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執業藥師>

2017執業藥師《中藥炮製學》章節考點

執業藥師 閲讀(2.45W)

中藥炮製學是研究中藥炮製理論,工藝,規格.質量標準,歷史沿革及其發展方向的一門學科。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執業藥師《中藥炮製學》章節考點,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2017執業藥師《中藥炮製學》章節考點

第一章 緒論

①掌握中藥炮製與中藥炮製學的基本概念及其任務;

②熟悉中藥炮製學的起源、發展情況,熟悉重要的中藥炮製文獻;

③瞭解中藥炮製的有關法規。

第一節 概述

中藥:以天然藥物為主要來源,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認識和應用的藥物,也是人們對我國傳統藥物的總稱。分三種商

品形式①中藥材:中藥的原藥材;

②中藥飲片:經過切削、炮製供煎湯劑的中草藥。

③中成藥:以中草藥為原料,經制劑加工製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製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種劑型

炮製:是我國的一項傳統制藥技術,也是我國醫藥學獨有的製藥術語。

在古代是指製藥總稱,在現代多指單味藥材加工成飲片。炮製的同義詞,歷代有炮炙、修治、修制、修合、修事、治削、合和、合藥、飲片加工等。

“炮”字代表各種與火有關的加工處理技術。 “制”字代表各種更廣泛的加工處理方法。

中藥炮製: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製劑的不同要求,所採取的一項製藥技術。

中藥炮製學:專門研究中藥炮製理論、工藝、規格、質量標準、歷史沿革及其發展方向的學科。

•中藥炮製學的任務

遵循中醫藥理論體系,繼承中藥傳統炮製技術和理論的基礎

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探討炮製原理,改進炮製工藝,制訂飲片質量標準

提高中藥飲片質量,保證臨牀用藥的安全有效,從而不斷創新與發展

•不同專著的.炮製名稱:

張仲景《金匱玉函經》 ┇炮炙

雷斆《雷公炮炙論》 ┇書名以“炮炙”,正文多用“修事”

繆希雍《炮炙大法》 ┇炮炙

陳嘉謨《本草蒙筌》 ┇製造

張仲巖《修事指南》 ┇書名以“修事”,正文用“炮製”

 第二節 中藥炮製的起源與發展

◆中藥炮製的起源:

起源於用藥實踐,其歷史可追溯到原始社會。

中藥炮製產生的前提條件

①中藥的發現和應用;

②火的出現和應用,炮生為熟,形成了中藥炮製的雛形(火制);

③酒的發明與應用,產生了輔料製法,充實了藥物炮製的內容;

④陶器的發明與應用,創造了必要的工具條件。

  第三節 有關中藥炮製的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是目前藥品生產、使用、檢驗的基本法規,中藥飲片的炮製必須按照以上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級藥物炮製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在各藥項下列"炮製"項,並在附錄中列有"中藥炮製通則"專篇。

省部(局)級標準——《中藥飲片質量標準通則》(試行)、《全國中藥炮製規範》

地方標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大多制訂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炮製規範》,作為各地飲片生產、經銷部門的執行依據。

中藥炮製發展

本草著作

作者

成書年代

學術價值

春秋戰國~宋代

(B.C.744~A.D.1279)

炮製技術起始和形成

1《五十二病方》

是我國最早有炮製內容記載的醫方書。“止出血者燔發”

2《黃帝內經》

戰國至秦漢

從中可見當時已注意到有毒藥物的炮製~“治半夏”“角發”、“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藥~血餘炭;“口父咀”~當時的切制飲片

3《神農本草經》

漢代

(東漢末年)

①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總結了漢以前的醫學經驗

收載藥物365種,分上、中、下三品

對藥物的產地、採集、藥物真偽鑑別有些概括

書中總結了四氣五味、七情配伍等基本原則,初步奠定了中藥學理論的基礎

4《金匱玉函經》

張仲景

東漢

開創了藥物生熟異用學説的先導;

闡明瞭藥物粒度與藥效的關係

5《本草經集註》

陶弘景

南北朝(樑代)

(502-536年)

①第一次系統歸納炮製技術,説明了部分炮製作用

首創藥物按自然屬性分類法;又創諸病通用藥

③7卷,載藥730種,分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

記載了藥物的性味、產地、採集、形態、鑑別等內容

6《雷公炮炙論》

雷斆

南北朝(劉宋)

我國第一部炮製專著,標誌着本草新分支學科的產生,載藥300種

創建了炮製新方法,概括炮製作用,廣泛運用輔料炮製藥

《新修本草》

7《唐本草》

李績

蘇敬

唐代

(公元659年)

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藥典)

全書54卷,載藥850種,新增藥114種

全面總結唐以前的藥學成就,圖文對照開創了世界藥學著作的先例

《本草拾遺》

陳藏器

唐代 (741年)

10卷,收載《唐本草》未載藥物692種

根據藥效分列10類,成為中藥按功效分類的發端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8《證類本草》

唐慎微

宋代,金元時期

(1108年前)

全書31卷,載藥1746種,新增500餘種

集宋以前之大成,首創方藥並收,有學術價值、實用價值和文獻價值

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9《太平聖惠方》

王懷隱

北宋 (992年)

始載乳製法;強調炮製的重要性

10《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陳師文

宋代

強調“凡有修合,依法炮製…”特設“論炮炙三品藥石類例”專門討論炮製技術

金元、明時期

(1280~1644)

炮製理論的形成時期

11《湯液本草》

王好古

元代

引李東垣“用藥心法”,並有“去濕以生薑,去上隔痰以蜜”的記載

12《十藥神書》

葛可久

(首提炭藥止血)

首次提出炭藥止血理論“大抵血熱則行,血……見黑則止。”“十灰散”為其名方

13《本草蒙筌》

陳嘉謨

明代

第一次系統概括了輔料炮製的原則

14《本草綱目》

被譽“東方百科全書”

李時珍

明代(1596年)

全書52卷,載藥1892種,新增藥374種,藥圖1109幅,附方11096條

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為古代最大型的藥學專著

17世紀傳到國外,譯成多國文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百科全書…

15《炮炙大法》

繆希雍

明代

我國第二部炮製專著,收載了439種藥物的炮製方法;

將前人炮製方法歸納為“雷公炮炙十七法”;提出藥物貯藏保管之法

清代

(1645~1910)

炮製品種與技術擴大應用時期

16《修事指南》

張仲巖

清代

我國第三部炮製專著,收載了232種藥物的炮製方法

系統的論述了各種炮製方法進一步深化炮製理論

17《本草綱目拾遺》

趙學敏

清代(1765年)

除各種炮製方法外,還記載了相當數量的炭藥(炒炭存性)

全書10卷,載藥921種,其中新增716種(如西洋參、冬蟲夏草、鴉膽子等

對《綱目》進行了大量的補充和重要的修訂

現代(1911~

炮製振興和發展時期

《歷代中藥炮製資料輯要》

《歷代中藥炮製法匯典》…等

整理了各種炮製經驗

編寫了各類炮製專著

炮製研究被列入國家攻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