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模特>

2022圍棋故事(精選20篇)

模特 閲讀(1.84W)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那麼有關圍棋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2022圍棋故事(精選20篇)

圍棋故事 篇1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漢初的四位著名學者。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居在商山,人稱“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四皓的大名,曾請他們出山為官,而被拒絕。

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後來,他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眾,就想廢掉劉盈而立如意為太子。劉盈的母親呂后聞聽,非常着急,就開國大臣張良想辦法。張良建議呂后聘請“商山四皓”作太子的賓客,呂后答應了。“商山四皓”都是張良的好朋友,礙於老朋友的面子,他們出山了。很快,太子劉盈經過這四位長者潛移默化的教導,修養與見識大有長進。

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後有四位白髮 蒼蒼的老人,問後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對劉邦説:“我們聽説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劉邦見太子有四位大賢輔佐,便知道太子已不可廢,於是就消除了改立趙王如意為太子的念頭。劉盈後來繼位,為漢惠帝。

商山四皓喜歡下圍棋。唐代王維、李思訓、孫位,五代支仲元、石恪,北宋孫可元、李公麟、南宋馬元,元代錢選等,都以四皓在商山為題材,作《商山四皓圖》,或名《四皓弈棋圖》,或名《山居四皓圖》。

圍棋故事 篇2

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酷愛與人下棋。

一次他在攻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將士們取出箭頭一看,毒已滲入骨頭,勸關羽撤軍治療。關羽決心攻城,不肯退。將士們見關羽箭傷逐漸加重,便派人四處打聽名醫。

一天,有人從江上駕小舟來到寨前,自報姓華名佗,特來給關羽治傷。關羽問華佗怎樣治法?華佗説:“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環,把你的胳膊套入環中,用繩子捆緊,再蓋住你的眼睛,給你開刀治療。”關羽笑着説:“如此容易,何用柱環?”然後吩咐設宴招待華佗。

關羽喝了幾杯酒就與人下棋,同時把右臂伸給華佗,並説:“隨你治吧,我不害怕。”

只見華佗取出尖刀,切開肉皮,用刀刮骨,發出滋滋聲,在場的人都嚇得用手捂着眼。

  

再看關羽,飲酒食肉,談笑弈棋,若無其事。華佗刮盡骨毒,敷上藥,以線縫好傷口。關羽笑着站起來對眾將説:“我的胳膊伸彎自如,好像從前一樣。華佗先生,你真是神醫呀!”

華佗説:“我行醫以來,從沒見像你這樣了不起的人,將軍真乃神人也。”

有詩云:棋國大師今幾許,神威終古是雲長。

圍棋故事 篇3

王積薪是唐玄宗時的“棋待詔”,“安史之亂”時,他跟隨皇帝逃往四川。途中的一天夜晚,王積薪借宿在一位老婦人家,晚上聽得老婦人和她的媳婦躺在牀上對話:“夜很長,一時也睡不着,咱們來下盤圍棋吧!”老婦人説。“好的。”媳婦回答。王積薪好不奇怪,心相:“屋裏沒有燈,躺在牀上怎樣下圍棋呢?”便側耳諦聽着。“起東南九放一子。”媳婦説。“東五南十二放一子”老婦人回答。“起西八南十放一子。”“西九南十放一子。”……兩人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總共下了三十六着棋後,忽聽老婦人説:“你輸了,我勝了九路。”

王積薪驚異不止。

天亮後,他向老婦人請教,老婦人便與媳婦給他一一講解昨夜下的那局棋。王積薪覺得這盤棋下得十分奇妙,便把它叫做“鄧艾開蜀勢”帶回去認真研究,自此棋藝大進。

後來王積薪根據前人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圍棋《十訣》:

一、不得貪勝;二、入界宜緩;三、攻彼顧我;四、棄子爭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須棄;七、慎勿輕速;八、動須相應;九、彼強自保;十、勢孤取和。

圍棋故事 篇4

圍棋,凝聚了千百年來古人的智慧,是我國古代琴棋書畫之一。遠在4000多年前,“堯造圍棋,教子丹朱。”用黑白兩種棋子代表兩方軍隊士兵,進行圍攻對弈,培養丹朱指揮能力和判斷力,結果將一個粗魯愛打鬧的兒子,教育成為一名有知識又善於用兵的將軍。堯用此方法教子成功,因此圍棋便一代一代流傳至今。

不知什麼原因,我對圍棋有了興趣。通過別人的介紹,我在迎賓國小附近找到了一家圍棋培訓班,我帶着好奇的心情,來到了圍棋班,試聽圍棋課。老師給我們講解圍棋的基本知識,原來圍棋一個子下在棋盤上,在它周圍至少就會產生兩口氣,或者三、四口氣,接下來老師教我們怎麼吃子,原來只要把子所有的氣堵上就可以吃掉它了。下課了之後,我覺得下圍棋很有意思,就讓媽媽幫我報了名,又給我買了一本圍棋基礎知識。

