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斋>英语>GMAT>

如何轻松的进行分析性写作

GMAT 阅读(2.33W)

如何轻松的进行分析性写作?下面小编就以 they say I say 读书笔记为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如何轻松的进行分析性写作

  写作不易, 人人畏难

写作, 从来不是容易事. 很多人喜欢指点江山, 口若悬河, 才思泉涌, 可一旦要把思想整理成白纸黑字, 供众人反复把玩指点, 半天憋不出一行字. 像是不施粉黛的丑女走在人前, 一切丑处无处遁形, 自然会扭捏难当.

学术性写作(同分析性写作, 本文不做区分), 尤为如此. 不同于日常闲聊,或者私人日记, 学术写作需要体现作者思考严谨, 逻辑合理. 一篇好的学术性写作, 要能体现出写作者抓住问题的准度, 看问题的深度, 以及搜索策略的广度, 设计方案的完整性. 即使是长期接受训练的博士生, 仍然担心会写出来的文章被人发现漏洞, 畏难心理, 实属自然.

  意义重大, 无法逃避

学术写作的痛苦, 人人都懂, 可是对大部分人来说, 又十分重要. 美国大学教育中, 本科生每学期要写课堂论文, 博士生日常需要发表论文, 毕业要写毕业论文. SAT, GRE考试更是把学术性写作列为重要的考核部分.

即使是平日的生活里, 同样可以看到学术性写作的影子:如何向其他人条理分明,合乎逻辑的陈述观点,小到家长里短的日常争论, 大到在重大决策中出谋划策. 不懂得如何详实有理的论证, 观点再正确也不会有说服力.

可见, 分析性写作本身, 不仅是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须要掌握的工具, 也是每一个希望借助理性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技能.

  如何布局, 有法可依

完成学术性写作, 大致有两个步骤: 第一个是准备材料, 第二是整理成文. 二者过程不同, 难度却都不小.

我们的大脑, 并不善于同时进行多重任务. 有限的注意力, 只能处理当下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把其他简单的任务 ,交给潜意识完成. 例如老司机, 可以专注于听电话, 而不会影响开车一样. 而新司机, 光是应付开车, 已经是焦头烂额. 如果我们浪费太多的精力在如何构建文章上, 留给准备材料的精力将大大减少. 思路阻塞, 整个人自然被畏难情绪淹没.

They say I say 一书, 推荐学术性写作的新手, 从练习使用模板开始学习. 使用模板,会大大降低大脑思考的负担, 减少畏难情绪.

好处有二. 第一, 按照模板, 我们可以按图索骥, 根据模板准备材料, 问题的难度减少一半. 第二, 模板, 是思维的招式. 如同百宝袋里的法宝, 不是束缚创意的脚手架. 咏春拳, 只有摊、膀、伏. 三招变化, 融会贯通, 能够见招拆招, 同样是一代宗师.

  高手遇敌, 见招拆招. 推荐书前, 先看一例.

《雪山飞狐》, 胡一刀大战苗人凤, 胡夫人看出苗人凤破绽, ' '提撩剑白鹤舒翅', 苗人凤背心总会微微耸动'. 其后偷偷点播胡一刀, 二人定下了制敌计谋. '抢先用八方藏刀式强攻,他(苗人凤)非撤剑认输不可'.

They say/ I say. 标题四字, 道出分析性写作的关键核心:第一步, 对手先行, 第二步, 见招拆招

  第一步, They say, 罗列对手的观点, 要点有三:

(1) 必须率先列出对手的观点. 只有清晰的指出对手的观点, 才能找出其中的问题. 作者的观点不能无中生有. 挑选的对手可以是历史传统观念, 可以是主流的看法. 否则, 拳头打空气, 有力使不出.

人们的思维习惯作比较. 分析的核心也是比较, 只有比较才能看出优劣. 光说胡家刀法如何厉害,怎么可信? 非要跟苗人凤打一场, 自然人人信服.

(2) 找出敌人弱点. 而且要让读者一目了然的.看到弱点

故事要想精彩, 对手必须有弱点. '提撩剑白鹤舒翅', 苗人凤背心微微耸动. 胡一刀要是一刀下去, 结果必赢; 胡一刀大侠气概, 不趁人之危, 最后犹豫之间丢了性命. 要是苗人凤刀法没有半分缺陷, 胡一刀毫不犹豫, 冷血无情. 故事不成故事, 读者不会买账.

写作的目的,重要是表明自己的观点, 而自己的观点, 必须跟对手的不同. 既然要分高下. 非要找到对方观点的局限性不可.

(3)指出对手弱点之外, 还必须说明白两小点: 问题为什么重要, 谁会关心?

说不清楚这两点, 洋洋洒洒讲一大通. 读者不明白作者的意图, 心里一堆问号, 或者呼呼大睡.

如果光提 '提撩剑白鹤舒翅', 苗人凤背心微微耸动' what? Who cares?

'为什么背心微微耸动就是弱点? (因为胡一刀趁机出招, 苗人凤必须撤剑认输)'

'谁在乎? (胡夫人在乎, 襁褓小儿,嗷嗷待哺; 读者在乎, 两位英雄命运如何, 在此一刻 )'.

时时牢记潜在读者, 以及他们关注点. 写出的文章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达到说理的效果.

  第二步, I Say 陈述自己的观点, 要点也有三,

(1)摆明自己的观点.

相对于对手的观点, 自己的立场无非有三. 要么找出对方的错误 (情况恰恰相反...), 要么补充 (是, 而且不仅仅如此...), 或者是限制性承认( XX情况下是, 其他情况则不).

写作的最终目的, 是将自己的观点, 清楚的传达给读者. 搞灰色主义, 和稀泥. 会让读者糊涂, 不明白作者的目的.

(2)必须指出自己的观点如何和敌人的观点不同, 找准弱点, 一击即中.

开头将对手的观点一一罗列, 此刻必须各个击破. 相声包袱不抖开, 听众浑身不舒服. 要是电影开头,镜头无意给写着女主八字的红纸一个特写, 后头必须让道士亲口交代跟男主八字不和. 否则会让人迷惑, 不知所以.

前文对对手观点的引用, 阐释, 步步铺垫, 就是为了此刻, 集聚浑身力气, 务必一击中地. 错过了, 前戏白做.

(3)为了让自己更可信, 一来可以树立假想敌. 二来可以旁白说话的作用.

写作分析性写作时一大心理障碍, 是作者觉得如果立场太明显, 就留下'思维太偏激'的问题. 很多人因此畏难, 选择了似是而非的态度. 其实这样,反而让读者迷惑, 大可不必.

让读者产生论证严谨可信的感觉并不容易, 方法有二,

(1)树立假想敌, 故意指出自己观点的问题, 在文中穿插'有的人看到这里, 可能会说....' 然后再细化讨论, 划清适用的范围. 避免产生作者一概而论, 结论以偏概全的问题.

(2)适用插入meta-commentary,

'有的人可能会这样理解... 其实, 我的出发点是... ' '之所以这样说..., 我的根本意图是...'. 如同将结论定格, 从不同的角度特写, 像侦探一样, 用放大镜, 聚焦在细微的证据上, 将干瘪生硬的结论, 变得有血有肉, 让读者明白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 排除可能产生的误会,最终铁证如山, 众人信服.

They say I say 小书, 开头三章, 陈述学术性写作的一般规则, 最后一章, 给出了课堂讨论, 文献综述, 自然科学论文, 和社会科学论文四种特殊类型的模板. 结尾处, 将书中举例的所有模板罗列出来, 方便读者平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