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舞蹈>街舞>

淺析街舞在中國的發展

街舞 閲讀(3.2W)

【摘要】街舞是一種民間舞蹈,誕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黑人貧民區,是美國黑人“嘻哈文化”的組成部

淺析街舞在中國的發展

分。街舞包含了LOCKING(鎖舞)、POPPING(機械舞)、BREAKING(鬥舞)。街舞開始傳入中國,歸功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美國的一部街舞電影——《霹靂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紐約嘻哈藝人努力向全世界推廣“嘻哈文化”這種新興的文化形式,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自九十年代開始,嘻哈文化(街舞是嘻哈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全世界迅速發展,街舞也迅速傳遍中國。街舞具有極強的參與性、表演性和競爭性,它追求個性自由,融運動與娛樂為一體。在逐漸的發展中,街舞青少年形成了一種共同的思想理念和行為方式,“張揚個性,表達自我,勇於接受挑戰,創造人所不能”這也是街舞的精神內涵。“培養堅韌的意志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協作精神,激發和強化青少年的創造衝動,培養和發展青少年的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創新精神”[1]

,這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們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全面且正確地認識街舞,它才能“為我所用”。我相信推行到中國任何一個角落的,不單是“街舞”外在的表現形式-運動,“街舞”更應該作為一種健康積極的新型藝術文化傳播到中國的任何一個角落。

關鍵詞】街舞;HIP-HOP運動;身心發展;素質教育

街舞是門年輕的民間舞蹈,它興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黑人貧民區,是 “嘻哈文化”的組成部分。一個貧窮的、受歧視的、為生活所迫的黑人青年,他生長的環境使他的舞蹈具有濃烈的競爭對抗性,“張揚個性、表達自我、勇於接受挑戰、創造人所不能”,這就是街舞的精神內涵。因其輕鬆隨意、自由個性並具有極強的參與性、表演性和競爭性,因此受到了所有青少年的歡迎。事實上在國外大家只稱呼具體舞種的名稱(如LOCKING鎖舞、POPPING機械舞、BREAKING鬥舞等),“街舞”這一名詞是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街舞者對LOCKING(鎖舞)、POPPING(機械舞)、BREAKING(鬥舞)等舞種所賦予的總稱,如何看待這門新生的流行文化?我想,我們只有去了解它、認識它,才能體會它的美。

  一、HIP-HOP的概念、種類

(一)HIP-HOP:中文譯為“嘻哈”,這裏主要指街舞。HIP-HOP來自美國黑人的街頭舞蹈,

是各種街舞的總稱。包含了LOCKING(鎖舞)、POPPING(機械舞)、BREAKING(鬥舞)。

ING(鎖舞):這種舞蹈以手腕和手臂的快速翻轉移動並突然間停頓為特色。據説它 最初就是對武術中雙截棍套路手部動作的模仿。

ING(機械舞):是一種模仿機器人的舞蹈。它以身體各部位肌肉的快速收縮與放鬆為特色,在視覺上產生震動的效果。

KING(鬥舞):類似於體操的高難度技巧性的力量動作。

  (二)街舞的種類

1.按照動作的類型,街舞可分成兩大類:HIP-HOP和BREAKING。

HIP-HOP:起源於美國黑人街頭舞者的即興動作,以身體上下左右起伏擺動為特色(UP AND

DOWN),律動舒緩,是一種舞蹈型街舞。包含了LOCKING(鎖舞)、POPPING(機械舞)等多種風格,它注重身體的協調性,肢體的靈活性和控制力,既有較高的表演性和觀賞性。

BREAKING:技巧性街舞,要求舞者具有一定的協調性、柔韌性和較高的肌肉能力。它源自以前的幫派鬥毆,美國黑人青年模擬幫派鬥毆時的形態,創新出了一系列高難度技巧性的力量動作,以鬥舞——這種特殊的舞蹈形式表現出來,而跳此類型舞蹈的青年稱B-BOY或B-GIRL。當對手在你的面前表演各種技巧,向你發出挑戰時,你就得隨時上前迎戰。BREAKING不光是一種比賽,更是見證團隊精神與友誼的最佳方式。

2. 時代特色為標準,街舞又可分OLD SCHOOL和NEW SCHOO兩大類。

OLD SCHOOL:相對NEW SCHOOL而言。OLD SCHOOL的音樂節奏密集,符合BREAKING這種技巧性動作的需要,隨着HIP-HOP音樂的演進,HIP-HOP音樂的節奏變慢,與之相襯的新舞蹈——NEW SCHOOL隨之產生。

NEW SCHOOL:一種原地性的HIP-HOP。我們在邁克.傑克遜、后街男孩等歌手的MTV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新風格的舞蹈。它同樣包含了LOCKING(鎖舞)、POPPING(機械舞)、NEW JAZZ(新爵士)等多種風格的舞蹈,沒有了BREAKING中那些類似體操的動作,更注重身體的律動(UP AND DOWN),增加了許多頭部、手部的動作,簡單的説,就是用新的感覺去詮釋那些舊的舞步,身體的扭曲和變形更加誇張。

  二、街舞在中國的發展

  (一)街舞傳“入”中國

街舞開始傳入中國,歸功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美國的一部街舞電影——《霹靂舞》,當時中國只有少數人擁有錄相機, 《霹靂舞》通過這幾台錄相機傳播開來。一時間,滿大街的青少年競相模仿《霹靂舞》中的男主角,時不時對着空氣“擦玻璃”(霹靂舞中的經典動作)。到了八十年代末,霹靂舞(街舞中的一個舞種)在中國“消失”了.主要原因有兩點:

1.霹靂舞沒有被真正的認識。當時許多青少年為了學跳霹靂舞,經常蹺課、變得不愛學習,給街舞蒙上了不健康的面紗.。

2.沒有得以發展的途徑。當時的中國社會意識遠沒有現在開放,街舞作為外來品,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和對待,只能被社會拋棄。

  (二) 街舞傳“遍”中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紐約嘻哈藝人努力向全世界推廣“嘻哈文化”這種新興的文化形式,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自九十年代開始,嘻哈文化(街舞是嘻哈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全世界迅速發展,中國各地青少年也開始練習街舞了。

受台灣、香港的影響,廣州的街舞運動和嘻哈文化出現較早,因資迅發達,街舞在全省迅速普及。廣東的街舞深受紐約風格的影響,以BREAKING為主。由於出現得早,經濟基礎好,所以廣東出現了一批高水平的B-BOY( B-GIRL),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上海的街舞受日本的影響較大,比較注重街舞中的舞蹈性,LOCKING(鎖舞)、POPPING(機械舞)、NEW JAZZ(新爵士)等新派街舞的水平全國領先。也許與地域的風情性格有關,上海及鄰近一帶較少有出色的BREAKING(鬥舞)團體。由於經濟發達、羣眾基礎好,文化市場規律,上海很早就開辦了系統、正規的街舞培訓,為上海乃至全國的街舞文化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