上了兩節課後,媽媽幫我買了一副圍棋,我們開始對弈。剛開始我經常輸。漸漸地,我有了進步,跟媽媽下的時候,竟然實力相當。接下來,我通過跟老師不斷認真學習,進步更大了,跟媽媽下棋時,我經常佔優勢。我越來越喜歡圍棋了,棋力也在逐漸提高。後來老師又教會了我整目——就是兩個玩家對弈,結束了之後開始整目,誰的目多就算誰贏,原來是這樣。我剛開始還以為是數棋盤上誰的子多就算誰贏呢!我更加努力地學習圍棋。一個多月下來,從圍棋的走法、吃子、做眼等等,我每天不斷地練習,終於有一天,我贏了對手。

通過下圍棋,讓我悟出了很多道理。在下棋過程中要冷靜,不能急躁,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常此以往,可以培養人良好的心態。在圍棋的對弈中,還能鍛鍊人的邏輯思維、判斷、選擇、取捨、計算等方面的能力,無形中就會使自己的智力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學習圍棋,我一定堅持到底!

圍棋故事 篇5

人生是需要經營的,在經營人生時,不同的思維方式會造成不同的經營結果。比如,下象棋還是下圍棋,採用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其結果也就大相徑庭了。

象棋:棋盤上是滿的,雙方擁兵自重,而且有士、相、車、馬、炮、兵,圍繞着老帥打轉轉,兵只准前進,不許後退;車、馬、炮統兵衝鋒陷陣,馬走日、相飛田……相是不允許離開本國領土的,士只能在“皇城”九宮格里出沒,出謀劃策,如貼身“錦衣衞”一樣保護老帥,一招一式都被限定了,不得越雷池半步。最後以“吃”掉對方老帥的一方為勝。

圍棋:棋盤上是空的,似無限一般的有限,如蒼穹一樣的玄妙。每一粒棋子的權重都是相同的,橫豎各十九條平行線上構成的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任何棋子都可以在那裏安營紮寨,到了站穩腳跟之時才算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方領地。行棋,不以吃子為目的,而以圍地為終極目標,最後擁有實地較多的一方為勝。

下象棋:相持的雙方,目的在於致對方的老帥於死地。所以,一般都會使出渾身解數,用盡笑裏藏刀、瞞天過海、關門捉賊、欲擒故縱、趁火打劫、釜底抽薪等六六三十六計,調兵遣將,輪番進攻,直搗營寨,進行你死我活的較量。結果,雖然攻下了對方的“皇城”,“吃”掉對方老帥而取得了勝利,但是,回頭看看,本方也是損兵折將,哀鴻遍野,差不多奄奄一息了。

下圍棋:對弈的雙方,目的在於佔領更廣闊的地盤。一般都從佈局着手,採用步步為營的方法。無論是尖、飛、鎮、長、並、跳,還是壯士斷腕的“棄子”、輾轉騰挪的“轉換”、破釜沉舟的“打入”……均以“動須相應,彼強自保,逢危須棄,慎勿輕速,舍小就大,勢孤求和”為基本理念,每一粒棋子必須依據形勢判斷而決定自己的落處,為不斷擴大己方的勢力範圍而做出應有的貢獻——並不以消滅對方為宗旨,在某種情景下,還必須與對方和平共處,謀求“雙活”。

棋理中包含着系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下象棋:贏了別人後自己也損失慘重,下圍棋:能保持相對不受損害,從而贏得更好的發展。在人生經營中,從根本上來説,人與人之間不是你死我活的較量,而是謀求“雙活”的共同發展。所以,在經營人生時,應該採用下圍棋的思維方式,而不是下象棋的思維方式。

圍棋故事 篇6

南朝梁武帝蕭衍,這位愛好文藝的帝王將圍棋的發展推向了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的頂點。而在那些有關他與圍棋的史料記錄中,人們印象最深的恐怕當屬他在棋盤旁廢寢忘食的“勞模”表現,以及一個誤殺的意外。

公元501年,南朝齊陷入內亂,雍州刺史蕭衍發兵攻入建康奪取了帝位,改國號為樑。蕭衍在南朝齊時便揚名文壇,與沈約、謝朓、陸機等人合稱“金陵八友”,是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代表。而在登基之後,他對圍棋的熱衷也被史官記錄了下來。

據《梁書》記載,梁武帝經常召集臣下進宮通宵對弈,精力之旺盛常常使得對手難以招架,但礙於君臣之禮,那些棋藝頗受梁武帝“賞識”的人也只能有苦難言。有一次,某位大臣與梁武帝一邊下棋一邊竟打起了瞌睡,於是皇帝金口一開,送了句“狀若喪家狗,又似懸風槌”給他。

作為一個圍棋愛好者,梁武帝不僅身體力行弈棋不止,而且親自主持了一系列的圍棋活動。先是效仿前朝(南朝齊)舉辦大規模的品棋活動,後來還親自撰寫圍棋專著,著有《圍棋賦》、《圍棋品》、《棋評》各一卷。只可惜,這些著作都沒能流傳下來。

