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危機管理>

公共危機管理學習心得範文兩篇

危機管理 閲讀(3.12W)

引導語:危機管理,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説應當包括危機的事前、事中、事後的管理。你知道公共危機管理學習心得是什麼嗎?接下來就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公共危機管理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共危機管理學習心得範文兩篇

  篇一:公共危機管理學習心得

近段時間以來,我局組織局班子成員對《公共危機管理案例》進行了學習。通過學習,本人對如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有了更深的體會。

從“非典”、“甲流”到“手足口病”等疫情的出現,暴露出目前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國家對控制傳染病流行及應對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進一步重視,出台了《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加大了公共衞生體系建設的投入,同時加快了建設步伐。現又將公共衞生危機管理列入《公共危機管理案例》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府和衞生行政部門及衞生工作者深感對處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責任重大。基層衞生組織是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最早發現者、監測者、報告者和具體處理措施的承擔者。我就這兩年的衞生管理工作實踐,結合本縣衞生工作實際,簡要談談對處理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的體會及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縣縣、鄉、村三級衞生網絡基本健全,國家疾病報告信息系統已建到縣、鄉兩級,縣一級建立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救災防病報告管理系統,縣、鄉分別制定了處理各類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預案,初步建立了快速反應機制,構建了處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基本平台,但存在問題還十分突出。

一是專業技術人員、設備匱乏。鄉鎮衞生院防保組、縣疾病控制中心的非專業人員佔很大比例。

二是投入不到位,應急處理能力較差。財政多年來對鄉級衞生機構投入比例不大,使鄉鎮衞生院對開展防病工作、業務培訓、健康教育工作等一些必要的投入不足。

三是應急處理能力弱,善後處理機制不建全。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存在醫療救治能力不高、專業醫療人員不足等問題,直接影響了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置。

  二、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隊伍。進一步建健全和完善現場流行病學、醫療救治專家庫,加強對縣、鄉級現場調查和縣級醫療救治能力建設,提高現場處理和救治水平。應本着“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原則,加大投入,加快專業人員培養,不斷提高隊伍的素質,儘快落實衞生系統績效工資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確保隊伍穩定,真正做到“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二是健全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物質貯備機制。突發事件發生後,需要相應藥品設備。目前,藥品供應滯後,特別是遇到重大公共衞生事件時,需求量大,供需矛盾更加明顯。特殊事件,需要特殊、特效藥品、設備,由於物質貯備機制不夠健全,急需時甚至無法取得,影響了事件的處理。因此,應健全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應急物質貯備機制,即根據不同類別事件發生頻次、可能波及範圍,從國家到鄉一級都應健全物質貯備機制,存貯不同品種的藥品、物質、器械,既能保障事件發生後及時供應,又可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三是完善應急處置機制。為使事件發生後能及時報告、處理,目前國家建立了多個報告系統,但這都是在衞生系統內部使用。非衞生人員發現事件發生後,如何及時報告是整個報告的關鍵。應設立一個全縣統一、讓羣眾廣泛知曉的統一電話號碼。為使事件處置人員快速到現場,應配備專用車輛並有專用標誌,人員也應着專用服飾或標誌,以便羣眾識別,快速讓道。相應人員車輛設備應處於應急狀態,這樣才能保證事件的及時處置。

四是優化檢驗能力配置,快速明確事件原因。儘快明確事件原因是成功處理事件的關鍵,檢驗、監測結果是查明原因的最重要手段。目前鄉一級對處理突發公共事件基本無檢驗、監測能力;縣一級也是設備不夠先進、技術水平低、開展項目少,很多項目都要向市、自治區級求援。我認為應優化檢驗能力配置,合理安排自治區、市、縣三級所承擔的檢驗監測項目,自治區級承擔設備、條件技術要求較高的項目,市級承擔一些日常較少開展的項目,縣級承擔日常項目。

總之,處理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是衞生系統綜合能力和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的集中體現。應急處理體系的完全建立和正常運行,需要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以及運行中相關部門配合、磨合的過程。在能力建設上除能處理傳染病暴發、不明原因疾病發生、食物和職業中毒外,應向高標準邁進,使我縣的公共衞生事件處理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篇二:公共危機管理學習心得

根據市委組織部的安排,利用年底兩個月的.時間,組織機關領導幹部參加公共危機管理與輿情應對在線培訓班學習。通過學習,對於公共突發事件以及如何應對有了全新的認識。現將自己的學習感想和體會表述如下:

