理財規劃進入了起飛階段。美國的理財規劃師職業認證對美國乃至全球個人理財規劃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使理財規劃業務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金融服務行業,並出現了以客觀、公允為執業準則的專業技術人員——理財規劃師。他們的主要業務不再是從銷售金融產品及服務中獲取佣金,而是幫助客戶實現其生活、財務目標進行專業諮詢,並通過一個規範的個人理財服務流程來實施理財建議從而防止客戶利益受到侵害。

  理財規劃師國內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年均增長達到9.5%。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這個速度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的3倍。中產階級和豪富階層正在迅速形成,並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理財觀念從激進投資和財富快速積累階段逐步向穩健保守投資、財務安全和綜合理財方向發展,因而對能夠提供客觀、全面理財服務的理財師的要求迅猛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個人金融業務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理財規劃的概念在金融行業已經逐漸為人所知,尤其是在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很多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已經設立了專門的個人理財工作室或理財部,為客戶提供相應的理財服務。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 ,對於提供個性化的理財專屬服務需求日益凸現。享受私人服務的多數為中產以上的階層,然而,據網路最新資料表明,很多普通消費者也逐漸成為了私人理財顧問的服務人群。私人理財顧問主要分佈於金融機構中主要針對自身金融產品的推廣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由於客戶的需求越來越高,需要私人理財顧問可以跨機構、跨行業的為客戶量身定做設計符合自己的理財模式。私人理財顧問的“管家式”服務,將成為未來私人理財顧問發展的一大趨勢。同時也需要有獨立於金融機構的第三方私人理財服務機構提供跨機構跨行業多個領域全面服務。

鑑於社會對理財規劃師的強烈需求和理財規劃師國家標準的缺位,國家職業鑑定中心組織有關專家根據中國國情制定了《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標準》,並於2003年1月23日開始施行,從而將理財規劃正式確定為一門職業。2005年8月,國家職業鑑定中心委託北京東方華爾金融諮詢有限公司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在北京舉辦了首期理財規劃師試點培訓班。學員隨後參加由國家職業鑑定中心舉辦的國家理財規劃師試驗性鑑定考試,考試科目全部合格的'學員被授予理財規劃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

一、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

進入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做金融官員,對於金融研究生而言應是首選。首先,中國金融學是立足於巨集觀經濟學,基於金融市場巨集觀調控,專業應用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較到位;其次,在行業管理部門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實踐機構至少能給箇中層以上的職位。其侷限在於:要進入這幾個行業主管部門難度較大,可能還需要背景依託,本科生想進較難,除非本人確實非常優秀。

二、商業銀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首先進入國有四大商業銀行是畢業生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具備一定的銀行業從業經驗、專業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資銀行駐華機構的可能性會增大。很多同學起初就是投身於國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發展起來之後,紛紛跳槽,併成為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堅力量,很多成為中層管理人員,少數成為高層領導。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靈活務實、不論資排輩的幹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為其專業人才的“黃埔軍校”,至今這種情況仍在延續。另外,雖然國有四大行有一些遺留的官僚積習,但其穩定的收入,較輕的壓力,較高的福利水平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對於女同學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建議對四大國有商行感興趣的朋友把專業方向集中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貨幣政策等方向上。

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

政策性銀行如開發行、農發行亦是較佳選擇,但其工作性質類似公務員,金融業務並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飯的地方,對於個人職業生涯的益處相對於行業監管部門、商業銀行來說還是較弱的,若想在金融領域成一時氣候最好不要選擇這樣的單位。不過這類單位的工資水平待遇等比商業銀行好,而這也成為吸引畢業生眼球的亮點所在。

四、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風險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證券、信託、基金這三家均是靠風險管理吃飯的,存在行業系統風險因素,但一旺俱旺,賺錢相對較易,短期回報較高(風險亦大),且按真正的企業管理機制執行,如果想在專業方面有所發展,有所建樹,在這一行業做是極佳選擇,很多基金經理、投資銀行經理人員都年薪過百萬。難點是學歷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碩士學歷,相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其個人投資管理、金融運營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對這些行業有興趣,可以選擇證券投資、金融市場、金融工程專業方向,如果是學財務管理、法律碩士專業(本科是金融經濟)的,這也是不錯的選擇。信託業重新崛起,對於金融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又添一新的選擇,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員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線,在投行業有一句話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潤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員工所創造的”。上述三家當下用人思路是積極挖角,在金融行業內人員流動性最強的當屬這三家。

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類似於政策性銀行。金融租賃、擔保這個行業發展迅速,可以考慮進入,當然,如果有在銀行、證券的從業經歷,進入到這個行業中應該更有作為。

六、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保險公司可以參照對商業銀行的分析,做上數年,有保險營銷、風險管理經驗之後,在國內股份制保險機構迅速成長、外資保險機構進入的契機下,還是大有可為的。保險精算專業是非常吃香的。社保中心以及財政審計部門等是養老的地方,穩定有餘,靈動不足,當然,希望獲得穩健回報的朋友不妨作為一個選擇來考慮。

七、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祕書處等。

在上市公司證券部的工作經歷亦可,先天橫跨證券產業兩行,再要發展有立腳點。如果全程做過IPO籌備工作,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將更加有益,它對財務、產業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八、國家公務員序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