梁武帝熱衷圍棋,每當拿起棋子,他就完全沉浸到了那棋盤世界的方寸之間,心無旁騖。然而,這黑白棋子帶給他的卻並不盡是如意之事。因為沉湎對弈,他就曾鬧出誤殺人命的事。

榼頭師是當時有名的高僧,據説他道行已全,能知過去未來。不過,也許他從沒替自己預測過兇吉,要不然後來的誤會也不會發生了。一日,梁武帝在宮中和大臣弈棋,同時令人去召榼頭師,説是對弈完了要聽高僧講佛。榼頭師得到召命馬上趕到宮中,可惜他到的真不是時候。當侍從進內稟報時,正巧皇帝落子大呼“殺卻”。於是,會錯了意的侍從便召來衞兵,將榼頭師綁至刑場斬首。等下完棋,梁武帝想起要召見榼頭師,左右侍從回答説已奉旨將此人殺掉了。皇帝聽罷,後悔不迭。

梁武帝時期的棋壇雖然仍以士族為主,但出身微寒的人也得到了提升的機會。而隨着棋品活動的展開以及大量棋藝作品的問世,圍棋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峯。據記載,活躍於梁武帝時期的棋士記名冊上的人數可達數百,可謂風靡一時。不過在這一派繁榮場景的背後,卻是一個王朝的日益式微。梁武帝晚年,佞臣乘機作亂,在經歷了四年的“侯景之亂”後,圍棋發展的黃金時代也就此滑落。

圍棋故事 篇7

在中國曆朝歷代的帝王中,有人棋藝精湛,也有人只是小有興致,但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卻稱得上是個特例。與南朝皇帝對於圍棋的一力推崇不同,隋文帝認為它的繁盛是亡國的徵兆,所以很是反對。當時的他肯定不會料想到,後來隋朝的覆滅居然還真和那小小棋盤扯上了點關係。

李淵建唐代隋可謂破釜沉舟,而他正是在對弈時下定決心的。據《舊唐書·裴寂傳》記載,李淵留守太原時,每有設宴必會邀裴寂對弈。相傳後來李世民欲勸其父起兵,正是請裴寂做了説客,在對弈時曉之以天下大勢,説動李淵下定反隋的決心。

其實,李世民在棋盤上的“政績”還不止於此,“一子定乾坤”的唐代傳奇可謂愈發精彩。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羣雄並起,逐鹿中原。當時有一個虯髯客張三,為人豪爽仗義,心有大志,也想伺機起兵。他從朋友李靖處聽聞了李世民之才,希望能與其先見上一面再謀後計。後來在李靖莫逆之交劉文靜的府上,這一次頗具意義的會面終於達成了。

李世民應邀而至,虯髯客張三見其神采奕奕,氣度不凡,心裏爭霸中原之念已經消減了不少,但終究他還是如提議般地邀李世民在棋盤上切磋一番。張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擺在四個角的星位上,嘴裏還高呼一聲“老虯四子佔四方”。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心知肚明對方的來意,他不慌不忙地執起一子,放在棋盤的.天元上,朗聲道“小子一子定乾坤”。

李世民棋藝遠勝張三,雖然自動讓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謂始終掌握主動。中盤過後,張三所佔的四個角已被吃掉其三。當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子,要向最後一角發起進攻時,張三托住了前者的手,嘴中道“中原大地已歸公子所有,東南一隅,山高路遠,就請公子交託於我”。後來,李世民開創大唐盛世,張三自領十萬大軍渡海東征,當了扶餘國的新王。

圍棋故事 篇8

照理説,陪人下棋算不上苦差事,但在“伴君如伴虎”的大旗下,這裏頭的滋味可有些變調了。

宋太宗趙光義愛好圍棋,技癢時自然得尋個對手。當時,在皇宮裏頭有個專職叫“棋待詔”,日常工作就是與皇帝對弈。其時的棋待詔叫賈玄,他每次和宋太宗對局總是不多不少僅輸一子,那時叫“一路”,為的就是不讓天子掃興。賈玄的棋藝高出皇帝不止一籌,而宋太宗也清楚自己是被相讓了,起先他對此也挺滿意,並沒有點破。但是日子久了,宋太宗對這種“常勝”漸漸失了興致,外加還總是贏得不明不白,他這心裏頭就更加不舒坦了。

一日,他下定決心,執意要讓賈玄拿出真本事來與自己大戰一盤。聽聞聖意後,小小棋待詔自是連連推辭,但宋太宗另有高招——故意讓賈玄三子。不過即便如此折騰,賈玄還是以精準的一路之差輸棋。宋太宗失望之餘馬上要求再下一盤,並警告賈玄,若是再輸可就要革去官職了。

第二盤棋開始,下到中盤時出現了一個“三劫循環”,雙方都不能退讓,按規矩應判為和棋。面對這一結果,宋太宗要求再來第三盤,而且還加重了警告力度——賈玄若勝,能獲賜徘衣(獲賜徘衣在宋代是極大的榮耀),倘不敵,便會被拋進污泥濁水中。

結果第三盤依舊和棋,因為賈玄被皇帝強迫性地讓了三子,所以就算是輸了。不過待他被侍衞扔進荷花池後,突然又高呼了起來。原來,賈玄的手裏頭還握着一枚子沒算呢!見此情景,宋太宗不禁笑了起來,而後又賜予徘衣。