我國正處在突發事件高發時期,每年因自然災害、事故災害、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帶來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無以數計。2008年從無情的暴風雪到5.12汶川大地震……國人的心還沒有從冰冷中温暖過來,就又經歷了大地無情的撕扯;當前甲型H1N1流感在全國各地大面積流行,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我國政府充分、完善和快速的應急預警和處理機制。突發事件有其突發性和嚴重的危害性,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將應對突發事件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作為一名機關的領導幹部,我們也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習應急管理相關知識的重要性,強化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妥善處理好各項工作,健全完善預防和處置公共事件的工作責任體系,確保能有效預防、及時處理公共突發事件。

首先,認清突發事件的內涵。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 、事故災難、公共衞生事件 和社會安全事件。它內涵包含了以下核心要素:一是突發事件具有明顯的公共性或社會性。突發事件應對法所要解決和應對的是“公共危機”,具有明顯的“公共性”。國家啟動制定突發事件應對法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應對突發公共危機。二是突發事件具有突發性和緊迫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是突如其來,如果不能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危機就會迅速擴大和升級,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損害。三是突發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壞性。危害性和破壞性是突發事件的本質特徵,一旦發生本法所稱的突發事件,就會對生命財產、社會秩序、公共安全 構成嚴重威脅,如應對不當就會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或社會秩序的嚴重動盪。四是突發事件必須藉助於公權力的介入和動用社會人力、物力才能解決。公權力在突發事件應對過程中發揮着領導、組織、指揮、協調等功能,公權力介入突發事件的應對。

其次,積極應對突發事件。應對突發事件,把預防和應急準備放在優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只有牢固樹立“居安思危、常備不懈”的意識,逐步把握規律,主動採取防範準備措施,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同時,在無法完全避免突發事件發生的情況下,要總結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學化、專業化地應對各類突發事件。

第一,建立健全應急管理 制度。政府部門 應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加快應急管理的法制建設,形成有效應急管理法制體系,把應急管理工作納入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第二,制定完善應急預案 機制。認真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健全監測、預測、預報、預警和快速反應系統,加強專業救災搶險隊伍建設,健全救災物資儲備制度,搞好培訓和預案演練,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會的抗風險能力。

第三,加快建設科技應急體系。高度重視運用科技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強應急管理科學研究 ,提高應急裝備和技術水平,加快應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形成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

第四,加強組織協調應急管理。加強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應急管理,落實好各自負責的專項預案,還要按照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做好縱向和橫向的協同配合工作。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體系,明確各方面職責,確保一旦有事,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臨事不亂。

第五,積極開展應急宣傳培訓。利用多種方式,廣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 和應急預案,特別是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增強公眾的危機意識、社會責任 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開展應急專題培訓,特別要加強對公務員進行危機管理 專題教育及應對重大危機的培訓實踐,全面提升應對管理水平。

再次,提高突發事件中的處理能力。應對突發事件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無論政府還是公眾,都需要認真學習,努力探索,提高應對的能力。

第一,培養危機意識。危機意識是危機預警的起點。在和平發展時期,人們往往缺乏危機意識。通過模擬危機情勢,不斷完善危機發生的預警與監控系統 ,能夠使政府和公眾培養危機意識。如災情演練,通過演練可能在實戰中碰到的問題,培養民政幹部減災救災的意識,從而使他們具有防災的心理和物質準備。

第二、建立具有分權性質的危機管理體系。現在的突發性危機多具有跨區域甚至跨國界的高度流動性,但在政府的危機管理上,還是應該多發揮地方或下面的作用。這是因為,分權的政府不僅能促使政府管理從等級制到參與和協作轉變,使之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創新精神 ,併產生更強的責任感和更高的效率;而且,隨着公民對公共政策 需求迴應性的提高,社會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權性質的危機管理體系也成為可能。如應對台風災害,不僅僅是我們民政一家的事情,涉及財政、氣象、水利、交通、公安和糧食等部門,應通力合作,又應各負其責。

第三、穩定社會並動員社會參與危機救治。對社會來説,公共危機造成的最大危害在於社會正常秩序遭到破壞並由此帶來社會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穩定的社會秩序,保持原有的社會運行軌跡是首要的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公關和信息公開是非常重要的。與此同時,需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力量的參與,一方面可以緩解危機在公眾中產生的副作用,使公眾瞭解真相,祛除恐懼,消除危機制造者希望危機伴生的流言、恐慌等副產品,起到穩定社會、恢復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處理成本。

應對突發事件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涉及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事情。在這個過程當中,只有政府與公眾都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充分做好了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思想準備、組織準備、物質準備和技術準備,建立健全了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了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我們的生活才能變得更加平安幸福,我們的社會才能變得更加和諧美好。