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企業信息管理師>

紡織企業的信息化規劃

企業信息管理師 閲讀(8.12K)

對於當下的中國紡織企業而言,信息化同樣是提高競爭力的必經之路,而如何根據自身現狀及未來發展戰略對信息化進行規劃,則是企業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紡織企業的信息化規劃

  1.企業信息化規劃的內容與方法

企業信息化規劃的內容分戰略和戰術兩個層次。戰略層次包括信息化前景和使命分析、戰略的識別、指導原則的建立和具體目標的明確;戰術層次則包括信息化架構的搭建以及技術標準的建立。

現有的信息化戰略規劃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幾類:傳統的以數據為中心的“底層數據”規劃法,如企業系統規劃(BSP)和戰略系統規劃(SSP)等;以支持企業戰略決策信息為核心的“決策信息”規劃法,如戰略目標集轉化(SST)和關鍵成功因素(CSF)等;以分析企業流程鏈及其價值創造為核心的“內部流程管理”規劃法,如業務流程再造(BPR)和價值鏈分析(VCA)等;“內部流程管理”進一步向企業上、下游拓展的“供應鏈管理”規劃法,如戰略網格模型法(SGM)等。

  2.紡織行業的發展特點

中國紡織企業中,99.4%為中小企業,95.0%為非公有制企業,中小民營製造企業是中國紡織業最大的也是最具活力的羣體。

近年來,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紡織產業的價格優勢日益減弱,依靠數量增長的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加快產業升級是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中國紡織產業約85%以上的工業產值在東部地區實現,而原材料和勞動力主要分佈在中西部,生產要素與生產能力的配置不合理,加快紡織服裝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已成為產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十一五”期間,內需市場一直是我國紡織行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內銷佔比也逐年提高。“十二五”時期,中國將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把居民消費潛力有效轉化為消費行為,內需市場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是產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3.紡織行業信息化特點

紡織行業信息化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末,其間經歷了幾個階段,從2000年到現在,則被視為發展快速期,該階段主要以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為重點,並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兩化融合是大方向

兩化融合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結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跨越式發展之路,可以縮短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對於紡織企業而言,信息化的大方向即在於將信息技術全面融入到企業運營的.各領域中,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管理精細度,從而達到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2)細分行業各具特色

紡織產業鏈宂長複雜,細分行業眾多,信息化側重也不盡相同,如化纖更加註重管控一體化,棉紡則深入到車間生產管理,毛紡更關注工藝與質量,印染要重點解決綠色化技術,服裝致力於供應鏈管理,紡機的重點在設計與管理的集成等。

(3)行業ERP是應用重點

管理信息化一直是紡織企業的主要需求,針對各個細分行業的、適應企業規模與生產經營特點的行業ERP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企業信息化的共性需求與應用重點。

  4.基於價值鏈的紡織企業信息化規劃

對於紡織企業來説,由於整個行業處在轉型升級期,組織結構極具易變性和多樣性,如果在規劃時偏重考慮現有的部門職能,則最終開發的信息系統很難適應企業變化。

上世紀80年代,邁克爾-波特在《競爭戰略》中首次提出價值鏈概念,認為企業的活動主要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包括後勤、生產、銷售、服務等;輔助活動由採購、開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基礎設施等組成。

基於價值鏈的規劃方法不是直接把部門作為規劃對象,而是把業務流程轉換為價值鏈上的基本活動,無論部門如何調整,價值鏈是相對固定的,這對於組織架構調整頻繁的中小企業是更適宜的。另外,紡織企業多屬製造業,雖細分行業眾多,但價值鏈環節分工明確,均有相對應的IT應用系統。從價值鏈出發,通過需求與權重分析,可以對IT應用系統做出取捨,並確定開發順序,從最能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環節上着手,這對於信息化投入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也是有利的。

綜上考慮,提出基於價值鏈的紡織企業信息化規劃方法,共分為相互關聯的四部分內容,通過十個操作步驟來完成。

4.1紡織企業信息化規劃的內容

第一,企業價值鏈分析,包括明確企業發展戰略、完成現有業務流程向價值鏈的轉換、找出企業運營的關鍵價值鏈環節;第二,價值鏈信息系統需求分析,包括優化企業活動流程、明確價值鏈各環節的信息化需求;第三,信息化平台體系搭建,包括制定企業信息化戰略、構建完整的信息系統架構;第四,完成信息化實施方案,包括排定系統的開發順序與資金計劃、明確網絡與軟硬件環境要求、對項目完成後的效益給出評估。

4.2紡織企業信息化規劃的操作步驟

第一,項目啟動。要成立相應的項目組織和管理制度,諮詢公司要成立項目團隊,企業也要建立甲方團隊直接參與項目,甲方人員組成應涵蓋各個業務板塊。聯合團隊建立後,要針對企業中高層進行用户培訓,提高企業對待信息化的整體意識。

第二,形勢分析。包括兩部分:(1)企業外部環境,涉及整體紡織行業以及所在子行業的發展態勢、政策導向、相關產品市場、技術進展等;(2)信息技術環境分析,涉及時下紡織行業信息化應用的特點、水準、相關軟硬件的主流技術趨勢、主要供應商等。

第三,企業調研。從三個方向展開:(1)生產經營情況,包括企業規模、主營業務、運營狀況、競爭對手等;(2)企業管理情況,包括組織結構、人員配備、業務流程等;(3)信息化現狀,包括信息化投入、信息化管理制度、人員配置、信息化基礎設施、管理信息系統與生產過程控制系統等。

第四,信息化戰略識別。從三個方面着手:(1)對企業戰略進行研究,做到對企業發展思路有全面深入的理解;(2)對企業現有信息化狀況做整體評估;(3)在企業戰略的指引下制定信息化戰略,其關鍵是要讓企業的戰略思想在信息化願景與目標中得到充分體現。

第五,價值鏈識別與優化。包括三個層面:(1)價值鏈識別,要從計劃與控制、產品與服務、支持資源三個環節勾勒出企業完整的價值鏈活動,並識別出其中的關鍵環節;(2)價值鏈優化,要對現有價值鏈活動進行評估,並給出優化意見;(3)定義數據類,要以優化後的企業價值鏈為基礎,給出支持每個價值鏈活動所必需的邏輯相關數據類別和要求。

第六,搭建信息系統整體架構。包括總體結構、應用層、數據層、開發層、技術層和操作層六部分內容。這部分的工作是整個信息化規劃的核心,它以層次化的結構涉及到企業信息化的各個領域,每一層次由許多功能模塊組成,每一功能模塊又可分為更細的層次,其工作原則是根據信息的產生和使用來劃分子系統,並儘量把減少子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

第七,搭建信息化技術架構。信息平台架構搭建完成後,要對企業信息化的軟件、硬件和網絡環境等支撐技術進行規劃,包括三部分內容:網絡拓撲結構、系統佈置策略、信息技術標準。

第八,搭建信息化治理架構。要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對企業現有的信息化管理體系進行評估,給出調整意見,然後規劃出未來信息化治理的架構藍圖。

第九,制定實施計劃。首先要根據價值鏈環節的權重,對整體架構中各個功能模塊進行優先級評定,再結合技術架構明確每個子項目具體的建設原則、目標、要求、預算、時間進度等內容,最後選定各個子項目的實施部門或小組。

第十,項目彙報。項目彙報要準備結題文件初稿與彙報文件,由項目經理向企業主管領導彙報項目的成果,並聆聽企業對於規劃初稿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