在宋太宗的榜樣作用下,圍棋在這一時期有了比較大的發展,還留下了幾本名著,比如《棋經十三篇》、《忘憂清樂集》等都是那個朝代留給後人的寶貴文化遺產。

圍棋故事 篇9

初唐,一派盛世景觀,博文藝於四海,達國威於八邦。正是在這種氛圍中,圍棋也步上了一箇中外交流的良好平台。唐宣宗年間,到訪的日本國王子與當時的棋待詔顧師言就有過一次著名的中日圍棋交流事件——“一子解雙徵”。

日本國王子來朝,獻寶器音樂,唐宣宗設宴款待。宴中,王子提出要與中國高手切磋棋藝,起初皇帝並沒有太在意,只找來幾個一般的棋手與之對弈。結果王子連番皆勝,弄得唐宣宗有點失面子,這才把當時的棋待詔顧師言召了來。

王子見高手出場,馬上着人拿出日本帶來的特製楸木棋具和“冷暖玉棋子”。楸木棋具是當時最高級的木製棋盤的一種,表面看似沒有多少加工,實則光亮如鏡,連人的影子也隱約可見。再説那棋子,天然成色,冬暖夏涼,也是佳物。

一番寒暄後,顧師言猜中執白先行。王子因已先勝幾盤,下得頗為兇狠,對顧師言的小飛掛角以飛鎮應對,當顧師言外靠時,又採取強硬的頂斷。當王子行至第42手時,顧師言已知是雙徵,自己的兩塊棋必丟其一。再看日本王子得意的表情,儼然已是取勝的樣子。關鍵時刻,顧師言突然想起前代棋待詔王積薪曾經下過一子解雙徵之局,再看眼前棋盤,不禁大喜過望,“啪”地落下第43手——一子解雙徵。結果,王子只得推盤認輸。

王子輸棋,詢問顧師言是幾品棋士,唐官回説“第三品”。王子想向一品棋手請教,唐官回説“只有勝了三品才能與二品下。”於是,這位起先還頗為得意的王子不禁感歎起國之差異。

有關這一段的記載雖説主要出自唐代蘇鶚的筆記小説集《杜陽雜編》,但在史實可靠的著作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和北宋王欽若等編寫的《冊府元龜》上均有近似的記載,所以還是較為可信的。

圍棋故事 篇10

現在的小孩子學習圍棋,你就會在圍棋教室裏看到一個個和孩子一起背定式,一起研究死活和手筋練習題的圍棋媽媽們。現在的小孩子參加比賽,你就會在圍棋賽場外看到一個個比孩子還要緊張的圍棋媽媽們。在細雨霏霏的黃昏,我看着圍棋媽媽們騎車送孩子來學棋,在雪花揚揚的晚上,我看着圍棋媽媽們牽手領孩子回家。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伴隨着柔柔的月色,悄悄爬上我的心頭。

我小的時候非常淘氣,是遠近聞名的調皮大王。

我特別奇怪;爸爸天天聽新聞的日本老式話匣子那麼小,怎麼會有人躲在裏面説話啊?為了尋找話匣子裏説話的人,我找來一把改錐,幾下就把它給捅冒煙了。媽媽説“幸好你沒有給電着。”

我特別羨慕;電影裏的小八路人人都有一把玩具槍。沒有工具,我就到工廠門口找來一把已經斷了的小鋼鋸鋸條。沒有合適的木頭材料,我把家裏立櫃上的一個抽屜拆了。槍是做好了,爸爸的一頓暴打也沒能倖免。

我特別欣賞;摔交手把對手摔在地上的那種感覺。我把家裏的棉被鋪在沾滿煤灰的地上,當做摔交墊。在那個時候,棉被是每個家庭最重要的財產之一。和小我三歲的弟弟摔交,總是我贏,當勝利者的感覺就是爽。一次,我給弟弟來個背口袋,把弟弟的胳膊給拉脱臼了。爸爸當時因為家庭出身不好,被關在單位不讓回家。媽媽夜裏很晚才遊行回來,媽媽拉着我,抱着弟弟,跑了好幾家醫院。文革時期的醫院,夜裏都鎖上大門,沒有大夫。

我可以在高高的樹枝上安穩地睡覺,我可以在窄窄的牆頭上恣肆地奔跑,我經常在縱橫的樹叉上凌空跳躍,我經常在骯髒的泥坑裏愜意地游泳

在一個悶熱的夏日黃昏,我看見鄰居家的鈞鈞哥哥用從鬼市論斤買來的黑白釦子在下圍棋。好奇,就是好奇,使我平生第一次安靜地坐了下來。我怎麼也沒有想到,就在這個夕陽漸沒的傍晚,就在鈞鈞哥哥自己用牛皮紙畫的這個棋盤面前,我的人生道路轉了一個彎。這種機緣湊巧可能就是上蒼的厚愛。

