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護士資格>

2016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

護士資格 閲讀(4.54K)

1、患者男性,38歲,診斷為食管癌,進食困難1月,乏力,極度口渴,尿少色深,查:體温、血壓正常,脣乾舌燥,皮膚彈性差。此患者存在

2016年護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

A、輕度高滲性脱水

B、中度高滲性脱水

C、重度高滲性脱水

D、輕度低滲性脱水

E、中度低滲性脱水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中度高滲性脱水,缺水量佔體重的4%-6%,除極度口渴外,還伴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常伴有煩躁現象。該患者均符合中度脱水症狀,故選B。

2、高滲性脱水時體內變化為

A、細胞內、外液均輕度減少

B、細胞內液顯著減少,細胞外液稍減少

C、細胞外液減少,細胞內液正常

D、細胞內、外液量均顯著減少

E、細胞外液顯著減少,細胞內液稍減少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高滲性缺水是由於失水量大於失鈉量,細胞外液滲透壓高於細胞內液,細胞內液向細胞外液轉移,導致以細胞內液減少為主的體液量變化。

3、哪種液體成份與細胞外液最接近

A、5%葡萄糖鹽水

B、0、9%氯化鈉溶液

C、林格氏液

D、平衡鹽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平衡溶液內電解質含量與血漿相似,用於治療等滲性缺水更為合理和安全,常用的有乳酸鈉和複方氯化鈉溶液。

4、患者,女性,診斷為小腸瘻,主訴尿少,厭食、噁心、軟弱無力、脈細速。血紅蛋白16g/L、血鈉132mmol/L、CO2CP為27mmol/L。應考慮病人出現

A、高滲性脱水

B、等滲性脱水

C、低滲性脱水

D、代謝性酸中毒

E、代謝性鹼中毒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根據病人表現及血清鈉低於正常值(135-145mmol/L)應考慮病人是低滲性脱水。

5、一病人因高熱2日未能進食,自述口渴、口乾、尿少色黃。檢查:有脱水症,尿比重1、028,血清鈉濃度為156mmol/L。治療首先應給

A、平衡鹽

B、葡萄糖鹽水

C、5%碳酸氫鈉

D、5%葡萄糖溶液

E、3%~5%的高張鹽水

參考答案:D

6、女性病人,體重40kg,因幽門梗阻入院,查血清鈉為112mmol/L(正常值為142mmol/L)其第一日補鹽量應是

A、8g

B、12g

C、18g

D、24g

E、30g

參考答案:D

7、高滲性缺水又稱

A、慢性缺水

B、急性缺水

C、繼發性缺水

D、原發性缺水

E、混合性缺水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因為高滲性脱水是水分攝入不足而導致。

8、中度高滲性脱水失水量約為體重的

A、1%~2%

B、2%~4%

C、4%~6%

D、6%~8%

E、8%~10%

參考答案:C

9、血清鈉高於多少毫摩爾/升為高鈉血癥

A、150

B、160

C、145

D、155

E、165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正常值為:135-145mmol/L,大於150為高滲性脱水,低於130為低滲性脱水。

10、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時,腎

A、尿量、鈉量和鉀量的排除均增加

B、尿量、鈉量和鉀量的排除均減少

C、尿量、鈉量排出減少,鉀量的排除增加

D、尿量、鉀量排出減少,鈉量排除增加

E、尿量排除增加,鈉量和鉀量的排除均減少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ADH促進近端小管重吸收水,醛固酮促進集合管和遠端小管重吸收鈉水,促進鉀的排泌。

11、下列哪項可引起低滲性缺水

A、尿崩症

B、大量出汗

C、急性腸梗阻

D、應用排鈉利尿

E、瀰漫性腹膜炎

參考答案:D

12、等滲性缺水的常見原因為

A、入水量不足

B、慢性腸梗阻

C、水分大量喪失

D、大創面慢性滲液

E、胃腸道消化液急性喪失

參考答案:E

13、目前臨牀上常用的平衡鹽溶液為

A、複方氯化鈉溶液

B、乳酸林格液

C、1、86%的乳酸鈉溶液和複方氯化鈉溶液之比2:1

D、1、86%的乳酸鈉溶液和複方氯化鈉溶液之比1:2

E、1、25%碳酸氫鈉和等滲鹽水之比2:1

參考答案:D

14、低滲性缺水,血清鈉尚無明顯變化前,尿內氯化鈉的`含量

A、正常

B、升高

C、減少

D、時高時低

E、無明顯變化

參考答案:C

15、等滲性脱水的常見原因

A、急性腸梗阻

B、感染性休克

C、肺炎高熱

D、慢性十二指腸瘻

E、擠壓綜合徵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等滲性脱水的原因常見有:1、消化液急性喪失,如大量嘔吐和腸瘻等;2、體液喪失於第三腔隙,如腸梗阻、急性腹膜炎、腹腔內或腹膜後感染、大面積燒傷等。

16、下肢靜脈曲張的主要原因是

A、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B、肌肉收縮力減退

C、胸腔負壓作用小

D、心功能不全

E、皮下脂肪減少

參考答案:A

17、下肢靜脈曲張

A、上肢對稱性皮膚顏色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