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普通話考試>

“普通話”到底是什麼話

普通話考試 閱讀(1.18W)

導語:咱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況十分常見,而語言的不同給經濟、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礙。為此,國家推出了“普通話”作為正式的官方語言。那麼,“普通話”到底是什麼話呢?

“普通話”到底是什麼話

近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辭海》中給出解釋,“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據說,“普通話”的說法從清末就已出現,但一直未有明確定義。直到上世紀50年代釋出的《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才對普通話給出明確定義。

目前,國家為普通話設立了專門的等級考試製度,普通話水平等級分為三級六等,即一、二、三級,每個級別再分出甲乙兩個等次。其中,一級甲等為最高,三級乙等為最低。

據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和北方話為基礎制定,因此大部分生活在北方的人感覺“普通話等級考試”並不難,甚至可以輕鬆拿到二級甲以上的評定,但對於南方一些口音比較重的地區的人來說,卻會對普通話的標準發音撓頭。

現行的普通話等級考試的試題結構就是“一百個字,五十個詞,一篇短文朗讀,一個口頭作文”。下面是商務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裡也列出了考試的“樣卷”。大家看看是否都能讀對?

  一、讀單音節字詞

晝、氈、瞟、勒、嫩、飛、概、窮、翁、掠

  二、讀多音節詞語

模特兒、板凳兒、熾熱、混淆、便宜、卑劣、分析、塑料、扭轉、沒準兒

  但是:

  不要“唯普通話”論

“現在很多地區把方言定義為‘糟粕’,把它扔掉了,令人痛心!”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鐵城告訴記者,要推廣普通話,但不要“唯普通話”論。

“方言是歷史,是我們民族多彩文化的載體,比如四川話,如果不會說,就唱不了川曲。假如長此以往沒人說四川話,川曲就沒人唱了。”在鐵城看來,方言是我國民族的文化遺產,應予以保護與傳承。

鐵城同時指出,方言是漢語普通話的一種生態。從語言發展的角度來說,很多詞彙,甚至語法都是從方言中的精華汲取而來,在推廣的過程中被大家接受和認可。摒棄了方言,便缺少了漢語普通話的生存基礎。

除了保護方言外,鐵城還認為,推廣漢語普通話要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保護少數民族語言。如在語言教學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等地方自治區實行雙語教學;法庭審判等公開場合,使用雙語發言。

  “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以前是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是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在姚喜雙看來,普通話代表著國家通用語言,代表國家形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姚喜雙說,作為國家公務人員,普通話講得好,形象將更為權威;民族地區人民學好普通話後,與外界進行商貿往來將更為方便;大山裡的孩子們學好普通話,可以走出大山,改變命運,迎來更廣闊的天地。

鐵城告訴記者,人與人之間用普通話進行交往,實際上是文化的交流,加快了文化融通。從語言的角度來說,對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強盛,均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時,中國傳媒大學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主任徐樹華表示,普通話水平除了體現溝通和交際能力外,還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對一個人的形象建構有重要影響。“與人交流時,穿著很時尚,但一開口,充滿‘鄉土氣息’,給人的印象可能就會打折扣。” 徐樹華認為,普通話的應用水平還側面展示了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 從全球範圍看,往往國家通用語言說得好的人,其教育背景和社會地位都較高。

此外,徐樹華認為普通話還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身份的認同和共享。“彼此都是普通話講得很好的人,較為容易成為朋友,共享同一種身份。而普通話說得不好,嚴重時甚至會遭到周圍人的嘲笑,成為融入群體的阻礙。”

徐樹華同時認為,普通話的水平認證可以作為個人資歷,拓寬就業面,提升發展空間。如教師、播音員主持人等崗位都需要普通話水平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