媽媽不反對我下圍棋,大概是因為我太淘氣的緣故吧。

圍棋規則的設置非常簡單,圍棋入門的門欄非常低矮。每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包括幾歲的孩子,都可以用兩分鐘學會圍棋。

圍棋是極自由的遊戲,圍棋是極自我的舞台。每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無窮的樂趣。

圍棋的變化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對每一個人的思維訓練是一個永遠的過程。

圍棋故事 篇11

圍棋是人與人的競爭,圍棋是心與心的交流。圍棋是思維與思維的競賽,圍棋是智慧與智慧的交鋒。

走進圍棋的大門,我豁然看見一個輝煌的世界。

經記不得我用了多長時間,大概也就一、兩個月,我第一次打敗了我的啟蒙老師--鈞鈞哥哥。今天回想起來,鈞鈞哥哥的圍棋水平可能也就是會用四個子提一個。這個意外早來的勝利,讓媽媽很詫異,也讓我從里弄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我聽説新開路中學有個韓老師愛下圍棋,我就每天和太陽一起醒來,自己穿過一片陰森森的墳地,沿着火車道走四、五十分鐘的碎石路,趕在韓老師上班之前,可以下一盤圍棋。我不記得在那條火車道上來回走了多少趟,我只記得我走的那段鐵道有7855根枕木。從家到新開路中學坐公共汽車只要3分錢,媽媽給不起。那一年,我11歲。

我在家裏經常和鄰居一個叫天天的小朋友下圍棋,我們都太入迷了,一個星期三次把蒸鍋給燒着了。當時弟弟還小,爺爺有病,爸爸媽媽都上班,我在家負責買菜、做飯。媽媽怎麼也不能理解,我們怎麼就聞不到那燒焦的糊味呢?在那個時候,一個星期要買3個籠屜、買3次屜布,對媽媽來説,可是不小的經濟負擔。為了我下圍棋,我第一次看見媽媽哭了。

我的第一副圍棋,是我自己在一個衝壓工廠的門口撿的圓鐵片,大小和圍棋子差不多,有兩個硬幣那麼厚。我把鋒鋭的毛刺在水泥地上慢慢磨平,找不到白漆就用黃漆代替,黑子就用鐵片的本色代表了,媽媽抹着眼淚給我縫了兩個布袋。那副棋沉甸甸的。

就在少年宮的蔡教練把我選進了區少年圍棋集訓隊的那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吳清源先生的《星定式和對局精解》,花了1塊零2分錢。當時的新華書店就只有這一本圍棋書可以買得到。我捧着圍棋書,就象捧着媽媽的希望。

我們在少年宮學棋的孩子,國家每個月給一張5毛錢的公共汽車學生月票,還有2塊5毛錢的營養補貼。在那年代,擁有一張公共汽車月票,比今天擁有一輛汽車還要充滿自豪感。第一次領到的營養補助;幾十塊牛奶糖,一盒肉罐頭,3兩鹹肉。交給媽媽的時候,媽媽的臉上泛起掩飾不住的笑意。

我們一家祖孫三代5口人,住在一間15平米的小房子裏。少年宮圍棋集訓隊的同學們來找我下棋,牀上地下就都鋪滿了棋盤,清脆的落子聲,讓小屋變成了泉水清澈的峽谷。家裏沒有了立錐之地,爸爸和爺爺領着弟弟只好躲出去逛街。那個時候,家家的糧食都不夠吃,每個人都有定量的糧票,那時的糧票肯定比今天的購物卡都珍貴,請這麼多孩子吃一頓飯,不象現在,決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媽媽總是高高興興地給我們作飯。

圍棋故事 篇12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是怎麼愛上圍棋的嗎?今天,我就和你們講講我和圍棋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姐姐家接觸到圍棋,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人介紹,我到曹州棋院學習圍棋,開始了我的圍棋之旅。

初學圍棋,我就被那多變的棋型吸引住了,真是太神奇了!慢慢地,我學會了一些圍棋技能,它們還有有趣的名字,例如各種吃子法,有:抱吃、枷吃、門吃、徵吃……這些技能不僅提升了我的棋藝,還讓我對圍棋更加痴迷。每天都要纏着爸爸媽媽與我對局,弄得他們哭笑不得。對了,在對局中我最常用的兵法是“瞞天過海”,把自己的戰術計謀隱藏起來,給對手造成錯覺,以達到出其不意的目的,這種方法真的很好用,幫助我戰勝了很多對手。

最讓我難忘的一次對局經歷是和一次高年級的大哥哥比賽,看到對手後我有點害怕輸給他,這時,老師對我説:“不要怕輸,要有一顆冷靜的心,這只是一次小考驗罷了!”聽了老師的話,我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我冷靜應對,最後,以我最擅長的“瞞天過海”戰勝了對手,在獲得勝利的同時我也悟到了一些道理:遇事要冷靜,不害怕,沉着應戰就是了。

