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巖土工程師>

巖土工程師行業發展前景

巖土工程師 閲讀(3.22W)

導語:巖土工程師主要研究巖土構成物質的工程特性。其首先研究從工地採集的巖土樣本以及巖土樣本中的數據,然後計算出工地上的建築所需的格構。地基、樁、擋土牆、水壩、隧道等的設計都需要巖土工程師為其提供建議。

巖土工程師行業發展前景

  註冊巖土工程師制度帶來的社會影響

註冊巖土工程師制度已經啟動,今年9月21-22日舉行首次資格考試,加上考核認定和特許,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將有一批巖土工程師註冊。不久的將來,巖土工程師的執業制度就要付諸實施。這是一件震撼巖土工程界的大事,肯定會對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首先是巖土工程專業人員的素質將會大大提高。誰有資格獨立從事巖土工程專業工作,誰不能,誰有簽字權,誰沒有,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雖然對有些人來説,不一定合理,但總體看,巖土工程嚴重良莠不齊的狀況將成為過去。

其次,註冊巖土工程師資格考試的範圍給人們一個十分明確的導向,即巖土工程師的知識面要寬。既要有地質的基礎,也要有力學的基礎;既要有必備的理論素養,又要有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既會勘察,又會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

再次是對教育的影響,包括高等教育專業的調整,巖土工程專業人員應當學習的課程內容,對高等院校的教育評估,以及取得執業資格後繼續教育制度的建立等等,必將使我國巖土工程的教育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最後,註冊工程師制度的實施,必將大大促進巖土工程專業體制和行業體制的改革,傳統的技術責任制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本文將重點討論這方面的問題。

  巖土工程專業體制改革遺留的問題

未來的註冊巖土工程師在什麼單位裏工作?他們知識全面,功底雄厚,在勘察單位工作,似乎太窄了,很難接觸到巖土工程設計、監理等業務;在設計院,似乎也無用武之地。根據國際經驗,未來的註冊巖土工程師主要應該在專業諮詢公司裏服務。這個問題要從巖土工程專業體制的改革談起。技術和經濟的落後,關鍵在於體制的落後。1980年初,我國開始進行巖土工程專業體制的改革,到今天已經超過22年了。我國的勘察專業體制來源於建國初期的蘇聯模式。當時的確發揮了不小作用,但缺陷也是明顯的。勘察與設計施工嚴重脱節,專業分工過細,勘察工作的`範圍僅僅侷限於查清條件,提供參數,對如何設計和處理,極少過問。再加上行業分割和地方分割,知識面越來越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甚至在思維方式上也有滿足於簡單的模式,習慣於狹小的圈子,不注意創新,缺乏從廣闊的視野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等等。而巖土工程體制則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實行的專業體制。它要求勘察與設計、施工、監測密切結合而不是機械分割;要求服務於工程建設的全過程,而不僅僅為設計服務;要求在獲取資料的基礎上,對巖土工程方案深入論證,提出合理的建議,而不是單純提供資料。一位巖土工程師,應既能從事勘察,又能在巖土工程設計、施工、監測、監理崗位上工作。22年來,勘察專業體制的改革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並未真正到位,成為阻礙巖土工程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提高的關鍵。

專業體制的改革不到位表現在哪裏?主要表現在勘察與設計的脱節問題沒有真正解決。不僅如此,又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例如:野外記錄的質量為什麼越來越差?規範規定的取土器為什麼不能實施?市場上為什麼出現以鑽探米數綜合價格,而技術含量高的巖土測試和分析評價卻處於從屬地位?怎樣才能遏制有些單位盲目增加工作量以提高收費?怎樣才能克服勘察市場的惡性競爭?為什麼我國近年來取樣測試等的技術進步不明顯?為什麼施工可以進入國際市場,而勘察、設計、監理等不能打進外國市場?巖土工程設計應該由勘察單位做還是設計單位做?巖土工程檢驗、監測、監理是否屬於工程勘察的一部分?除少數單位外,我國多數勘察單位為什麼不能勝任巖土工程的設計、監理等技術含量高的工作?施工完成後,誰對工程質量做總體評價,負總的責任?未來的註冊巖土工程師主要在哪種企業裏服務?從整個社會着眼,怎樣才能提高勘察質量,管好勘察市場?怎樣從社會機制上形成良性的市場環境?等等。這些都涉及巖土工程專業體制和行業體制的深層次問題。

前些年,一些巖土工程技術水平較高的勘察單位想從深入分析評價上下功夫,但後來覺得很難實施,多做了工作,承擔了風險,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經濟回報。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下,知識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開始分離,但一般限於企業內部,不是行業體制的徹底分離,所以矛盾仍然很多。改革要真正到位,借鑑國際經驗,必須發展諮詢業,以諮詢公司為知識密集型產業的載體,以諮詢公司為巖土工程師活動的主要舞台,而註冊工程師制度的實施為此提供了必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