圍棋就是這樣讓你出其不意,讓你歡喜讓你憂。這也是讓我着迷的地方,在未來的生活中,圍棋會一直與我為伴。

圍棋故事 篇13

我有許多的圍棋故事,這些故事有:快樂的、悲傷的,這些圍棋故事在我腦中記憶猶新。

當我第一次進入圍棋的時候,我很好奇,圍棋叫什麼東西,圍棋可以吃嗎?圍棋為什麼叫圍棋?難道是把棋圍起來?應該是吧。當我和第一個小朋友下棋的時候,心裏都懷着無比激動,每次戰勝一位小朋友的時候,都會開心的很,當我被人殺得落花流水,我又是那麼傷心,心想下次一定要把它戰勝!儘管我的圍棋水平越來越高,可是我還是覺得圍棋越來越難!那時我25級的時候,曾和我媽媽下一個一盤棋,雖然我和媽媽不懂規矩,還是完整的走完了一盆棋,曾經15級的時候,總是抱怨自己升不了級。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完成了,我還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級任務,雖然我媽媽沒學過圍棋,但是他像一個圍棋高手似的,輔助我,每次無聊的時候,媽媽都會叫我和他下一盆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於升到了九級!為了慶祝特意買了烤鴨一起吃!我特別開心,看着這烤鴨,心裏想着美滋滋的!

圍棋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我樂在其中。

圍棋故事 篇14

圍棋,凝聚了千百年來古人的智慧,是我國古代琴棋書畫中的一樣。不知什麼原因,我便對圍棋有了興趣。我和哥哥同時買了一本圍棋初級教材回家看,又兼和爸爸、伯伯等眾“高手”指教,我從荊棘叢生中奮力鑽出,到滿天星圍棋道場學習了幾個月,實力終於可以和伯伯平起平坐。

某日在圍棋道場中聽某位小孩説,在某圍棋網上有某對弈軟件。打探清楚了,我等到放學匆匆回家,找到了弈城圍棋網,下載了對弈軟件。

從那開始,我上網時便常常在弈城圍棋上閒逛。有時和別人下一兩局,有時四處看看高手的對局。若是有附帶解説的世界級對弈棋譜,更是決不放過。

今天,在音樂的伴奏下,我又碰到一位來找我下棋的同志。下棋下多了,難免想來一點創新,平淡的“鋪地板”一樣的佈局絕對不會為棋手們青睞。正欲來一點新鮮的花樣,誰知對手比我更有意思,初入佈局便發出奇招,叫我不知所措。勉強了幾手,他卻又認輸了。弈城圍棋規定在二十步棋之內認輸不算結果,只得重新找人對局。

又找到一位對手。我執白棋,開局我實地便落入下風,只好打進黑棋的大本營。幾步走法都在我預料之內,只是接下來的黑棋一步未曾發現的近似妙手讓我進退兩難了。接下來一手棋憑着感覺便找到了一步靠入缺口的好棋(至少我沒看出黑有什麼好的對策)。

黑棋的應手很平淡,正中我的下懷。靠着之前的兩步遺棄了的子的支援,我成功地將黑棋的防線突破了,局部把黑棋壓低了。

圍棋故事 篇15

圍棋,古人又稱“木狐狸”。要窮其變化,究其內涵,已是人的智力所不及。

其中的人生哲理、禪味也是令人回味無窮。

懂得棄子,棋藝才會飛躍。棄子,就是欲取姑予。它恰恰揭示了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門:若要有所收穫,那就須先有所付出。

取地則失勢,取勢地必失。此乃一得一失,有得有失,這叫天公作美。

生活也一樣,你得到的必然是別人失去的或者正好相反。因此,你不必耿耿於懷,你的機會多的是。

好處不可讓一人獨佔了。有時你確是佔足了便宜,此如殺住對方一塊棋,可對方造出一天下劫,終因你劫材不足而遭敗績。劫材不足正因你殺住了對方,對方卻多了幾處利用。這時候,“吃虧即是便宜”。

棋子講究效率。效率低的棋侷促,效率過高又失之薄。同樣地與勢,輕與重,取與舍,弱與強之間有一尺度問題,圍棋術語稱“均衡”,這是連高手們都不好掌握的問題。圍棋的難即在於此,這恰好與禪宗的中道思想相符,“勿留心於樂,勿注意苦,取乎其中。”謂之中道。禪者常説:“近火不傷,遠火不凍,將人的慾望藉火引向修禪之路。”

“禪味、茶味,味味一味。”

人生就像喝茶一樣。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的澀味。不論是何種滋味,你都要細細品嚐。

圍棋也要像喝茶一樣“靜品”。

品出其中的人生,也品出其中的禪味。職業棋手們説得好:“圍棋不僅是勝負的較量,也是人生的縮影,是我們心中的小宇宙,它將超越時代而永存。”

多品品棋子的味道,則可能改變結果。

或許你也真能品出人生的甘、苦、澀來呢!

圍棋故事 篇16

把這個問題拋給西晉才子王濟,會讓他糾結死,這兩樣今人看來風馬牛不相及,完全沒法往一塊兒撮的愛好,都是他一生所嗜。

王濟倒也不孤單,東漢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是雅好圍棋,更好驢鳴。王粲死後,曹丕曾帶領一幫王粲的生前好友集體學驢叫為其送行。王濟死後,他的粉絲孫楚也在靈前學驢叫,學得太逼真,惹得賓客鬨堂大笑,孫楚還很不高興。

雖然荒誕不經,但這就是魏晉南北朝文人的個性。建功立業太難,朝不保夕,不如及時縱慾享樂,彈琴下棋。何況當時,愈出格,反倒愈顯得棋高一着。

兩晉和南北朝,社會政治混亂,戰亂不休,但人的思維卻空前活躍,個性獲得極大解放,湧現出了無數以不幹正事為榮、追求清虛生活的特立獨行之人。圍棋,也成為與詩書並列的一種才藝,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頭百姓,都樂在其中。“漢魏明賢,高品間出。晉宋盛士,逸思爭流。”樑朝沈約的《棋品序》,是這一時期圍棋盛況的真實寫照。

隱居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的“竹林七賢”,喜好清談,不拘禮制,也都很喜歡下圍棋。《晉書·阮籍傳》上説,阮籍母親死的時候,他正與人對弈,棋攤兒沒有一鬨而散,對手錶示可以暫緩一下,待阮籍料理完老母后事再繼續,阮籍卻不同意,堅持下到底。“七賢”之一的王戎身上也發生了同樣的事,在任豫州刺史時,母親死了,他仍在家中看別人下棋。

阮籍和王戎都以“性至孝”知名,所以此種行為常人無法理解。僅僅用不拘禮制來解釋恐怕不夠,或許,兩人是需要一個心理緩衝時間來接受悲痛的事實。電影《天下無賊》結尾,劉若英聽説劉德華已死,沒掉眼淚,沒説一句話,只是狠狠地把手裏的烙饃卷京醬肉絲一口一口吃掉。阮、王二人怕也是拿手頭的棋局緩神兒,但緩過了神兒,該哭還是要哭的。所以,《晉書·阮籍傳》中説,一局終了,阮籍一口氣喝下二斗酒,放聲悲號,吐血數升。而王戎在棋局結束後,“容貌毀悴,杖然後起”,像木頭人一樣。

這段時間,真正對圍棋貢獻最大的正是這幫放浪形骸的文人,他們已經不再把圍棋看做決賭勝負的舞台,而更看重圍棋的修身養性,這當然進一步提高了圍棋的品位與境界。有個典故叫做“裴遐雅量”,説名士裴遐對弈時有人敬酒,他沒顧上立即喝,把酒擱在一邊,被敬酒者誤解而遭推搡,他從地上爬起來又坐回棋桌,“顏色不變,復棋如故”,難怪《世説新語》要把他編入“雅量篇”。

如果説文人是魏晉南北朝時圍棋的羣眾基礎,那麼,帝王則是圍棋的形象代言人。這段時間,晉武帝、宋文帝、齊高帝、梁武帝都是個中好手,圍棋也在南北對立期間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圍棋故事 篇17

西晉的開國皇帝、温縣人司馬炎是個圍棋迷。據《晉書·杜預傳》記載,一天,晉武帝正跟祕書丞張華,就是在《博物志》裏探討圍棋起源的那位才子,在洛陽的宮殿裏下圍棋,老將軍杜預奏請討伐吳國的表章送來,請求皇帝確定伐吳的日期。司馬炎下棋正在興頭上,隨口而出:“明年。”

如果真是“明年”,那真是一盤棋改變歷史,西晉統一中國的進程怕要往後推了。這時候,局中人張華卻異常清醒,突然站了起來,把棋盤推到一邊,説:“陛下聖明神武,國富兵強,吳主荒淫驕虐,誅殺賢能,當令討之,可不勞而定!”司馬炎聽了張華的話,緩過神來,立即下令擇吉日出兵。公元280年,晉發兵20萬,只用三個月就滅了吳國,俘虜了吳主孫皓。

天下統一後,在短暫的太康10年間,晉朝社會出現了一片繁榮的景象,號稱“太康之治”。司馬炎更加篤好圍棋,常跟自己的女婿、那位愛聽驢叫的王濟(字武子)對弈,在著名的棋譜《忘憂清樂集》中,就保存有一局“晉武帝王武子弈棋譜”。有一次,他還命令孫皓在旁邊觀戰。

吳國是三國之中圍棋氛圍最濃的,孫皓的伯公孫策尤愛圍棋,所以孫皓的棋力應該不差,司馬炎叫他來看棋,恐怕炫耀的成分居多——瞧我能武能文。但孫皓觀棋的心情不會好,他在吳國為政嚴酷,常挖人眼,剝人臉皮,是説一不二的狠角色,如今卻在洛陽看人眼色。

《晉書·王濟傳》記載,司馬炎正跟王濟對弈,突然問起孫皓為什麼要剝人皮。孫皓看見王濟把腳伸到了棋盤底下,便故意挖苦説:“對君主無禮的人就要被剝皮。”史書上沒有記載司馬炎和王濟的反應,而孫皓這句,算是對軟禁生活的小小發泄。被俘虜四年之後,鬱鬱寡歡的他死在了洛陽。

圍棋故事 篇18

運動是不分國界的,今有乒乓外交、籃球外交,在圍棋風行的南北朝,亦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圍棋外交”。

當時,魏孝文帝元宏很想統一中國,便派散騎常侍李彪出使南齊,一探虛實。李彪是頓丘衞國(在今濮陽境內)人,名字就是元宏賜的,深得皇帝信任,但元宏選他去,還因為他的另一個身份——魏國有名的圍棋高手。元宏一生仰慕漢文化,而圍棋流行的南朝一直以中華正朔自居,所以,他有心要在圍棋上跟南朝鬥一鬥。

依據《魏書·蔣少遊傳》的記載,李彪去南齊時,又特意帶了北魏有名的棋童,洛陽第一高手範寧兒同往。最終,與南朝高手對決的重任,就落在了這個孩子身上。

南齊這邊,皇帝是齊武帝蕭賾(zé),乃父齊高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親自撰寫圍棋書的皇帝,有《齊高棋圖》二卷問世,棋力與當時位列二品的褚思莊差不多。所以,蕭家是有圍棋基因的。蕭賾更知道,這幾位北方棋手來者不善,不可輕視,他把接待任務交給了江南名手王抗。

這場國際對抗賽的勝敗,直接關乎南北兩朝的榮辱,比賽現場,觀者甚眾。王抗的棋力是時人有目共睹的,《南齊·蕭惠基傳》中記載,他的棋力是“第一品”,特點是“神速”,注重佈局。範寧兒是什麼棋風不得而知,根據史載,兩人只下了一局,結果,王抗竟然爆冷告負。

一時間,北朝人揚眉吐氣,而南朝人震驚無比。

一局比賽的結果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對範寧兒與王抗究竟誰厲害,後世説法不一。明代王世貞在《弈問》中認為,王抗可能是輕敵了,“寧兒以有心待王抗,而抗以無心待寧兒”,所以範寧兒贏了,這不過是一盤棋而已,究竟誰高誰低,尚不可定。

再者,王抗從劉宋時期就名揚天下,此時已五六十歲,精力不濟,面對敵國年輕黑馬,主場作戰,壓力山大,輸棋也情有可原。

據説,這一勝利讓元宏龍顏大悦,帶隊教練李彪班師回朝後不久,就升遷做了祕書丞。以後的九年,北魏六次遣使南齊,範寧兒均隨同前來。但在後來的六次對抗中戰況如何,史上並無記錄。

圍棋故事 篇19

今年10月15-16日,我參加了蘇州市的圍棋定段賽。比賽中的酸甜苦辣、悲喜愁苦,讓不知道少年愁的我,有了一次深刻的成長經歷。

定段比賽是緊張激烈的,爸爸説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然而我們這羣初入棋道的小朋友,無法體會它的含義。

或許是我考級的比較順利,顧老師這次讓我們中級班的小朋友都參加了這次定段賽。雖然我們的棋力還不夠,但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讓我們衝一衝。這次定段的一共有500名,起碼贏五局,拿到前150名才能有初段資格。所以,爸爸的話是蠻有道理的。

定段賽兩天下七局比賽。不巧的是,第一局我就遇見了高手,輸了四目,出來的時候我有點不開心,滿臉愁雲,悶悶不樂,可是我覺得我還是比較堅強的,因為旁邊小哥哥輸棋都哭了。第二局,我還是沒有能做到臨危不亂,顧老師批評我下棋太快的毛病又出現了。總算在第三局,穩打穩紮,拿回了2分。這時,我都快沒有信心了,爸爸鼓勵我説:輸了棋不要緊,只要認真了,盡力了就可以了。可是,我還是沒有能調整自己的心態,最終2勝5負結束了這次圍棋定段賽。

這次比賽的成績不好,我的中級班的好朋友王澤毅、張苙帆,還有堯堯哥哥也都沒有能晉級,讓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差距。這次讓我經歷了輸棋的痛苦,幼小的心靈在經歷磨鍊,會承受着不該這個年齡承受的苦難,但爸爸説這是人生成長的經歷,只有歷經風雨的人才能搏擊風浪,回家好好練習棋藝,明年再來。

回到家,我碰見了我的好朋友陳以明,和他在樓下玩起來。晚上,爸爸帶我去鄰里中心輪滑,還去了游泳館游泳,我玩得開心極了,這就是我,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圍棋故事 篇20

“巢毀卵破”比喻在大禍來臨是,靠山到了,自己也不能倖免。這則成語出自《後漢書·孔融傳》。

孔融是後漢三國時期的人物,據傳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此人博學多才,剛直不阿。孔融多次給曹操提出許多好意見,曹操非常妒忌他,疑心終會對自己造成不利,於是給他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判處“棄市”酷刑。

孔融被捕時,他七歲的女兒和九歲的兒子在家裏下棋,有人通風報信讓他們快逃,但他們不為所動,仍堅持下棋。他們説:“哪有鳥巢毀了而鳥蛋不被打破的道理呢?”

兄妹倆鎮定自若的行為震動了曹操,他害怕此兩人日後為父報仇,於是下令把兄妹倆也給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